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是行——行动
强迫症,就是对自我这种过于清醒的理智行为的报应。我想起牛顿,他的性格也是内向、腼腆、寡言。他在剑桥大学当老师,授课水平之糟,使听课的学生跑得一个不剩。他一气之下泡在实验室,成就了一位划时代的科学家。还有卢梭,也是羞涩得可以,一和女人说话就紧张脸红,极不善言谈和交际,但这并未妨碍他写出伟大的作品。还有袁伟民,与我的性格也有相似之处,却不失大将风度,带领中国女排创五连冠的辉煌。
他们的共同特点是,不因此而自卑,善待自己的真实我,接纳他、爱他,真实我才释放出巨大的潜能,帮他们成就了大业。
而我偏偏记起那个虚无缥渺的理想我,让他把我折腾得苦不堪言。古人云,积行成习,积习成性,积性成命。在这个因果链中,关键是行——行动。
真实我与自我不同,他拒绝空洞的“意志指令”,只接受自我在行动中对他的“情感内化”。还是森田正马的传人高良武久说得好,要跳进水里学游泳,在岸上把游泳的动作背得滚瓜烂熟也白搭。
森田认为,人的情绪有一定的独立性,并不完全受认知和意志的支配,比如我们明知毛毛虫对我们没有伤害,意志也命令我们不要怕它,但我们还是怕。只有当我们硬着头皮伸出手去,触触它、抚摸它、把玩它,最后才能消除对它的恐惧。
而我长期以来,却一直试图通过理性的思考,用顽强的毅力战胜强迫症。我把自我封闭起来,逃避广阔的社会生活,咬着牙发狠,一遍又一遍地暗示自己:强制忘却,强制忘却!我的体会是,强迫症必然伴随性格的改善而减轻,自我的蜕变必然带来症状的消失,它们几乎是同步进行的。
亲爱的朋友,您大可不必为自己的性格弱点耿耿于怀,更不能失去自信,您需要做的就是行动再行动。在永不停歇的行动中,性格将不知不觉地向您所期望的方向转变。
相反,假若只停留在理论设计上,梦想在一夜之间实现理想性格,这绝对不可能,而且还将给您带来灾难。仔细想想,性格的形成是天意,的确由不得自己。我们千万别跟自己过不去,
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永不停歇的行动,真实我早晚会被我们的诚意和行动成果所感动。
强迫者智商高。因为弱智者不会强迫。强迫者情感丰富。因为麻木者不会强迫。强迫者心地善良。因为邪恶者不会强迫。强迫是一笔财富。
强迫是强迫者一段独有的、难得的经历。朋友,自信地面对强迫、接受强迫、玩味强迫和研究强迫吧,你必将洞察人性,获得大彻、大悟、大解脱、大自在——自我超越。
强迫是强迫者的伙伴。接纳他、善待他吧,你的潜能将在强迫中迸发!相反,假如与他势不两立,你将在强迫中灭亡!我的强迫症自我治愈的过程,前面已经作了介绍,其中森田原则是帮了大忙的,尽管当时我还不知道有个森田疗法。以我的体会,运用森田疗法时应该注意如下事项。
(1)森田疗法注重行动,注重在亲身体验中觉悟 我们的毅力要用在控制自我的行为上,要忍受一切身心的不适感投入日常行动中,千万不能有等症状消失后再去彳了动的想法。
(2)放弃抵抗,不去克制症状,但也不能片面理解这句话 当强迫念头刚一出现时,马上警觉,当头棒喝——停!这是必要的,可以遏止强迫惯性,以免陷入强迫的旋涡之中。此时必须立即把注意力转向外部,否则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无异于“期待”强迫念头的再次出现。而症状一旦发作起来,克制就难了,所以此时应放弃抵抗,忍着症状所带来的痛苦和焦虑去做事,因为你不可能一边抵抗症状一边做事。任何理论、任何原理、任何疗法都不是绝对的,都有其灵活变通的地方。强迫症患者的情况也各不相同,不论是症状、性格还是环境,所以我认为,对强迫症症状,能克制就克制,不能克制就放弃。如果你有克制成功的经验,可以继续采用,这将给你增添信心。这里的关键是:克制而不焦虑,因为你已经做好了克制失败和症状反复的充分准备。为什么我们一般不主张克制症状呢?因为我们往往都有一个错误的观念,即认为自己的毅力足够强大,只要我去克制,就一定能克制住。但症状那么容易克制的话,那就不是强迫症了,所以克制失败就给患者带来焦虑和悔恨,引发精神交互作用。克制也好,放弃也好,应因人、因地和因症而异,这也是一种自然,不可拘泥于某种疗法,更不可拘泥某种疗法中的某些词句,要把各种理论和疗法融会贯通,体悟最适合自己的方法。
(3)更重要的是,要把森田原理作为一种人生哲学,贯穿到生活的方方面 面把强迫症当成是上苍赐给我们的一个礼物,当成人生的一个插曲。生活中有太多的事情等待我们去做,只要去做就是了,不要期望做得多么好、多么成功。在永不停歇的行动中,你将发现你的疑病素质在悄悄发生改变,你不仅从强迫中解脱出来,而且将获得彻悟,获得大超脱、大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