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观展笔记
前言 看展的前两天去国博看了伦勃朗的画展《伦勃朗和他的时代》,惊叹于他们绘画的高超技法、对对象深入骨髓的观察与表达、电影般精心调度的故事性画面场景外,想到现代绘画或者现代艺术似乎找不到这些匠心独运的闪光点了,甚至有些作品甚至完全不能理解。拿着这个问题去问了旁边志愿讲解的央美同学,他便推荐我去看看清华艺博正展出的《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自己在看展之前特意去做了些功课,看展时一个个研究,算是第一次理解了些之前完全不懂的现代绘画。巧的是似乎策划者想到了观众会有这样的问题,我的问题也在展览最后,苏拉热的这幅全黑的画的语音导览里得到了解答。 综述 画展从以莫奈为代表的印象派作品《睡莲》及其之前的现实主义作品开始介绍起,一路展示了现实主义、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象征主义、纳比派、野兽派、立体主义、平面主义、新造型主义、纯粹主义、超现实主义、抽象表现主义、不定形艺术的作品,到苏拉热那副全黑的《1979年6月19日画作》结束。50多幅大师作品摆满了清华艺博一层楼的三个展厅,尽管展厅里开的冷气很重,在低温下一直站着看展稍有难受,但一路看下来的确感悟颇深。 现实主义

画展中开篇处展出的作品,库尔贝的《田园景色\古老风景》是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品。现实主义特点就是:只画可见可及的。之前官方沙龙是以遥不可及的历史画为主流,风景画被认为上不了正席。尽管库尔贝画得是一副风景画,画家仍在以树为主的画面里加上了几个有宗教意味的小人。画面的主色调也是标准的学院派褐色调。1855年的画这幅画时的库尔贝也揭竿而起成为反官方沙龙的现实主义旗手,为巴比松画派、印象主义奠定了基础。 印象主义

颇有影响的印象主义主义人尽皆知,每个学习绘画的人都不会忽视印象主义带来的光感强烈、色彩丰富这般美轮美奂的效果。在当时印象主义的出现有着五大原因。 1、资产阶级的壮大 在十九世纪,资产阶级或者也是当时的中产阶级已经壮大,买画、要画的主力军也成了这部分人而不是之前贵族或者教皇。这些资产阶级往往不喜欢历史画而是喜欢那些贴近生活的作品。 2、摄影术的发明 的确是每一项新事物的出现会给原来的情况带来改变。正如手机、互联网的发明完全改变了大家的生活一样,摄影术的发明正是艺术发展路上发生剧变之前扇动的蝴蝶翅膀。此外,摄影术不仅改变了绘画,后来发展出了影像(影像即连续的画面),也为游戏(交互艺术)这一第九项艺术的出现奠定了基础。在绘画上,摄影术让视觉艺术不再重于模仿现实,因此解放了艺术家的思想,艺术逐渐向表现艺术家的感受、印象、观念上转变。在摄影术开始使用的初期,多拍肖像画,所以那时的艺术家就去画风景,摄影术只能拍黑白的,艺术家就去表现丰富的色彩,摄影出多拍庄重的室内场景,艺术家就去户外在天光下创作。尽管仍是在画可见之物,但此时绘画的题材和表达的重点也就和之前完全不同了。 3、物理光学的发展 正如文艺复兴时期,透视和解剖的发展让写实绘画学前进不少,物理光学的发展也让画家对光与色的物理学原理有了更深的了解。 4、东方艺术特别是浮世绘的影响 当时日本艺术让当时的欧洲颇为着迷。作为日本艺术的代表,浮世绘色彩鲜艳、平面化,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比如展出的莫奈的睡莲就是故意消弱了透视,追求平面化,给人一种水面广阔无边的感觉。特别的是展出的这幅睡莲是莫奈位数不多的圆形构图的作品之一,这也是受到了日本团扇的影响。之前西方绘画多用矩形或者椭圆构图,正圆形作品少之又少。 新印象主义


新印象主义又叫点彩派或分色主义。代表作是修拉的《大碗岛星期日下午》,整幅画都是运用光学原理将纯色点在画面中,颜色在观众的视网膜上混合。有些类似电视机的成像原理。 象征主义


对象征主义产生直接影响的是《恶之花》的作者波德莱尔提出的 “通感”,他认为富有表现力的艺术可以同时满足多种感官甚至是所有的感官的感受。譬如色彩可以传达声音、视觉艺术可以表现思想之类。主要主题有:脆弱、死亡、雌雄同体的生物(司芬克斯)、宗教等。 展出的《俄耳浦斯的里拉琴》是象征主义代表——玫瑰十字沙龙成员之一亚历山大·赛昂的作品。画面呈现出深奥的神秘感。展出的另一副作品,阿方斯·奥斯伯特的《孤独》是我很喜欢的一幅作品。画面呈现柔和的淡蓝紫色调,湖面上的金色粼粼波光缓缓徐来。画面远处多为水平线、近处的湖岸一条斜线、再有两课大树作为竖线破开画面,还有一位素衣女子站岸边也是在右下方的黄金分割点上眺望远方。画面优美、构图精致之外,素衣女子站在湖边,一手持俄耳浦斯的里拉琴,一首伸向远方,画面里泛出的冷峻感、孤独的意境是在精彩。 野兽派


野兽派的特点即:大胆的色彩、单纯的线条、简练的造型、和谐一致的构图、强烈的装饰性。展览中展出的《贝勒岛岛城堡》是野兽派代表人物——马蒂斯的作品。展出的是他早期的作品,由此可以看出野兽派也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没有基础就随便乱画的。 立体主义

理解立体主义的关键词是:破坏性重构。宗旨是打破从文艺复兴以来独霸一方的焦点透视。画的不是看到的平面物,而是主观想象的立体物。关心的核心问题是在二位的之上描绘出三维甚至是思维的效果。展览的毕加索的《静物》就是将静物的形象以几何形式进行穿插、分割并限定在这样一个没有焦点透视、没有光影的二维平面上。 纯粹主义


1918-1925活跃在巴黎的纯粹主义是立体主义的分支也是立体主义在战后的发展。特点是将机器美学和立体主义结合,致力于从日常生活中的标准化生产的物件物件出发呈现出简洁的绘画,集具象和集合于一体。 《纯粹主义者静物》的作者阿梅德·奥占芳将日常用品根据建筑学般的秩序高度概括几何形体,从此表现个体永恒的形式因素。 建筑师勒·柯布西耶是奥占芳的好友,在其成为建筑师之前也是忠实的纯粹主义画家。其作品《萨伏伊别墅》是功能主义建筑的代表。功能主义认为建筑的形式应该服从它的功能,建筑的特点是:方盒子、反装饰。艺术动向的转变也给建筑、服装、工业设计注入不少生机。 超现实主义

超现实主义的理论来自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学说,但也做了有意的曲解。超现实主义的画面分为抽象和写实两种。展出的伊夫·唐吉的《手与手套》是属于写实的这种。尽管物体形象都很具体,但每个物体仍难以说出这到底是什么东西,天空有着天空的颜色但又完全不像真实的天空,实为诡异。那么这幅画有什么意义吗?似乎答不出来,如果没有意义,为什么画家要费尽心思得去创作这样一幅难度不低的画呢?我想诡异形容这类绘画再恰当不过了。 新造型主义





新造型主义又叫风格派,其创始人蒙德里安相比都不陌生。他的作品在知名设计师设计的家具、服装上都有重现。新造型主义拒绝使用任何具象的表达元素,主张用纯粹的、几何形的元素来表现几何的精神,认为抛弃具体的描绘细节才能避免个性、特殊性,从而获得人类,从而获得人类共通的纯粹精神。蒙德里安认为二维平面是绘画的有机组成,应该得到尊重。蒙德里安的作品多用竖线、水平线。而杜斯伯格则认为只有水平线、直线太过呆板,于是在作品《反构成VI》开始中引入斜线。 展出的作品《新造型主义5-1号》的作者塞萨尔·多梅拉,与1924年假如新造型主义画派,1925年也开始对新造型主义开始产生动摇,并开始使用斜线开始作画。从此与新造型主义分道扬镳,并开始自己的探索。 抽象表现主义




抽象表现主义认为艺术是抽象的,并且主要是即兴创作的。 让·杜布菲Jean Dubuffet是二十世纪上半期法国绘画的最后一位怪杰。他专注研究精神病人的艺术创作。提出“原生艺术”,提倡自发的无意识,自发的、无艺术的、反艺术的创作手法。认为艺术创作应该忽视观众的眼光,不用理会艺术史发展。展出的其作品《虚幻的风景》就是无意识的勾画线条,填上不规则的色块,构成光怪陆离之象。这幅作品也是其鸣路波系列中较早期的一幅。这个系列的灵感来自人们在打电话时用红蓝色圆珠笔在纸上的随意勾画。他在黑底上描绘红蓝线条,像无意识又像自我克制。这种自由抽象的表现也使鸣路波系列也称为让·杜布菲的代表作。 展出的让·杜布菲的另一部作品,《注入生命(肌理学)》则是典型的抽象主义作品。画家既随意又有思考得将颜料挥洒在画布上,形成了别具一格画面效果。这一画法又叫做滴画法。同时期的此风格的代表人物便是美国画家波洛克Jackson Pollock。这一形式的绘画叫做行动绘画,画面效果是一方面,更多地是表现艺术家绘画的过程、体验。 不定形艺术

展览放在最后的画是法国不定形艺术代表画家苏拉热Pierre Soulages的作品《1979年6月19日画作》。法国不定形艺术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等量齐观,也是强调自发自觉。 苏拉热学艺期间对艺术的起源兴趣盎然,他认为黑色是一种原色,黑色能使我们回到艺术的本源。苏拉热也曾受到书法的影响,创作过一段时期的姿态抽象,像写书法一样的身体姿态将随笔刷移动。因此苏拉热的绘画透着着水墨的味道。想必策展人将苏拉热放在最后也是因这个原因而特作安排。苏拉热多用象牙黑,这种用动物骨骼烧出的骨灰这种极黑的颜料配以树脂、油彩加以调和,然后涂抹在画布上。再用刻刀、刮刀在画面上制造出或硬朗、或柔和、或哑光、或反光强烈的肌理和质感。这样的绘画的作品由此带上了雕塑的美感。苏拉热也从不给作品命名,也拒绝的别人的评价和解释。他说“艺术品自身会对其自身发表演说”。 后记 看完展览,我似乎渐渐看清到了些艺术的长河是怎样在一场又一场战争的硝烟中缓缓流淌。一代人又一代的人不断挑战陈规,然后又不断被超越。在一个流派出现之前,已有千年的历史缓缓流淌,在这个流派成熟或者被超越之后,还会有千年的历史相继发生。如果我们断章取义得看现代绘画时几乎难以理解甚至难以想象它其实起源于我们都熟悉的那一个源头。正如在在苏拉热的作品的语音解说里讲的“当西方绘画进入抽象主义时期,艺术家放弃了对客体、主体的再造,而回归到形式本身。到后现代时期,艺术家又通过物象吧观念上升到最高目标。在追求观念表达的时候,主体、客体、本体已无关宏旨,重要的是表达观念。因此而不择手段,任何材料、媒介、形态都可以成为表达观念的方式。”所以形状怪异的雕塑,小便池,乃至艺术本身的行为都能成为艺术就不奇怪了。所以现代艺术已不是几百年前没有摄影术时那个记录现实的图纸、大多数人是文盲时传达宗教秘境的画册,而是当今、现代通过各种手段传达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