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山作品——书摘一
我们的细密而敏感的心思,来自清净的自性,这是需要保护好的珍宝,不要被身边喧杂的潮流或粗率的价值观所影响。每个人的特质不一样。保护好自己的特质,不去怀疑。即便它也许会被攻击或有孤立的倾向,不能放弃。这在年轻的时候尤其难得。经历过一些磨难之后,这种特质会转化成一种力量。所以,在这样年轻的时候,不要期待很快地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种人。首先,要知道自己的质地。其次,要有耐心去穿越打磨的过程。最后,才能得到一个结果。保护好自己心里的一颗明珠,稳定踏实地往前走就可以了。如何熬过是没有方法的,但肯定要静静地有力地熬过。他人的经验无法替代。只有亲自翻山越岭。
是否真的有那种没经历过但明白真理并躲过纠缠的人,我和摄影师的想法一致,有的。因为我就是。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难以避免的是,种种生活的戏剧化萦绕于耳,没爱过,先听说爱,没看过海,先看到了海的图片。有时候那些句子里的爱恨让我困惑,渐渐有了判断力后便不再听不再看,因为我想我不会有那样的爱情。你或许觉得我说话不负责任,但我确实经过很多思考。
如果能够按照信中所描述的那样的一个自己走下去,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但也要小心,有时生活的试炼会出其不意地闪现。我们并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般,总是能够一目了然,或持有一份幸运。有时是试炼还未发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路线不甚相同,有些简洁,有些曲折,情爱也是如此。但现在想来,一个人如果有一份单纯、稳定、合宜甚至只是唯一的一份感情,不怎么被考验,的确是一份福报。但如果经历过复杂,通过考验,还能够看到自己这一份坚定的理性,并且真挚的初心不改。那么,它会是一个贵重的礼物。
我也不够喜欢他,他也不够喜欢我……大部分时间称得上幸福。”这已经是很好的婚姻,不必拿着放大镜去研究自己已经感觉到的幸福。也许正因为“不够喜欢”,才能给予彼此一份自在和宽容。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足够的喜欢,不过是需索和欲望的加深,同时也增进痛苦的深度。那种独占、渴切、嫉妒、吞噬的心魔,需要足够的智慧来应对。
此刻,当下,如果心里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是幸福。
知足可以让心安稳。若能了解他人更多的所谓为爱痴狂的痛苦,对这份幸福自会生发出真正的感激。对手中所拥有的,应给予更多的珍视。
首先,不必期望任何鲜活的事物保持不变。更何况是最善变的感情。
其次,把感情与现实生活隔离,它不会因为这种方式而显得纯粹,相反,有可能更为虚弱。
且不论婚姻是否真有必要。不管有无婚姻,真正能够尽量维持长久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付出、理解、容纳、承担之上的成果。它需要互动,需要试炼。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才能融汇。与这些特质无关的,也许是妄想,也许只是一种逃避。
这样的苦恼不是你一个人的,很多女子都有。所以,不要觉得心里孤立无援。
不必被他人催促和推动着去结婚,这会加深心的软弱。人需要的是一份真切而积极的感情,一个可以彼此陪伴、照顾、互益、提升的伴侣。若没有这个前提,婚姻有无都是无意义的。
平静地接纳真正的自己,是一个目标。就像一朵花,最后要打开,不是突然开的。它会吸收阳光、露水、各种养分。平静也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诸多反复需要接受。这种种疑问、困惑、彷徨、折磨,自己要能够担得住。
对男人或女人的主观比较不必存在。爱也是自然发生的,首要清除自己心里这些有限制性的判断和指责。寻求被爱之前,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付出和共同分享的能力。还是想用他人的身心来填塞自己的匮乏,满足自己的缺失。
哪怕只做好一件事情,也是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态度。其实你已经想了很多,这些想法也很合理。但不必对自己有一种隐形的完美的需求,尽力即可。
自觉处理人际笨拙的人,何止你一个。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在关系中,应该学会善良地对待他人,开放和沟通自己的心灵,也体谅和承担他人的困难。
二十岁,要允许自己有些迷惘。除了特别早慧的个别人,如我们这般大多数日常的人,都要走过一段兜兜转转或者跌宕起伏的波折的道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直接把我们送到光明天地。
所以,保持耐心,也要有信念。否则如同波浪里翻腾的小船,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再多用力也是虚耗。而有时目标是一种限制,因为有了目标不一定实现。很多人付出许多努力但仍然没有实现。所以,用信念替代目标比较好。
有时你也许会遇见很多不合适的人,或者在感情的旅途之中遭遇很多坎坷和颠簸。或者会长时间地孤身一人。这些种种,都应该用来修习。即用自己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用痛苦和困惑,来思考它们真正的本质。心里豁达、清楚、简单、纯粹的人,遭遇到美好的伴侣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大部分人对感情和欲望的渴求,是因为心中的匮乏和妄念。真正的爱是一种“自己会散发出来的香气”。不是要求对方宠爱自己及希望占有的恒久。
是否真的有那种没经历过但明白真理并躲过纠缠的人,我和摄影师的想法一致,有的。因为我就是。生活在信息发达的现代社会里,难以避免的是,种种生活的戏剧化萦绕于耳,没爱过,先听说爱,没看过海,先看到了海的图片。有时候那些句子里的爱恨让我困惑,渐渐有了判断力后便不再听不再看,因为我想我不会有那样的爱情。你或许觉得我说话不负责任,但我确实经过很多思考。
如果能够按照信中所描述的那样的一个自己走下去,可以避免走许多弯路。但也要小心,有时生活的试炼会出其不意地闪现。我们并不如自己所想象的那般,总是能够一目了然,或持有一份幸运。有时是试炼还未发生。我们每个人的命运路线不甚相同,有些简洁,有些曲折,情爱也是如此。但现在想来,一个人如果有一份单纯、稳定、合宜甚至只是唯一的一份感情,不怎么被考验,的确是一份福报。但如果经历过复杂,通过考验,还能够看到自己这一份坚定的理性,并且真挚的初心不改。那么,它会是一个贵重的礼物。
我也不够喜欢他,他也不够喜欢我……大部分时间称得上幸福。”这已经是很好的婚姻,不必拿着放大镜去研究自己已经感觉到的幸福。也许正因为“不够喜欢”,才能给予彼此一份自在和宽容。对大多数人来说,所谓的足够的喜欢,不过是需索和欲望的加深,同时也增进痛苦的深度。那种独占、渴切、嫉妒、吞噬的心魔,需要足够的智慧来应对。
此刻,当下,如果心里是幸福的,那么,它就是幸福。
知足可以让心安稳。若能了解他人更多的所谓为爱痴狂的痛苦,对这份幸福自会生发出真正的感激。对手中所拥有的,应给予更多的珍视。
首先,不必期望任何鲜活的事物保持不变。更何况是最善变的感情。
其次,把感情与现实生活隔离,它不会因为这种方式而显得纯粹,相反,有可能更为虚弱。
且不论婚姻是否真有必要。不管有无婚姻,真正能够尽量维持长久的感情,是建立在彼此的付出、理解、容纳、承担之上的成果。它需要互动,需要试炼。在这个过程中,彼此才能融汇。与这些特质无关的,也许是妄想,也许只是一种逃避。
这样的苦恼不是你一个人的,很多女子都有。所以,不要觉得心里孤立无援。
不必被他人催促和推动着去结婚,这会加深心的软弱。人需要的是一份真切而积极的感情,一个可以彼此陪伴、照顾、互益、提升的伴侣。若没有这个前提,婚姻有无都是无意义的。
平静地接纳真正的自己,是一个目标。就像一朵花,最后要打开,不是突然开的。它会吸收阳光、露水、各种养分。平静也是一件自然发生的事情。所以,在与自己相处的过程中,诸多反复需要接受。这种种疑问、困惑、彷徨、折磨,自己要能够担得住。
对男人或女人的主观比较不必存在。爱也是自然发生的,首要清除自己心里这些有限制性的判断和指责。寻求被爱之前,想想自己是否已经具备付出和共同分享的能力。还是想用他人的身心来填塞自己的匮乏,满足自己的缺失。
哪怕只做好一件事情,也是认真对待自己的生命的态度。其实你已经想了很多,这些想法也很合理。但不必对自己有一种隐形的完美的需求,尽力即可。
自觉处理人际笨拙的人,何止你一个。这不是一个重要的问题,重要的是,我们在关系中,应该学会善良地对待他人,开放和沟通自己的心灵,也体谅和承担他人的困难。
二十岁,要允许自己有些迷惘。除了特别早慧的个别人,如我们这般大多数日常的人,都要走过一段兜兜转转或者跌宕起伏的波折的道路。没有什么捷径可以直接把我们送到光明天地。
所以,保持耐心,也要有信念。否则如同波浪里翻腾的小船,不知道要到哪里去,再多用力也是虚耗。而有时目标是一种限制,因为有了目标不一定实现。很多人付出许多努力但仍然没有实现。所以,用信念替代目标比较好。
有时你也许会遇见很多不合适的人,或者在感情的旅途之中遭遇很多坎坷和颠簸。或者会长时间地孤身一人。这些种种,都应该用来修习。即用自己遭遇到的问题和困境,用痛苦和困惑,来思考它们真正的本质。心里豁达、清楚、简单、纯粹的人,遭遇到美好的伴侣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大部分人对感情和欲望的渴求,是因为心中的匮乏和妄念。真正的爱是一种“自己会散发出来的香气”。不是要求对方宠爱自己及希望占有的恒久。
-
书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18-02-10 13:2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