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简而灵,清韵而雅】珠宝设计师YIYI的东方禅韵情节

YIYI
本科就读于中国美院
后赴法国巴黎现代首饰设计学院学习“高级珠宝”专业
现为蘭宫珠宝设计师
坚持将“极简“的现当代美学与东方传统文化的气韵相结合,通过含蓄、素雅的表征,传递珠宝作品内在“禅韵”的哲学态度。
2015年在珠宝行业,中国风再次复辟,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中国元素的设计,但大都以繁复的、仿古的造型为主,YIYI的珠宝设计作品跟这些品类不同:造型采用现当代风格,以抽象和几何化的外表为主,本身的元素又非常有东方特色。看惯了满市场复杂艳丽的中国风作品,突然看到她的作品,像是吃腻了肥肉突然尝到一口冰草——设计的创新带来很大的新意和惊喜。


YIYI在8岁时候开始学习书法,之后跟着中国美院的老师学习绘画,在中国美院读完本科之后便去了法国,在巴黎现代首饰设计学院学习“高级珠宝”专业。
有特别问过法国的设计教育影响比较大的是什么,她给了我一个印象很深的答案:
“法国的设计教育是非常强调前期如何整合资料,如何积累的。包括多样性的研究思维训练,严谨的金属工艺的学习,以及欧洲高级珠宝的透视与手绘能力的培养。创意,也需要理性的思考和构建。这样可以避免设计理念的重合,就会更好的规避所谓的山寨产品的出现。”

聊完法国的设计教育,有跟YIYI聊起在巴黎的生活。
听到巴黎,我们的第一感觉就是浪漫的,艺术的,YIYI说:“当你身处其中的时候,那种浪漫不单止男女之间,而是一种纯真的美好。也可能是很多年的积累,法国人骨子里就会有种对艺术,对美的喜好。城市是一个大罩笼,大家都聚集在一起,你愿意待在这里,你会喜欢这里,除了建筑生活艺术之外的,很大一部分原因是这里的人。在法国给我的感觉那边的人都很简单,即使是陌生人之间也会有偶尔的小温暖小感动,所以我爱这座城市。他会让你在很舒服的状态下,了解自己的感受,看清楚自己的喜好,然后做出自己的设计风格。”

“印象很深的是在巴黎的火车站,或者是商场门口,就人群相对集中的地方,政府有时会放架钢琴,然后路过的人就会去弹,就是在街头或者很随性的地方,然后大家会很习惯的接受,鼓掌。你也会很受感动和鼓舞,在这个城市里的很多地方,你都会觉得你的心有地方安放。”
“或者有一次我带我爸他们一起去安纳西,走累了我们就坐在路边的石凳上,然后一个老爷爷牵着一个老胖的狗过来坐到我身边,很自然的跟你聊起天来,聊他酗酒的儿子,聊他手里那只已经很老很老,需要打针维持的狗。就是一些生活的琐碎,你能感觉到他们的孤独,但是又很简单很可爱。”


法国当代珠宝之父Jean VENDOME,他曾经很认真的问我:“你们东方的文化有很多很美的元素,为什么你们的设计师从来不去做,而一定要用西方的文化元素呢?”
那么东方元素到底是怎样的呢?


她有告诉我一个很朴素但又很真挚的理解:“可能是是受了从很小的时候就学习书法的影响,在我的潜意识里,东方文化是静的、禅的,或者说应该是一种含蓄、素雅、寡淡的气韵。所谓禅的,举例来说,会有一些日本的wabi-sabi「侘寂」美学思想,或者枯木山水庭院那种风格。”



wabi-sabi「侘寂」表达的”减退的禅意美学“,不刻意突出“外表和装饰”,强调事物的“内在意蕴”,并且能够经历“岁月”考验的本质的美,是一种古雅、俭朴,收敛贫乏的意象。也可以想象成将十二分的表现退缩成七分,剩下的五分就是含蓄的东方之美,虽然呈现的是一种减退的礼堂之美,却在内涵中展现无限的生命力。
YIYI说她想做的东方元素的珠宝设计也是如此。


她说:“具象的‘符号化’的作品往往形似而意蕴未至,自己则更希望表达出东方文化的意蕴和气质。简单来说也是去做“减法”,把现当代艺术简洁、抽象的风格和传统的东方文化元素相结合——把作品表象中的,很巨像的,很符号化的传统元素几何化、抽象化,把东方文化含蓄优雅、极简禅意的韵味和气质传递给佩戴者。
而且,为了符号而符号的珠宝作品往往并不适合现代人的着装风格,很难跟大家日常的衣服品类搭配起来。
特别是不够年轻化,40岁以下的人群大多不能接受。”


非凡与完美的造型形式,在器物的“物灵”上已达到了尽头,反而缺乏了再增进的空间,也没有提供给欣赏者与使用者,足够的,有余韵的想像空间。
极简、雅致的意境,可以使作品上产生更丰富的生命力,这是一种从反作用力所推挤出来的“间”之美,也充分地传达“余、厚、浓”的创作意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