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选集一卷(有感)
毛选买在家里两年了,最近翻出来看了看,感觉博大精深啊!包括政治/军事/历史/经济/哲学,感觉毛是博览群书的,视野广阔善于学习总结及自我批评,跳出圈外看问题。
创业史要从农协运动开始,做事情前首先要分清事物的本质,毛把中国当时的各阶级的主要矛盾分析了一番主要分,地主阶级/中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等,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他们各自的特点有哪些,首先立场坚定了站好边,站在理论的基础上去实地考察,要是不合时宜的就根据实际情况调整,这也是毛在书反复提到的,没有考察就没有发言权。正因为分析问题透彻,实践考察验证并总结问题所在最后农民运动如风如雨的刮了一场风搅雪。
孙中山先生去世后,蒋介石继位,公然使两党本来由合作的立场变成反目,后公开抓捕共产党人,国民党所代表的资产阶级和地主买办阶级的利益,而共产党则代表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的利益,两党的矛盾激化后以蒋介石位为首的国民党开展清党运动,使共产党元气大伤。
最后总结这次惨痛的教训就是共产党没有自已的政权和军队,必须组织建立自已的政权/军队及根据地。分析了国内政治现状及各阶级的矛盾,这时候虽然名义上的民国成立了,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政治还不稳定,群雄割据战火纷飞,阶级矛盾日益凸显,一方是地主及资产买办阶级于帝国主义合为一体互相勾结,只顾各自的利益完全忽略了民族的利益,人们的利益,另一方面是群雄割据,加上帝国主义的驱使导致战火纷飞军阀割据,最主要的矛盾就是由于利益的驱使而导致,完全不顾民族大义和人民利益所在。
红色政权代表了广大无产阶级的利益,得到了广大农民及工人节阶级的支持,在数次反围剿中顺利突围,根据地地盘循序渐进的扩大。这就是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因为代表最广大贫苦大众的利益,这部分人占了当时总人口的三分之一。早期的国共分歧演变成政治斗争/军事斗争,前期的冒进主义没有分析问题的本质,以为只要各地采取红军暴动起义以城市无产阶级工人阶级为代表,各地接相呼应就能成功,结果惨败导致鄂/湘部分根据地割舍,总结分析冒进主义失败的原因不分析具体问题及实地调查,本次革命失败后确立以毛泽东为党中央代表,实施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得到广大农民的拥护,红军必须建立自已的根据地,建立湘赣根据地后使白军(国民党军队)坐立不安,发动五次围剿,最后因部分领导采取错误的战略导致根据地的割失,才有了红军后来长征的故事。前几次的以少胜多,主要采取敌驻我扰/敌跑我追,避免正面作战,采取迂回包抄运动战争,集中兵力寻找敌人薄弱的地方然后各个击破,这是建立在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上完成的。
战略退却是为了更好的进攻,一是为了发现敌人在进攻中暴露的问题,二世部队休整,发现了敌人的问题和敌人经过一段时间的进攻抹掉了敌人的锐气,找准敌人暴露的问题,集中兵力打速决战 歼灭战。
运动战,迂回到敌人的侧翼或后方,声东击西发现敌人的弱点所在,集中兵力歼灭比自已弱的或相当实力的敌人。
总结就是看问题从全局思考,了解现在及历史,不在不了解问题的本质或只了解问题的局部,没有实地考察的情况或考察不全面的情况就果断做决策。从全再到局部思考问题,矛盾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也是普遍存在的,任何矛盾多有对立面,比如有上就有下,有下就有上有左就有右有好就有坏,有问题就有解决问题的方法,关键上了解矛盾的本质矛盾的根源再去解决问题就不容易犯错误。不要被教条主义束缚,跳出问题看本质,因地适宜的结合实际情况及国情根据实际情况去施政。
-
Liam23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7 00:34: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