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长级爸爸对我的教悔
最后一更 最主要的是拿中立思想看事看人,父亲认为不管是什么事情,什么人说什么话,都有他自己的道理,无论对不对,站在别人的角度想事情可以更好的理解别人的做法,应对自如,没有自己主观意识的时候,也会很容易把事情想清楚。 要做到的第一点,平和,不动怒。 他认为很多错事,很多不理智的想法是在愤怒的时候产生的,人在愤怒的时候看事情很有偏见,被别人激怒的时候也很丢面子,很没有体面,导致面子也丢了,事情更没有做好。 我在叛逆期脾气很暴躁,一触即跳,当时父亲让我每次生气的时候把原因,有多气,做了什么,想做什么都记下来,强迫记,我也觉得自己生气很在理,就记。过一段时间再看(我是3天左右),会觉得很羞愧,真的很丢人。后来大学的时候每次动怒的时候比较容易压下来,潜意识里觉得生气做不来眼前的事,很快会息怒。遇到真解决不了的还是会记,每次如果解决了当时的情况,会收获很大,现在基本不会动怒,心很宽,当不动怒的时候心里会很平静,想得到平时没想到的一些事。 第二条,不带入主观想法看人看事。 他时常和我说没用什么是一成不变的,要用动态的眼光看人看事,他自己叫这个“动态管理”,很简单的例子,不管什么级别的官员,都是由“人”发展来的,性格,处事风格,和别的职业没有任区别,一旦代入主观思维,会觉得这个群体该怎么样,或者一直怎么样。 所以官员没有一个固定的风格,有的喜欢谦虚的,有的爱听奉承,有的喜欢改革做事,有的喜欢墨守成规,有的爱穿正装,有的就喜欢随便穿,很常见,如果以自己的观念代入容易误解别人,甚至是想当然后得罪别人。 虽然有些大体的意见印象都是一致的,比如警察大体比较容易信任,商人大体都很精明,学生大体都比较单纯等,但是在打交道和个体共事的时候,要把这些主观意识去掉,重新评价这个人,而不是把他的职业,曾经干过什么代入进去。因为关键时候出岔子就在于这些特例的存在,代入主观思维也容易感情用事,自圆其说。 第三点,事情和事情是不一样的,不要以一个人的一件事,来评价他的另一件事,甚至另一个人同一件事。 这点和第二点很像。这点就像和一个兵哥哥谈恋爱,他可能是一个好兵,但不一定是一个好男友,这是平级关系。再比如一个学生学习很好,但你让他当家教他不一定会表达,这是递进关系。在做一件新的事情或者和同类人共事的时候,就事论事,把他当成一个没有职业,没有过去的陌生人来看待,对事情效率很有好处。我们对很多事情客观因素不能完全了解,还是容易自圆其说。 第四点,在解释人和事情要在比较长的时间轴和比较广的空间轴来看 这是在自己没法解释,或者很难弄清楚一件事一个人的时候来看。和前几点递进,在中立思想上如果还不能弄清楚一件事和一个人的时候,翻他的过去,或者一件事是在天边之外另一件事的影响。 我们很多时候是先了解别人的职业,历史,再评价一个人,再与他共事,或者从一件事曾经怎么弄,应该怎么样,推断他现在应该怎么样,父亲一直是反过来的,先不看过去或者“应该”,以自己现在的判断或者事情效率为第一位,这个“该怎么样”是“现在该怎么样”,而不是“过去应该怎么样”“这个人应该怎么样”这样看问题可能不一定对,对我最大的影响是我心里容易接受一些以前不愿意接受的观点,在我看来容易理解事情本质,并且看事情比较中立。 希望对你们有用,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