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穆斯林】南京的清真饮食
2016年6月,2017年4月和2018年6月我在三年间对南京进行了三次逛吃,收获了不少美好的回忆,下面就把这三次逛吃去到的一些馆子分享给大家,其中有一些馆子已经迁址,我会标明出来。
目录
一、南京穆斯林社区的兴衰 二、大饭店 1、安乐园 2、绿柳居 3、马祥兴 三、小饭馆 1、盛源祥(已迁址) 2、金同记牛羊肉馆(已迁址) 3、金记老七家湾第一锅贴店 4、健华煎包店 5、草桥清真牛肉锅贴扁食店 6、李记清真馆 7、蒋有记 8、凤凰园牛羊肉饮食店 9、小意思面馆(已搬迁) 10、武记清真 11、牛味十足 四、鸡鸭卤菜店 1、金宏兴鸭子店 2、熊记老卤鸭店 3、奇芳阁外卖窗口 五、特色小吃 1、桃源村 2、小板巷口的早点摊 3、小王酥饼店 4、蓝老大糖粥藕店
一、南京穆斯林社区的兴衰
元代时南京城内就已经有穆斯林聚居。据1343年(元至正三年)所编《至正金陵新志》记载,1290年(元至元二十七年)健康路在城录事司(南京城区)有色目人149户2929人。当时南京的色目官员和眷属大多居住在锦绣坊集庆路总管府附近,就是现在南京城南的三山街一带。 明初南京穆斯林的数量继续增加,聚集在在城南商业最发达的地区,以经营药材、香料和珠宝行业为主。 清代民国以来城南的七家湾成为南京最重要的清真牛肉屠宰市场,同时在附近的皮市街(现评事街)形成了牛皮贩卖市场。七家湾也是南京最重要的清真饮食业中心,南京著名的清真老字号李荣兴、韩复兴、安乐园、蒋有记、奇芳阁、金同记、金宏兴等都是从七家湾起家。

乾隆年间南京回民达到了4万人,但由于1864年(同治三年)湘军攻破太平天国后对南京大肆杀掠,南京回民死走逃亡所剩无几。战后,大量河南、安徽和山东地区的回民来到南京,成为了南京回民的主要来源。 1927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南京回民增长迅速,人口恢复到3万。但随着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南京回民再次蒙难。据1939年统计,南京回民只剩下1.2万人。 1955年公私合营前夕,以七家湾为中心的南京老城南由回民经营的小饭店有589家,菜、鱼、果、卤菜摊有476户,茶食店23家。1956年公私合营后,南京清真饮食业一蹶不振,七家湾的宰牛业和皮骨业也全部瓦解,被南京宰牛场等集体企业取代。据《南京回族伊斯兰教史稿》记载,由于牛肉供应计划不能到位,当时一些清真牛肉店按计划每天只能分配到1.5公斤到2公斤牛肉,获利只有5角钱,根本无法维持。位于七家湾的南京板鸭厂1954年每天可以出售200到900只卤鸭,到了1958年每天只能配给7只鸭子,获利1.4元,而每天的经营成本就要8.6元。 1961年到1964年间,不少南京回民被迫下放农村,没能保持清真饮食习惯。到了1966年,南京的清真寺全部关闭,清真饮食网点由158家缩减至37家,南京的清真饮食业跌倒了最低谷,直到80年代才开始复苏,90年代后有所恢复,但很难达到50年代前的繁荣水平。 1996年七家湾一带开始拆迁,1999年红土桥、仓巷拓宽,七家湾被劈成两半。据2003年的户籍统计,七家湾社区当时有443户回民,其中258户已经离开七家湾成为“空挂户”,当时在七家湾居住的回民只剩下185户400多人。回民社区的瓦解,带来的是清真饮食业的消亡。在拆迁中幸存的清真饭馆开始四散开来,形成了现在南京清真饮食业的格局。 2016年的南京市回民养老院,断壁残垣的七家湾。

关闭的七家湾回民医院

废墟中的评事街

二、大饭店
南京有三家大型清真饭店:安乐园、绿柳居和马祥兴,三家各有特色。
1、安乐园
安乐园1920年由南京回民蔡继恒创建,原名清真安乐园饭店,最早在七家湾附近的评事街64号(原水巷口),后来迁到了评事街19号的江西会馆。1949年,蔡继恒老板因为年事已高,将饭馆交给儿子蔡雨亭打理,但蔡雨亭是读书人出身,不会做买卖,生意越来越不行。1952年,在朝天宫开饭馆的李福全出资买下了清真安乐居饭店,改名叫清真安乐园菜馆。 1956年公私合营,安乐园和国有和平食堂合并,搬到七家湾西边的升州路经营,由一家小饭馆扩大到400平米14张桌的中型饭馆,有了一批稳定的食客。1961年安乐园又搬到朝天宫旁边的莫愁路,面积继续扩大,并推出“三鲜烩鱼肚”、“香酥牛肉”等一批新菜,开始进入“高级馆子”的行列。 1966年安乐园更名为“胜利饭店”,1972年又恢复原名。2001年由于开发建设朝天宫南广场,安乐园被拆迁到王府大街现址,新店扩大到2000平米,成为了拥有小吃、正餐和火锅三个区域的大型餐馆。


安乐园吃的早茶非常有特色,品种非常多。16年来吃了鸭丁松仁烧卖、沙律明虾饺,牛肉汤包,鱼翅黄金糕,赤豆汤圆,生滚鱼肚粥,雨花茶,18年来吃了牛肉汤包、三鲜小包、水晶鲜虾饺和鲜香豆花。在清真早茶里的好吃程度应该只有广州回民饭店的可以抗衡了。
















早上过后,可以去小吃部品尝安乐园的美味。




排队最多的是包子外卖,安乐园的牛肉包子非常有名。



还有鸭胗粉丝汤。


荠菜蒸饺

夏天热卖的冰鲜绿豆糕,非常清凉解暑。


2、绿柳居
绿柳居1912年创建于秦淮河畔的桃叶渡,一开始是高档素菜馆, 孔祥熙、蒋经国、白崇禧和宋氏姐妹等都经常来这里就餐。1949年后绿柳居曾一度歇业,直到1963年才在太平南路杨公井重新开业,聘请著名厨师陈炳钰掌勺,继续经营正宗素菜。绿柳居一大特色是素菜荤做,用豆腐皮、面筋、腐竹配上中药调料做成的素鸡和素鸭非常好吃。 1987年绿柳居在素菜的基础上增加了清真菜,成为清真菜馆,但仍以素菜为特色。1995年原地翻建成现在的五层楼,成为南京大型的清真饭店。


一层是清真超市,可以买到很多南京特色小吃


应时的青团


糯米


乌饭团


二层是小吃区, 偶遇了东南大学建筑系的马晓东教授,南京的吉兆营清真寺就是他设计的。


鱼肚面,里面还有蘑菇、笋、木耳、青豆之类的


两块糯米素鸭

三层正餐
吃了松鼠桂鱼、松仁烤鸭松和素什锦。松仁烤鸭松太得我的意了!直追西来顺的酱爆鸡丁并列我最爱吃的下饭菜。




3、马祥兴
马祥兴的创始人是河南孟县的回民马思发,道光年间他举家逃荒来到南京,在南郊雨花台的花神庙摆摊卖牛肉汤为生,被大家叫做“马回回饭摊”。 1845年,马思发的儿子马盛祥将饭摊搬到了雨花台附近的回回营,正式取名“马祥兴”。当时主顾们有一首顺口溜:“要吃饭里面坐,小毛驴拴对过。大米饭香又白,牛肉煨得金黄色。要吃多,牛肉烧萝卜;要吃好,牛肉炒小吃。” 当时的马祥兴属于“荒饭店”,属于最底层的饭店。 1912年后马盛祥把饭铺搬到了中华门外米行大街的大报恩寺对面,盖了两间矮房和一间灶间,以牛八样(牛肚、牛心、牛舌、牛筋、熏牛肉、牛肉汤等)为主,除了用一口古旧的大铁锅煮牛肉外,还增加了炒菜。当时马祥兴有一位人称“老七”的回民大厨善做爆肚丝和爆鸡肝等炒菜。 1925年马盛祥去世,由次子马德铭继业,马祥兴正式从普通的熟食、炒菜转为经营整桌的筵席,从以牛羊肉为主转向本地风味的鸡鸭鱼虾蛋。 1927年民国政府定都南京后,马祥兴的名气越累越大,名厨马定松在店中掌勺。当时在民国政要中有老饕之称的谭延闿谭三爷对马祥兴赞不绝口,经他的宣传汪精卫、孙科、褚民谊等众多官员成了马祥兴的常客。汪精卫、张群、王世杰等人多次以外交部名义在马祥兴宴请外宾,导致各国驻华使节也经常来这里设宴。在这一时期,马德铭开始先后创出了“美人肝”、“松鼠鱼”、“凤尾虾”、“蛋烧卖”四大名菜。 1937年日本占领南京后马祥兴毁于战火,马德铭一家逃到安徽和州(今和县),直到1939年返回南京,在原址搭棚,召集老店员继续营业。重新营业后的马祥兴前面一间是柜台和锅灶,后面一大间是餐厅,上面搭了席棚,里面用木板搭起来的一间作为雅座。 抗战胜利后马祥兴由马德铭之子,第四代传人马定文继业。马定文翻盖了楼房,将马祥兴扩大成30多张桌子,成了还都后的政府要员设宴的场所,由于右任先生亲书了匾额 。白崇禧和李宗仁每次来马祥兴,都指明要外号“小耳朵”的大厨马定松掌勺。 1948年国民代表大会时马祥兴成了拉选票的场所,李宗仁、白崇禧、孙科、程潜等人接连做东,马祥兴车水马龙,交杯换盏。 1949年后仍由马定文任马祥兴菜馆主任,名厨马定松掌勺,原本门厨师马国钦任党支部书记。 1956年马祥兴公私合营后并入南京市公共饮食公司,1958年从中华门外搬到了鼓楼广场西北。 1966年后马祥兴被迫改做大众饭菜,先后改名“北京饭店”、“团结饭店”、“民族饭店”,直到1978年才恢复“马祥兴”的字号。 80年代的马祥兴一层是便餐,卖砂锅牛肉、面条和包子之类,二层是大堂大桌,以牛肉和鱼鸭水产为主。 1995年开始马祥兴所在地区被纳入拆迁范围,逐渐陷入困境。1998年鼓楼广场地铁站开工,马祥兴被围在工地之中,顾客被施工爆破声吓走,经营惨淡。 2003年6月20日下午两点,马祥兴突然接到立刻拆迁的通知,大家立刻抢救财产设备,但仍然有一些设备没来得及搬完。第二天一早,马祥兴正式被拆。 7月28日,马祥兴在湖北路一间60平米的简易活动房艰难地恢复了小吃的供应。当时的饭馆的后面就是施工现场,打桩的泥沙经常将厨房封住,甚至渗入厨房淹过小腿。这一时期,马祥兴开门第一件事就是清除泥沙和用水泵抽水,厨师更是常年穿胶靴上班。这一时期,马祥兴在冬天的周末和节假日都到一些小区摆摊卖包子和卤菜。 2006年,马祥兴在云南北路三千多平米的新店终于建成。

餐厅一楼是小吃和超市,二楼是正餐,我们先来二层吃正餐。

马祥兴名菜之首叫做“美人肝”, 发明美人肝的是马祥兴民国时期的大厨马定松。传说一次一位张姓名医在马祥兴请客,因为备料不足少了一个配菜,马定松急中生智用鸭胰子和鸡脯用鸭油爆炒,炒好后晶莹剔非常鲜嫩,客人吃得赞不绝口。另外还有说法请客的是国民党元老褚民谊。 散文家黄裳20世纪40年代是《文汇报》驻南京记者,他在《旅京随笔》中有写于1946年10月9日的“美人肝”一章,里面写道:
在仅余一楹的大报恩寺的对过有一家十分不起眼的小店——“马祥兴”。 店虽小却十分有名,是一家清真教门馆子。以一味“美人肝”驰誉当世。听说当汪逆兆铭开伪府于金陵时,曾经时常深更半夜以荣宝斋小笺自书“汪公馆点菜,军警一律放行”,派汽车到这里来买菜回去。这事至今在南京的小报上还津津乐道,甲申三百年祭,金陵就更有了新的马阮,如果依照“历史循环论”讲来,也真是“并非偶然”的罢? 我与朋友也自然是想领略一下这名菜的。坐在暗黑的房子里边,踞了一张古老的座头,与堂倌商量。回答却是没有,原来所谓“美人肝”是一种鸭胰,每只鸭子只有一只胰脏,大小约一寸罢? 如果要拼成一盘菜,似乎就非几十百只鸭子不办。店中经常派人在市场上面收,收得与否是没有一定的。 我们就另外请堂倌推荐两样拿手的,就又要了“凤尾虾”与“蛋烧卖”,要半斤黄酒。没有“美人肝”,究竟未免有些遗憾。 看看这家店,前面一间是柜台与锅灶所在地。后面一大间就是卖座的地方,上面搭了席棚,听说战前不是这样子,这是轰炸以后的遗址。里面用木板搭起来的一间,则是“雅座”了。与我们并排而坐的,正是一些“贩夫走卒”,短蓝衫,大肚皮,一杯一杯地喝着。再隔壁,就又有衣冠楚楚的“上流人物”,还带了“红襟翠袖”来,如果讲“民主”,这里却还有一点点。“上流人”的台面亦只不过加上一张白布单,因为他们是在请客。 一会,胖胖的老板用荷叶包了刚刚收到的一些鸭胰给我们看了,他的脸上充满了欣喜之情。“刚刚收到了这一些,就给你加一只美人肝罢。”我们自然欣然接受了。多美丽的质朴的“人情味”。
如今的美人肝已经不放鸡脯了,改用黄红椒和芹菜,但仍然不是全天供应。需要看情况,每天只供应有限的盘数,先到先得。

蛋烧麦据说是马祥兴大厨金宏义阵队白崇禧的口味发明的。蛋烧卖用虾仁、鸡油和蛋清混合后做馅儿,鸡蛋烫成蛋皮,出笼后再用鸡汁、菱粉和鸭油调汁浇在上面而成。 如今蛋烧卖的原料是虾茸、芹菜和鸡蛋。


“胡先生豆腐”的得名来自民国时期南京著名学者胡翔东和胡小石。胡翔东和胡小石民国时都是中央大学和金陵大学的教授,当时胡翔东住在中华门外窑湾,离马祥兴很近,经常邀胡小石和学生们一起到马祥兴吃饭。当时马祥兴针对他们的口味选用鸡肝、虾仁和笋尖作为配料烧豆腐,两位胡先生每次来马祥兴必点,因此得名 “胡Sir(先生)豆腐” 。 如今的胡先生豆腐已经没有鸡肝和笋尖,改为用青豆和胡萝卜。

另外还有梅干菜牛腩煲也很好吃

一层的小吃部

熏鱼面

蛋黄烧麦

一层还有超市

三、小饭馆
1、盛源祥(已迁址)
我2016年去的盛源祥小火瓦巷店已经在2017年歇业,目前从大众点评上看他们家搬到了紫荆广场,而且没有堂食只能带走了。
盛源祥的创始人盛祯祥本身是满洲旗人,1882年出生,16岁在南京著名的清真老字号韩复兴鸭子店学徒,三年师满师后成为韩复兴负责制作盐水鸭的师傅,由于手艺非常好被升为大师傅。 1915年,盛祯祥离开了韩复兴,在建康路文思巷口开创了盛源祥板鸭店,因为传承清真韩复兴的手艺,所以盛源祥也是清真买卖。40年代初,盛祯祥将手艺传给了儿子盛传智,盛传智在大中桥东头又开了第二家盛源祥板鸭店。 1956年公私合营后盛祯祥退休,盛传智改为在太平南路金陵板鸭店担任主任,继续制作盐水鸭直到70年代末退休。盛传智退休后,在淮清桥桃叶渡恢复了盛源祥板鸭店的字号,直到1993年夫子庙拆迁,盛源祥板鸭店被迫停业。 直到2014年,盛源祥的第四代传人盛文赛和盛超再次恢复了盛源祥的字号,由吉兆营清真寺金阿訇监制,传承百年的手艺。 我去的盛源祥小火瓦巷店是一家干净整洁的清真快餐店,点了烤鸭饭加牛肚牛舌,好吃没得说,尤其是酱汁太棒,而且服务也特别好,阿姨亲切热情。







2、金同记牛羊肉馆(已迁址)
金同记针巷店已于2017年搬迁至夫子庙地铁站4号口招商花园里,老店和新店我都有分别介绍。
金同记的创始人金同海1910年开始在七家湾经营清真牛羊宰坊,1931年在五老桥23号开设“金记”清真宰牛坊,同时在汉中路68号开设“金同记”牛肉铺,自宰自销。 1949年后,金同海的儿子第二代传人金荣生和儿媳马金珠重新在汉中门开设宰牛坊。 1986年,金荣生的儿子第三代传人金来虎在新街口重开“金同记”牛肉锅贴店,1993年新街口拆迁后,金来虎陆续在南京开了21家店。 21世纪后金同记由第四代传人金雯浩经营着七家湾、针巷和石鼓路三家店。我2016年去吃的就是针巷店。

牛肉牛筋牛肚牛肠的超大份金同记面,黑色的甜牛肉太好吃了!特别上瘾。

熏鱼面也很好吃


2017年金同记搬到了夫子庙地铁口的招商花园,环境变好了而且还增加了好多菜品,点了桂花赤豆元宵、牛肉汤包和糯米鸡。牛肉汤包太好吃了,咬个口先把微甜的汁水喝掉,然后再吃微甜的馅儿。








3、金记老七家湾第一锅贴店
金记锅贴店的老板金长仁祖辈居住在南京七家湾,2000年在七家湾开办了金记锅贴店。金长仁教了很多徒弟,创出了七家湾锅贴的名声。后来因为七家湾拆迁,金记锅贴店于2006年搬到了金沙井现址。




牛舌头素鸡面

4、健华煎包店
健华煎包店在朝天宫西街,开了好多年了,每天来吃的大多是老街坊。这次点了吃的煎包和牛肉圆子汤,都特别好吃!






5、草桥清真牛肉锅贴扁食店
草桥清真牛肉锅贴扁食店的老板聂昇林是安徽和县的回民,十几岁来南京,在七家湾著名的的李荣兴清真店学徒,80年代在七家湾开起了自己的清真饭店,一开始在七家湾西边的草桥,后来搬到了重建后的草桥清真寺的旁边,也是目前仍然坚持在七家湾的清真饮食店之一。 草桥锅贴店每天早上都特别热闹,来吃的大多是本地街坊。在前台开好票后,要分别交给面条、包子、锅贴等专门的师傅。

买了一份锅贴一碗阳春面,锅贴黄金脆皮咬开是甜香的汤汁,牛肉馅用的肉也非常的棒。







18年去的时候发现草桥牛肉锅贴扁食店在红土桥开了一家新店

6、李记清真馆
李记清真馆的老板李邦节是七家湾清真老字号李荣兴第二代传人李邦正的族亲。李邦杰一开始经营清真鸭子铺,1999年经营多年的鸭子铺关张,他在七家湾2号开起了“七家湾牛肉锅贴店”。2003年七家湾拆迁,李邦杰把店搬到了旁边的打钉巷,改名为“李记清真馆”,这也是除了草桥锅贴店外另一家坚持在七家湾营业的清真饭店。


牛肉锅贴



牛肉馄饨



牛肚砂锅

7、蒋有记
蒋有记的创始人蒋有才从清末民初开始以牛羊屠宰和加工为生, 1922年正式命名为“蒋有记”。当时的蒋有记早上经营生牛肉和清真卤菜,下午经营牛羊肉汤、牛羊肉扁食和锅贴。 1937年,蒋有记的第二代传人蒋庆祺继承字号,并与马明宝、李顺兴在南京大香炉合资经营起了“祺记蒋有记”,由蒋庆祺任经理。在日本占领南京期间,蒋有记成了一处地下联络点,很多地下党在这里接头。 1951年,将庆祺在夫子庙贡院西街西门12号盖了一座小二楼,楼上居住,楼下继续经营蒋有记。当时蒋有记的生意非常火爆。 1958年公私合营,蒋有记改为 “公私合营蒋有记牛羊肉商店” ,蒋庆祺任店主任,他的夫人任生产负责人,生意仍然兴隆。 1966年后,蒋有记被“饮食公司战斗队”以姓“蒋”等原由打击,被迫关门,抄家后没收了全部财产,奖状和锦旗被毁,蒋庆祺一家被迫住在贡院西街14号一间10平米的小屋中。之后蒋庆祺被送到南京北上门鸭子店看管鸭子,他的夫人被安排在菜市场卖菜,期间被迫检查认罪,子女被迫改姓流落夫子庙街头。之后全家下放苏北农村。蒋庆祺之子第三代传人蒋玉友向父亲学习清真饮食制作,在农村公社中继续从事宰牛宰羊、牛羊肉烹制和扁食制作,多次成为公社聚餐主厨。 1976年后蒋家终于得以回城,恢复了蒋有记的经营。但1980年南京市饮食公司秦淮区公司(后为南京夫子庙饮食有限公司)又在贡院西街开了“蒋有记”,2004年还成立了南京蒋有记锅贴有限公司,随后又开了蒋有记锅贴秦虹路店,打出了 “蒋有记”、“百年老店”、“清真” 的字样。 2004年5月17日,蒋玉友和南京夫子庙饮食有限公司同时以“蒋有记”向国家商标局申请商标注册。商标局决定抽签解决。经过多年的波折,蒋玉友终于在2011年获准注册“蒋有记”商标,夺回了蒋有记的字号。 2013年,蒋有记秦虹路店恢复经营。

正好碰到了蒋老爷子在做锅贴




牛筋面


另外蒋有记在老门东也有一家店





因为已经吃过饭,所以没有品尝锅贴,就点了桂花酒酿和绿豆六合汤。

8、凤凰园牛羊肉饮食店
在侯家桥的凤凰园牛羊肉饮食店吃的熏鱼凉面。



9、小意思面馆(已搬迁)
小意思面馆已经从罗廊巷搬到了止马营,环境变好了,我下次去南京要去吃。
2016年在罗廊巷的小意思面馆吃的牛心面。这家开了好多年了,夫妻馆儿,老板是个金链子大叔,每天就开到中午一点半。2016年罗廊巷已经纳入征收范围,面馆旁边就是著名的省文保单位罗廊巷太平天国建筑及壁画。





10、武记清真
在永乐北路武记清真吃了牛肉锅贴和红烧牛肉粉丝汤,这牛肉粉丝汤做的和镇江的特别像,牛肉里的甜味儿很江淮~





11、牛味十足
在凤凰西街牛味十足吃了锅贴、馄饨和素鸡,正好赶上小哥展示南京锅贴特色的二浇油,过第二遍油才能通体金黄。








四、鸡鸭卤菜店
1、金宏兴鸭子店
金宏兴鸭子店的创始人金宏亮出生于1909年,15岁开始在北门桥的蔡恒兴鸭子店做盐水鸭,出徒后创办了金宏兴鸭子店。金宏亮做了80年的鸭子,直到1989年,95岁的金宏亮才把店传给自己的儿子,现在也过去20多年了。
在金宏兴鸭子店买了烤鸭和鸭舌。





2、熊记老卤鸭店
熊记老卤鸭店在红土桥和千章巷口,每天一早门口都会排好多人。买了烤鸭和素鸡,都超级好吃!在北京是很难吃到这么正宗好吃的,尤其是蘸汁,特别地道。






3、奇芳阁外卖窗口
1917年,由当时的社会名流和商界要人李仰超、朱寿仁、刘海如等人合股集资,在奇望街(今建康路)开设了“奇芳阁”清真茶社。1920年,朱寿仁、刘海如等人又买下了夫子庙贡院街口繁华地段的一处店面,定名为“新奇芳阁”清真茶社。新奇芳阁的首任总经理是朱寿仁,副经理是阮瀛州,其他成员都是当时达官显贵和商界巨子。当时的奇芳阁以鸭油酥烧饼、麻油素千丝和素什锦菜包最有特色 1956年公私合营后,奇芳阁转入国营,1982年进行了翻新改造,1984年改造为奇芳阁酒楼,由专营小吃的清真茶社改为综合型酒楼。 目前奇芳阁位于夫子庙步行街上,我去的时候适逢假期人特别多,就只买了外卖的鸡翅和熏鱼,味道都还挺不错的。




五、特色小吃
1、桃源村
南京的清真糕点老字号桃源村有好多分店,我去的是新街口金陵风尚的这家。


买了特色麻油绿豆糕。



他们家还卖各种中西糕点。





桃源村的创始人是人称“北京马大爷”的马少臣。马少臣字培芳,1885年(光绪十一年)生于北京牛街,家族世代在牛街养牛、挤奶,制作奶酪、奶酪卷、奶酪干等,人称“奶茶马”家。 马少臣年少的时候因为父亲患病家道中落,他从15岁开始先后在工厂织布、赶大车送货、背着唱片走街串巷放唱片,经过几年的时间终于攒钱买了自己的牛,在牛街北边广安门大街十间房重新开起了“奶茶马”牛奶茶食铺,牛奶现挤现烧,做的奶酪、酪干、奶卷和玫瑰桃酥、麻油绿豆糕等茶食也非常好吃。 1931年,马少臣前往上海,在小桃园清真寺旁边开办了前店后坊的清真茶食店“桃源村”,售卖玫瑰桃酥、京式松子月饼、麻油绿豆糕等。 1937年,南京中央商场慕名聘请马少臣主持开发中央餐厅的各类清真食品,大获成功。后来因为日本入侵,南京局势动荡而未能长久。1942年马少臣再次前往南京,在南京的商业中心新街口的中山南路大华大戏院隔壁(当时为中正路63号或复兴路63号)开办了“北平羊肉馆”,重金聘请通州小楼清真饭店的大厨刘步蟾和曾经担任段祺瑞家畜的高瑞亭,经营炸、爆、扒、炒等各种北京清真菜肴,生意非常火爆。 1944年(一说1945年),马少臣的二儿子马钺(别名马耀)奉父命来到南京中央商场经营“桃源村”食品店。据老南京人回忆,当时桃源村出售的京八件、萨琪玛、蝴蝶酥、玫瑰桃酥、京果、蜜三刀、麻油椒盐月饼、麻油绿豆糕等京式和苏式糕点经常脱销,中央商场经常排起大长队。 50年代公私合营后,南京桃源村迁到白下路,并入南京食品厂,1958年后又成为南京副食品局下属的国企“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 1996年南京桃源村在白下路建起一座6层大楼,1998年兼并了江宁区秣陵镇一家饮料厂作为食品生产基地,开始扩大销售规模和销售范围。2003年成立“南京清真桃源村食品厂有限公司”。 2014年后,桃源村在南京陆续开了十几家专卖店,售卖中西各种糕点,目前是南京规模最大的清真糕点店。
最后再补充一下马少臣开办的另一家“北京羊肉馆”的介绍: 1945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南京清真饮食业生意兴隆,马少臣又在羊肉馆增加了北京涮羊肉,成为南京第一家吃北京涮羊肉的馆子。1947年和1948年间,来南京参会的西北各省“国大代表”和“立法委员”,天天来羊肉馆大摆筵席,羊肉馆盛极一时。 1949年后,“北平羊肉馆”更名“北京羊肉馆”, 1963年迁到中山东路94号,70年代以后涮羊肉的生意继续火爆起来。据老员工房士萍回忆, 当时每天下午二三点钟就开始有人排队,到了晚饭时间刚开席就有人等翻台。1985年后羊肉馆又增加了三楼餐厅,生意更加兴隆。 1995年羊肉馆被拆除,消失在历史之中。 网上的北京羊肉馆旧照:

南京刘智墓旁边牛街奶茶马家的墓碑



2、小板巷口的早点摊
2016年在小板巷的街头早点摊吃的豆腐脑和茶糕,真是专供街坊的早点摊。这是我吃过虾味儿最浓的豆腐脑。茶糕中间是黑芝麻白糖,很好吃。此外他们家还有胡辣汤和乌饭团,下次去吃可以试试。




3、小王酥饼店
在草桥清真寺门口小王酥饼店买了鸭油酥饼,碰到一个老奶奶二十多年前就买过他们家的酥饼,感觉二十多年前的老板应该真的和我一样被人叫做小王~




4、蓝老大糖粥藕店
蓝家祖居南京城南的小府巷16号,从第一代传人蓝和义开始挑着扁担在小府巷旁边的上浮桥一带热闹的地方卖甜口小吃,主要有糖粥藕、糖芋苗和赤豆元宵和,由于甘甜不腻又干净卫生,非常受欢迎。蓝和义的儿子第二代传人蓝长华从小跟着父亲走街串巷,十三四岁就出来挑担卖食。 1956年公私合营后,由于个体商贩被禁止,蓝长华改在饮食公司工作,退休后才重新支起招牌做小吃。蓝长华的儿子第三代传人蓝义龙年轻时被下放苏北,直到90年代才回到南京接过父亲的生意。一开始推车摊,后来在双塘路开了自己的店,又在老门东开了分店。 目前蓝义龙已经退居二线,双塘路店由蓝义龙的二女儿蓝雨主持,老门东的分店交给了大女儿和女婿 。 我去的是老门东的店,喝了糖粥藕。




五、预警
李荣兴
李荣兴是七家湾著名的老字号,1914年由李厚明创建,一开始在七家湾和甘雨巷的丁字路口,以牛肉煎包、牛肉汤和熏牛肉最有名。 2002年,李荣兴的第三代传人李帮政将李荣兴开在了凤凰西街,2006年又迁至南湖东路。现在店里的老板李国藩就是李荣兴的第四代传人。 我在李荣兴吃了煎包、蛋黄烧卖、牛肉粉丝汤和牛肚粉丝汤。说实话挺不满意的,之吃完感觉水平低于草桥、李记这些,烧卖比安乐园的差,煎包比健华的差,牛肉比金同记的差,做的很不用心。
莲湖糕团店
严重预警一下莲湖糕团店,从来没吃过这么难吃的糕团,米特别次,所有种类都一个味儿,可以说是完蛋了。
【穆斯林社区逛吃】大计划 https://www.douban.com/note/637248683/
-
年糕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5-03-13 11:50:46
-
徐三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10-11 10:14:44
-
山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11-06 15:19:00
-
marcovald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5-03 03:15:29
-
金咩咩不在🥴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10 18:02:49
-
南有乔木1902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4-09 19:23:50
-
伯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6 22:52:28
-
好运连连柚子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8 07:41:44
-
Heretic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05 00:07:43
-
崔龙龙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0:18:04
-
壁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1-19 13:07:57
-
Coeur de lio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0-30 17:3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