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松落:写作的最初动力是买房,但它让我走出体制内在世界扎了根 | 写作者访谈

文丨万千
“当作家是体力活,不光是写作的过程,宣传的过程也是。”
为了宣传新书,韩松落三天时间里搭乘了三趟飞机,兰州飞上海,然后搭乘高铁去杭州,再从杭州飞西安,最后在西安飞回兰州。每到一处,都有书店或出版社安排的读者见面会。不光如此,还有密集的电台节目、媒体采访在当地等着他。
太过频繁的赶路,让他觉得身体有些招架不住,在回兰州的飞机上,不住地感到“头晕得厉害”。
过去一年时间里,韩松落一共出了三本书。前两本是以前的影评集再版,最新的一本是散文集,《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记录了自己的成长史。前两本书加起来只做了五六场活动宣传,因为“影评集你再怎么样宣传,也就是这样的情况”,但是在新书发行两、三个月后,各类活动就已经安排了几十场,“一个周末飞行两三趟”这样的行程会一直延续到九月份。
“这次是散文集,也是一个转型之作,之后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小说上、散文上。(我)等于是在一个转型的关节点上,出去走一走也挺好的。”通过话筒传来韩松落的声音,温和,听不出太多疲累。那天他刚结束上一个周末连轴转的宣传行程,回到了兰州家中。
作为写作者,韩松落最早被读者知悉,是因为他为各类媒体写的诸多专栏。从2004年开始,他一直在写包括电影、音乐、娱乐、文化评论等在内的各类专栏文章。2012年,他被GQ杂志评选为“GQ年度专栏作家”。

他说自己最早写专栏的动力来源于买房。
因为小时候跟着家里人在西北经常过居无定所的生活,他一直都对房子有很强烈的渴望。
韩松落的本科是在兰州的一所师范大学读汉语言教育专业,后来也做过电视台主持、电台DJ等文艺行业的工作,平时他也写散文和小说,但是那个时代,文艺工作看起来既没前景,也没有钱景。
于是2004年,韩松落进入一家体制内的单位工作,每月领取1122.54元工资。这个数字他记得格外清楚,因为四、五年没有变过。
通过一个朋友,韩松落接到了为《京华时报》的一个专栏供稿的机会,每天写一个发生在城市里的故事。专栏一周五篇,一个月拿到手的稿费足有四五千元,约是体制内工资的四倍。写了一年之后,他在兰州买下了自己第一套房子。
然而,他发现按照自己一天写一篇的速度,这个专栏很快就要没有东西可写了。朋友建议他说,“你不如写娱乐专栏”,因为“娱乐专栏这个东西是永远有得写,永远有材料。”
彼时,中国媒体开始进入最后的黄金时代,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变化是娱乐媒体开始兴盛。一方面是因为1997年之后,香港的娱乐力量、娱乐资本开始转向内地发展。另一方面,随着国内经济上扬,人们在娱乐方面的诉求越来越强烈,各大报纸、刊物上的娱乐版面越来越多。
韩松落在大学里经常看当时流行的娱乐八卦杂志《当代歌坛》。但是对于写娱乐专栏这件事,他内心还有点抗拒,觉得自己是一个文艺青年,是要写小说的。后来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才开始写娱乐专栏。
一开始,他犯过不少错误,比如把“TVB”(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直接写成“TBV”了,还有一次把“宫雪花”写成“龚雪花”了,都被编辑一一指出来。后来他开始有意识地积累各类资料,梳理香港的电影史、娱乐史、香港大家族的风云变幻等,再也没犯过这些基本错误。后来,韩松落成了不少编辑的“救急作者”,可以一天内交稿,填补天窗,而且“稿子里面不会有错,可以直接拿去用。”
“松落”是他的笔名,他说自己的本名是个极其普通的名字。单位里的其他同事都不知道这个脾气很好、经常一起喝酒的男生还有另一重职业身份。直到本地媒体给他做了一期采访,并刊登了照片之后,韩松落的“作家”身份才在工作圈揭露。
对他来说,体制内工作和写作并不冲突,可能因为当时写的文章大多都是娱乐专栏,“大家觉得你就是写莺歌燕舞的东西,他也不会对你有什么观点上的审查,觉得你写了什么不该写的东西”,“我有一些朋友写官场小说或者职场小说,那在单位可能就会有一些问题。周围可能就有人说,你写的这个人明明是我。”
但作家身份的曝光还是给他带来了烦恼,韩松落开始察觉到同事看待他的眼光产生了变化,和他聊天的时候常说“你们文化人怎么怎么样”,这让他很反感。2007年,韩松落决定辞去工作,不再应付单位上的人事纠纷,专职写作。
在微博开始兴起时,韩松落敏锐地发现娱乐专栏的写作发生了新的变化。那时,八卦媒体已经发展了五六年,大众该知道的明星故事都差不多被写过了,比起一篇按照“事实、分析、道理”结构写下去的专栏文章,人们更想看到更多的爆料。娱乐专栏的作者要从观点提供者转变成为事实提供者。
“这对我来说就很难。因为我已经形成了那样一种写作的定式”,韩松落说,“当时我甚至想,是不是没法写下去了?”
一直合作的编辑开始委婉地提醒韩松落参考其他作者的写法。那段时间,韩松落感到特别焦虑。他努力说服自己“也不是写不了,就慢慢改过来”就好了。
2013年,是他写作产量的“高峰期”,几乎每天都要写五千字,完成3-5篇专栏,才能把一个月所有的约稿应付过去。除了写明星的事迹之外,韩松落开始写影评、乐评、文艺等方面的专栏,一直写到现在。
但是在他的心里,对于纯文学仍然心怀念想。在《我口袋里的星辰如沙砾》一书中,他写到在十多年的专栏写作过程中,小说成为了他的“逃遁所”,“每逢发现自己的专栏写得并不好,我就假设还有小说可以接纳我”。
下一步目标,他想要完成一部个人的小说作品。过去十三年的专栏写作给予了他在文字上的信心。但是摆在他面前的问题是,随着年龄增长,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力下降了,时间开始变得不够用。
现在,他每个月仍需要应对20个左右专栏,主要还是以娱乐类别为主,不过有些是按周交稿,有些是按月交稿。再加上还会有朋友来约他写书评,或作序,算下来基本上每天至少要写完一篇完整的文章。一旦有需要外出的读者分享会,他都需要提前三天安排好自己的工作和写作。
他自己的微信公众号“韩松落见好”从写稿、选图到排版、发布,也都是自己一个人。有时也会追着热点,发布一些评论性文章,比如最近写了综艺栏目《饭局的诱惑》和热播电视剧《我的前半生》相关的评论。
很多同行都会请助理来帮忙打理自己的公众号,但是他仍然觉得自己熟悉的娱乐、电影板块的文章如果让年轻人来做,会经常出现贴错照片、写错年份的事情,还不如自己包办下来,形成工作习惯后也不觉得那么耗费精力了。
当我们聊起现在流行的各类娱乐自媒体,韩松落已经没有2009年前后的那份焦虑,反而多了份坦然。“现在公号时代又有一些新的写法,但是我不打算跟了,因为我不喜欢现在这种写法。”
步入中年,他终于开始在写作中拥有更多的自由。

有时候一千字的文章,要写五六小时
三明治:绿妖在新书的序言里写到“你写稿又好又快”。依照你现在的写稿量,写一篇文章大概要花多长时间?
韩松落:其实我写稿特别慢。我写一篇专栏,千字文,有时候要耗五六个小时。因为一篇文章要做大量考证,尤其是娱乐的东西牵扯非常广,哪怕是一个年份、一个名字、一部电影和电影里面的细节,你都必须要考证得非常清楚,才能够写下来。尤其当你要写的明星演艺生涯非常长,你起码得把他拍过的重要的电影都看一遍,哪怕快进一遍。这就非常耗时间。所以有时候,一篇一千字的文章,耗费五六个小时都是短的。
但好的一点是,我现在是全职在写,不像有些写专栏的朋友其实还是有正职的,或者有的人要带小孩。这些我都没有。我用所有时间在写这些文章,所以给人一种错觉,写得很快,其实不是这样的。
三明治:在你现在居住的家里,你最喜欢的一点是什么?
韩松落:最好的一点是安静。晚上一点声音都没有。
三明治:所以你写作的时候,会要求环境特别安静吗?
韩松落:是的,这个对我很重要。因为我受不了吵。有的人写东西可以听音乐,我连音乐都听不下去。一定要保持安静。
三明治:你更喜欢在家里写作,是吗?
韩松落:是的。以前在我玩论坛的年代,我有一些朋友专门去网吧写东西。他觉得网吧那种环境特别能够提供给他灵感,我不行,我网吧里绝对写不下去。
三明治: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写作上的小习惯吗?
韩松落:我喜欢在家穿宽松的衣服写作。还有一点,就是写作的时候,我手上、脖子上不挂任何东西,包括项链、串儿、手表、戒指都没有。因为写到特别紧张的时候,你会觉得手上戴个东西,沉重得不得了。不舒服。我朋友也送过给我很昂贵的那种手串,我都不知道放哪儿去了。因为它特别妨碍写东西。
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写作的时候不喝茶,不喝咖啡,我就是喝白开水。
三明治:你从小就喜欢写作吗?
韩松落:是的。因为我母亲和我舅舅都是当时的文学青年,订了很多杂志,也打算进行文学创作。但是在他们的年代,这肯定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没有那么多渠道。虽然他们的梦想就没有实现,但是我一直耳濡目染,对文字很感兴趣。
在我那时候,社会生活和家庭都很贫瘠,没有钱去做别的事情。有一句话叫做“穷文富武”,文学这块领域的东西是成本最小,资金量最少的。一支笔一张纸我就可以写了,这是一个低成本的行为。
三明治:有些网站上你的个人介绍里写道“16岁考上大学,却被劝退”?
韩松落:我刚考进大学时,因为身体出现状况,整个人特别虚弱,连军训都参加不了。这个情况马上就被学校发现了,所以就休学了。后来又过了一年多,回到学校。
三明治:你还有一段时间辗转在各个病房中写专栏?
韩松落:是的。因为我母亲生了很长时间病,所以有一段时间我就经常往医院跑,也写了好多关于医院的事情,刻薄那些欺负我们家的大夫。后来我也是因为写作太累,身体状况很差,经常到医院住院、复查。在那两年多的时间里,我们家和医院结下不解之缘。后来就好了。
三明治:因为“写作很累”住院?那时候状态是怎么样?
韩松落:是进入了写作的疲累期,有外界劳累的原因,也有内在的心因,不知道我做这件事的意义是什么?能够给我带来什么?当时房子也买了,那么接下来,写作对我意味着什么?可能就在这种状态下,病就来找你了。

写作是一种整理世界的能力
三明治:你所经历的“专栏时代”是怎么样的?
韩松落:在专栏时代,其实对写作的要求是很高的。你最起码要过编辑这关,而且编辑部还不只是某一人的,还有主任什么的,需要一层层地过关。
如果最后发布出来,你稿子里面有一个错字,或者把某个年份算错了,是要扣编辑的工资。这就成了你和他的共同责任,所以必须要做到不能有这种漏洞。在当时,每一次审稿都是在提高的过程。然后你还要考虑到读者的问题。所以一千字的稿件也很难写。
现在公众号写作时代,大家的写作态度都比以前随意太多了,我也是。以前可能死磕出三千字需要很久时间,我现在一个小时能写五千字了。可能有一些人还严谨,但是就我目光所及,很多人都没有以前那么严谨了。
三明治:你写娱乐稿件很少犯错?
韩松落:这十年下来,除了头半年犯过一些错误,其他事实上的错误基本没有犯过,可能有一些观点上的偏颇。有一次我印象比较深,把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的年龄算错了。很奇怪的一次错误,因为年份都是对的,但是把他们中间相差多少岁给减错了,后来被读者发现了。
现在好多做自媒体,都是情绪化、观点鲜明一点就好了。对文章里面提到的事实不做过多核实,甚至有时候材料核实太严谨的话,还会妨碍他表达观点。比如他有时候已经打算要骂一个明星了,或者说已经要借着一个明星的故事,要讲一个什么道理。但当他把事实梳理一遍,发现根本不是这样的,佐证不了。那怎么办?很多人都会觉得那还不如以讹传讹,就用那个错误的事实就好了。
三明治:2004年,你刚开始写专栏时,需要兼顾多少个专栏?当时写作状态是怎么样的?
韩松落:我在写专栏的第二年就已经同时写了七八个专栏了。好在那个时候报纸也都是纸媒体的形式,即使有电子版,影响力也不是很大,所以很多地方的报纸愿意接受二手稿。就算这篇稿子你之前在某家媒体发表过,只要那家报纸影响力不是太大,那在另一家媒体也能再用。
三明治:写专栏时会出现灵感枯竭的时候吗?
韩松落:会有。因为故事不是经常会有的。如果忽然没得写,就会很痛苦。后来当我有了自己的一套方法之后,这件事情就变得容易了。至少我能够在规定的时间里面完成,组织一个故事,把城市里的故事现象化,比如2004年我写“城市”主题专栏的时候,网络刚刚兴起,大家都在见网友,我就把“见网友”这件事情写成一篇很搞笑的小文章。
我后期还写过一个专栏,叫做“晚报新闻”,就是我把我看到的本地晚报上的新闻故事里比较感兴趣的新闻重写一遍。这种重写,可能是我写下我对这件事情的评述,或者我用我的想象去填补一些记者轻轻带过的细节,把故事扩展开来,或者是通过自己的线索渠道去打听一些细节,了解事件的另外一面。这个专栏当时还挺受欢迎的。
三明治:你说自己经常写一些娱乐稿,该怎么定义你说的“娱乐”呢?
韩松落:虽然是被叫做娱乐专栏,但是我更愿意把它称为是一种泛文化的专栏,不一定写的都是明星或者是演艺界人士,也有可能是一些生活比较多姿多彩的其他领域的名人,都可以被归类到这样一个“娱乐”的范畴里,甚至是包括一些娱乐色彩比较重的一些畅销书作家。我在娱乐版面上还经常写史蒂芬·金呢。
三明治:所以这种写作很少依靠采访,更多的工作是整合资料?
韩松落:是的。因为我写过去的人比较多。为什么会写过去的人?因为新的明星有一个问题,就是好多明星都很年轻,红起来可能也就三五年时间。他经历的人和事,哪怕是公开的、可以承认的爱情都很少。写什么呢?而且有些明星的个人特质也不是很明显,没有什么可以写的东西。
但是过去的明星可不一样了,有些人在娱乐圈打滚了五十年的时间,他们有大量的故事待你去挖掘。各种各样的回忆录都会提到他们。这个挖掘的过程中会有一种快乐。每次把一个人梳理完了,就好像是在时光隧道里走了一遍。你会觉得人在世事面前的力量是那么弱小,有些明星在自己最红的时候,恣意妄为,声色犬马,但是因为遇到了某个特别小的时事变化,从此就一蹶不振。我觉得很多明星的人生里头有一种命运感。
另外,现在的明星的公关把控力度非常强。但是写过去的明星不会这样,他们有的已经退出娱乐圈,有的已经有定性了,所以可以写得大胆点,泼辣点,比较有乐趣。
三明治:你专门为写娱乐专栏,建立了一个资料库?
韩松落:我的电脑里头文件夹特别多,有一些是长期资料,就是我看到非常好的资料或者是事实:某个阶段的物价、某个年代的电影现象、潮流现象……只要是我觉得好玩的,我都会存进来。然后再就是你自己以往写过的东西也是一种资料,因为你在写的过程中本身参考了很多信息。
我把我写过的专栏,分门别类,按时间整理得很详细,做了好多文件夹。我的电脑里,光是储存我自己的文章,就有大概两百个文件夹,包括写作计划、题目、大纲、电影专栏、娱乐专栏等。将来要用的时候,我只要一搜索就可以了。我觉得这也是特别好的资料。
三明治:有些读者可能会认为“写专栏的作者没有写小说的厉害”,你怎么看待这样的观点呢?
韩松落:我昨天刚好写了一篇公众号文章来表达这件事情。人为了找到自己在宇宙当中的位置,就必须建立一个态度。其中最好的办法就是和别人发生联系,用我和他人的联系、对比来把自己的位置找出来,好像通过表达“我喜欢谁,我鄙视谁”,就可以说明你的位置在哪里一样。
我觉得所谓文学里面的鄙视链也是这样,大家都觉得自己比写娱乐专栏高一个档次。但我觉得一个人会去鄙视别人,首先就是不自信,说明你还在找自己的位置。我对这个没有担忧,我的位置就在这里。
三明治:你觉得写作能力是相通的吗?专栏写作并不影响你进行其他写作类型的创作?
韩松落:写作是相通的。写作就是一种整理世界的能力,甚至不光是写作,创意行业里的很多事情,比如画画、音乐、雕塑、设计,都是一种整理世界的能力。我觉得它是完全共同的,肯定在形式和技术上是不一样的,但是内在东西是一样的。过分强调外在技术都是不自信吧。我在很多人身上看到过这种不自信。
比如说,有段时间我很爱看《鬼吹灯》和《盗墓笔记》,我觉得写得真好。我有个写期刊的朋友,有一天问我在做什么,我说我在看《鬼吹灯》,好好看。他说,你还看这种东西?我能觉察他的语气,好像在说这种东西有什么可以看的,写得那么烂。我当时就直接毫不客气告诉他,人家的文字比你的好很多。不光是文字能力、讲故事的能力,还是展现大情景的能力,都比他强得多。所以何必呢?有时候你抛出自己的评判标准还有可能掉入别人的局里了呢。
尝试编剧,为了创作自己的小说
三明治:每年大部分时间你都会在兰州生活?
韩松落:是的。不过从前几年开始,尤其是2010年以后,我每年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外面。有时候是参加一些笔会,前年还有一块比较重要的任务是跟剧组拍摄,也是在外面跑。
三明治:和剧组合作是因为怎样的机缘巧合?
韩松落:前年碰到一个老师,他在影视方面的工作做得很好,邀请我去,我就说好吧,可以试一试。当然以前也有一些这样的机会,还挺多的。但是我只要一想到,让我离开家住在北京的宾馆里,写上一两个月的剧本,我就特别崩溃。再加上我觉得写剧本体力消耗太大,于是一开始的邀请,我都拒绝了。去年一年,我的时间基本上也耗在那部剧上了。所以还是挺繁杂的事情。
三明治:你想要尝试编剧的动力是什么?
韩松落:因为我觉得编剧是非常考验写作者的故事结构能力和人物塑造能力的。尤其是当影像在这个时代比文字走得更快的情况下,我要去搞清楚它的规律,然后把这个规律用在文字里。这是我做这件事情特别强大的动力:小说有没有可能多用一些影视、视觉感官的技术,让它变得更好看一点?
三明治:那你现在是还想继续尝试编剧,还是准备创作小说了?
韩松落:还是小说吧。因为从小到大,我的愿望都是写故事、写小说。因为写小说比较自由,这是一个人的事业,我把写好的小说发表在公众号上或者论坛上,就会有人看到了。但是做编剧不一样,它是一个集体作业,自由度没有那么高。电视剧、电影都是工业,可能你写的东西就是过不去,演员就是不能这么演。最后呈现出来的东西,可能和你当初想的内容完全走样。
我更喜欢小作坊似的独立作业,我写的东西就是我的,哪怕我写坏了,写错了,这个东西就是我的。
而且现在写小说也能挣到钱了,可以出书,卖版权。只要写得不太烂,都卖得很好。我认为现在其实是阅读的黄金时代。或者,作者可以卖小说的影像化版权,卖给电视剧、大电影、网剧、舞台剧、动漫等各种类型。我有个朋友简直是这么一套卖下来,卖了很多很多钱。当然这里面肯定是要有一些运作,但是说明有这么一个渠道。这不是挺好的吗?以前没有这么好。
三明治:你真的认为现在是阅读的黄金时代吗?
韩松落:是的。在我小的时候,想读书但没有那么多书可以读。很多人阅读的愿望就这么被打消了,被磨灭了。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出版和传媒这么发达,是一个你想要看到什么,就能看到什么的年代。人们阅读的欲望被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来了。你看现在很多内容创业都和文字离不了关系。哪怕就是你弄个视频,也得打字幕,都是从文字里演化和延伸的。所以这个年代,人们阅读的欲望被空前地激发了出来。
另外,现在文字变现的渠道也很多。文化传媒的体量在膨胀,变成了一个很广义的行业。所以哪怕你在这个行业里,做一个最小的小众做好了,都可以做到生活不愁,我觉得这也已经很好了,以前的年代和现在是不能比的。
三明治:现在对于读者而言,虽然阅读欲望被激发,但是他们被很多阅读碎片淹没。反而不如当时那样,好好读完一本地摊文学?
韩松落:如果是碎片化阅读的时代,那我们也就写碎片的东西好了,这有什么?我对这个一点纠结都没有。不像有些人说我们要去写经典,写大部头什么的,我觉得既然是碎片式的,我就写碎片、写段子、写公号、写碎片文章。人的需要是多层次的。我平时也爱看碎片的东西,但是我看久了也会很烦,反而会激发我更想去看深度一点的东西的强烈欲望。
三明治:在写小说的时候,你会感觉到障碍和瓶颈吗?
韩松落:我倒觉得没有太大难度。第一个是生活经验。我小时候也面临这个问题,就是“写小说,哎呀写什么好啊。什么东西值得一写呢?”,但是到了我这个年纪,我已经没有这个问题了,因为经历过看过的东西太多了。
其次,文字对我不是什么问题。经过这么多年专栏写作的锤炼,我对文字的信心是比以前更强的。专栏那种一千五百字,需要各种各样的雕琢,各种各样的结构,写多少字你就要抛一个包袱,扔一个笑点出来。我现在对文字更自信了。而且写专栏给了你特别好的习惯训练。我很多朋友一上手就写长篇,但是写着写着写不下去了,又去干别的。反而我身边很多写专栏的人没有这样的问题。好比我有一个朋友,他也是写专栏出身,但是他的第一部长篇作品写了12万字,写得非常精彩,我觉得是一个杰作。当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拿到国内出版,没有发表。
我问他写了多久,他说写了三十天。我问他你怎么写出来的。他说就像是写专栏一样,当你在写专栏啊。我是把它当作三十天的专栏来写的。他先打了一个很详细的提纲。每天起来,就像写专栏一样,就把这三千字填够就好了。我觉得这是写专栏给我带来特别大的收获。
我比较担心的是,一个是感受力在下降。毕竟不是二十岁的时候,二十岁的时候写东西特别磅礴,即使是废话,也是很有情趣的废话。现在你写着写着会很谨慎,会发现自己写的东西干瘪了。虽然的确是更有力量了,但是没有那么丰沛的感情了,没有那么丰富的感受了。第二个变化是时间不够用了,各种各样的杂事打乱你的写作节奏。长篇小说需要特别固定的一段时间去做。

写得越多,隐瞒越多,坦露得也越多
三明治:你在接受一个视频采访时说过感觉过去的自己和现在的自己“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人”,这种感觉什么好时候产生的呢?
韩松落:我觉得分裂就发生在这两年。我现在去看2012年时候的我,会觉得这个人和我有什么关系,他的好多想法、做法都是我无法理解的。2013年后我好像就变成了另外一个人。
可能就是年龄到了。“年龄”这事虽然也没什么,但就像是一个刻度,会给人的身体、心境各方面真正带来很大的影响。所以就在某个年龄段快要靠近的时候,会觉得“诶这个事情,我的想法不一样了”。
三明治:那你觉得你自己身上从2012年到2013年发生的最大变化是什么?
韩松落:我觉得变得更快乐了。以前,我的朋友都觉得我是一个特别热情的人,经常说我是一个谐星,可以一晚上滔滔不绝地说各种搞笑段子。只要有我在场,一晚上可以笑得没完。但是那时候的快乐好像很假,就像是一个少年人的歇斯底里,我觉得我一定要证明我很快乐。
2012年之后,表面上看,我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了。我不一定要在一个场子里面搅热整个气氛,我反而会选择躲在一个角落里面。但是那个时候,我反而觉得快乐很真实,心里面很安静。特别舒服。我不再对这个世界,承担那么多义务,突然放松了,平静了。
三明治:现在更能面对真实的情绪了?
韩松落:对。包括面对自己不太愿意,不愿直面的真相,也包括面对我自己书里面的瑕疵。这本书有它的好,也有它的不好,但我觉得我都能接受。
过去很多年,我一直在写各种各样的评论,娱乐评论、电影评论、书评、社会事件的评论,我获得了一种能力,就是以评论的眼光看自己。我既是写作者,也是评论者。这也是这个年代很多写作者必须要有的能力,以前的写作者只需要面对自己,不需要面对更大场合的反馈。但是现在的写作者,你只要发东西在网上,马上就有人评论了。你必须要有一个自我评论和应对评论的能力。
三明治:你觉得新书瑕疵的部分在哪?
韩松落:有部分瑕疵是结构上不完整。这有两方面原因,客观原因是其实里面大部分文章也是专栏,不过发表在一些相对文艺的平台上。专栏的形式对字数、篇幅、结构上有一些限制,不能写得很长,不能写得过于细腻。
还有一个内在的原因,就是在我当时写这些散文的年纪,我还没有拥有很好的结构能力。别看是一个一千五百字或者是三千字的短散文,写不好,就是写不好。比方说里面有一篇叫做《夜航记》的文章,是我小时候跟着运油卡车在新疆运输线路上来来去去的故事。其实现在再看,那个文章我觉得浪费了一个特别大,特别好的题材。当年在那条线上,经历了多少事啊,有很多人的故事都是值得写的。写十篇文章,每篇写五千字都没有问题,但是当时的杂志给我的篇幅就是一千五百字左右,所以就写成了这么个样子。我现在回头看,就觉得很遗憾。
三明治:新书在豆瓣被归类到非虚构类别。不同于评论,这本书里全是你个人的故事。你怎么看待书里写道的“写得越多,隐藏得越多,袒露也越多”这个观点?
韩松落:我毕竟是一个写作者。写作者都是说谎者,我在写作的时候已经想到了别人看到这个会怎么想,我怎么会是完全坦白,毫无保留的呢?
我最近碰到很多朋友看了书之后问我,哎呀你写的这么坦白,这么赤裸,会不会担心自己很难堪啊,你会不会担心别人会笑话你?没有,一点都没有。文学创作,必须得写成这个样子。我平时在专栏里已经掩饰得够多了,都写的是别人的故事。现在终于可以写自己的故事了,我为什么还要去掩盖自己的情绪呢?没必要。另外我觉得反正无论如何都是曲解,那我如何不顺应当时的心境把它写下来呢?
甚至我还觉得写得不够直接、不够直白。因为年轻的时候,人会有各种各种的顾虑,会觉得这个人得罪不起,担心家里人看了有什么想法、如果发表出来别人怎么看我?但是当到了我现在这个年纪,就完全不是这样子,那就是把冰山底下的部分也完全写出来了。

三明治:写作什么时候在你生活中变得意义非凡,不同于其他兴趣爱好了呢?
韩松落:刚开始写作的确是为了解决生活的问题,为了名,为了利,为了买房子。然后在写的过程中,我发现它帮我得到了另外的东西,比如说虚荣心的满足,比如说自信,比如说为人处事的那种从容以及看待事情的豁达,这都是写作带来的。在写作中,各种各样的观点都砸过来了,然后你就会真的变成一种比较“宽”的人,从惨绿的、犹豫的、郁郁寡欢中走出来。
而且写作让我和这个世界发生了特别深的联系。表面是我认识了很多人,内在是我觉得我真的在这个世界上扎下根了。觉得这么多人,这么事情,这么多地方,和我发生了那么多联系。这件事让我开心无比,这就是写作的意义。可能其他事情也能带来这样的效果,但是在我的生活中,我找到的就是写作。
●●●
韩松落推荐阅读的三本书
1、《遥远的房屋》
作者: [美] 亨利·贝斯顿
译者:程虹
1925年,37岁的享利·贝斯在科德角的伊斯特姆海滩,买了50亩地,盖了一个房子,这个房子虽然小,却有十个窗户:“大间有七个;一对东窗面朝大海,一对西窗面朝湿地”,在阳光之下,这个房子“流光四射”。他本打算在那里偶然住一两周,但没想到,1926年秋天,他一住进去,就不想搬走,最终在那里生活了一年,并记下了那里的风、海浪、天空、鸟类和夜晚。1928年,《遥远的房屋》出版,在口口相传中,成了美国自然文学领域的经典作品。这本书的新版,也是“美国自然文学经典”系列中的一本,另外几本是《醒来的森林》、《心灵的慰藉》、《低吟的荒野》。
2、《童年回忆录》
作者:马塞尔·帕尼奥尔
译者:施康强等
由法国作家马塞尔·帕尼奥尔(Marcel Pagnol)写童年往事的四部书组成:《父亲的荣耀》、《母亲的城堡》、《秘密时光》、《爱恋时光》。讲述马塞尔在普罗旺斯山区度过的童年时光,在那里,父亲母亲和他,还有两个弟弟,在乡间游荡、打猎、在灯下聊天,读过了他们“一生中最美的日子”。六十岁的时候,马塞尔·帕尼奥尔已经成为法兰西学院院士,以及话剧和电影界的大亨,却还是对这段时光念念不忘,一字一句地把往日生活重现。
3、《山月记》
作者: 中岛敦
译者: 韩冰 / 孙志勇
日本天才作家中岛敦的志异小说集。他属于早夭作家,三十多岁就因哮喘去世,他生活和创作的年代属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但他的作品却极富现代性,他的小说以中国古典故事为题材,却写出亘古未变的人的生存恐慌和异化之忧。
三明治写作者访谈系列
点击标题阅读对应访谈
- 何瑫:被焦虑感笼罩是写作者的宿命
- 郭玉洁:在上海租了个没有网络的小房子专门写作
- 张卓:每一次写稿都是生命的增肥运动
- 张悦然:她在十年后出了本新书,和我们谈了谈写作
- 赵涵漠:行业里的老师傅都走了, 难道年轻人就不表达了吗?
- 李欧梵:我写的文章就像是私生子,自生自灭
- 路内:“少年巴比伦”的中年写作回眸
- 作词人姚谦:我一直用手写,坚持每个字都是我选定的 ……
关注中国三明治(china30s),可以阅读更多写作者访谈。三明治将持续推出写作者访谈系列文章,欢迎关注。你也可以在后台给我们留言,告诉我们你还想看到哪位写作者的写作访谈。

-
壮壮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8 03:17:32
-
斐玉蓝荷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31 06:43:32
-
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12 10:08:35
-
探微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4 13:01:45
-
花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2-23 05:56:48
-
叶眉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5 13:07:55
-
瑟瑟发抖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7 11:36:00
-
puzzl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7 21:52:33
-
光-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16 08:50:05
-
方柚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8 16:00:26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9 22:57:23
-
张小洁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13 17:58:15
-
li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8 08:45:07
-
张小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8 00:05:0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7 14:07:28
-
ssu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22:27:4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9:29:06
-
奶昔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9:13:48
-
鼠曲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8:43:07
-
Sui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8:35:4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8:08:39
-
晴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7:49:50
-
Horiz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6:37:48
-
茜仔本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11:02:22
-
199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09:31:24
-
木子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09:01:25
-
Bal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6 03:17:58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5 20:52:16
-
搞笑的兔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5 18:16:33
-
潘洛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5 10:37:30
-
dexter20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5 10:28:48
-
络腮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4 07:13:00
-
沙壁西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3 23:46:55
-
深海乌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3 22:49:08
-
大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16:33:38
-
Mademoiselle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12:40:57
-
旁若无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11:11:10
-
Hugo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08:19:13
-
LeoFrey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03:15:09
-
donal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2 00:08:13
-
蜗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16:40:40
-
Still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16:19:50
-
路人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12:00:28
-
宇宙大将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01 08:27:34
-
chauff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1 21:51:35
-
哈呼呼702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1 18:43:09
-
红线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1 11:22:35
-
杨先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1 09:00:54
-
朱峻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7 23:07:16
-
Chewing Gu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5 19:16:21
-
Wnd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4 22:08:43
-
古戈孟浪迷上梦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4 08:53:26
-
rocec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2 18:31:51
-
浦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2 12:49:45
-
自由行走的蓝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1 19:53:50
-
文东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0 19:17:46
-
弱非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9 15:56:45
-
奈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7 12:22:45
-
焦躁的皮纳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4 19:45:36
-
小满即可J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4 16:06:50
-
娜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4 10:44:42
-
青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3 16:38:25
-
苏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3 13:22:47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3 09:27:17
-
Joy_lal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3 06:27:02
-
清荷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2 13:18:27
-
lic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2 09:23:44
-
JoJo_FromFir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2 08:57:10
-
阿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2 01:16:39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1 21:20:55
-
脂肪富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1 21:13:25
-
暖初姑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1 14:31:33
-
freed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1 13:44:54
-
John Ramb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23:40:15
-
P.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21:59:52
-
阿孝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3:36:30
-
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3:14:09
-
青阳吕归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2:05:07
-
清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1:50:07
-
libraf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10:39:34
-
八道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08:15:05
-
鹿星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0 01:41:50
-
❤有生之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22:51:05
-
雅玛图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8:56:36
-
宁小池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8:18:22
-
荷韵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6:53:05
-
ronwolf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6:10:02
-
知知sylv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5:48:09
-
陶乐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5:21:35
-
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5:00:30
-
Pasu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4:55:25
-
颜行藏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4:18:22
-
樱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4:13:21
-
木子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3:04:49
-
孤独的朝圣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2:46:06
-
蔬果村的饭团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0:08:20
-
不想上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09:57:39
-
小灰灰原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09:51:4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09:42:36
-
董清浅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09:3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