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避暑记
不知不觉间,为期两个多月的暑假就快要告一段落了,炎炎夏日也渐渐过去,立秋之后的凉意悄悄地在夜晚侵袭进每个庄稼人的竹凉席和被单,早晨常常莫名地惊醒做着好梦的人儿……

以往每到了夏天暑假,我们不论在家多忙,我和小妹总会乘假期去看望住在山上的外公外婆,去那里“避避暑”,今年自然也不例外。 不过,今年暑假比较忙,田间地头的茶树总是不肯让庄稼人、学生党有片刻的喘息劲儿,一个劲地疯长,经常让大家在晒得出油的夏天忙的焦头烂额。终于,好不容易赶在前天,我们踩着八月的尾巴到了山上。 今年暑假去看外公外婆,赫然发现他们今年又变瘦了好多,特别是外公,身体越发的孱弱,清瘦不堪,眼角的皱纹又在岁月的催折下加深了好几条,鬓角的白发又添了不少,哪怕是站在远处看过去,也总让人莫名的生出一种酸楚和心疼感,更别说是站在近处仔细观察了。虽是每年都能见到外公,每年都来探望他,但每次来年再见还是觉得岁月是个残忍的老人,拿自己的刀随意地在各人脸上任意的发挥,雕刻出一张张倍加心疼和伤感的面孔。记得这次见到外公,他还是穿着那件十几年如一日的暗蓝色底衣,衣领往外卷,衣袖挽起,手上满是青筋,仿佛整双手就剩下骨头,只是用一层老老的皮包着而已,看着让我…… 今天一大早,睡眼惺忪揉揉眼看了看闹钟:六点半,就打算起床,原本以为自己起的蛮早,结果打开房门到客厅一看,顿时傻眼了,眼前出现的景象让我目瞪口呆:预想中的晨曦并没有柔和的光线,相反,东方升起的太阳已经照进了狭窄逼仄的小客厅,抬头一看特别刺眼,阳光照在身上感觉到无比的热意,根本不像是清晨的太阳,反而是大中午的热浪扑面而来,射的人睁不开眼。这,就是山里早起的太阳。其实,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外公家是坐西朝东,早上的太阳刚好直射进家门,光线直抵饭桌的桌脚。果然,外公家跟自己家就是不一样,连早晨的阳光都是如此,不知道的,还以为自己睡过头了。可仔细看,那一刻的太阳其实是很美的,在照相机的拍摄下,我不难发现,大山里的日出只是个亮眼的光圈,高山映衬,四周环绕着氤氲的雾气,站在远处望去,有一种别样的美感。

也不知道为什么,每次看到外公我都会在心底油然生出一种伤感,那时我总会觉得:外公又老了一岁了。虽然外公脸上总是挂着慈爱的笑,但我却总是觉得很伤心,很难过,特别想在那一刻就那么径直地走过去,从正面抱着他,不言亦不语,只希望他什么也不要说,就让我这个外甥女静静地抱他一两分钟。但我知道,外公外婆他们那一辈都是传统的中国人,对于我臆想的这样亲密的动作无疑是排斥的,所以我一直都只敢把这样的想法存在心里,存在脑海,始终没有付诸于行动。毕竟,语言要转化成行动,有时还是需要巨大勇气的,有时甚至要面对打破传统的风险,作为年轻的一代,我想我们还是更愿意选择去尊重他们。


外婆今年也老了一些,但没有那么明显,至少在体格上没有特别的变化。前段时间听母亲说外婆今年种的黄瓜结了好多,她自己吃又吃不完,还整筐整筐的拿去喂牛,那时我就特想去她家啃黄瓜,但由于自己家里的农活忙不过来,一直都抽不开空去。如今虽然腾出空,黄瓜也快谢苗,没得啃了。今天一大早起来看到她用菜刀在削嫩玉米棒子喂鸭,真真是吃了一惊。我们家连人吃的玉米都没多少,外婆倒大方,还拿去喂一群小鸭子。不过想想也是,山上海拔比平原高,不论是庄稼还是家常蔬菜,都生长的相对比较慢,成熟期也相对靠后,加上温度更低,自然病虫害也少。最有深切体会的当属日常农家蔬菜,母亲种的土豆,茄子,朝天椒,豆角,之类总不如外婆种的,外婆的个大外型好,母亲种的个小还不如外婆的好看。自家种的都快吃到不长了,外婆家的才刚摘回家尝个鲜。外婆家今年养了好多鸭子,光是大的就有四五个,小的如今有九个,何况她之前还拿去集市上卖了不少,加上外公外婆每年自家还种田,所以他们每年收获的稻谷都能保证喂养的鸡鸭鹅成长健壮,肉质鲜美,也算得上是妥妥的世外桃源之家了。



这次去外婆家,印象最深的要属外婆家的饭菜。但我要讲的,不是她的菜,而是外婆炒菜的速度,真的不是一般的慢。有时由于做一顿饭耗时太长,饭菜还没做好,她自己都先饿着了,赶紧边煮边去冰箱里找饼干先充饥。由此可见,外婆做饭有多慢。不过仔细想想,外婆其实真的挺不容易的,在她那个年代,邻居上下有谁没有问谁借过米,借过油的?少!!!如果有,那在当时看来倒真可以算的上是富裕人家了。外婆和外公养育了一大家子人,五个子女,每天除了要顾全一家人的吃喝,还要安排一家人的劳动,现在的人肯定不知他们那一辈人要经历的事,除了柴米油盐酱醋茶,还有一家七口的吃喝拉撒睡。不用说,有时光是让现代人用脑子想想都够头皮发麻,最主要在于当时挣钱的渠道都是封闭而死板的,譬如背竹筐去山上釆金银花,去田埂上拔鱼腥草,再或者扛着锄头去河里挖菖蒲等,这些,相信大姨,小姨跟母亲她们都必定是不陌生的,这,就是她们小时候的生活。也许,在她们那一代的童年记忆里,脑海里萦绕最多的,是贫穷,饥饿,无条件的服从父母的命令以及日常生活的窘迫。所以如今看到外婆在厨房里动作慢慢地为我们准备一餐饭菜,我突然就理解了她的慢腾腾——时代改变了我们很多人的生活,但它印在四五十年代人们身上的习惯就始终如一,痕迹明显,快节奏的生活似乎从未侵袭过他们所居的一隅,他们并未受现代化的影响。我想,也正是因为这样,他们身上才始终保持住了庄稼人的淳朴和厚重。 每年的暑假,小妹和舅舅家的小公子玩得最是要好,虽然两人相差四岁,但坐在一起却无话不谈。我还记得,去年暑假他们两个去田野里钓青蛙,一起去屋后挖蚯蚓作饵料,一起找袋子,再结伴一起去梯田上钓。今年他们还是玩得那么好,不过由于时间原因,他们没有一起再去钓青蛙,但他们却在小表弟的带领下去他家的菜园里摘西瓜🍉,舅妈的菜园特别丰富,里面种满了各种各样的蔬菜,有南瓜,辣椒,番薯,玉米等等,还种了西瓜,门前屋后还种了枇杷,桃树,梨树,果真是种类齐全。今年舅舅家的桃树大丰收,没有打过什么农药,桃树上却结满了桃子,一个个红润个又大,但由于受大风的影响,有天晚上被连根刮起,一树的桃被迫全部提前摘下来,摘了两百多斤,家里又没有冰箱,怕放着烂掉,还用蛇皮袋装了两三十斤给我们家吃,可把小妹给撑的。今天小表弟带我们去摘西瓜,菜园地里躺着好多个西瓜,但只有一个大的,其他都还不是很大,还在长个儿。我们摘了个大的,估计有七八斤的样子,提着蛮沉的。回家去切开来,还不是特别红,倒蛮甜,水分足,果然,在山上种东西就是好,连个瓜也更甜。

其实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明白,其实外公外婆他们最需要的,不是大姨小姨她们给多少钱给他们安享晚年,买多少件新衣服,而是一年里,他们去他家的时候,可以有时间、有耐心、有心情跟他们唠唠家常,聊聊各自一年生活的细长琐碎和家长里短,而不是让两位日益年迈的老人看着你们在他们面前、饭桌上一个个都拿着自己的手机,宁愿时刻对着屏幕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也不愿和他们多扯那么一会儿闲话。其实,殊不知,当他们看到一幕幕这样的场景时,内心的沮丧和失落要远过于你们许久不去看望他们的寂寞和伤感。
但愿,身边的亲朋好友们都能够常怀感恩之心,抱着“愿时光能缓,故人不散”的心态常去看望自己身边的老人,要知道很多时候,珍惜要远比怀念,来得动人。 这次去外公外婆家待的时间比较短,但感受到的生活气息却满满,亲自体验的还是很开心,以后每年还会再来一次,也希望外公外婆身体健康,平平安安就是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