亲测 | 在公厕被戏称为“共享拉屎”后,我们又迎来了 “共享健身仓”,这到底是个什么东东?
前几日,勇气君偶然刷到一条新闻“北京惊现共享健身仓”。
这对于天生放荡不羁爱自由的勇气君来说是必须得尝试的啊!
于是抱着“这东西能成吗?”的心态,勇气君踏上了一条充满“艰难险阻”的路!
先给大家看下整体测评结果:

勇气君在网上搜索“共享健身仓”,网页弹开铺天盖地都是各大媒体的评测。
有人说好,有人说坏,不怕死的勇气君毅然决然的打开App找到了最近的一个健身仓。
首先,我们来说说一说这个App。
打开App,健身仓的图标还真是少的可怜,偌大的四九城仅有六个。
你是不是在搞笑!?六个够谁用啊!

对于App的使用,跟普通“共享单车”的界面差不多。
先在App内交付99元的押金,然后再进行实名认证就可以提前预约就近的健身仓,但是每次预约只能保留十分钟,过期不候哦!

开始界面的左侧会有运动打卡和运动时长的记录,右下角有客服,可以报修处理。
总的来说,页面设置还蛮普通的,但是该有的功能还算齐全,可能是“共享”的东西都这样,大家也不会再觉得有新鲜感了。
紧接着,勇气君为了能成功体验一把,便在出门前就预约了最近的一个健身仓,然后赶紧蹬着“共享单车”前往。
然而,当勇气君在半路上的时候,发现这个App并没有导航,也没有具体的地址,勇气君只能将地图拉到最大,仔细的在路边研究了十分钟。
半小时之后,勇气君吭哧吭哧的蹬着单车溜进了一个很老的小区里,在一栋栋居民楼间穿梭了十分钟之后,终于在一个足球场旁边发现了这个“黄色的集装箱” 。

万万想不到这刚出来的“新潮玩意儿”竟然被放在这么老旧的小区角落,是因为老板的“情怀”?还是因为租金?
勇气君好不容易到达了“目的地”,还没开始健身就已经湿了一半,差评差评!
在开始训练之前,勇气君又去了趟厕所,来个“共享尿尿”,训练前排空也是很重要的!
扫码开门,还是一样的套路,打开健身仓之后并没有网上所说的那种“扑面而来”的汗臭味,反而没什么味道,还算干净。
仓体内有两面是玻璃的,一面是墙,一面是门,玻璃墙的窗帘在勇气君进去之前就已拉严实了,而门上没有帘子,啥也没有!

刚关上门就有一个小孩跑过来站在门口大喊“快来看啊,这里面竟然有人在跑步!”。
勇气君露出“十分凶狠”的眼神转过头跟小男孩对视了一眼,吓得他往后退了两步,接着他的爷爷奶奶就围了过来。
看着门外的这几个人,勇气君突然有一种被当猴耍的感觉,还无力反抗。
差评差评!
健身仓的墙上挂着一个空气净化器和一台电视,墙角摆着两瓶干粉灭火器,整个房间不算大,满打满算能同时容纳5个人。
门口的墙上有两个挂钩,还算是贴心,空调藏在仓顶里一直没关,所以进门就能感受到“冰火两重天”。

健身仓内只有一台跑步机,相对来说比较单调,勇气君将图发给朋友,得到的回应却是“只有一台跑步机?这也能叫健身仓?也太无聊了吧!”
确实,仓内只有一台跑步机显得较为单薄,勇气君觉得应该改名叫“共享跑步机”才对!
说好的健身仓呢!?怎么只有跑步机啊!

打开跑步机,语音播报也随之想起,值得一提的是这台跑步机相对于健身房的普通跑步机来说多了很多模式,也更智能一些。
跑步机的上方搭载一台触屏的显示器,“快速瘦身”、“互动竞赛”、“实景健身”、“休闲娱乐”、“运动记录”等等,手指一滑就可以切换别的模式,还算是比较人性化。
跑步机的功能也算是齐全,坡度的高低和速度的调节都能随心掌控。



在经过勇气君一番体验,最终选择了”实景健身”模式,顺手拿起了遥控器打开挂在墙上的电视。
电视是可以联网的,能看的还蛮多的,勇气君打开中国有嘻哈,跟着rapper的beats在跑步机上跑了半小时,直到瞟到墙上的镜子里反射出一张老大爷的脸。
勇气君一激灵,差点撅个大跟头!

大爷叼着一支烟站在玻璃门后,一副不可言喻的表情往里看,眼神里透着:“你丫啥……”的意思。
勇气君好像做错了事儿似的,赶紧收拾东西准备撤退!

从健身仓里出来,勇气君点开App结算了一下,5分钟/1元的价格还算是合理,毕竟有空调有电视,除了时不时的会有人站在门口看着你之外,其他都还算好。
勇气君想,如果哪天无家可归,可以在这里住一宿!

健身仓内也算是比较干净,没有异味,也不会觉得闷,健身仓门口贴着一张清洁时间表,看来是定期会有工作人员来进行清洁。
虽然仓内是没什么垃圾,但是希望下次工作人员能把跑步机好好擦擦,上面滴满了上一位用户的汗渍,实在是有点不忍直视。

👉综合来说:
“共享健身仓”比较适合那些不喜欢健身房环境,当遇到高温、寒冷、刮风下雨天气时,还想去跑步的人。
关键是价格还算可以!
👉最后再给共享健身仓些建议:
除了跑步机,多增加点力量训练器材,更对得起“健身仓”的称号。
而且,对于跑者来说,基础的跑步训练只是开始,力量训练同样必不可少!
著名富二代——王思聪说过:

现在人人都在提倡环保,“共享”这个概念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资源的共享仿佛成了大家共同的需求。
这些所谓的资源共享在慢慢侵蚀着我们的生活,从最早各种打车App的出现,到现在慢慢蔓延开来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睡眠舱”、“共享充电宝”,甚至有人开始“共享男友/女友”,不得不惊叹这个世界太可怕了。
离开的时候,勇气君站在门口好好的看了看这个“黄色的集装箱”,想来创始人对这个的想法和设计确实是不错的,只是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完善。
或许是这类产品的的使用率本来就比其他“共享”类的产品低,又或许是人们对“共享”这个概念的要求提高了,才会在网上对他进行批判。

总之,这次的体验虽然槽点蛮多,但总体还算是满意,有机会你也一定要尝试一下!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