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M抑郁了(3)
我坐在靠窗的角落喝着扎啤,当第二杯快见底的时候,人群里终于闪现出了我要等的那个熟悉的身影,她在门口往吧里左顾右盼,我站起身,朝她挥手,她看到了我,然后向我坐的这个角落走了进来。
我要见的这个人,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异性朋友,她言行大方、性格豪爽、颇有男子气概,而且酒量在圈子里是出了名,在去年的单位年会上,她手拿一瓶,脚踩一箱,把几个男同事全灌倒在地,吐得跟喷泉似的。
关于性别差异,有这么一个说法:男人女人刚被创造之初是平等的。因为上帝偏爱男性,希望男人成为种族的主导,就偷偷给女人设定了每个月持续掉血一个星期的系统,导致她们血限常年不满,战斗力、防御力均下降,特别是掉血的那个星期,最容易被男人攻克了。想象一下幼儿园、小学的时候,还没开始掉血的她们,把男孩子欺负成什么样子。
当然,上帝也有疏忽的时候,对她这种特别彪悍的女汉子来说,即使一个月掉一次血也降低不了多少战斗力, 我对她说,像你这样的,上帝应该给你们设定一个月掉两次血,这样才能达到性别平衡。
她不禁大笑,对着我的胸口就是两拳说,你妹的,我血本来就少了,你还想要我一个月流两次,还让人活不活啊?
见她走了过来,我起身帮她把椅子拉开,她把包包挂在椅子靠背上,坐了下来。侍应生走了过来,问她需要喝点什么。她说:“一杯Cappuccino,不过先给我倒一杯水吧,谢谢。”
我问她怎么来晚了,她说,“我刚从医院赶过来,小R服安眠药自杀了,今天第一次坐了救护车,尼玛的,医院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整个建筑阴冷凄清,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里面都人愁苦着脸,让人看了心里发毛。”她猛喝了几口水,像是在给自己压压惊,接着说,“痛苦的情绪会传染的,我是最容易受传染的那位,搞得我也浑身不自在,我们从这个办公室被叫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做了数不清的检查,爬了不少楼梯,最后跟我们交代病情的医生是个四眼仔,身材瘦小,穿着一身白衣服,态度冷冰冰的,毫无通融的余地,说起话来跟念书一样,聊聊几句就打发我们走了。积聚了一肚子的怨气,又不敢发作,想想还要靠他救人呢,临走还要给个笑脸谢谢他,长这么大,还没这么装过孙子的!”
“你没必要这么生气,对他来说,这类事情早已司空见惯了,他早麻木了,并不会夹带太多的情绪。对他来在说,小R只不过是一个跟人吵了架,想不开吃药自杀的笨女人。他不会表现出怜悯或者可惜的姿态。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洗了胃,但是人还没醒过来,现在留院观察,她老公在陪护。”
“好端端的,她怎么干起傻事来了?”
“她老公背着她把买房子的首付拿去炒股全蚀了,被她发现后,大吵了一场,趁人不注意,吃安眠药了。幸亏发现的早,不然就人财两空了。”
小R学的是新闻传播学,毕业后,就顺利进了一大型国有企业的宣传部门当宣传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告诉大家,领导忙着到四处各地视察,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压力不大,日子过得算轻松舒适。小R的老公我们是认识的,学的是古生物学,据说是个高材生,蚊子飞过都能辨出公母,给他一根骨头,他可以重新塑造一个早已灭绝的生物外貌,还可以推测出它的生活习性。 毕业后才发现冷门专业,工作难找,在他老爹的烟酒公关下,托熟人在一个养殖所找了个每天给猪配种的职位,专业上勉强算对口吧。
“她老公这么老实的一个人,也炒股啊?”
“看不出来吧? 这就叫人不可貌相。”
“小R呢?钱亏了可以再赚回来啊,她天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这么乐观的一个人,不至于这么想不开吧?”
“你错了,有时候,乐观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自杀!”
“是吗?”我有点疑惑。
她从手提包里取出一盒香烟和打火机,抽出一根,递给我,我摇摇手,表示不想抽。她点燃香烟,吸了一口,一边吐出烟雾,一边把玩着手里的打火机,她的手指很修长、纤细,如果仔细看得话,可以看到白嫩的皮肤下细细的血管。
“人们一直以来都推崇乐观积极的态度,去书店看看,铺天盖地都是教你怎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面对困难。然而,积极的心态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乐观的人往往只看到成功的希望,而忽视了失败的可能,当挫折真正发生的时候,这一类人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应对,相反,悲观的心态会促使人努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面对重大心理应激事件的时候,悲观主义者恢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乐观主义者,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更坦然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那你的意思是悲观主义才是应该被提倡、推广吗?”我稍感吃惊。
咖啡端来后,她往里面加了奶精和糖,然后搅拌了几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语调平缓,慢慢地跟我聊着。
“不是。”,她摇摇头,见我有点疑惑,接着说:“乐观主义分两种,一种是理性乐观,乐观的同时还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另外一种就是盲目乐观,小R就是这样的,在顺心的日子完全忽略了生活中的风险,毫无应对的心理准备,所以当她发现她老公炒股亏光了钱后,就一下子想不开了。”
“嗯,有点道理。”我点点头。
“悲观主义也分两种,一种是过度的悲观,这样的人往往夸大失败的可能性,万事看空。另外一种就是防御式的悲观主义,这一类悲观主义者都是用一种悲观的态度迎接未来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他们表现的更有韧性,在挫折中他们更容易恢复过来。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乐观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一些悲观主义者可能更适应于自己的防御式地应对危机,人为引导、改变他们所习惯的压力应对方式,鼓励他们乐观轻松地面对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
她说完,见我在发呆,沉吟一会,接着说:“提起英国的作家,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王尔德、狄更斯,还有现在当红的JK罗琳,但是很少人会提起毛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御式的悲观主义者,在世界文学史上他算不上一流的大家,但是他的作品带尖带刺,有棱有角,字里行间都透着机敏、狡黠、智趣,以及他对人性的洞察力。他幽默而狡猾,是因为真真正正体会到悲惨。童年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让他学会了一项技能,能把悲惨的故事当做笑话讲出来。这样的性格,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混沌中塑造出来。”
看她说的这么深刻,我有点叹服,“怪不得你一直推荐我看毛姆的作品。有你这样的知己,毛爷爷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那按照你的说法,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我开玩笑说。
她望着窗外,思考着什么,白皙的脸孔透着神经质,只有一双眼睛清澈无比。大街上行人逐渐稀少,道路两旁的树木在黯淡的街灯的映照下,洒下斑驳的影子。
“我啊?应该算是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她看着我,一副古怪的表情,突然又轻轻地叹了口气,接着说:“你知道我曾经自杀过吗?”
我有点吃惊:“什么时候的事情?”
“我17岁那一年,那时候的我敏感,有点神经质,动辄情绪低落,不想说话,绝大多数的时间都闷在房间里不出来,我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让自己早点死掉呢?在某个夏天的下午,大人都不在家,我把自己一个人反锁在卫生间里,用很锋利的刀片把自己的左手腕划破了,我自己躺在浴缸里,把手平放在缸底,血不停地留了出来,但是我却一点都不觉得痛。缸里放了一点水,刚好淹没我的手。那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日本的电影,女主角就是这么自杀的。我想了想,觉得可行,就学着这么做了,为了这次自杀计划,我提前几个星期谋划好了,就等大人都不在家的机会。”
“我就这样从容地躺着等着。整个屋子静悄悄的,我想让自己就这样慢慢地死去,就好像做梦一样, 永远永远地睡下去。但奇怪的是我的脑子却安静不下来,深藏在时间深渊里的记忆片段,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觉、视觉记忆,比如我妈头发的味道、因为没完成作业我爸凶我的眼神,打我屁股或者第一次骑车等等,这种熟悉的气息会让我安定下来,不再焦虑或者烦躁。那时刻,我想得最多的一个场景是某个晴天的中午我放学回家,我妈从厨房的窗子往外一直张望,看到我背着书包从巷子里走过来,她就开始把锅里的菜端出到饭厅里,我刚进屋,就闻到了炖排骨的香味,我妈很高兴地跟我说,今天排骨炖的很香,快去洗洗手吃饭吧。”
“每次看我吃完,我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感。”
“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这些记忆不停地闪现,我心里突然多了个问题,如果我死了,那我那可怜的妈妈该怎么办呢?谁会吃她炖的排骨呢?我看着浴缸里的血,已经跟水混在一起了,就好像上完美术课后洗颜料盒子的水,然后我就站了起来,用水把伤口冲干净,用一条毛巾把手腕裹得紧紧的。”
“至今,我的左手腕仍有一条疤。”说完,她扬了扬左手,露出了一条和周围皮肤纹理不相称的疤痕。我一直都戴手表,或者手镯遮住它,我不怕别人知道我曾经有过轻生的行为,纯粹是为了好看而已。我也从来不会向人解释我为什么轻生,没有体味过这种深刻痛苦的人是无法理解这其中的斗争、妥协与无奈的。”
说完,她独自啜饮着手中的咖啡,杯子握在手心里,眼神不知流向何处,径自出神。
我要见的这个人,是我最佩服的一个异性朋友,她言行大方、性格豪爽、颇有男子气概,而且酒量在圈子里是出了名,在去年的单位年会上,她手拿一瓶,脚踩一箱,把几个男同事全灌倒在地,吐得跟喷泉似的。
关于性别差异,有这么一个说法:男人女人刚被创造之初是平等的。因为上帝偏爱男性,希望男人成为种族的主导,就偷偷给女人设定了每个月持续掉血一个星期的系统,导致她们血限常年不满,战斗力、防御力均下降,特别是掉血的那个星期,最容易被男人攻克了。想象一下幼儿园、小学的时候,还没开始掉血的她们,把男孩子欺负成什么样子。
当然,上帝也有疏忽的时候,对她这种特别彪悍的女汉子来说,即使一个月掉一次血也降低不了多少战斗力, 我对她说,像你这样的,上帝应该给你们设定一个月掉两次血,这样才能达到性别平衡。
她不禁大笑,对着我的胸口就是两拳说,你妹的,我血本来就少了,你还想要我一个月流两次,还让人活不活啊?
见她走了过来,我起身帮她把椅子拉开,她把包包挂在椅子靠背上,坐了下来。侍应生走了过来,问她需要喝点什么。她说:“一杯Cappuccino,不过先给我倒一杯水吧,谢谢。”
我问她怎么来晚了,她说,“我刚从医院赶过来,小R服安眠药自杀了,今天第一次坐了救护车,尼玛的,医院真不是人呆的地方,整个建筑阴冷凄清,弥漫着死亡的气息,里面都人愁苦着脸,让人看了心里发毛。”她猛喝了几口水,像是在给自己压压惊,接着说,“痛苦的情绪会传染的,我是最容易受传染的那位,搞得我也浑身不自在,我们从这个办公室被叫到另外一个办公室,做了数不清的检查,爬了不少楼梯,最后跟我们交代病情的医生是个四眼仔,身材瘦小,穿着一身白衣服,态度冷冰冰的,毫无通融的余地,说起话来跟念书一样,聊聊几句就打发我们走了。积聚了一肚子的怨气,又不敢发作,想想还要靠他救人呢,临走还要给个笑脸谢谢他,长这么大,还没这么装过孙子的!”
“你没必要这么生气,对他来说,这类事情早已司空见惯了,他早麻木了,并不会夹带太多的情绪。对他来在说,小R只不过是一个跟人吵了架,想不开吃药自杀的笨女人。他不会表现出怜悯或者可惜的姿态。病人现在怎么样了?”
“洗了胃,但是人还没醒过来,现在留院观察,她老公在陪护。”
“好端端的,她怎么干起傻事来了?”
“她老公背着她把买房子的首付拿去炒股全蚀了,被她发现后,大吵了一场,趁人不注意,吃安眠药了。幸亏发现的早,不然就人财两空了。”
小R学的是新闻传播学,毕业后,就顺利进了一大型国有企业的宣传部门当宣传干部,每天的工作就是负责告诉大家,领导忙着到四处各地视察,以及社会主义生产形势一片大好。 压力不大,日子过得算轻松舒适。小R的老公我们是认识的,学的是古生物学,据说是个高材生,蚊子飞过都能辨出公母,给他一根骨头,他可以重新塑造一个早已灭绝的生物外貌,还可以推测出它的生活习性。 毕业后才发现冷门专业,工作难找,在他老爹的烟酒公关下,托熟人在一个养殖所找了个每天给猪配种的职位,专业上勉强算对口吧。
“她老公这么老实的一个人,也炒股啊?”
“看不出来吧? 这就叫人不可貌相。”
“小R呢?钱亏了可以再赚回来啊,她天天嘻嘻哈哈,没心没肺,这么乐观的一个人,不至于这么想不开吧?”
“你错了,有时候,乐观自信的人往往更容易自杀!”
“是吗?”我有点疑惑。
她从手提包里取出一盒香烟和打火机,抽出一根,递给我,我摇摇手,表示不想抽。她点燃香烟,吸了一口,一边吐出烟雾,一边把玩着手里的打火机,她的手指很修长、纤细,如果仔细看得话,可以看到白嫩的皮肤下细细的血管。
“人们一直以来都推崇乐观积极的态度,去书店看看,铺天盖地都是教你怎么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生活,面对困难。然而,积极的心态并没有传说中的那么好。乐观的人往往只看到成功的希望,而忽视了失败的可能,当挫折真正发生的时候,这一类人往往不知道怎么去应对,相反,悲观的心态会促使人努力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在面对重大心理应激事件的时候,悲观主义者恢复的速度要远远快于乐观主义者,因为他们在心理上更坦然面对各种意外事件的发生。”
“那你的意思是悲观主义才是应该被提倡、推广吗?”我稍感吃惊。
咖啡端来后,她往里面加了奶精和糖,然后搅拌了几下,一小口一小口喝着。语调平缓,慢慢地跟我聊着。
“不是。”,她摇摇头,见我有点疑惑,接着说:“乐观主义分两种,一种是理性乐观,乐观的同时还做好承担风险的准备,另外一种就是盲目乐观,小R就是这样的,在顺心的日子完全忽略了生活中的风险,毫无应对的心理准备,所以当她发现她老公炒股亏光了钱后,就一下子想不开了。”
“嗯,有点道理。”我点点头。
“悲观主义也分两种,一种是过度的悲观,这样的人往往夸大失败的可能性,万事看空。另外一种就是防御式的悲观主义,这一类悲观主义者都是用一种悲观的态度迎接未来的可能性,在生活中他们表现的更有韧性,在挫折中他们更容易恢复过来。不要试图去改变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乐观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人,一些悲观主义者可能更适应于自己的防御式地应对危机,人为引导、改变他们所习惯的压力应对方式,鼓励他们乐观轻松地面对生活往往会适得其反。”
她说完,见我在发呆,沉吟一会,接着说:“提起英国的作家,大家都知道莎士比亚、王尔德、狄更斯,还有现在当红的JK罗琳,但是很少人会提起毛姆,他就是一个典型的防御式的悲观主义者,在世界文学史上他算不上一流的大家,但是他的作品带尖带刺,有棱有角,字里行间都透着机敏、狡黠、智趣,以及他对人性的洞察力。他幽默而狡猾,是因为真真正正体会到悲惨。童年成长过程中的痛苦经历,让他学会了一项技能,能把悲惨的故事当做笑话讲出来。这样的性格,只有经过灵魂的痛苦折磨才能从混沌中塑造出来。”
看她说的这么深刻,我有点叹服,“怪不得你一直推荐我看毛姆的作品。有你这样的知己,毛爷爷泉下有知,定会倍感欣慰。那按照你的说法,你属于哪一种类型的?”我开玩笑说。
她望着窗外,思考着什么,白皙的脸孔透着神经质,只有一双眼睛清澈无比。大街上行人逐渐稀少,道路两旁的树木在黯淡的街灯的映照下,洒下斑驳的影子。
“我啊?应该算是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她看着我,一副古怪的表情,突然又轻轻地叹了口气,接着说:“你知道我曾经自杀过吗?”
我有点吃惊:“什么时候的事情?”
“我17岁那一年,那时候的我敏感,有点神经质,动辄情绪低落,不想说话,绝大多数的时间都闷在房间里不出来,我感觉不到生活的意义。于是我就想,为什么不让自己早点死掉呢?在某个夏天的下午,大人都不在家,我把自己一个人反锁在卫生间里,用很锋利的刀片把自己的左手腕划破了,我自己躺在浴缸里,把手平放在缸底,血不停地留了出来,但是我却一点都不觉得痛。缸里放了一点水,刚好淹没我的手。那一段时间我看了一部日本的电影,女主角就是这么自杀的。我想了想,觉得可行,就学着这么做了,为了这次自杀计划,我提前几个星期谋划好了,就等大人都不在家的机会。”
“我就这样从容地躺着等着。整个屋子静悄悄的,我想让自己就这样慢慢地死去,就好像做梦一样, 永远永远地睡下去。但奇怪的是我的脑子却安静不下来,深藏在时间深渊里的记忆片段,不停地在脑海里闪现。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味觉、视觉记忆,比如我妈头发的味道、因为没完成作业我爸凶我的眼神,打我屁股或者第一次骑车等等,这种熟悉的气息会让我安定下来,不再焦虑或者烦躁。那时刻,我想得最多的一个场景是某个晴天的中午我放学回家,我妈从厨房的窗子往外一直张望,看到我背着书包从巷子里走过来,她就开始把锅里的菜端出到饭厅里,我刚进屋,就闻到了炖排骨的香味,我妈很高兴地跟我说,今天排骨炖的很香,快去洗洗手吃饭吧。”
“每次看我吃完,我妈的脸上总是洋溢着满足感。”
“就这样,慢慢地,慢慢地这些记忆不停地闪现,我心里突然多了个问题,如果我死了,那我那可怜的妈妈该怎么办呢?谁会吃她炖的排骨呢?我看着浴缸里的血,已经跟水混在一起了,就好像上完美术课后洗颜料盒子的水,然后我就站了起来,用水把伤口冲干净,用一条毛巾把手腕裹得紧紧的。”
“至今,我的左手腕仍有一条疤。”说完,她扬了扬左手,露出了一条和周围皮肤纹理不相称的疤痕。我一直都戴手表,或者手镯遮住它,我不怕别人知道我曾经有过轻生的行为,纯粹是为了好看而已。我也从来不会向人解释我为什么轻生,没有体味过这种深刻痛苦的人是无法理解这其中的斗争、妥协与无奈的。”
说完,她独自啜饮着手中的咖啡,杯子握在手心里,眼神不知流向何处,径自出神。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