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8.24还是《还乡》
(续)这些都太沉重了,书里的红土贩才是最有意思最聪明和最讨人喜欢的。用情专一,游荡荒原,只为让心爱的女人幸福生活。
读完一本书,好不容易写了读后感,却发现所写的远远不够,那么多的人物、交集、细节,需要倾听与倾诉。没有简单的喜欢与不喜欢,每个人物都复杂多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在烦恼在欢笑;那些感动你的震撼你的,往往都是与现实生活似曾相识;我们的眼泪与叹息汇入一往向前的汪洋,有时奔腾有时沉寂;看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群山环绕、绿色森林,一马平川、无垠荒原,那远远走来的是谁,那渐渐远去的又是谁…
红土贩一身红色连皮肤都涂红了,两年前向托马辛求婚遭拒,一直带着托马辛写给他的伤心的唯一的一封信,改头换面走天涯。而在故事的开始,红土贩就出现在荒原的夜,他的马车里是刚刚睡着了的狼狈逃离的托马辛,安全地趁着夜色轻轻的送她回家。
红土贩去找游苔莎,劝导甚至威胁她放弃怀尔狄夫,成全托马辛。可爱的红土贩忘记了他在跟一个气傲不屈的美女在说话,任何怜香惜玉在托马辛以外都是从来没有的,所爱的女人的幸福就是他的责任。游苔莎不懂他的大爱,从女人的角度想必她也是嫉妒的吧。
在克林的母亲托人赠送克林和托马辛金币的故事里,所托之人上了怀尔狄夫的当,迷上了掷骰子,将所有的钱都输给了蓄意报复的怀尔狄夫。怀尔狄夫因阿姨一开始就看穿了自己、阻止过他跟托马辛的结合,又隐约知道他和游苔莎的秘密而对克林的母亲即托马辛的阿姨怀恨在心,他们的见面从来都是一言不合,怀尔狄夫受妻子托马辛之托,来拿“礼物”,阿姨不信任他自然没给他,他觉得从来就没有被承认过、受到了侮辱。
怀尔狄夫拿到了所有的钱,而这时,红土贩出现了,在赌局之后,钱又戏剧般的全输给了红土贩。红土贩心念切切,把钱全给了托马辛。这时,他犯了一个错,他以为这些钱都是阿姨给托马辛的。而这个错误,引起了一个误会,使得母亲误会了游苔莎,婆媳关系上划了深深一刀。
母亲去找游苔莎,说怀尔狄夫把一半的给克林的钱给了游苔莎,故意奉承和继续关系。在敌意的氛围下,说出来的话越发难听、覆水难收。有个性的女人间的嫉恨是可怕的。
在怀尔狄夫旧情复燃趁着夜色使用暗号去找游苔莎时,红土贩设下了荒原圈套甚至差点一枪毙了对妻子托马辛不忠的怀尔狄夫。
怀尔狄夫对红土贩惧怕三分,改变策略,想到他和游苔莎现在是亲戚了,可以白天里光明正大的去看她。却在第一次上门,就听到敲门声。打柴劳动很累的克林在熟睡,游苔莎怕人打扰了他就习惯扣上了门,正跟怀尔狄夫在闲谈。曾经情人间的闲谈,谈着谈着就变味了。
这时候的游苔莎是落寞抓狂和摇摆的,她以为的去巴黎彻底落空了,克林因为勤奋夜读患了眼疾,每天打柴劳作充实自己。游苔莎心目中的贵公子摇身一变成为了地道的农民。游苔莎不属于荒原,怀尔狄夫还是那么正装翩翩、一有机会就诉说衷肠。
这种变味正在进行,婆婆来了,婚后的第一次上门。因为不能坦然和光明和记恨,进退两难。游苔莎从后门送走了怀尔狄夫。再来时婆婆已经很恨的走了,她看到儿子的砍柴用具知道儿子在家,却不知道他睡熟了,睡熟的时候刚好梦见了愧对的母亲,在喊着妈妈。游苔莎听到了,认为克林就醒了,他去给老母亲开门是最好的安排。隔着一扇门的悲剧发生了。
母亲这次能来,也是在一定的时间疗伤后,在红土贩的推劝下来的。荒原实在太大了,来回几十英里,很难走的路,心力交瘁。
克林在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后,他只是知道了并没有深入的思考,伤心欲绝之下误会并侮辱了游苔莎,而游苔莎不发一言那么骄傲的站着、一个人走了。
游苔莎想用外公的手枪自杀未遂。她准备一个人远走高飞。这一切计划有赖于怀尔狄夫的金钱。而怀尔狄夫是想跟她一起走的。游苔莎在风雨交加的夜里、临别前绝望了,她发现自己根本就不愿意做怀尔狄夫的情人,她爱的还是克林。人一旦有了自尽的念头,很容易触发下一次。游苔莎跳进了滚滚流水。
而克林这个时候是已经原谅了游苔莎的,他给游苔莎写了一份情真意切的信,信静静的完好未拆的放在游苔莎的桌子上,她那时已经走了、没有看到。如果、如果、如果…那游苔莎能“改过自新”、从此放弃了物质的追求、追随修士般的克林、在荒原终老吗?江山难移,本性难改,我觉得很难。人生观价值观不同,终有一天他们会相互厌倦的。那种磨灭了“热情”的生活,游苔莎宁可从没有过吧。这是个个性的美丽的女人。
《还乡》的结局有两个,哈代这么说,读者自己选择合乎心意的。一个是红土贩用自己的坚定与行动与时间赢得美人归。还有个是红土贩还在荒原游荡,奇迹般的消失;托马辛终身守寡。这不让人纠结嘛。
而瞎了眼睛的克林…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一个却深潜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