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散策 I 地坛

没想到12年后再来北京竟是借着出差开会的由头,当年的Z字头火车早已变成G字头,一宿的漫长旅途浓缩到刷一会儿手机翻几页书便要从行李架取下背包步出站台。
工作之事自是无趣,惟抽空在北京一个人走走逛逛,倒是畅快得很。得益于如今发达的手机导航和共享单车网络,每到一城,即便再陌生,也不必像从前,须得早早在站内买好一张纸质地图,从正面让人眼花缭乱的大小路名和背面密密麻麻的各路公交站名中研究半日(间或还要排除四周花花绿绿广告的干扰),方寻出一条犹带疑惑的光明前路。现在只需几格信号,一个地名,想走路走路,想骑车骑车,想公交地铁公交地铁,跟着出发就对了。
北京城远郊近郊大大小小的景点,排得上名号的,早年已去过大半。此番边角料的时间,也不执著于一定要去哪儿,只想随意走走感受一下它的夏末初秋,于是第一个傍晚便沿和平里中街去了离住处最近的地坛公园。
与天坛的气派宏伟相比,地坛真是寒碜极了,或许2元的门票就是这寒碜的最佳注脚。祭祀“皇地祇”神的方泽坛和供奉“皇地祇”神的皇祇室算是地坛的精华,但也不过是近来粉砌一新的几道鲜艳门墙、数只徒有其形的香炉铁鼎和被它们包围装点的几层祭台而已,实在少了应有的历史感。站在祭台中央无论如何去遥想当年皇上们的仪仗和排场,都想不到三秒便被眼门前不知是谁洒下的“祭品”——旺仔小馒头和水果硬糖拉回现实。







不过这些不是重点。地坛之所以称为地坛,大概在于今天的它更接乎地气。它不是摩肩接踵的游客团队呼朋唤友大张旗鼓参观的地方,这里只有一边踩着滑板一边捧着本书在看的小姐姐,只有挂着臂袋顺着耳机线传来的音乐节奏快步健走的阿叔,只有林荫中打着太极的老先生、钟楼前睡梦正酣的喵星人,还有跟我一样信步漫游的三两游人。它是安静的,随缘的,在“古迹”之外,保有着我所喜爱的慢节奏和怀旧气息。



















在地坛无可避免会想起某人,可惜园已然不是那个颓园,墙也未必是那些残垣,然而一颗颗参天的树和古劲的松柏依然镇定地站在那里。轮椅留在小路上的辙子,母亲整园寻觅的目光,月夜中苏武牧羊的箫音仿佛从未存在,却又不经意地留在人们心中。







(本文文字图片未经作者同意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