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查看话题 >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嫁给波拉尼奥
在一片平庸的出版物中,异端总是珍贵的。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就是这样一个异端。无论是《荒野侦探》还是《2666》,他总是用最朴实的文字写下最令人震撼的创伤,对拉美,对革命,对流亡,对独裁,对暴力,对青春,对文学。

然而,这个而今世界闻名的小说家,最早是写诗的。他说“我读自己写的诗时比较不会脸红”。他也说,“写诗是任何一个人在这个被上帝遗弃的世界上能做到的最美好的事情”。
所以,我们来谈谈波拉尼奥的诗歌吧。《未知大学》来了。
撰文、整理 | 新京报记者 柏琳
“世界活着,而所有生者都无从解救,这就是我们的命运。”
智利作家罗贝托·波拉尼奥的命运,是把自己像一首诗一样燃烧,之后化为灰烬。但世界上所有爱他的人,心里都点着灯——他们明白,波拉尼奥是一个文学病人。这个病人为一代文学青年写了一封情书。
对很多读者来说,波拉尼奥的名字代表着《2666》,代表着《荒野侦探》,也是《地球上最后的夜晚》。他写了十年小说,但觉得自己拿出去不脸红的,还是诗歌。
40岁之前,除了写小说,波拉尼奥什么都干过——写诗,革命,吸毒,流浪,生病。《未知大学》就是作为诗人的波拉尼奥的呈现。这是作者20多岁时所写的诗作,可以看作是一个青年诗人的一场文学漫游。波拉尼奥2003年死去,但《未知大学》还是作为一份“背叛的遗嘱”,漫游到了我们身边——8月20日,中文版诗集《未知大学》在上海举行了首发分享会。

热天午后,申城,静安寺边的钟书阁水泄不通。也许整个上海热爱波拉尼奥的人都来了,来看《未知大学》的译者范晔和另外两个男人石剑锋和btr谈波拉尼奥,而这两个男人因为热爱小说《2666》,甚至在2011年突发奇想创办了一座叫“2666”的图书馆。当然,图书馆倒闭了。
有什么比一群粉丝聚集在一起谈论一个逝去的文学偶像更容易场面失控的呢?但这场看似带有商业宣传意味的新书首发式,一开始就被粉丝定下了三个“一定”——一定要严肃,一定要谈论诗歌,一定不要弄成粉丝开大会。
但还是煽了一下情。对谈开始前,有一个女粉丝在手机上写下一句话:“如果给我一个机会,我愿意嫁给波拉尼奥。”

有什么办法呢,他是波拉尼奥。明知成为诗人意味着失败,却要继续前行。他成了堂吉诃德。
女孩子是会爱上堂吉诃德的。
[帷 幕]
反抒情——
波拉尼奥是诗人还是小说家?
范晔:波拉尼奥是诗人还是小说家?他成名后吐槽说“评论家对我的小说非常慷慨,如果我要求他们对我的诗歌也同样慷慨的话,那是太过奢求了,所以我对现状也算满意。”
这是为什么他生前诗集只出过几个。在西班牙出的大概是三四个集子,有一个是《浪漫主义狗》,《三》出得比较晚,还有《最后的野蛮人》和《未知大学的断片》,基本上没什么反响,大家关注力都被吸引到他的叙事文学作品上。

“未知大学”的概念来自科幻小说家阿尔弗莱德·贝斯特的小说《被谋杀的默罕默德》。这本小说的主人公在“未知大学”里任教,这里有着狄更斯笔下的匹克威克式的人物,这是一个荒诞风格的学习中心。“未知大学”里的人有着典型的共性:他们是天才,为了他们的天才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本部诗作以诗人生前整理的手写诗稿《未知大学》为中文版诗集的雏形。以主诗集《未知大学》为主体,同时收录作者此前已出版的另外三部诗集:《安特卫普》(2002)《罗曼蒂克狗》(2000)和《三》(2000)。
有些读者读波拉尼奥可能有不适——他跟你想像的西班牙语诗歌不一样,我们对西班牙语诗歌的印象可能来自洛尔迦聂鲁达,还有一部分来自博尔赫斯,所以就发现你看这个也不像,没有“穿过橄榄林的悲风“”,也没有聂鲁达那种“”我喜欢你的寂静“”,波拉尼奥是一个反抒情的诗人,不像洛尔迦等人那样写诗需要强烈的意象或情感的喷薄,他有相当的叙事性,也有很多现实生活元素,而且会用自我讽刺的手法,和狭义的很甜的抒情调子很不同。

那么,波拉尼奥的“反抒情”究竟是怎么表达的?我们来听一首诗,选自诗集《浪漫主义狗》:
《看望病人》(节选)
那是 1976 年革命已经失败
但我们还不知道。
我们二十二,二十三岁。
我和马里奥 · 圣地亚哥走在一条黑白街道上。 在街尽头,一个好像从 50 年代电影里蹦出来的社区中,有达里奥 · 加利西亚父母的家。
那是 1976 年他们给达里奥 · 加利西亚做了开颅手术。
他活着,革命失败了,天气很好 虽然云团从北方来,正越过山谷慢慢逼近。
达里奥靠在长沙发上见我们。
但之前我们已经和他父母聊过,年迈的松鼠先生
和太太,他们从梦中悬停的青翠枝条观望森林
如何燃烧。
他母亲看着我们却没有看到我们或者看到了我们
身上
自己不知道的东西。
那是 1976 年虽然所有的门都仿佛敞开,
其实,只要我们留心听,就能听见
一扇扇门在关闭。
门 :金属隔档,钢板加固,一扇接一扇关闭在无
限的电影里。
但我们二十二或二十三岁的时候不会被无限吓到。
……
那是告别前的一年
好像一只嗑了药的大鸟
飞过停滞在时间中的
街区死巷。
好像一条乌黑尿液的河环绕墨西哥的主动脉,
被查普特佩克的黑老鼠谈论和游历,
词语之河,迷失在时间中的街区的流动之环。
尽管马里奥的声音和达里奥如今
动画片似的尖厉声音
使我们不幸的空气里充满热度,
我仍知道在那些以预先的怜悯观看我们的形象里,
在墨西哥受难的透明圣像里,
潜伏着大忠告和大宽恕,
那无法命名的,梦想的片段,多年以后
我们将用不同的名字称之为失败。
真诗歌的失败,我们用血写成的诗歌。
也用精液和汗水,达里奥说。
也用眼泪,马里奥说。
尽管我们三个人都没有哭。
对这首诗,译者范晔是这样解读的:
“这是一个实有其事的诗歌,如果不分行,当成小说我看也成立。但这里吸引我的东西是,为什么我们老说他是写给青年一代的情书和挽歌呢?因为他写的确实不是一己的、一个文学青年的奋斗史。这里有一代革命孤儿的眼泪。
诗里虽然他们三个人谁都没有哭,但是听到有人哭,哭的不是一两个人的成名与否或者生老病死。这里不断提到1968年,1968年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重要的一年,这是墨西哥重要的一年。在墨西哥发生一件重要的事情,在墨西哥著名的三文化广场发生军警向学生开枪,这一幕对波拉尼奥这一代人来说是很不一样的关键时间节点。1973年智利发生政变,民选总统阿连德带着钢盔,拿着卡斯特罗送他的枪来抵抗坦克,抵抗一支军队,整个总统府都被打穿了,一个总统战死在自己的总统府里。所以他也代表了像波拉尼奥这样一代人的某种民主之梦破灭。
诗里,他说1976年大家都很年轻,都没有听到什么,但说如果用心听,就能够听到一扇一扇门关闭的声音,因为他22岁,那时不会被吓到,但实际上今天写这个诗时,已不是22岁的波拉尼奥,如果用心听,听到的是一扇一扇门关上的声音,这不是一种个人梦想的破灭,而是一代人的寄托的破灭,被抛弃了。如果我们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从来没有过集体性的梦想的话,就谈不上破灭,顶多是小我悲哀,但那一代青年确实有梦想,不管文学写作还是诗歌写作,他们是以切・格瓦拉为圣徒的这样一代人,因此这里面《看望病人》我每次读有一种不同的感受。”

[旁 白]
“文学看起来很像一场武士的战役”
石剑峰:对他作品的理解和诠释都要放到个人经历,尤其是他早年革命和流亡经历中谈。1968年整个世界都是一个年轻人发疯一样、或者是在某种理想主义的驱动下,无论是拉美还是欧美都有一批人以各自不同形态在做各自的事情。但是波拉尼奥吸引我,是他用作品重新回溯或者是记录他们的革命的历程或说流亡历程。他跟“欧美68一代”不一样,那些人中很多都成了成功者,或者可能成为了他们当年反对的那一类人。但是对于拉美的波拉尼奥这一代人不一样,他成名是去世以后。在他记录之时,我倾向于他是一个失败者。
[演 奏]
“文学看起来很像一场武士的战役”
btr:《未知大学》里有一段代表了波拉尼奥精神的一种人格宣言——
“文学看起来很像一场武士的战役。他与怪兽为战。他通常也知道,他将被会打败。带着勇气,预先知道你将会被打败但仍出来战斗:这就是文学。”
范晔:大家总是问,波拉尼奥为什么这么看中他的诗人身份?从文学成就上来看,应该是他叙事文学的成就更高,这个没异议。这里面可能要考虑到他对诗人的定义,也就是他心目当中的诗人是什么。他说诗人是最勇敢的人。面对决斗,是一个必然的失败者,命中注定的失败者,但是失败并不意味着我要退缩。我明知道失败,但也要投入其中。
波拉尼奥整个著作中,诗歌最体现这种精神。他有几个关键词可以置换来使用——诗人、青春、勇敢者。他常说什么事只有年轻人才能干,说这样的诗只有年轻人才可以写,但是他说的这个年轻人并不是指纯粹的物理时间,青春和诗人、失败者,这几个词是互相定义的词。青春必然是失败的,因为青春必然过去,理想必然幻灭。青春必然失败,诗人也必然失败。

[独 白]
诗就是一切,还分近处和远方?
范晔:他的诗歌和小说里都会出现他的好朋友马里奥・圣地亚哥,他觉得圣地亚哥成为了他所想成为但没有成为的人,圣地亚哥比他勇敢。波拉尼奥没有那么勇敢,因为他怂了,他不写诗而去写小说了,他成名了有钱了,但是圣地亚哥不是,他终其一生是个诗人,而且这是为什么波拉尼奥没有回到墨西哥的原因——他不愿意回到青春现场,墨西哥永远是荒野侦探里的墨西哥,永远青春记忆的那个墨西哥,而且某种意义上他不用回去了,有人替他回去了。

马里奥・圣地亚哥回去了,那时已不是当年“现实以下主义”者的墨西哥,他们那些好朋友有的去搞现代艺术,有的拍电影,有的去电视台,有人当文化记者,或者干跟诗歌文学没有关系的事情,这个时候只有圣地亚哥还是圣地亚哥,还是疯狂看书,一边走路一边看书,坚持自己原则,走路时不看车,第一次被车撞腿瘸了,就拄个拐杖继续走路,看书不看车,然后98年时就被撞死了。
圣地亚哥随便拿起什么都能写诗,地铁票上写诗,吃饭餐巾纸上也写诗,住在朋友家里就在人家里写一墙。但他并不在意这些,因为他是真把生活活成了诗歌。大家算过他一生最少写了两千首,但流传下来的可能有一两百首。他是真正实现了波拉尼奥没有实现的勇敢的青春,他是真正勇敢的诗人,真正彻底的失败者。
我们结合他的形象,来理解波拉尼奥想说的“诗人”——不仅仅是写诗的人。他理想中的诗人,生活和诗歌不能分开。今天我们说诗和远方,对波拉尼奥,诗就是远方,哪有什么诗和远方的区别,诗就是一切,还分近处和远方?

本文对谈内容整理自8月20日《未知大学》上海首发分享会。撰文整合:柏琳;编辑:小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阅读更多精彩,欢迎关注书评周刊微信公众号:

-
一个mmy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2-18 10:56:09
-
豆友270454183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15 10:35:58
-
科林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4 01:30:47
-
王二狗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26 13:40:19
-
爱人遗迹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1-11 02:36:19
-
红尘深处 赞了这篇日记 2018-11-27 09:33:33
-
SONAM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4-25 17:10:44
-
terensa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1-01 16:47:18
-
lzz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0-09 16:32:38
-
一一一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6 07:54:17
-
Mr.Home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5 23:54:42
-
不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4 07:55:35
-
bisolmond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3 14:41:09
-
yizhiwapi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3 00:14:19
-
scholarschwe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2 22:58:30
-
O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2 19:34:36
-
户田惠土豆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2 00:58:59
-
切野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1 14:45:26
-
胡萝卜小姐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1 13:25:47
-
LoveDiv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20 18:31:55
-
yom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9 23:26:50
-
sig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9 21:16:50
-
简。Ja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9 16:42:58
-
具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9 07:57:47
-
pp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8 22:23:5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8 18:16:20
-
清茶藏秋[已死]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8 15:25:17
-
C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8 11:02:5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7 13:43:34
-
Um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7 13:33:58
-
酩夫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6 22:38:49
-
Cya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6 21:21:13
-
福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6 17:15:07
-
荒原狼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13:53:1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11:19:06
-
林泉高致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03:51:00
-
娟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4 23:56:10
-
huai不完的sh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4 19:25:06
-
拂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3 18:57:05
-
鼠曲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3 18:39:10
-
二十度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3 16:54:18
-
灌屎君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3 14:24:22
-
Cu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3 13:38:15
-
cu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2 20:30:35
-
!nnever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2 11:40:14
-
许之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2 01:27:42
-
super默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15:36:01
-
awabie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15:04:49
-
景象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13:31:31
-
Berlin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08:48:36
-
小米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07:17:03
-
L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1 07:05:11
-
彬彧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23:39:01
-
ruoforuof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23:06:08
-
xjoey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19:30:41
-
我爱多奇妙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10 13:14:48
-
茛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9 19:43:39
-
buhuiqimingz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9 14:00:27
-
我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8 18:19:57
-
剪刀手与小蝌蚪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8 16:30:47
-
雪之幕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8 08:48:03
-
娜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7 02:16:56
-
吴思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23:21:40
-
我不是树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16:35:03
-
qiank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14:35:12
-
吱吱吱?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09:33:53
-
Shen2 is go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6 07:30:45
-
Cel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5 23:45:58
-
change依然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5 12:47:50
-
困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4 22:02:51
-
苹果肉桂号飞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23:22:24
-
流年纷菲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23:00:09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20:21:05
-
喜喜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17:26:11
-
年青的恺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17:17:31
-
氧小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05:36:20
-
XXXL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3 03:27:18
-
3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20:33:59
-
arkansas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13:07:04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10:15:42
-
Mademoiselle W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2 09:01:44
-
青衣祭酒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1 19:28:12
-
豆友140496011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9-01 18:59:12
-
豆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1 11:00:12
-
Amphetamin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15:20:04
-
lost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14:56:41
-
杨秋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09:04:44
-
透比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30 01:41:10
-
Hora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9 21:13:35
-
Haruk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9 17:00:27
-
Brayke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9 15:26:4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22:15:01
-
咸梅干超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22:10:15
-
亽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20:30:52
-
慕容秋裤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20:14:52
-
Ant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19:52:58
-
freedom♪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18:17:30
-
LefestivalQIXI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18:12:12
-
刺猬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17:13:11
-
眉间尺 赞了这篇日记 2017-08-28 15:55:39
新京报书评周刊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一个真正的“士” ,不言告别 | 纪念裘锡圭先生逝世 (27人喜欢)
- 阿加莎·克里斯蒂去世近50年:她将被人工智能“复活”,教授写作课程 (16人喜欢)
- 阅读,一场终生的、无形的自我建造|在北京海淀“旧书新知·读书育人”书市出展记 (11人喜欢)
- 英国作家成立独立出版品牌,专注男性作家作品 (5人喜欢)
- 奥斯汀改编风潮下,大英图书馆将出版《傲慢与偏见》原版作品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