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记忆大师》有感
昨天上午,一个人背着书包,拖着一大箱行李来学校,本来想的是风风光光的来,结果下车后发现竟然下雨了,而且看这阵仗,还挺大。那怎么办,又没带伞,于是就有了这样一个画面,有一位同学,背着包,拖着行李,在雨中奔跑,从校门口一直奔到宿舍,在这途中,这位男同学内心的bgm是born to die。我们向死而生。
come and take a walk wildside.
let me kiss you hard in a pouring rain...
然而就在这种状况下我回到了宿舍,此时我感觉重获了新生。就这样简简单单收拾完了东西,转眼间就下午了,吃了饭后,在宿舍打开电脑,突然想到几天前朋友推荐的记忆大师。ps 本宝宝很喜欢刘亦菲,但更喜欢黄渤。放图镇楼

然后就开始看了,看的时候感觉画质很棒,而且在梦境与记忆中才用的是黑白片的手法拍摄,给我这个外行感觉很棒。后来才知道摄像知道是黄渤,唉,不愧是我喜欢的男人啊😊。紧接着就继续看,看到1个多小时后,有点懵,我实在猜不出谁是凶手,感觉杨子珊是凶手,但如果杨子珊是凶手的话,怎么还拍这么长时间,我猜到后面可能会反转,然后就屏息观看。看到后来原来段奕宏是凶手。嗷嗷嗷嗷.看完之后 ,感觉拍的很好,不管是选演员的角度还是题材上的选取,给人眼前一新的感觉。
男主黄渤,段奕宏都是😊实力影帝级演员,徐静蕾就更不必说了,杨子珊和许玮宁给我很专业的感觉,演员全体演技在线尽管可能没有小鲜肉和小鲜花撑票房,但口碑却一路飘红。
家暴这个字眼很残酷,我们中国人眼中这是丢人的,这是家事,不应该让外人知道,能忍则忍,这点可怜的自尊让我们多少人人后受罪人前却若无其事,这不是件小事,它所折射出来的是我们社会对这件事情的观点与处理方法。我们的文化就是这样,不能说它全是好的,但它所毒害的方面我们难道还要继续下去吗?段奕宏饰演的角色小时候亲眼目睹过父亲对母亲家暴,这对他是一种在精神层面的伤害。可能会伴随他一生,可能会毁了他。最终他杀死了自己的母亲来陷害自己的父亲,可能在母亲死的时候,他有恐惧,有不舍,但更多的却是替母亲高兴 他的眼泪就是对母亲解脱的见证。从这里开始,他的整个人生就毁了。之后的杀人让我们在最后恨他的同时,我们是否思考一下,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本应无忧无虑的孩子变成了这样,我们的父母,我们的社会是否应该好好想想呀。
记忆大师只是将情感抽取出来,让一个当局者变成了旁观者。我们中国人常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没有了感情,我们就能处理好事情了吗?有时这种感情始终下意识的形态。如果真有记忆大师的话,所有人封存那些不开心的记忆,没有了所经历那些事的心路历程,这样的人活着又与机器人有什么区别呢?试想一下,若整个社会如此的话,那这个社会真的是黑白的,单调的,我们的多姿多彩又会在哪里呢?
这部电影是否是讽刺意味严重呢?反正我在其中都到了讽刺的意味。家暴问题,人性问题,电影很棒,那么我们是否应该在看完电影后好好思考下呢?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欢迎不同观点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