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漫长,橹声悠悠,请你慢慢走——记在夏日相见的乌镇

和很多人一样,认识乌镇,是在黄磊和刘若英的《似水年华》里。沉默的老街,长大的少年,细雨洗刷的青石板路,古朴的石桥,每一个元素,都在曾并没有长大的心上,播下了美好的种子。 14年过去,这个夏天,我终于见到了它,水里的江南-乌镇。

从杭州辗转到了乌镇,小小的汽车站倒是有小镇的影子。出了站,便坐上到景区的车,在西栅客服中心办好了入住,丢下行李,便顶着烈日,直奔东栅。这是在乌镇第一次,感受到服务的周到,过了入口办好多次出入的通行证,旁边有专门的服务台,行李往那里一丢,就可以安心地到处玩。景区是负责把在景区内入住的客人行李送到房间的。 西栅景区有专门的公交摆渡车,直接开到东栅门口。

一入东栅,就像跌落进那个穿着唐服缓慢过日子的时代。面前的小河上,木船摇摇晃晃地走在河面上,撑着篙的船家在船头卖力地摆着臂,大碗茶店,陈旧的店号旗在空中飘飞,狭窄的街道两边是江南特有的商品。随便找一家吃了午饭,叫了一份东坡肉,竟也清香不肥腻。薄薄的肉皮下面,是大块地瘦肉,酱香四溢。家常小炒也是清淡的味道,但绝不像近处的苏杭那般甜,没有尝出糖味,就着米饭,比家里的还好吃。

吃完听见外面锣鼓喧天,伸出头,竟是一艘大船上,几个老师傅在表演功夫,几个老师傅,轮番拿着矛、剑,或赤手空拳,光着上身,穿着黄绸灯笼裤,展示的全都是硬功夫。不是很精彩,可是他们每个人的表情都很严肃,很认真,也很卖力,一把年纪,一套拳打下来,气喘吁吁,可是他们没有丝毫懈怠,收了拳,拱手做个揖,一段表演算是结束,人群里不时爆发出叫好的声音,游人们应该也是被这种练家子身上特有的精神而触动吧。


游船很多。40块一个人,一艘船上坐满8个才开航,游人很多,很快便能登船。当然,要想两三个人安安静静地看看风景,不与陌生人聒噪,160块也可以包一艘船。算来倒也不贵。船家在船头,船尾的风景自然是最好的了。坐在船尾,岸上游人如织,岸边的老树随意地长着,伸长到河道里的枝丫有时会碍着船家的视线,可是从斑驳的叶的缝隙中看前方的石桥,欲遮还休,却别有一番深长的意境。美得不可方物。河水随着船的前行,缓缓向后散着涟漪,桥上行人河上桥,枕水人家立两岸,你走,它们便随着你的目光一齐走,可爱的水乡。 沿着街道往下走,不断地,就能看见一座座石桥。石桥把每一条平行的街连起来,也让这里的人们脚下的路走得更随意,因为每一座石桥,都能通往想要到达的地方,它们是路,也是方向,带着你回环于乌镇的每一个街巷。 建筑都差不多,东栅不像西栅的老街那样古老,但也有岁月的模样,桥上和门前,坑洼不平的石阶,不知道多少雨雪洗刷,不知道多少年华走过。东栅不大,开着的商店也是些零零碎碎的小玩意儿,有香甜的定胜糕、姑嫂饼、解渴的糖水冰棒、清秀的汉服、绣着花儿的团扇…… 东栅不大,走一段也就到头了,在接近出口的地方,看到了茅盾先生的故居,大户人家的一重一重的楼房,最外面是茅盾先生生平介绍,看了茅盾先生一家的名字,不禁感叹,那时候的人名字是真好听啊。

游人太多,人挤人,过桥的时候也是心惊胆战,生怕不小心就被挤掉下河去,草草地结束了东栅的行程。没有选择景区之间的免费摆渡车,而是坐上了古老的人力车。出乎意料,一辆人力车只要15一次,这是我第一次觉得景区收费的便宜。骑车的是一个头发斑白的大爷,原有些不忍心让大爷驮着我们仨,可是大爷很热情,生怕我们觉得他收费贵,连连跟我们说他们是正规的运营车,不像那些收费比较贵的电动三轮车,无牌无照,官方不认,不安全。大爷一路都在说着什么地方的东西好吃,什么地方的风景好,说得高兴了还回过头来,路上差点撞车,还是抑制不住大爷的兴致,这大爷倒是有趣得很。

东栅到西栅不远,因为之前送行李和办通行证进过一次景区,这一次再进从内宾通道刷个脸就可以进,人往那儿一站,一张糟脸就出来了,忽的一看竟吓了一跳,谁家菇凉长这丑。导致第二天我打扮得美美地再一次出入,屏幕上出来的还是昨天那张糟糕的经过长途跋涉的灰头土脸,竟有些沮丧。 一进门有免费的游船可以坐,但是长长又长长的队伍让人望而生畏,基本上坐船的都是景区外住宿的游客,毕竟往前走两步就有对内宾使用的摆渡游览电动车,方便得很。上车前司机会问你住哪儿,没有住的地方大概可能是不让坐的,或者是要收费,具体得我也不说很清楚。摆渡电动车是第二个让我对乌镇好感满满的地方。每一个司机都是彬彬有礼,无论是你问他地址还是他问你去哪儿,他都会从座位上下来,到你跟前跟你说话,不嫌麻烦,也没有不耐烦,让人感觉到一种超乎寻常的尊重,礼貌而耐心。 下车之后找住宿的地方颇费了一番周折,整个老街来来回回几乎走了两遍,后来才知道,并不能光看墙上的路标,乌镇民宿的路标是在地上,一个老房子形状的灯箱,上面会标着民宿的编号,有这样的灯箱的才是民宿,弄明白之后,很快找到了住宿的地方,老街边一个不大的民宿,一进门,行李已经早早地送到了房间,除了两张床上挂着的蚊帐、一部和刻着窗花的木制窗棂给人古朴的味道外,其他的摆设倒也很现代。修整了一番,便出门去了。


乌镇的初夏,人很多,狭窄的老街,摩肩接踵,熙熙攘攘。家家户户都借着景区的东风,做着生意。每一家都有着自己的风格和特色,沿着街,就像沿着打着蜡的岁月,古老而明亮。

河上,游船、行李船和打捞垃圾的船,热热闹闹,吱吱呀呀地唱着水乡的歌。还有些摇橹的小船静静地在河面上徜徉,鸬鹚安静地立在船头,随着小船横穿过水乡,横穿过每一个人的心里。

乌镇的夜景传说中很美,真是亲身经历了,也就是水乡上了灯都该有的样子。游船很多,到很晚都有,西栅的船要稍贵一些,60一个人,一辆船可以坐8人。常年摆渡的艄公穿着统一的白色粗布马夹,从河的这一头渡到河的那一头,一趟一趟,接送着游客,从日升到月落,用两根船蒿撑起了漫长的岁月,也撑起了乌镇这条长河的四季和余生。

在船上,我问撑船的大爷,你们是按趟抽成吗?一个月收入还好吧?大爷说,一个月3000,没多的。我惊愕,从早到晚,这么长的工作时间,只给3000吗?大爷说,这船是旅游公司的,人家只给你这么多。那你们罢工别干了,这也太少了,“你不干还有别人干,他可以去雇别人,没有办法的。”“那你们自己承包不行吗?”“全是旅游公司的。我们年纪大了,要养家,只能干这个。”大爷的语气和乌镇的深夜一样的平静,湖水在船蒿下有节奏的轻荡,黑夜迷离,远灯闪烁。

船是送游人到景点门口的,住在西栅外的人,这一天的游玩也就这样结束了。我们住在景区里,又随着大爷返回了景区,大爷将我们放在了最热闹的老街口边,便独自撑船离开了。夜晚的老街也是十分地热闹,每一家商店里都是人头攒动。纸灯笼店旁,各式各样的纸灯笼一簇簇地挂在阁楼边,亮着五彩明艳的灯,像一朵朵绽开的花朵,在微风中轻轻摇摆,一片斑斓。

走在狭长昏暗的老街上,一时间,我竟有些恍惚,仿佛周遭是穿着长衫和旗袍的路人,偶尔有孩童提着纸灯笼,穿梭在街巷中的石墩间嬉戏玩闹,路边的小吃摊主埋头做着吃食,锅里的热气升腾,模糊了视野……


早上的古镇是最美的。 西栅早晨九点开园,住在西栅里,九点前,倒是有着古镇安静的气质和风韵。

随便寻一处石桥,站上去,清晨的乌镇静谧安详,没有一处被人打扰过的痕迹,岸边的人家开着窗,古彤色的窗棂边,挂着一盆盆小巧而可爱的花儿,五颜六色,装点着清秀的古镇。河边的长廊上偶有一个人坐在那里,便如一道风景,入了初夏的水墨画中。 掩映在树中的一座座建筑,长久地伫立在水边,倒影、晨光、静物,像是一首缓慢而温情的老歌,在陈旧的时光里低吟浅唱。河边偶尔会听见早起洗衣的声音,水乡,在晨雾里逐渐撩开了面纱。 循着面前的路随意地走着,每隔一段就会出现一个新的巷口,有的深有的浅,通向一个新的古老,寻一处走出去,会看到一大片池塘,大片大片的荷花绽放着娇艳的红,出水的荷叶还未散去清晨的露珠,高高低低,微风一吹,虽是挤挤攘攘,倒是温和地四下摆着头,露珠随着荷叶轻摆的方向滑落下去,残留的小水珠复又形成了新的露珠,倔强地立在荷叶上,晶莹可爱。这一片池塘远远望去,倒真是有“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味道了。 再随便找一个巷口走回老街,巷子里高高的青石院墙会让你忍不住去想,这不知又是哪个大户人家的宅子,这等气派。墙根下长满的青苔稠密繁茂,那些青苔生长的地方,覆盖住的,不知有多少沧桑和新生。 太阳逐渐升起来,老街二楼的窗户,渐渐地被阳光爬满了,窗台上挂着的小小的花花草草也鲜艳起来。乌镇的人爱养花儿,都是些鲜艳的小花儿,窗台上挂着,墙角下摆着,被古黄色的门窗衬着,跳跃得很,着实惹人喜爱,忍不住总要多瞧两眼。

老街渐渐地有了人,勤劳的老人已经开始拆下一块块拼接的门板,把新的阳光迎进昏暗的屋内。 药局、鞋庄、茶座、面馆、丝号、书社等等等等,在带着晨晕的光线中,逐渐苏醒过来。它们的牌匾逐渐斑驳,门上的“吱呀”声逐渐沉闷悠长下去,墙上的爬山虎绿了又黄,黄了又绿,门里的面孔换了一张又一张,它们迎接过无数这样的日子,宁静又喧嚣,喧嚣又热闹,热闹复沉寂,沉寂而宁静,一天一天,周而复始。


老街上的人们随意地打着招呼,吴侬软语,一代一代,从未更改。 走累了,坐下要上一碗大碗茶,清凉爽口,“咕咚咕咚”几口下去,能解了一半的暑。碗是宽口边的大海碗,茶是黄澄澄的清热茶,15块钱一碗,坐下歇歇脚,捧起碗喝下几口,腾出一只手来擦擦汗,喘口气,倒真是能消了热,恢复不少体力。

在桥里桥的旁边,老街的末端,有一家张恒泰剃头店,80年代的摆设,收音机、剃头座椅、各种工具,都是些老物件儿,剃头师傅拿着一把手推剪剃刀,刮胡子、掏耳朵,剃头发,都是些拿手绝活儿,别说进去感受一下了,就是往那门前一站,便像穿越回小时候,被爸爸牵着手,走进巷子里理发店,坐在比人还高的椅子上,围着白色的布,剃头的师傅剪刀“咔嚓咔嚓”,面前掉下很多细碎的长发,一会儿功夫,剃头师傅拿一块泡沫垫沾点爽身粉,往脸上脖子上那么一抹,扎人的头发碴便掉落下来,乱糟糟的头发就变回了清爽的样子,满满的旧时光的模样。

乌镇邮局是因为《似水年华》而认识,便心心念念一直记在了心里。循着老街往前走,便看见这座清朝的建筑,挂着“乌镇邮局”四个繁体字。民国时期的长牌——当然已是新做的牌子了——“浙西长途电话局乌镇西栅分局”仍旧挂着,门口已经掉了颜色开始露出里面古铜色的铜制邮筒甚是扎眼,上面刻着:乌镇西栅邮政代办分局乌镇光绪二十九年。透过镂空的铁门往里瞧,长条桌,四方桌,长凳,笔筒,都是老旧的模样,老旧的摆设。


开门后,我进去寄明信片,里面清朝和民国时期的邮政用品都一一陈列着,这座走过114年风雨的邮局,仍旧是20世纪初的经营场景,仿佛它从未走进时光的灰尘里,独自伫立在自己的时空中,时代变革,战火纷飞,世事流转,几经沧桑,它从未变过。从这里,寄出过无数封家书,走出过无数的期望,经年的等待,它一如往初,时钟轻摆,把聚散离别带向水乡外的喧嚣,让风尘仆仆都卷入各种苍老的离别中。

再往前走, 老街最繁华的一段,便是书场的所在了。书场外,挂着当日的演出剧目,中午时分,门外,便坐着些等着听评弹的人,写有"书"字的幡幌挂在廊檐上,一阵风吹来,便统一地轻舞,很是好看。

书场内,一列一列摆着旧时电影院里那种长长的带着靠背的木凳,最前排,是几张四方的桌子和长条凳,客人可以从货郎那儿叫几样小吃,来一壶茶,和几个书友一起悠闲地听着评弹,一个下午也就惬意地过去了。远处的不大的舞台上,一张说书的桌子,一个话筒,和民国时期听书的地方倒没什么两样。 原来,听书是有钱人和穷人都有的消遣,现在,你坐在书场里,真的会有穿越了时光的感觉,穿着粗布马褂的货郎,坐在前排戴着瓜皮帽和坐在后排一样穿着粗布衣服的听书人,韶华陈旧,暗影飞尘。吴侬软语,说的,大概也包括评弹了吧?你坐在那儿,也不必听得懂,坐在这人群中,坐在这热闹中,听这如烟的风月,心便跟着柔软了下来,这尘世,也便柔软了下来。

快到老街的尽头,是昭明书院。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曾在乌镇筑馆读书,他编辑整理的《昭明文选》是我国第一本诗歌散文选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昭明文选》和后来的《古文观止》、《唐宋八大家文钞》等,是古代读书人案头必备的文学读本,影响深远。 逛了一圈儿,早晨差不多也结束了。回到住的地方,收拾收拾行李,丢给老板,出去找饭吃。乌镇每一家民宿都可以吃饭,做得味道都是清淡的,无论荤素,都让人有不自觉的亲近感,好吃实惠!

两天的行程很快结束,一直在等水乡的雨,离开的那天下午,终于太阳隐了去,渐渐地下起了毛毛细雨,然而,青石板路还未附上细雨的呢喃,离开的时候到了。带着满满的好感,我们回到杭州高铁站,打道回府。

这些年,去过些地方,乌镇,确实给我旅行体验最好的一处。这里没有国内有些景区所特有的浮躁,这里的人,安心地做着自己的生意,不宰客不拉客。整个乌镇由旅游公司管理每家每户,一顿最多不能超过两桌饭,房间也是有限的,有生意大家一起做,有钱大家一起赚,和谐有道,和气生财。看一个地方的好坏,首先要看公共厕所。乌镇所有的公共卫生间干净整洁,进去了完全感觉不到是在厕所,没有垃圾,没有水渍,没有异味,干净得不得了。每一个民宿都制作有统一的灯箱,收费统一管理。里面的每一个景点都不会额外收费,有些会有拍照的限制,但没有丝毫不快的旅行体验。里面该收费的地方也不会漫天要价,都在完全可以接受的范围内,比如乌将军府里的铠甲,可以对外出租,30块钱半小时,武器随便用,满足各种摆拍要求,洋气极了。

乌镇,真的像是一个江南的女子,温柔可人。随意走在一处,人们坐在河边低声地聊着天儿,某个大叔蹲在家门口,伺弄着房前的花花草草,行李船不时地停靠在岸边,店家出来接了即将到来的客人的行李,再随便和船家闲聊两句。河边的垂柳依依,对岸人影绰绰,真的就是岁月静好的样子。

站在老巷中,忘却这来往的喧嚣,你会依稀看见,蜿蜒的河上,行船缓慢,长长的巷尾,有一个穿着旗袍的女子正缓步走向她的良人,她的脸在油纸伞花色的映衬中,明艳动人,那个长衫少年,站在桥头,迎风而立,千百年氤氲的水汽中,隐约看见这江南的笑颜。凹凸不平的青石板路,在雨水的洗刷下,愈发清亮,风霜的痕迹倒淡了许多,青灰色的屋檐上,不时滴下的雨水滴滴答答,像一曲琴音,飘进一场古旧的梦。许多故事,嵌入这青色的石板中,嵌入这陈旧的木门缝中,嵌入这残缺的砖瓦中,又嵌入这新的旧的日子中,如院墙上翠绿清新的爬山虎一般,长久地生长。


她好像在告诉你,岁月漫长,别慌,也别忙,慢慢走,你念叨的往事和明天,你记挂的暖冬凉夏,你喜欢的风和日暖,便都在里面了。


乌镇之衣食住行玩: 衣,在水乡,买一件古朴的衣服还是必要的,毕竟要凹造型摆拍些皂片回来臭美的。但是里面卖得很贵,可以自己买好带过去。这几件衣服都是从东栅买的,老板实在,但是很难找。


食,文章里也写了,乌镇里自家做的饭都好吃,早饭民宿每间房免费两人餐,多余的人每人15,倒也可以。家常菜,家常价,随便挑一家就好。但是每家民宿只接待两桌客人,可以去专门的面馆吃,尝尝都是不错的。乌镇的姑嫂饼味道还行,没事儿可以充饥,定胜糕是用米做的,超好吃,香甜香甜的~



住:一定,一定要住景区里,不然你两天全看人头去了。可以上乌镇官网订民宿或酒店,全部是乌镇旅游公司统一管理,到售票大厅统一办理入住就可以了。乌镇民宿600——3000/间不等,没有便宜的,600的少之又少,一般价格在800这样。住在景区里,行李丢在入口处就好,会有行李船帮你托运,走的时候直接丢给店家大可以放心出来玩,店家会负责给你送到行李船上,出景区的时候拿单子去行李托运处取就好了,一大堆一大堆的行李全在那儿,很贴心的服务。我们是办完入住直接扔了行李在门口坐摆渡车去的东栅,多省心是不是? 因为民宿太多,每个民宿是编号的,比如11A、11B、11C,这就是三家民宿,昂~ 当然,住景区外倒是很便宜的,但你只能进出一次景区,门票出门就作废了,也不太划算,玩不尽兴。住景区里早上可以没有人打扰的拍拍照,还可以刷脸出入景区,棒棒哒。

行:我们从六安坐的到杭州的车,从杭州转汽车去的乌镇,35一个人。乌镇的出行很方便。车站的公交直达两个景区,嫌路程太远,进了景区直接上游船也可以全部看个遍。住在景区里的是有免费摆渡车可以坐的,当然你上车得跟他说你住哪儿,说不出个所以然人家不搭理你。在这儿我还是要夸一夸摆渡电动车小哥们,服务特别贴心周到,脾气特别好~东栅游船比西栅游船便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