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高兴,你回来了
我很高兴。昨晚,你突然回来了。
你一定是想我了,所以就回来了。
你还是那个样子,一件穿了多年的灰蓝色中山装,端坐在门前的石墩上,灰白的两鬓,稍显伛偻的背,却总是炯炯有神的双眼。你也还是,没有对我说一句话,只是远远地静静地看着我。却又像是跟我讲了很多很多你以前的故事。
你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出生在五十年代中的农村,家境一般,背过三字经,学过百家姓,四书五经没念完。作为家中的都老大,你只上到小四,就为了生计,开始奔波。你给我看过你年青时的照片,穿着军服戴着军帽,清逸俊朗的一帅小伙。你说你年轻时心中有一个很美好的当兵梦,也被选上要出发去部队了,只是后来不知怎的被你爸妈给粉碎了。你说你现在偶尔还在做这个梦,所以你总希望把你儿子也送去当兵,只是他终究也无法圆你那未完成的梦。
你说你一生都没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固定的职业,一年四季除了耕耘那几亩薄田的时间,也种过番茄、地瓜、粉葛、木薯等,刮过几年松脂,育了许多衫树。你常常往山里跑,一大早带着各种绳索铁夹出门,傍晚日落时分会带着或活或死的野兽山珍回来,有时候是山甲蟒蛇,有时候是野猪地鼠,有时候是田鸡飞鹤,有时候是灵芝仙草。每天傍晚回家,你把背着的那个蜡黄色的蛇皮袋往地上一放,儿子们就立刻围上去翻看今日收成,有时候看他们会被袋里突然蠕动的东西或是突然发出的怪声吓一跳,你就忍不住咧嘴笑。
你说你有一把长长的“冲锋枪”,那时候村里小学有个老师每天放学都会跑到你家来借你的枪,还发生过很多的糗事。其中,有一回,他借了你的枪回家,上膛药时里不小心反朝把他自家门打了个大洞。你现在每每跟你的儿女们说起这个故事,还是会禁不住大笑。你时常与这老师互相爆糗,那老师每天来总要逗你小女儿,用渴盼的眼睛望着她说要她跟他做女儿(他只有两个儿子),你说他每次来拿枪都很严肃地跟你讨论这个事情,你每次都只是笑着说说要看儿女自己愿不愿意。你小女儿那时候也得意,总摇摇头天真地对那老师说,“你都打不到鸟,跟你的话肯定没有鸟腿吃。” 你便哈哈大笑。
那个时候的你一定算是个猎人,而且打猎技术一定非常好,要不然不可能每天都能带点猎物回家。得益于你精湛的涉猎技术,你们家可以经常鱼肉满桌,蛇鼠虫莽,飞禽走兽,这些被现在人称之为山珍海味的东西,那时候是你们的家常便饭。当然,你也说了,家人能吃上这些是因为打回来的猎物已受伤或是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死亡,没人愿意收,卖不了好价钱,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你在山里一天的奔波全白忙活了。
有时候猎肉太多了,一时吃不完,你会把它们腌制,一串一串地挂在灶头腊干,那时候你家里的灶头经常都是被挂得满满当当的。你总说你一定能把这些腊肉弄得很美味,多少人再恨都难以吃上,有很多人想要来买你都不愿意出手。所以,在那些蔬菜不盛产的季节里,你便用豆豉或是酱油和着腊肉,或蒸或焖或煎或炒,满屋子香喷喷的,孩子们混着饭,吃得也痛快,并想象着如果你去当大厨师一定没问题。那个年代大家都穷,过年过节也难得加菜,所以你总开玩笑说,不是每一家都能像你家一样能够天天有肉吃的,想想,也确实如此。
得益于你打猎的技术活,你的孩子们的童年有很多的“玩具”陪伴。你在打到猎物的同时,时不时会带一些幼嫩的崽回来,各种小鸟小鼠小蛇,然后给他们做了很多小铁笼子让他们养着那些小动物。于是你家的房门口、楼梯口、桌底凳下,都经常会放着这些小宠物。孩子们也很积极,每天放学回来砍竹子抓野虫,给它们喂水吃饭,逗它们呼叫,你抽着烟坐在门口的石墩上,静静地看着他们不亦乐乎地忙活,露出一脸的宠溺与慈爱。
除了野生动植物,你每次从山里回来,还必定会在你蛇皮袋里面隐秘的一层里的小口袋里藏一些野果,美其名约是给孩子们带回来的“手信”,就如你每次赶集都会给他们买点零食回来一样。小时候能去赶集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能吃零食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你几乎每天都能从山里带回来各种野果,所以你的孩子们的童年过得也不是太过饥饿嘴馋。
听说你年轻时还是个有名的木工匠师,经常帮别人弄门窗桌椅等。光滑的刨工,精准的测量,细致的雕刻,谁家有需要都喜欢请你去帮忙弄。我也见过你的作品,你家里的门窗都出自你手,只是相对于帮别人家做的,你自己家里的明显粗糙很多。也有让我觉得很惊艳的,就是你睡的那张床架,据说是你结婚前做的,那些攀飞的龙凤,那些怒放的牡丹花,那些痴缠的藤蔓,涂漆色彩搭配都很到位,支架削刨功夫都极其讲究,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震惊了。听别人说,后来你还帮你的兄弟姐妹们也弄了几床,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的图案,但一样的都很精致。每次看到你在厅里进行各种木板测量、削刨、雕刻时,你的孩子也喜欢去把玩你那些笔墨,然后会被你大声呵斥。于是他们就经常趁你不在家才敢翻你的工具箱,用你那些散乱的笔墨在你刨好的木板上乱涂乱画,也不知道你后来是否有看到,反正终究没有听到你训斥,只是经常会看到你拿出那些木板反复加工。你孩子们现在的艺术天赋和动手能力,一定也是遗传了到你的基因。
你还有个副业,就是帮人家盖房子。在你的孩子们开始上学那会,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盖新房子,越来越多人经常到你家与你谈“建筑工程”,你开始很忙碌。耕种之余不再上山,而是拿着把砌刀站在墙头,一砖一泥地垒。到邻村,到邻镇,到邻县,有时候你会一去好几个月没回家,有时候回来一趟住几天又挑着柴米油盐远行。这个副业让你美名远扬,你的孩子去别人家玩有人问是谁家的孩子,他们一提你的名字,别人就会恍然大悟,然后赞叹你的手艺,说你是个比较专业的砌屋师傅,砌的房子很工整,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找你。直到现在,你依然经常帮别人盖房子,档期排得满满的,带着你妻子一起,你作主刀师傅,她作水泥匠,村里大部分的新楼房都是你们夫妻的杰作。
你妻子总说你最疼你的小女儿,平日里有什么特别的都首先优惠给她。你说,因为她是第三个出生的女儿,刚出生时怕养不活,且你父母不太喜欢她,所以差点把她过继给别人,孩子都抱去别人家的半路上了,最后因为你们夫妻俩实在不舍才又抱了回来。你有一辆凤凰牌的破旧的自行车,前面的横梗上,放着一个小藤椅,你骑它出门,经常会把小女儿带上,去赶集,去亲戚家拜年,去看病,去走访,常常是好几个钟的路途,阳光灿烂或是风雨飘摇的日子,都有你与她一起踏过的足迹。你妻子总笑谑说她是你的心肝宝贝,有什么事要差遣你都喜欢要她去传达,说你会比较听她话,只有她才能叫得动你。
其实你对你所有的儿女都是一样的。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加一回菜,每次买点猪肉回来,还是很肥的偏偏三个女儿都不喜欢吃肥肉。于是你每次都精心地“挑肥捡瘦”,把瘦的都夹给我们,肥的夹给弟弟,那时候的弟弟就喜欢吃肥肉。万一不小心夹到一块半肥半瘦的,完全会把肥的咬掉,然后再把瘦的给女儿。问你为什么自己不吃,你总说去别人家帮忙盖房子时经常有得吃,已经吃腻了。就这样孩子们信以为真,吃得心安理得。
你是个极其普通的农村男人,抽烟喝酒,如你所言,饭可以不吃,但烟不能不抽,酒也是每天晚上都要喝两杯,偶尔有事大酌几杯,才会叽叽呱呱说个不停,若不甚醉了,就会糊言乱语瞎吹各种牛皮。你平日在家多数是沉默寡言的,在外却能说能笑,各种冷幽默热笑话,把大伙儿乐得前倾后仰。你极少娱乐,偶尔闲暇时就喜欢跑到小卖部围着别人的麻将桌看,偶尔兴起会参与玩玩,大的不赌,顶多投个几毛或几块,纯属怡情。
你妻子常说你是个吃软怕硬的人,什么事都随随便便,老被人占便宜却从不出句声,所以家才一直这么穷撑着富不起来。似乎你家里真的经济一直很拮据,生活的有些艰辛,小时候开学时期你们就要砸仓卖谷,四处筹借。你确实没什么本事,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能够让四个孩子吃饱穿暖,读上书,一家人没有颠沛流离,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还是个忍耐力极强的人,常常得接受妻子不厌其烦的念叨,被她不开心里鄙视唾弃得一无事处,却始终不发一声,你家里得以安宁,全赖有你的这种互补性格。你极少当面反驳妻子的念叨,但在背后总告诫孩子们也不要念记他们母亲的不是,要学着体谅他们母亲,有什么听不过耳的就当作吹过耳边的风。你一定也是这样说服自己接受妻子时而有之的无理取闹的吧。
你是没什么文化,也从来不会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之类的话,没有义正言辞地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适应社会的种种场合,你从来不会和他们说人生的大道理。他们做错事你也极少说话,只是用那一对严厉的大眼瞪一下他们。他们取得好成绩,或听到别人赞扬是乖巧懂事的孩子时,你会咧着嘴轻轻地笑,眼里闪着满意的光。你也说过,只要孩子有本事考得上大学,你就是炸锅卖铁也会送。
在家时你很少与孩子们说话,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也很少是你接电话。后来孩子们特地给你也安了个手机,晚上深夜他们偶尔会接到你的电话,问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情况。你其实希望孩子能因家教书或者考个公务员,因为听大家的话说,在家有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以后退休也有退休金养老,也就可以了。你知道你自己这一生太奔碌,你希望孩子们不要像你这么辛苦,可以安安稳稳。可是孩子们都不想回去,你也理解,只道是在外要注意身体,有空常回家看看就好,目光里流淌着疼爱与期盼。
你后来渐渐地与孩子们通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闲聊着各种家常,偶尔还能发出爽朗的笑声。你也每次都会问孩子们什么时候有空回家看看,你在家养了一些鸡鸭等着他们回来宰。其实你想孩子们回家又害怕他们回家,因为怕他们会看到你越来越花白的头发,越来越沧桑的容颜,越来越蹒跚的脚步,越来越苍老的背影。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而你却在衰老,你怕终有一天会很快要跟孩子们永远告别。
我很高兴。昨晚,你终于回来了。
你一定是知道,我等你很久了,所以就回来了。
你还是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双手抱着膝盖,张望着远方,眼里,是对儿女无限的慈爱与期盼,思念与祝福。
--END--
此文首发于本人以下公众号:糖水姑娘(ID是tshj88)
你一定是想我了,所以就回来了。
你还是那个样子,一件穿了多年的灰蓝色中山装,端坐在门前的石墩上,灰白的两鬓,稍显伛偻的背,却总是炯炯有神的双眼。你也还是,没有对我说一句话,只是远远地静静地看着我。却又像是跟我讲了很多很多你以前的故事。
你是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农民,出生在五十年代中的农村,家境一般,背过三字经,学过百家姓,四书五经没念完。作为家中的都老大,你只上到小四,就为了生计,开始奔波。你给我看过你年青时的照片,穿着军服戴着军帽,清逸俊朗的一帅小伙。你说你年轻时心中有一个很美好的当兵梦,也被选上要出发去部队了,只是后来不知怎的被你爸妈给粉碎了。你说你现在偶尔还在做这个梦,所以你总希望把你儿子也送去当兵,只是他终究也无法圆你那未完成的梦。
你说你一生都没干过什么轰轰烈烈的大事。没有固定的职业,一年四季除了耕耘那几亩薄田的时间,也种过番茄、地瓜、粉葛、木薯等,刮过几年松脂,育了许多衫树。你常常往山里跑,一大早带着各种绳索铁夹出门,傍晚日落时分会带着或活或死的野兽山珍回来,有时候是山甲蟒蛇,有时候是野猪地鼠,有时候是田鸡飞鹤,有时候是灵芝仙草。每天傍晚回家,你把背着的那个蜡黄色的蛇皮袋往地上一放,儿子们就立刻围上去翻看今日收成,有时候看他们会被袋里突然蠕动的东西或是突然发出的怪声吓一跳,你就忍不住咧嘴笑。
你说你有一把长长的“冲锋枪”,那时候村里小学有个老师每天放学都会跑到你家来借你的枪,还发生过很多的糗事。其中,有一回,他借了你的枪回家,上膛药时里不小心反朝把他自家门打了个大洞。你现在每每跟你的儿女们说起这个故事,还是会禁不住大笑。你时常与这老师互相爆糗,那老师每天来总要逗你小女儿,用渴盼的眼睛望着她说要她跟他做女儿(他只有两个儿子),你说他每次来拿枪都很严肃地跟你讨论这个事情,你每次都只是笑着说说要看儿女自己愿不愿意。你小女儿那时候也得意,总摇摇头天真地对那老师说,“你都打不到鸟,跟你的话肯定没有鸟腿吃。” 你便哈哈大笑。
那个时候的你一定算是个猎人,而且打猎技术一定非常好,要不然不可能每天都能带点猎物回家。得益于你精湛的涉猎技术,你们家可以经常鱼肉满桌,蛇鼠虫莽,飞禽走兽,这些被现在人称之为山珍海味的东西,那时候是你们的家常便饭。当然,你也说了,家人能吃上这些是因为打回来的猎物已受伤或是在回家的路上不经意死亡,没人愿意收,卖不了好价钱,这其实也就意味着你在山里一天的奔波全白忙活了。
有时候猎肉太多了,一时吃不完,你会把它们腌制,一串一串地挂在灶头腊干,那时候你家里的灶头经常都是被挂得满满当当的。你总说你一定能把这些腊肉弄得很美味,多少人再恨都难以吃上,有很多人想要来买你都不愿意出手。所以,在那些蔬菜不盛产的季节里,你便用豆豉或是酱油和着腊肉,或蒸或焖或煎或炒,满屋子香喷喷的,孩子们混着饭,吃得也痛快,并想象着如果你去当大厨师一定没问题。那个年代大家都穷,过年过节也难得加菜,所以你总开玩笑说,不是每一家都能像你家一样能够天天有肉吃的,想想,也确实如此。
得益于你打猎的技术活,你的孩子们的童年有很多的“玩具”陪伴。你在打到猎物的同时,时不时会带一些幼嫩的崽回来,各种小鸟小鼠小蛇,然后给他们做了很多小铁笼子让他们养着那些小动物。于是你家的房门口、楼梯口、桌底凳下,都经常会放着这些小宠物。孩子们也很积极,每天放学回来砍竹子抓野虫,给它们喂水吃饭,逗它们呼叫,你抽着烟坐在门口的石墩上,静静地看着他们不亦乐乎地忙活,露出一脸的宠溺与慈爱。
除了野生动植物,你每次从山里回来,还必定会在你蛇皮袋里面隐秘的一层里的小口袋里藏一些野果,美其名约是给孩子们带回来的“手信”,就如你每次赶集都会给他们买点零食回来一样。小时候能去赶集是一件奢侈的事,所以能吃零食的机会微乎其微,但是你几乎每天都能从山里带回来各种野果,所以你的孩子们的童年过得也不是太过饥饿嘴馋。
听说你年轻时还是个有名的木工匠师,经常帮别人弄门窗桌椅等。光滑的刨工,精准的测量,细致的雕刻,谁家有需要都喜欢请你去帮忙弄。我也见过你的作品,你家里的门窗都出自你手,只是相对于帮别人家做的,你自己家里的明显粗糙很多。也有让我觉得很惊艳的,就是你睡的那张床架,据说是你结婚前做的,那些攀飞的龙凤,那些怒放的牡丹花,那些痴缠的藤蔓,涂漆色彩搭配都很到位,支架削刨功夫都极其讲究,我第一次看的时候真的震惊了。听别人说,后来你还帮你的兄弟姐妹们也弄了几床,每个人的都不一样的图案,但一样的都很精致。每次看到你在厅里进行各种木板测量、削刨、雕刻时,你的孩子也喜欢去把玩你那些笔墨,然后会被你大声呵斥。于是他们就经常趁你不在家才敢翻你的工具箱,用你那些散乱的笔墨在你刨好的木板上乱涂乱画,也不知道你后来是否有看到,反正终究没有听到你训斥,只是经常会看到你拿出那些木板反复加工。你孩子们现在的艺术天赋和动手能力,一定也是遗传了到你的基因。
你还有个副业,就是帮人家盖房子。在你的孩子们开始上学那会,越来越多的人家开始盖新房子,越来越多人经常到你家与你谈“建筑工程”,你开始很忙碌。耕种之余不再上山,而是拿着把砌刀站在墙头,一砖一泥地垒。到邻村,到邻镇,到邻县,有时候你会一去好几个月没回家,有时候回来一趟住几天又挑着柴米油盐远行。这个副业让你美名远扬,你的孩子去别人家玩有人问是谁家的孩子,他们一提你的名字,别人就会恍然大悟,然后赞叹你的手艺,说你是个比较专业的砌屋师傅,砌的房子很工整,所以很多人都喜欢找你。直到现在,你依然经常帮别人盖房子,档期排得满满的,带着你妻子一起,你作主刀师傅,她作水泥匠,村里大部分的新楼房都是你们夫妻的杰作。
你妻子总说你最疼你的小女儿,平日里有什么特别的都首先优惠给她。你说,因为她是第三个出生的女儿,刚出生时怕养不活,且你父母不太喜欢她,所以差点把她过继给别人,孩子都抱去别人家的半路上了,最后因为你们夫妻俩实在不舍才又抱了回来。你有一辆凤凰牌的破旧的自行车,前面的横梗上,放着一个小藤椅,你骑它出门,经常会把小女儿带上,去赶集,去亲戚家拜年,去看病,去走访,常常是好几个钟的路途,阳光灿烂或是风雨飘摇的日子,都有你与她一起踏过的足迹。你妻子总笑谑说她是你的心肝宝贝,有什么事要差遣你都喜欢要她去传达,说你会比较听她话,只有她才能叫得动你。
其实你对你所有的儿女都是一样的。以前一年到头难得加一回菜,每次买点猪肉回来,还是很肥的偏偏三个女儿都不喜欢吃肥肉。于是你每次都精心地“挑肥捡瘦”,把瘦的都夹给我们,肥的夹给弟弟,那时候的弟弟就喜欢吃肥肉。万一不小心夹到一块半肥半瘦的,完全会把肥的咬掉,然后再把瘦的给女儿。问你为什么自己不吃,你总说去别人家帮忙盖房子时经常有得吃,已经吃腻了。就这样孩子们信以为真,吃得心安理得。
你是个极其普通的农村男人,抽烟喝酒,如你所言,饭可以不吃,但烟不能不抽,酒也是每天晚上都要喝两杯,偶尔有事大酌几杯,才会叽叽呱呱说个不停,若不甚醉了,就会糊言乱语瞎吹各种牛皮。你平日在家多数是沉默寡言的,在外却能说能笑,各种冷幽默热笑话,把大伙儿乐得前倾后仰。你极少娱乐,偶尔闲暇时就喜欢跑到小卖部围着别人的麻将桌看,偶尔兴起会参与玩玩,大的不赌,顶多投个几毛或几块,纯属怡情。
你妻子常说你是个吃软怕硬的人,什么事都随随便便,老被人占便宜却从不出句声,所以家才一直这么穷撑着富不起来。似乎你家里真的经济一直很拮据,生活的有些艰辛,小时候开学时期你们就要砸仓卖谷,四处筹借。你确实没什么本事,一个老实本分的农民,能够让四个孩子吃饱穿暖,读上书,一家人没有颠沛流离,这已经很不容易了。
你还是个忍耐力极强的人,常常得接受妻子不厌其烦的念叨,被她不开心里鄙视唾弃得一无事处,却始终不发一声,你家里得以安宁,全赖有你的这种互补性格。你极少当面反驳妻子的念叨,但在背后总告诫孩子们也不要念记他们母亲的不是,要学着体谅他们母亲,有什么听不过耳的就当作吹过耳边的风。你一定也是这样说服自己接受妻子时而有之的无理取闹的吧。
你是没什么文化,也从来不会对孩子们说要好好学习将来才能有出息之类的话,没有义正言辞地教他们怎么做人,怎么适应社会的种种场合,你从来不会和他们说人生的大道理。他们做错事你也极少说话,只是用那一对严厉的大眼瞪一下他们。他们取得好成绩,或听到别人赞扬是乖巧懂事的孩子时,你会咧着嘴轻轻地笑,眼里闪着满意的光。你也说过,只要孩子有本事考得上大学,你就是炸锅卖铁也会送。
在家时你很少与孩子们说话,孩子们长大离家后也很少是你接电话。后来孩子们特地给你也安了个手机,晚上深夜他们偶尔会接到你的电话,问一些学习或工作上的情况。你其实希望孩子能因家教书或者考个公务员,因为听大家的话说,在家有份安安稳稳的工作,以后退休也有退休金养老,也就可以了。你知道你自己这一生太奔碌,你希望孩子们不要像你这么辛苦,可以安安稳稳。可是孩子们都不想回去,你也理解,只道是在外要注意身体,有空常回家看看就好,目光里流淌着疼爱与期盼。
你后来渐渐地与孩子们通电话的次数越来越多了,闲聊着各种家常,偶尔还能发出爽朗的笑声。你也每次都会问孩子们什么时候有空回家看看,你在家养了一些鸡鸭等着他们回来宰。其实你想孩子们回家又害怕他们回家,因为怕他们会看到你越来越花白的头发,越来越沧桑的容颜,越来越蹒跚的脚步,越来越苍老的背影。孩子们在一天天长大,而你却在衰老,你怕终有一天会很快要跟孩子们永远告别。
我很高兴。昨晚,你终于回来了。
你一定是知道,我等你很久了,所以就回来了。
你还是坐在门前的石墩上,双手抱着膝盖,张望着远方,眼里,是对儿女无限的慈爱与期盼,思念与祝福。
--END--
此文首发于本人以下公众号:糖水姑娘(ID是tshj88)
© 本文版权归 WaterFairy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