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一则生命意象
月,一则生命意象
——读贝恩德.布伦纳《月亮》有感
我们在研究月亮时,其实也是在研究自己的某一部分。
——题记
好友与我分享一段她在微博里看到的一段话:
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照片中的小亮点。1996年,天体物理学家,著名作家卡尔.萨根就此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生命该如何阐述?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奔跑,没有逻辑、规则、捷径,芸芸众生,皆是。不断行走。
我们活于月球相邻的地球,纵观生命的卑微、崇高、失落、欢愉……人,来世,都在摆渡。
贝恩德.布伦纳在《月亮》这本书中,带领我们领略月亮这个生命体,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它存在的形式,我们肉眼观看它时微观的眼光,亦或诗歌的意向转化,月,它始终带有朴素迷离的神秘向往。
它带有人类的私密的自我情绪。
从地球观看月亮,月亮呈现的光学效应,朦胧、缥缈,令人心生物哀。正如秦观在《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中的描述:“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月,多是诗歌的意象转换。从月中产生情绪错觉,这是古代诗文惯用的表现手法。
月,太孤冷。以至于神性孤独的诗人常常心念于它。月,似乎带有个体特征的个人属性。
贝恩德.布伦纳在《月亮》这本书中的描述:“每代人对于月亮是什么、月亮的意义以及象征,各有他们的集体感知。”它象征了宗教、文化。正是这种远古的象征,月亮,更适合表达人类的心境、意念的向往,更适合于人类衡量精神文明的尺度。
《月亮》这本书就追溯到青铜时代,阐述了人类在青铜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思考自身和天空的关系。
可见,月亮一直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意象。
——读贝恩德.布伦纳《月亮》有感
我们在研究月亮时,其实也是在研究自己的某一部分。
——题记
好友与我分享一段她在微博里看到的一段话:
1990年,旅行者1号探测器即将飞出太阳系的时候,在距离地球60亿公里的地方,美国国家航天局命令它回头再看一眼,拍摄了60张照片,其中一张上正好包括了地球,照片中的小亮点。1996年,天体物理学家,著名作家卡尔.萨根就此说过一段非常著名的话:“在这个小点上,每个你爱的人,每个你认识的人,每个你曾经听过的人,以及每个曾经存在的人,都在那里过完一生。这里集合了一切的欢喜与苦难,数千个自信的宗教、意识形态以及经济学说,每个猎人和搜寻者,每个英雄和懦夫,每个文明的创造者与毁灭者,每个国王与农夫,每对相恋中的年轻爱侣,每个充满希望的孩子,每个教授道德的老师,每个贪污政客,每个超级巨星,每个至高无上的领袖,每个人类历史上的圣人与罪人,都住在这里——一粒悬浮在阳光下的微尘。‘’
生命该如何阐述?我们在浩瀚的宇宙中奔跑,没有逻辑、规则、捷径,芸芸众生,皆是。不断行走。
我们活于月球相邻的地球,纵观生命的卑微、崇高、失落、欢愉……人,来世,都在摆渡。
贝恩德.布伦纳在《月亮》这本书中,带领我们领略月亮这个生命体,从神话诗歌到奇幻科学的人类探索史,它存在的形式,我们肉眼观看它时微观的眼光,亦或诗歌的意向转化,月,它始终带有朴素迷离的神秘向往。
它带有人类的私密的自我情绪。
从地球观看月亮,月亮呈现的光学效应,朦胧、缥缈,令人心生物哀。正如秦观在《临江仙·千里潇湘挼蓝浦》中的描述:“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亮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月,多是诗歌的意象转换。从月中产生情绪错觉,这是古代诗文惯用的表现手法。
月,太孤冷。以至于神性孤独的诗人常常心念于它。月,似乎带有个体特征的个人属性。
贝恩德.布伦纳在《月亮》这本书中的描述:“每代人对于月亮是什么、月亮的意义以及象征,各有他们的集体感知。”它象征了宗教、文化。正是这种远古的象征,月亮,更适合表达人类的心境、意念的向往,更适合于人类衡量精神文明的尺度。
《月亮》这本书就追溯到青铜时代,阐述了人类在青铜时代,人类就已经开始思考自身和天空的关系。
可见,月亮一直延续着我们的生命意象。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