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屋记 | 设计师赌下的“魔咒”
1.“相亲”
与屋主D第一次“相亲”,在我的工作室,他留中长头发,戴柯布西耶圆眼镜,穿微微发旧的浅蓝色衬衫,颇有点盐系男子的味道。
聊天中他表现出对日本住宅的浓厚兴趣,说起他在京都旅行时住过的公寓,发表对家居产品的看法。后来D告诉我此行的目的,其实他是通过我的live决定将新家的设计委托予我,但在此之前需要说服他的设计师女朋友G,所以先来“探路”。
设计师和屋主的第一次见面,表面上风平浪静,看不见的地方却有一根细线在拉扯,一不小心就会崩裂。特别是当对方也是一名设计师,如同武林高手过招,先出手的一方,易居下风。一旦被对方的气场压住,后面只想着怎么扳回一局,设计工作的推进就会变得困难。
与我最初的设想不同,与D和G的见面可以说很成功,出于对酒店的共同兴趣,我们坦诚地表达对季裕堂和Bensley设计风格的喜爱,很快就家居营造的方向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时间我只管放心设计就好。
2.现场
在正式设计前,我会让屋主填写一份未来生活需求表,好让沟通更加快速和直接。然而,还有一些信息,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伴侣中哪一方掌控主权地位等等,是无法直白地写在纸上的,当然也不能傻傻追问,这时候仅能靠观察力,对方的穿着、语气,甚至微信上惯用的表情,都是通往真相的蛛丝马迹。
虽然早早拿到了户型图纸,我还是去了一趟现场,倒不是为了去感受空间(入行多年,早已练就了在2D与3D之间无缝切换的本领),而是确认管道和设备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听听D和G两人对这个房子的看法。
“我和外公外婆就住在隔壁,前段时间邻居搬家,我们商量着就把这间一起买下来了,跟老人住得近比较好”,G说着,端了一杯水给我。
“我有时在家办公,想要一间独立的书房。她跟猫一样,喜欢到处坐着”
“对,就我们两个人住。有小孩?到时把他们丢隔壁好了(笑)”
前屋主从事建材生意,行内人自己做房子总是用心些,可以看到现场的用料和做工都很扎实。据说这个房子当年装修好就成了楼里的“标杆”,前主人用两道弧形墙破解了入户大门直冲主卧的问题,这一创举引得大家纷纷效仿。
如今要在“太岁爷”头上动土,我可是被很多人盯着呢。
3.设计
从现场回来,没有时间再磨洋工了,确定好设计的大致方向,就着手绘制草图。
解决户型问题,满足屋主需求,并且保证合理的功能性,是一个方案成熟的基础。
将原本房间的走道并入主卧,解决了“冲撞”的问题;分离式卫生间为日后使用日产卫浴设备打好基础;根据D和G的提议,在房子中设置了一个独立书房,同时也有随处坐卧和办公的空间。
我认为这个方案足以满足DG两人对这个房子的设想。但一座房子,除了解决问题,还必须具备一种“魔法”,让居住其中的人方便舒适之外,还要振奋其精神,让他/她对这个“独此一家”产生依恋。
这种微妙的情绪,如同炒菜的“镬气”,无形无色,捉摸不透,却实实在在存在着。以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为例,即便有诸多不便,但里头的人依旧甘之如饴,我想也是因为安藤对这个房子施加的“魔法”。
唤醒这所房子的“魔咒”在哪里,我必须把它找出来。
忽然有天,隔壁尚在居住的房子敲中了我的脑壳,让我意识到,这个房子所迫切需要实现的,并非它终其一生的状态。
此刻的它,应是朝气蓬勃,正要舒展枝芽的时候,至于要开花结果,还有大片的时间和空间为它留着,所以,以怎样的姿态活在当下,才是那个最终的题眼。
接下来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去掉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将主卧的格局重新调整,得到了另外一个结果。
隐隐感觉到,那股“镬气”正在徐徐上升。
4.决定
第一个方案见面会,约在了我几年前主持设计的一间咖啡厅,希望借此展示我对一些节点处理的想法。去之前特地看了一下点评网,评价还不错,可惜当天头顶的灯泡坏了,不然气氛会更好。
带着图纸如期赴约,在那扇罢工的灯盏下,这次换我,小心翼翼地,交出了我的“答卷”。提交方案的瞬间,有如赌徒下定筹码,松手那一刻的心情:Yes, or no !now,or never!
将通道并入主卧室的想法,受到了一致褒奖。而最终讨论的关键落在了公共卫生间的取舍上,正是我所预料的结果,内心暗自窃喜,我赌下的这个“魔咒”生效了。
忘记说当时在场的还有G的母亲,是一位气质极佳的女性。她表现出对住宅设计高度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
G妈妈提到,这个房子玄关所在的墙壁,对应隔壁房子正好是一个卫生间,并提议可以将这扇隔墙取消,从隔壁“借”一个马桶间。
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说,这么做并无不可,但G考虑到外公外婆住习惯的房子,不宜再做改动,于是作罢。总之,得知这一情报,让我对这个房子日后的变动弹性充满了信心。
5.雏形
在讨论日过后的几天,我们决定按照第二个方案来执行。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效果层面的营造,下一个“重要时刻”即将来临!
但在此之前,我要打发他们按照我给出的清单先定好家具,而我再为这些家伙定制一个舒适的家居氛围。没办法,国内的家具购买渠道太少,如果先做好效果再按图索骥,必定是一项巨大而耗时的工程。
在那段时间里,D和G跑遍了香港、杭州、上海各大城市的家具店,期间我们的沟通战场也转移到微信上,从款式、搭配聊到海淘被税的可能性。他们累并快乐着(我猜),我看着他们累并快乐着。
中间我更新了一篇《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养猫的家?》,D对此很感兴趣,并提议在飘窗的位置加上可以供猫活动的层板。原本决定放成品猫爬架的我也表示赞同,于是有了如下的效果。
你问实际情况怎么样?我跟你港,只能比这更好了!
更多住宅设计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草三冉CSR
与屋主D第一次“相亲”,在我的工作室,他留中长头发,戴柯布西耶圆眼镜,穿微微发旧的浅蓝色衬衫,颇有点盐系男子的味道。
![]() |
聊天中他表现出对日本住宅的浓厚兴趣,说起他在京都旅行时住过的公寓,发表对家居产品的看法。后来D告诉我此行的目的,其实他是通过我的live决定将新家的设计委托予我,但在此之前需要说服他的设计师女朋友G,所以先来“探路”。
设计师和屋主的第一次见面,表面上风平浪静,看不见的地方却有一根细线在拉扯,一不小心就会崩裂。特别是当对方也是一名设计师,如同武林高手过招,先出手的一方,易居下风。一旦被对方的气场压住,后面只想着怎么扳回一局,设计工作的推进就会变得困难。
与我最初的设想不同,与D和G的见面可以说很成功,出于对酒店的共同兴趣,我们坦诚地表达对季裕堂和Bensley设计风格的喜爱,很快就家居营造的方向达成了一致,接下来的时间我只管放心设计就好。
![]() |
2.现场
在正式设计前,我会让屋主填写一份未来生活需求表,好让沟通更加快速和直接。然而,还有一些信息,比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伴侣中哪一方掌控主权地位等等,是无法直白地写在纸上的,当然也不能傻傻追问,这时候仅能靠观察力,对方的穿着、语气,甚至微信上惯用的表情,都是通往真相的蛛丝马迹。
虽然早早拿到了户型图纸,我还是去了一趟现场,倒不是为了去感受空间(入行多年,早已练就了在2D与3D之间无缝切换的本领),而是确认管道和设备的状况,更重要的是听听D和G两人对这个房子的看法。
“我和外公外婆就住在隔壁,前段时间邻居搬家,我们商量着就把这间一起买下来了,跟老人住得近比较好”,G说着,端了一杯水给我。
“我有时在家办公,想要一间独立的书房。她跟猫一样,喜欢到处坐着”
“对,就我们两个人住。有小孩?到时把他们丢隔壁好了(笑)”
![]() |
前屋主从事建材生意,行内人自己做房子总是用心些,可以看到现场的用料和做工都很扎实。据说这个房子当年装修好就成了楼里的“标杆”,前主人用两道弧形墙破解了入户大门直冲主卧的问题,这一创举引得大家纷纷效仿。
![]() |
如今要在“太岁爷”头上动土,我可是被很多人盯着呢。
3.设计
从现场回来,没有时间再磨洋工了,确定好设计的大致方向,就着手绘制草图。
解决户型问题,满足屋主需求,并且保证合理的功能性,是一个方案成熟的基础。
![]() |
将原本房间的走道并入主卧,解决了“冲撞”的问题;分离式卫生间为日后使用日产卫浴设备打好基础;根据D和G的提议,在房子中设置了一个独立书房,同时也有随处坐卧和办公的空间。
![]() |
我认为这个方案足以满足DG两人对这个房子的设想。但一座房子,除了解决问题,还必须具备一种“魔法”,让居住其中的人方便舒适之外,还要振奋其精神,让他/她对这个“独此一家”产生依恋。
![]() |
这种微妙的情绪,如同炒菜的“镬气”,无形无色,捉摸不透,却实实在在存在着。以安藤忠雄的住吉长屋为例,即便有诸多不便,但里头的人依旧甘之如饴,我想也是因为安藤对这个房子施加的“魔法”。
唤醒这所房子的“魔咒”在哪里,我必须把它找出来。
忽然有天,隔壁尚在居住的房子敲中了我的脑壳,让我意识到,这个房子所迫切需要实现的,并非它终其一生的状态。
此刻的它,应是朝气蓬勃,正要舒展枝芽的时候,至于要开花结果,还有大片的时间和空间为它留着,所以,以怎样的姿态活在当下,才是那个最终的题眼。
接下来我大胆地做了一个决定,去掉一个公用的卫生间,将主卧的格局重新调整,得到了另外一个结果。
![]() |
隐隐感觉到,那股“镬气”正在徐徐上升。
4.决定
第一个方案见面会,约在了我几年前主持设计的一间咖啡厅,希望借此展示我对一些节点处理的想法。去之前特地看了一下点评网,评价还不错,可惜当天头顶的灯泡坏了,不然气氛会更好。
带着图纸如期赴约,在那扇罢工的灯盏下,这次换我,小心翼翼地,交出了我的“答卷”。提交方案的瞬间,有如赌徒下定筹码,松手那一刻的心情:Yes, or no !now,or never!
![]() |
将通道并入主卧室的想法,受到了一致褒奖。而最终讨论的关键落在了公共卫生间的取舍上,正是我所预料的结果,内心暗自窃喜,我赌下的这个“魔咒”生效了。
忘记说当时在场的还有G的母亲,是一位气质极佳的女性。她表现出对住宅设计高度的兴趣,提出了许多有意思的想法。
G妈妈提到,这个房子玄关所在的墙壁,对应隔壁房子正好是一个卫生间,并提议可以将这扇隔墙取消,从隔壁“借”一个马桶间。
从完整性的角度来说,这么做并无不可,但G考虑到外公外婆住习惯的房子,不宜再做改动,于是作罢。总之,得知这一情报,让我对这个房子日后的变动弹性充满了信心。
5.雏形
在讨论日过后的几天,我们决定按照第二个方案来执行。那么接下来的工作,便是效果层面的营造,下一个“重要时刻”即将来临!
但在此之前,我要打发他们按照我给出的清单先定好家具,而我再为这些家伙定制一个舒适的家居氛围。没办法,国内的家具购买渠道太少,如果先做好效果再按图索骥,必定是一项巨大而耗时的工程。
![]() |
在那段时间里,D和G跑遍了香港、杭州、上海各大城市的家具店,期间我们的沟通战场也转移到微信上,从款式、搭配聊到海淘被税的可能性。他们累并快乐着(我猜),我看着他们累并快乐着。
![]() |
中间我更新了一篇《如何打造一个适合养猫的家?》,D对此很感兴趣,并提议在飘窗的位置加上可以供猫活动的层板。原本决定放成品猫爬架的我也表示赞同,于是有了如下的效果。
![]() |
![]() |
你问实际情况怎么样?我跟你港,只能比这更好了!
更多住宅设计资讯,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草三冉CSR
![]() |
-
美少女壮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7-17 20:05:33
-
流浪兔兔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24 21:16:15
-
Latan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27 13:31:27
-
木旻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5-06 20:27:46
-
scorch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0 00:00:34
-
圆来不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7 18:53:08
-
Sev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04 16:51:29
-
duome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7 12:17:02
-
ZPeiyi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25 22:21:51
-
高咩咩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3-08 07:42:27
-
Echo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04 02:07:26
-
喵儿呜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8 09:44:44
-
Jess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1 20:34:35
-
印花上的原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1-21 17:48:59
-
二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31 00:52:56
-
思远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24 21:56:27
-
Livth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14 07:38:03
-
象山89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13:32:00
-
吃不到肉会哭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5 09:38:22
-
芍棠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7 11:20:42
-
文祥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5 17:23:27
-
暖左12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4 22:38:10
-
Zebr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3 08:3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