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读书笔记(七)
2017/8/23
关键词:反思、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结构:三思而后行,显性隐性知识是什么,反思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P103作者说,从理论出发并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从实践中反复积累的知识才能用于指导实践。很时候理论是简单的,但是事实却是错综复杂的,单单用理论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积累“经验”这种经验可以使该理论下的特殊情况,也可能是这个看似符合这个理论的现象其实其本质就不是这个理论所符合的方法。简单点说就是用错了方法。作者说一位行动大师认为“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三思而后行。因为有的时候我做出的决定是很惯性的,而这种惯性会让我呆在同一个地方,一件事情反反复复去做,从来也没有想过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似乎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考,面对一件事情以前怎么解决现在出现新的一样的问题我就把以前的程序从记忆中调出来再执行一遍。这很难让人进步。三思而后行还能解决上述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方法论和待解决的问题对不上号的问题。因为现实就行藤蔓类植物一样经常和别的事情搅在一起,如果这个时候不仔细将事情想一遍,把一些东西捋清楚很容易把盘在篱笆上的月季和爬山虎一起剪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仔细观察,当然很多时候仅仅靠思考还不够,还需要用手——将一些藤蔓拨开,最终才有可能找到爬山虎的根在哪里,这个时候才可以连根爬起。思考和行动并没有非要谁先谁后的问题,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当一件事情出现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程序性思考”得时候,有时候是值得逼着自己三思后行的,但是明显当自己七想八想却迟迟不能展开行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过度去三思的,这个时候更适合果断采取行动。要尽力避免“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的坑。
显隐性知识是什么?书中提到显性知识一般指可以用文字清清楚楚表述中出来的,而隐性知识一般比较难以用文字表述出来,像是一种在长期行动中自己领悟出来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显性知识转向隐性知识是内化,显性知识转向隐性知识是外显化。
反思和行动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什么作用?化学学科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催化剂,其作用是使A物质变成B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同样的,在显性知识像隐性知识转变的过程中反思担任了催化剂的角色,在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的时候行动成了催化剂。反思既然能让显性知识朝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明显加快。那么该反思哪些地方?主要的方面是:情绪,优劣势,预期与结果之间的偏差,评价这件事情的指标本身是否合理。最后反思需要及时,要注意“意外情况”(尤其是做科研,觉得不合常理的现象)同时反思需要梳理出一整条“反应链”(就是自己一连串的反应和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关键词:反思、显性知识、隐性知识
结构:三思而后行,显性隐性知识是什么,反思什么
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在P103作者说,从理论出发并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从实践中反复积累的知识才能用于指导实践。很时候理论是简单的,但是事实却是错综复杂的,单单用理论不一定能很好的解决问题,所以需要在实践中反复积累“经验”这种经验可以使该理论下的特殊情况,也可能是这个看似符合这个理论的现象其实其本质就不是这个理论所符合的方法。简单点说就是用错了方法。作者说一位行动大师认为“三思而后行”并不一定正确。但是我觉得,目前我最需要的是三思而后行。因为有的时候我做出的决定是很惯性的,而这种惯性会让我呆在同一个地方,一件事情反反复复去做,从来也没有想过有没有其他可能性。我似乎形成一种程序性的思考,面对一件事情以前怎么解决现在出现新的一样的问题我就把以前的程序从记忆中调出来再执行一遍。这很难让人进步。三思而后行还能解决上述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方法论和待解决的问题对不上号的问题。因为现实就行藤蔓类植物一样经常和别的事情搅在一起,如果这个时候不仔细将事情想一遍,把一些东西捋清楚很容易把盘在篱笆上的月季和爬山虎一起剪掉了。这个时候就需要仔细观察,当然很多时候仅仅靠思考还不够,还需要用手——将一些藤蔓拨开,最终才有可能找到爬山虎的根在哪里,这个时候才可以连根爬起。思考和行动并没有非要谁先谁后的问题,重要的是寻找最佳的解决办法。当一件事情出现时,感觉到自己已经形成了“程序性思考”得时候,有时候是值得逼着自己三思后行的,但是明显当自己七想八想却迟迟不能展开行动的时候,这个时候是不应该过度去三思的,这个时候更适合果断采取行动。要尽力避免“想得太多,做的太少”的坑。
显隐性知识是什么?书中提到显性知识一般指可以用文字清清楚楚表述中出来的,而隐性知识一般比较难以用文字表述出来,像是一种在长期行动中自己领悟出来的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显性知识转向隐性知识是内化,显性知识转向隐性知识是外显化。
反思和行动在这两者中间起了什么作用?化学学科中有一种东西叫做催化剂,其作用是使A物质变成B物质的反应速度加快。同样的,在显性知识像隐性知识转变的过程中反思担任了催化剂的角色,在隐性知识转化成显性知识的时候行动成了催化剂。反思既然能让显性知识朝隐性知识的转化过程明显加快。那么该反思哪些地方?主要的方面是:情绪,优劣势,预期与结果之间的偏差,评价这件事情的指标本身是否合理。最后反思需要及时,要注意“意外情况”(尤其是做科研,觉得不合常理的现象)同时反思需要梳理出一整条“反应链”(就是自己一连串的反应和想法是如何产生的。)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