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代唱片与金嗓子周璇
![]() |
衡山路现在是灯红酒绿的酒吧街。
1922年法租界公董局扩建了这条公路,作为直通徐家汇的一条干道,原名贝当路,贝当是法军将领,一战期间在凡尔登战役中击退了德军,立下了赫赫战功,1943年10月更名为衡山路。当时的贝当路是法租界徐家汇和霞飞路两条繁华街区之间的曲径通幽处,两旁的繁茂的法国梧桐树荫中若隐若现旁边的高档社区。
![]() |
衡山路811号是一幢红砖的法式小洋楼,它见证了自上世纪20年代末以来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轨迹。中国早期流行音乐史上几乎所有的重量级人物都曾在这里留下足迹。这座百代唱片公司的旧址,是上海的第一座录音棚。它让那些无缘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通过一张张老唱片,一首首老歌曲,触摸到当年那个混合着颓废和欲望,图强与享乐的一言难尽的上海,那个作为中国流行音乐发源地的上海。
![]() |
如今的衡山路811号是一家环境优雅的西餐厅,之前因为工作原因去过一次,墙壁上挂着几张老唱片,当时并不知道这里就是曾经的百代唱片公司,只是觉得度过了一个愉快地下午茶时间,甚是惬意。
![]() |
1915年,东方百代公司在衡山路811号购地建厂。爱迪生的留声机发明之后,有个名叫乐洪生的法国人来到了上海摆摊放唱片,后来他又成了法国百代唱片公司在中国的代理商。他邀请一些名伶和京剧戏班进棚录影,成立了东方百代公司,同时推出了一种新型钻石针唱片,夸张地称之为“寰球第一之唱机”。
![]() |
最初的唱片厂以录制京剧名伶唱片为主,后来明月音乐社的黎锦晖创作了中国最早的流行歌曲《妹妹我爱你》和《毛毛雨》,这种变革时期的文艺作品往往都比艺术成型阶段更加露骨直白,“小亲亲不要你的金,小亲亲不要你的银,奴奴呀只要你的心,哎哟哟,毛毛雨,不要尽为难,微微风,不要尽麻烦”。
![]() |
乍听之下,《毛毛雨》并无任何惊艳之处,然而就是这样一首不起眼的小曲却开创了中国流行乐坛的第一。《毛毛雨》像一股清新之风,不同于以往的弄堂小调和京剧,也不同于舞厅里的英文歌曲,给了爱追潮流的上海人一个惊奇,他们很快就爱上了这样的歌曲。
![]() |
后来百代唱片公司被英国哥伦比亚唱片公司收购,新公司定名为英商东方百代有限公司,在唱片内容方面也做出了不小的调整,京剧比重下降,以电影插曲、歌舞团演唱曲目为主,它借助了上海电影发展的东风迅猛发展。
![]() |
1931年上海开始摄制有声电影,百代公司自然承担起了大量的影片录音合成工作。当时为了应对欧美电影的冲击,电影制作方在电影中穿插了大量的歌曲,由女主角来演唱,这种方式很受当时的上海人欢迎。百代公司凭借着与电影界的渊源,邀请了一些当红的电影女演员来录制唱片,如黎明晖、胡蝶、徐来、陈燕燕等,但其中最为出名的应该要数周璇了。
![]() |
周璇原名苏璞、周小红,1931年参加上海明月歌舞团,一次,因为台柱王人美拍摄电影不能参加歌舞社的表演,周璇作为替补演出了歌舞剧《特别快车》,从此开始崭露头角。有媒体记者称赞她的嗓音如同“金笛鸣琴如金笛鸣沁入人心”,于是“金嗓子”的美誉便伴随着《五月的风》吹遍了上海滩。
![]() |
她的作品直到今天都在被很多人传唱,或者其中的元素被运用到了现在的民谣或流行音乐中,
“春季到来绿满窗,大姑娘窗下绣鸳鸯,忽然一阵无情棒,打得鸳鸯各一方。
夏季到来柳丝长,大姑娘漂泊到长江,江南江北风光好,怎及青纱起高粱。
秋季到来和花香,大姑娘夜夜梦家乡,醒来不见爹娘面,只见窗前明月光。
冬季到来雪茫茫,寒衣做好送情郎,血肉筑成长城长,奴愿做当年小孟姜。”
![]() |
在歌坛起步之后,周璇便开始了歌影双栖的职业生涯,1937年与著名男演员赵丹共同主演了《马路天使》,轰动一时,至今仍是许多电影教学的指导范例,影片讲述了天生拥有一副好嗓子却因命运流离坎坷不得不在茶楼卖唱的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两个社会底层的年轻人努力反抗权贵和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影片中的小红似乎是周璇本人的写照。
![]() |
周璇出生于苏州,小时候被抽大烟的舅舅拐卖给了一户王姓人家,后来又被王姓人家卖给一户苏姓人家,童年经济极其悲剧,造成了她极没有安全感的性格,也为她最后精神病发作不得不终结影视生涯埋下了伏笔。
周璇有过一次婚姻,是与作曲家严华,然而这段看似天作之合郎才女貌的婚姻只维持了三年,由于两个人都是演艺圈人士,绯闻难免缠身,双方都怀疑对方有外遇,几番争吵之后两人离家出走最后离婚。本来已经对婚姻心灰意冷的周璇又遇到了绸布商人朱怀德,朱用甜言蜜语欺骗了周璇,后来还骗取了周璇的绝大多数财产。周璇的第三位公开恋人一位美工老师,正当两人准备结婚之时,美工老师却被静安区人民法院以诈骗与诱奸的罪名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内。
![]() |
因为周璇在影视界的名声实在太大,被电影公司的老板当成了赚钱的工具,在她16年的演艺生涯里,拍摄了近43部电影作品,演唱了200多首歌曲,终于在1951年,情感无人寄托工作又重负满满的周璇不堪压力,在《和平鸽》的片场精神病发作,被送往虹桥疗养院,1957年病逝。
![]() |
民国的名伶,周璇、胡蝶、阮玲玉等人,似乎命运都重复着红颜薄命的历史轨迹,不过有幸的是,她们适逢遇上了科技的进步,虽然战火纷飞,但她们的音容和魅影,却成为那个时候鲜活的烙印,在后人追溯那个年代的时候,一遍又一遍地上演。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