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 八月20 北京今日美术馆 小米 “未来的狂想”
展馆
始于一间充满红色灯光的房间,烟雾缭绕,地板上两眼的一串灯管就是作品的主体,没有规则的弯曲并且延伸。红色的灯光的确是拍出艺术感照片的不二之选,一进到房间里的确每个人都在拍照,认真阅读简介和感受与艺术品交流的人几乎没有,这次体验是我在国内看的第二次展览,第一次看的是佩斯北京的灯光展,许多游者一大早就在烈日下排起长队,只为了进到展馆内拍几张艺术感的照片,在允许的情况下拍照当时是没有问题只是当我们看展览的时候,可能学习与思考会是更重要的事情,拍照只是锦上添花,两者都不禁让我思考究竟展览的意思是在于介绍和传播中国当代新媒体艺术还是只是美术馆们圈钱的手段和访客们拍照装艺术的方式。当然资金绝对是支持艺术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当两者结合得紧密之时又不免使部分人感觉庸俗和对艺术品、艺术家思想的一种世俗化。前文提到第一次在国内看展示因为之前因为一些旅行机会,有在欧洲、美国等地看展的机会,观众们的一些行为和看展的目的的确能感受到明显区别。更多人会咨询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认真聆听,也会花上时间站在艺术品前慢慢品味,感受它带给自己的灵感和冲击。记得上课的时候教授曾经让我们找一副艺术品,花上最少五分钟站在它前面,感受画与自身的共鸣,这也是决定是否收藏的一个因素。这种不同可能也跟许多“老外”会在地铁、公交车上看书,躺在海边度假看书,而走进我们的地铁,几乎所有人都是低头族,到海边的年轻人也是买几套漂亮泳衣,帽子,拍照片再花上双倍时间去p图有一点共通之处。还是想说信息时代,能够静下心充实自己的人的确难得。
作为一个艺术史学生,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是历史和传统化作,对于当代艺术特别是新媒体和装置艺术有一些不解之处。总是会觉得不如传统化作那般具体和显示艺术家的才能,当代艺术大部分靠的是一个idea,一个concept,而大部分艺术家都喜欢讨论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现在与未来,在我这种肤浅之人看来的确有些难以理解,也许‘这就是艺术‘。第二件作品是在一个大的空间里,银色灯光与音乐结合呈现一种幻觉感。
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作品,用几个大型鼓风机模仿外星飞船,吹起屋顶的LED 灯管,以此来表达艺术家对外形生物与地球的一些思考。
排了十几分钟队伍进到一个屋子,是Refik Anadol的作品。灯光的变化和玻璃地板的确可以拍出许多非常大牌的照片,但是并没有找到关于这个屋子的介绍和灵感,仿佛大家都默认这就是个拍照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看这些变幻无穷的灯光,就连工作人员也在教你怎么拍照。但同时也不得不感叹那曼妙的灯光形成的一种意境。
可以说整个灯光展或是大部分当代艺术都在强调一些与生活相距较远的概念,在我自己的观点里,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归结于生活,当我们把太多虚无的概念的高帽扣上之后,只会把艺术与生活分隔得更远。包括与很多长辈、前辈讨论,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艺术世界重要的命题是让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能接触生活,让艺术品不再只是富豪的玩具,相信这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想起写出这些东西并不代表我不喜欢这些艺术家与作品,我非常尊重每一个有想法的创作人,只是想说出看完展览之后心里的一些想法。
![]() |
![]() |
始于一间充满红色灯光的房间,烟雾缭绕,地板上两眼的一串灯管就是作品的主体,没有规则的弯曲并且延伸。红色的灯光的确是拍出艺术感照片的不二之选,一进到房间里的确每个人都在拍照,认真阅读简介和感受与艺术品交流的人几乎没有,这次体验是我在国内看的第二次展览,第一次看的是佩斯北京的灯光展,许多游者一大早就在烈日下排起长队,只为了进到展馆内拍几张艺术感的照片,在允许的情况下拍照当时是没有问题只是当我们看展览的时候,可能学习与思考会是更重要的事情,拍照只是锦上添花,两者都不禁让我思考究竟展览的意思是在于介绍和传播中国当代新媒体艺术还是只是美术馆们圈钱的手段和访客们拍照装艺术的方式。当然资金绝对是支持艺术发展的坚实基础,但当两者结合得紧密之时又不免使部分人感觉庸俗和对艺术品、艺术家思想的一种世俗化。前文提到第一次在国内看展示因为之前因为一些旅行机会,有在欧洲、美国等地看展的机会,观众们的一些行为和看展的目的的确能感受到明显区别。更多人会咨询艺术品背后的故事,认真聆听,也会花上时间站在艺术品前慢慢品味,感受它带给自己的灵感和冲击。记得上课的时候教授曾经让我们找一副艺术品,花上最少五分钟站在它前面,感受画与自身的共鸣,这也是决定是否收藏的一个因素。这种不同可能也跟许多“老外”会在地铁、公交车上看书,躺在海边度假看书,而走进我们的地铁,几乎所有人都是低头族,到海边的年轻人也是买几套漂亮泳衣,帽子,拍照片再花上双倍时间去p图有一点共通之处。还是想说信息时代,能够静下心充实自己的人的确难得。
![]() |
作为一个艺术史学生,学校里学到的大部分是历史和传统化作,对于当代艺术特别是新媒体和装置艺术有一些不解之处。总是会觉得不如传统化作那般具体和显示艺术家的才能,当代艺术大部分靠的是一个idea,一个concept,而大部分艺术家都喜欢讨论时间与空间,虚拟与现实,现在与未来,在我这种肤浅之人看来的确有些难以理解,也许‘这就是艺术‘。第二件作品是在一个大的空间里,银色灯光与音乐结合呈现一种幻觉感。
![]() |
另外一件印象深刻的作品,用几个大型鼓风机模仿外星飞船,吹起屋顶的LED 灯管,以此来表达艺术家对外形生物与地球的一些思考。
排了十几分钟队伍进到一个屋子,是Refik Anadol的作品。灯光的变化和玻璃地板的确可以拍出许多非常大牌的照片,但是并没有找到关于这个屋子的介绍和灵感,仿佛大家都默认这就是个拍照的地方,没有人愿意停下来看一看这些变幻无穷的灯光,就连工作人员也在教你怎么拍照。但同时也不得不感叹那曼妙的灯光形成的一种意境。
可以说整个灯光展或是大部分当代艺术都在强调一些与生活相距较远的概念,在我自己的观点里,艺术来源于生活也应该归结于生活,当我们把太多虚无的概念的高帽扣上之后,只会把艺术与生活分隔得更远。包括与很多长辈、前辈讨论,大多数人都认为现在艺术世界重要的命题是让每一个平民百姓都能接触生活,让艺术品不再只是富豪的玩具,相信这也是一个漫长且艰辛的过程。
想起写出这些东西并不代表我不喜欢这些艺术家与作品,我非常尊重每一个有想法的创作人,只是想说出看完展览之后心里的一些想法。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