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三部电影,我看到了多面的世界--苍凉的、自豪的、苦难的

《大护法》
《大护法》已经看了很久,我依然记得红胖子那句话,“太阳这么红,我却还是这么冷”。整部电影里充满冷幽默,尤其红胖子的台词几乎没有废话,句句经典。影片被很多人解读成讽刺现实。
万事就怕联想,细细品味,还真有些讽刺现实的味道。
但,不管这部片子如何讽刺现实,主人公红胖子的形象却是深入人心的。他看着“世界如同一片修罗场”,一面泪流满面,一面坚守自己的承诺,也是职责。寻找并保护太子殿下,虽然太子殿下是个只知道游山玩水画美人的大叔。
这个只知道玩乐不问世事胆小却能惹事的太子大叔,却有着一颗单纯赤城的心。对曾经帮助过他的花生人(好像是叫小明)非常好,在小明为救他而死在他面前的时候,他出离愤怒了,大喊着要杀了杀死小明的屠夫疱卯。
疱卯呢,是庖丁的后人,他一直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够重建先人的辉煌——一刀取人心脏。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肢解花生人的身体,练习刀法。他一直把花生人当成是猪一样的动物,尽管花生人会在身上贴上眼睛鼻子嘴巴,还有的花生人会说话。
花生人是什么呢?花生人是一群麻木的、被假神仙统治、饲养的花生。待他们长大成熟,即身体开始“长出蘑菇”之后,假神仙会以他们的了一种会传染的病,将他们处死,然后从他们的头里取出黑色的晶石。
但他们原本是一群被饲养的生物,他们麻木不仁、自私冷漠。但总有个别的几个“异类”,他们产生了思想,了解了事实真相,于是开始反抗。在影片的最后,花生人知道了他们其实是自己以自己为食,且正在损害他们的母亲,他们集体反抗了。
假神仙的真面目被揭开,他的产业破产了。
但是假神仙的孙子十分的聪明,他把爷爷收集起来的黑色晶石全部交给太子殿下,向太子投诚。大护法护送着太子殿下和假神仙的孙子,带着晶石回朝了。
这是一个关于反抗的故事,也是一个明白人活的痛苦,糊涂人活的幸福的故事。影片里的人物,没有一个人是自由的。
红胖子出生就是皇家侍卫,保护皇帝的爹儿子孙子,以后还要继续保护下去。他也曾发问“我是谁?为什么活着?”但最终能选择的依旧是既定的道路。
太子出生就注定了是太子,无论出逃多久,尽管他不喜欢政治,只喜欢画画,他还是会回去做他的太子,统治他的天下。
花生人的命运也将注定是一次又一次的循环,这一次反抗成功,还会有下一次的压迫。
假神仙是个生意人,他生意人的基因同样遗传到孙子身上,跟着太子殿下的假神仙孙子,未必不会成为下一个假神仙。
还有疱卯,他是个有理想的屠夫,努力并坚信自己会成功,当然最后实现了一刀取人心脏的人生理想,但取的是自己的心脏。梦想实现了,可有什么意义呢。有时候过于偏执就是会失去自我。
《大护法》就是这样一部影片,好看吗,真好看。意义也深远,但这确实不是一部暖心治愈的影片。影片中充满了暴力美学,也有对人性的思考,满满的苍凉意味。说是映射当前社会,但更多的还是表现了真实的芸芸众生啊。

《战狼2》
战狼上映那一天晚上,薛小四晚上十一点给我电话,唠唠叨叨的给我讲电影剧情,并强烈推荐我去看。之后就是《战狼2》的票房飙升情况。我身边看过的人没有说不好的。国产电影获得如此成绩确实难得。
或许是票房飙升的传奇,无形中提升了我对这部影片的期望,以至于看完整部片子的之后,我竟然有种“不过尔尔”的感觉。
之后我又翻看了《战狼1》。通过两部片子的剧情对比,很容易得出我祖国越来越强大的结论。
《战狼1》的主题是守护。“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 这句话一出口,铿锵有力,强大的爱国情怀油然而生。可以说主题十分鲜明。
《战狼2》的主题是维和。更上升一个高度,也表现了我大中华越加强大。无论是从其他国家反动组织对中国的忌讳,还是中国人对弱国小国的保护。都能够看得出祖国越来越强大的事实。
尽管在剧情上与《战狼1》有些微关联,但支线剧情很容易让人忽视。战狼冷锋在整个剧情中,先是保护弱小,然后再是为女友报仇。这是刻在他骨子里的保家卫国的军人思想在起作用。
剧情中还有富二代少年为了证明自己而不断成长的历程,医疗志愿者的大无畏精神。但这些都不足以吸引我的眼球。我看到依然是祖国的越加强大。
不论是从战狼1和2的前后对比,还是中国这些年的迅猛发展,冷锋的那句话饱含个人情感的“那是从前”,都说出了普通中国人的心声。
《战狼2》告诉我们,中国的强大,不再是高层的口号,也逐渐成为老百姓发自内心的话语。

《二十二》
如果不是因为身边有个热爱电影的表妹,我可能会一直忽略这个“电影”。
怎么讲呢,《二十二》并不是一个电影,也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纪录片。如果非要给它一个定义,那么我觉得应该是“慰安妇的晚年日常”。我们看到的就是一个个曾经保守日军蹂躏的弱女子的老年生活。
她们或悲或喜的老年生活,一次次让屏幕前的我们落泪不止。
因为只是记录,并非刻意挖掘历史,所以我们并不能从影片中获悉到当年的种种细节。但看她们的反应,每每说起,都一脸痛苦的模样。我想,为了让更多的人知道那段历史而强迫她们说出曾经的困难,是何其的残忍。
当年没有保护好她们,如今却又为了所谓的“公道”让他们再次重温一遍苦难,这样的做法简直不能容忍。
《二十二》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导演不强迫老人非要说什么。只是拍摄他们的日常,听她们说点她们想说的。在她们不想说的时候,她们可以保持沉默。
“不说了,说了我不舒服。”
“不说了,不说了。”
“我儿女们都长大了,我十七岁之后发生的那些事,再不说了。”
……
但并不是所有的媒体都这样做。
点映的时候,主创团队向在场的人介绍了拍摄过程中的一些经历。曾提到,有记者当面问老人家,日本人是怎么脱她裤子的。还有人在要引起老人注意的时候,用叫唤小宠物一样的声音。这些都是影片中没有的,主创团队思考很久,决定还是去掉了。毕竟每个媒体的目的不同。
山西省最初深入了解全国慰安妇的现状并向日本提起诉讼,要求道歉和赔偿的老人,曾在影片中表示,“如果我知道是这样的结果,我一开始就不会去打扰她们。”
那段苦难的记忆,只能刻在老人的心中,别人永远无法复制。展示的再多,对于我们来说,不过是知悉此事,无法感同身受。
当年中华内忧外患,没能保护好她们,如今祖国强大了,能给她们平和安详的晚年即可,再多的打扰,就不必了吧。
至于那所谓的道歉和赔偿,与她们而言又有多少意义。她们内心强大宽容,说起日本人的邪恶残酷,用的也是“当时的日本人”。在看到年老的日本军人的样子,还很惊讶的说“原来日本人老的时候是这样的,没有胡子。”
曾经的伤害和痛苦,埋在记忆中即可。余生平安喜乐,才是对他们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