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一辈子》,老舍,2016.10
![]() |
值得细细品味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 |
这是老舍先生的一本中短篇小说集,里面涵盖了好些文章。在阅读时,基本上每本都做了读书笔记。在此之前,听过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那时候和先生两人十一自驾贵州,全靠四世同堂陪我们度过了疲乏的路程。一直以来,对老艺术家都莫名的反感,觉得他们的作品有太浓郁的政治色彩,太枯燥。但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让我大跌眼镜,一个胡同里那么多人,什么行业都有,每个都丰满极致。很偶尔的机会读到这本书,毫不夸张得说,真是让我对老舍先生顶礼膜拜呀!前面几篇,我都利用工作之余,一个个字的抄写,实在太经典了。幽默的文风,形象的人物,接地气的描写,以及人物背后的非理性社会,让人有种“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的痛快淋漓感。不仅如此,文章里描述的很多不合理事物,具有穿越性,就像当下存在的种种匪夷所思。最好的作品绝不是华丽的词藻,而是有展现历史,关照现实的价值。
老舍,不愧是中国第一位被授予人民的艺术家。
我这一辈子
老舍
点评:★★★★★
太好看了!而且值得细细品味。我能说,在阅读这本500来页的中短篇文集的同时,阅读完了时下流行的世界地凛冬三部曲吗?比起那些个流行小说,这本集子,好看一百倍!
◆ 微神
在诗人眼中,一切都那么与众不同。
>> 生命不但不是由盛而衰,反倒是以玫瑰做香色双艳的结束。
自古有怜爱一说。可惜,爱情里,没有怜那么一说。
>> 怜比爱少着些味道,可是更多着些人情。
散文开头写的很春天,处处春意盎然,微动,清新,一如开篇的初恋,让人心生悸动。可没曾想,美好的开头,却有一个悲剧的结束。最爱的人只能活在心底。正是有那么充沛的情感,喷薄了春。结尾处,绿成了凄惨。
很美。就像每个人心头那一段,挥之不去的过往。
>> 心中茫然,只想起那双小绿拖鞋,像两片树叶在永生的树上做着春梦。
◆ 抱孙
这位王老太太,家境殷实,可思想太封建了,也完全不懂科学。她一门心思地想要抱孙子,完全置儿媳妇的生死于度外;在指导媳妇怀孕、生产以及处理新生儿时,又特别古板,不接受科学,以至于害死了好几个孙子,和媳妇。
作者把整件事描写的诙谐有趣,但又让读者忍不住可怜老太太,同情儿媳和孙子的遭遇。感觉上这是受到西方文艺思想的影响的那一批人的写作特点,写的喜剧都是笑中带泪。
>> 好吧,两案归一,王老太太把医院告了下来。老命不要了,不能不给孙子和媳妇报仇!
◆ 黑白李
控制欲强
>> 哪一件小事也得在他心中摆好,摆得使良心上舒服。
备胎…
>> 大概她是要圈住黑李,做个标本。
一个是改革,一个是改良。改革者更需要勇气,更是博爱。窃以为,黑李的爱太私心,白李的爱太粗糙。最后,家破人亡。
>> 所以你看,二爷来的小,四爷来的大。
老舍那一代人写文章,都会有主旨。我想,这篇文章通过黑白二李两个截然不同性格的亲兄弟之间的反差,来表现大爱和小爱。二李都有性格弱点,黑李像团棉花,护犊心重,死板守旧;白李年轻气盛,现代激进。他俩好似永远水火不容,以至于不曾仔细沟通过。但二李都是可贵的。一个为了亲情可以置生命不顾;一个为了革命置生死不顾。
越看老舍的文章,越佩服他。靠对话把俩兄弟写活了,一个多余的字都没有,简洁干净。
>> 老二大概是进了天堂,他在那里顶
◆ 断魂枪
这是会意的笑,也是拒绝的笑,还是自傲的笑。太传神了
>> 沙子龙笑了,
看的挺提神
>> 抱拳收势,身儿缩紧,好似满院乱飞的燕子忽然归了巢。
◆ 小铃儿
为啥是炭条,因为黑吗?
>> 那炭条似的小手
◆ 老字号
规矩比天大!但规矩也是人定的,再长久的规矩也要符合人性,而不是泥古不化!
>> 那些新开的更是提不得的,因为根本就没有过规矩。
一种矛盾心理:既想要赚钱,又想要保持传统。
>> 他越佩服周掌柜,心里越难过。
根深叶茂,是个褒义来着。这儿却成了阻碍新兴事物的绊脚石,就像裹脚布了
>> 仿佛是长了根,他不能充分施展他的才力。
传统的中庸之道。想法固然好,但在一变革时代,往往是势不两立,没法折中。无法兼容的不是老字号和利益,而是生意出发点,一个死守字号,一个夸大利益。
>> 他不说钱掌柜的一切都好,而是说钱与周二位各有所长,应当折中一下,不能死守旧法,也别改变得太过火。老字号是值得保存的,新办法也得学着用。字号与利益两顾着——他知道这必能打动了东家们。
◆ 月牙儿
挺看不得这种绝望的文章。主人公一步步走向灭亡,内心有过挣扎,但奈何不了现实。我问朋友,当今社会是不是依然存在这样的无奈?朋友说这是肯定的,只是不在我们身边而已。
从小我所习得的是,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有口饭吃。小镇上,晚上路过闪着走马灯的发廊,能见到里面有几个穿着暴露的丰腴女子,画着艳妆,坐在纱幔后搔首弄姿,或是吃吃喝喝。虽然我从来没进去过,但我知道这是暗娼。我对她们卖肉充满鄙夷,在我看来她们是群好吃懒做、贪图享受的无用之人。
看了这篇文章,我产生了疑问,那些卖肉的女子,果真都是因为懒惰么?或许这个社会不曾给她们一个自食其力的机会?如果是后者,那么这个社会太可怕了。
女孩心中的月牙,是她的精神支柱,是另一个她,是她在世界上唯一的朋友。丧父,挨饿,失母,失身,沦为暗娼,年轻的生命充满苦难,连月牙都不再和她为伴。也许死亡,是最好的解脱。
>> 我的世界里剩下我自己。
安慰的确是先甜后苦
>> 安慰是先甜后苦的,苦到末了又使我自傲。
◆ 歪毛儿
虽然轮廓熟悉,但时间改变了一切。旧人活在记忆里。
>> 最清楚的记忆也不敢反抗时间,
硬气是指有勇气指出所有看不惯的人和事,那些人或事必定有违背良心道德的。软是指柔情,博爱,为那些美好的事物有一颗包容爱护的心。歪毛儿其实是个想做侠客的人,并不是什么病眼。
起初,在少年期,心火旺脾气大,对待一切看不顺眼的事物都报以武力解决,觉得打一场架、震慑那些不道德的人,很过瘾。及至长大些,经历了些事情,就没了年少轻狂,多了分世俗:想着何苦自己和自己过意不去。等见到土匪头子,看他残忍撕票却又刻意庇护自己,忽然间觉得自己曾经的世界观崩塌了:原来世界并非非黑即白,也是可以软硬有度的。
>> 可是他能始终是硬的,因为他始终是软的。普通人只能软,不能硬,所以世界没有骨气。我只能硬,不能软,现在没法儿安置我自己。人生真不是个好玩意儿。
◆ 马裤先生
想看看怎样可以拧的落毛
>> 茶房的眉毛拧得直往下落毛。
◆ 柳家大院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
>> 我告诉你,一个女人要是看不起另一个女人的,那就是活对头。
◆ 不成问题的问题
有趣的比喻,大龙虾。广东话里把那些傻儿吧唧的人称作大头虾,光有个大脑袋,但却不想事。这里把一个长相清秀、身型高挑的男人比喻成无骨大龙虾,绝妙!
>> 虽然身量很高,可好像里面没有多少骨头,走起路来,就像个大龙虾似的那么东一扭西一躬的。
◆ 大悲寺外
这是这本小说集里,头一遭读到正义战胜丑陋的文章,觉得挺痛快的。“绝不计较”就像个紧箍咒,深深的拴住了丁的内心,让他觉得仿佛黄监生就是个厉鬼,永远地跟着他,在关键时候出现,害他一无所有,颤抖一生。丁列举的那些个他觉得自己被残害的时刻,其实都是他自己贪婪的时刻:新娘不贞、和我抢班主任、抢军队干部…当他诚心诚意干着活的时候,没有任何有愧之心;只有在动了邪念,才会被那4个字吓坏。
>> 它的颜色是红的一条布,像条毒蛇;它确是有颜色的。它使我把生命变成一阵颤抖:志愿,事业,全随颤抖化为——秋风中的落叶。
◆ 开市大吉
市侩的一家诊所,一群一医生,一屋病人。医生不以救死扶伤为己任,而是琢磨着怎么赚钱;病人不探究是不是真的能治好病,而是贪图享受追求排场。不得不说,当公共资源受到经济支配,而使用资源者盲目跟风不辨真伪,那这样一所医院就要开张大吉了!这让人想到莆田医系,想到一切不加求证就信口开河的广告吹嘘商。在一个狂欢的国度,理性难能可贵,也不可或缺。
>> 到底妇女的心细,老王特别显着骄傲。
◆ 小木头人
很神奇的一篇文章,像童话,又不像,让联想到鲁迅写的《铸剑》。
>> 小布人听了,就又回到学校,好好地读书,立志要得博士学位。
◆ 我这一辈子
古今一样啊…现在也是。职场欺负新人,是条老规矩了…美名其曰多给新人机会。
>> 中的规矩就是委屈。当徒弟的得晚睡早起,得听一切的指挥与
鬼片也叫悬疑惊悚片
>> 真正的危险似乎倒可以治好了胆虚,惊疑不定才是恐惧的根源。
太形象的描述!
>> 说句该挨嘴巴的话,火是真好看!
战胜的蚂蚁是这样?
>> 像一片战胜的蚂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