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摄影史6-摄影探索新成果-自我意识
20世纪50、60年代 纯粹摄影进入成熟阶段。
摄影家通过实验最大限度的探究摄影潜在特质,摄影家的自我意识在这种探索中确立起来。一些摄影家关系的是摄影自身所拥有的媒介特性以及隐藏在自身表现的可能性。经过现代主义思潮,摄影家想努力通过自己的思想、探索进入到作为高级文化的自律性中去,这种企图未必不好,但有时会以社会性为代价。也有摄影家可以处理好艺术性与社会性两方面的矛盾,令自己探索更丰富的启示。
安德烈·柯特兹 美 1894-1985
美国摄影 家安德烈·柯特兹(André Kertész,1894-1985)出生于匈牙利的布达佩斯,作为现代摄影的一个拓荒者,柯特兹的照片与人生姿态一直给全世界的摄影家带来回味无穷的启示。各种截然不同的表现手法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影子。
柯特兹的每张照片都充分显示了艺术与生活融合一体的境界。他喜用多变的几何形态来结构画面弥补着痕迹地通过各种形态的交相辉映,强化光影的神秘效果,在人们的心中引发一种微妙、丰富的心理感受。布拉塞曾说:“柯特兹有着对伟大的摄影家来说必不可少的两个资质:即对这个世界、人与生命体的不倦的好奇心和精致的造型感觉。”
20世纪20年代,柯特兹开始在巴黎从事摄影,30年代后移居美国,经历了漫长的职业摄影生涯。他创作的题材非常广泛,从新闻摄影到为《时尚》杂志拍摄专业的室内照片。他的风格既反映了欧洲新闻照片发展的轨迹,又体现了注重构思和空间的新视野运动的特点。
柯特兹摄影的目的不是为了记录重大事件,而是要表现普通事物的令人感到意外的一面。因此,柯特兹作品的一大特点就是画面的趣味性和完美的几何结构,使其与内容居同样重要的地位。
柯特兹擅长利用造型和空间,并且对平面表现中的构图非常感兴趣。他还利用物体的边角、影调和线条为其影像构图,以其非常敏锐的眼光,观察到任何意外的生动细节并组合成精彩的画面。柯特兹的作品不太注重捕捉精彩的瞬间,而是强调个人的表现,并且大多带有实验的性质。他拍摄的曾创下拍卖作品价格新高的与画家蒙德里安相关的照片,就带有强烈的实验性风格和构成意味。他告诉朋友说:“我出于本能的直觉试图在我的照片中展示出画家的精神力量,这就是他的简洁、简洁、简洁”。
柯特兹的摄影生涯长达73年,所选择的器材从大画幅的干板相机一直到波拉SX-70相机。如今收藏这些作品的人遍及全世界。
安德烈·柯特兹(Andre kertesz,1894—1985)出版了《摄影生涯六十年》(sixty years of photography,1912—1972)









温·布洛克 美 1902-1975
温·布洛克(1902.4.18-1975.11.16)生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在南加州帕萨迪纳长大。孩提时的兴趣是唱歌和运动(足球,棒球,游泳,网球)。高中毕业后,为追求音乐事业来到纽约,并被欧文·柏林的《音乐盒歌舞纪》聘用为合唱成员。一次偶然的机会,主唱约翰·史蒂尔无法出场,他替补了唱男高音的角色,此后成了公司的重要人物。20年代中期,他到欧洲发展他的事业,学习声乐并在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等地举办音乐会。在巴黎生活期间,他疯狂地迷上了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作品。然后,他又接触了曼雷和拉兹洛莫霍·纳吉的作品,开始喜欢摄影,不仅把它单一地当作一种光影的艺术形式,而且把它作为一个载体,让自己更好地向全世界表达创意。他买了第一台照相机开始拍照。
30年代初期经济大萧条,布洛克停止了欧洲之行,在西弗吉尼亚州定居,开始参与他的第一任妻子的家族商业。他也不再从事专业的演唱了,而是在州立大学读法律预科课程,摄影继而成为他的业余爱好。1938年,布洛克举家回到洛杉矶,就读于美国南加州大学法学院,他的母亲(加利福尼亚州的第一位女法学家)也是在那里学习法律的。几周后,他非常不满,于是离开南加州大学,并在附近的艺术中心学习摄影。
从1938年到1940年,布洛克开始深入研究探索非银冲洗方法,如日晒和浅浮雕等。艺术中心毕业后,布洛克的实验性作品展览于洛杉矶博物馆,这是早期的一次个展。40年代初,布洛克从事商业摄影,然后应募服役。结束兵役回归到摄影事业上的时候,他首先受聘于洛克希德公司,然后主管康纳斯•乔伊斯的摄影部直到战争结束。1945年至1946年,布洛克再婚,并且又多了一个女儿,那两年他游遍了整个加州,制作和销售明信片用的照片,同时在圣玛丽亚合伙开了一家商业摄影公司。他还致力于开发一种控制日晒线形效果的方法,后来还获得了两项专利。1946年,他全家定居在蒙特雷,还获得堡军事基地的摄影授权。1959年,他结束军事基地的摄影,继续商业形式的自由投稿一直到1968年。
布洛克的生命里一个重大转折点,让他成为创作型的摄影师的,是他在1948年结识了爱德华·韦斯顿。由于受到了韦斯顿作品的力量与美的启发,他开始探索自己所谓的“直接”摄影。在二十世纪50年代整整十年之间,他致力于拓展自己的视野,建立人与自然深厚而直接的联系。学无止境,他也广泛的阅读关于物理学、普通语义学、哲学、心理学、东方宗教和艺术,研究爱因斯坦、科日布斯基、怀特黑德、罗素、老子和克利等名家作品和著作,不断发掘自己创作过程的原则和概念的动力。
50年代中期,爱德华·斯泰肯选择了布洛克的两张作品加入到他1955年在现代艺术博物馆展出的“人类大家庭”展览中,布洛克的艺术开始受到了公众关注。在华盛顿科科伦画廊中,他的照片“让光存在”被选为最受欢迎的作品,“森林中的孩子”则成为展览中最令人难忘的形象之一。到70年代末期,布洛克的作品已在世界各地的展出以及印刷出版。
60年代初,布洛克从黑白图像转为创作他所说的“色光抽象”。对他来说,这些照片表现他对光的运用进行了更为深入的探讨,表达了他信仰光线是所有存在事物的中心:“也许这就是宇宙中最深奥的真理”。虽然他对此极其兴奋,而事实证明这在他所在的年代,显然是超前的,甚至到今天,仍然是未知之数。
60年代中期,由于彩色印刷技术的局限,布洛克返回到黑白照片的创作上,继续扩大自己的视野,创造创新的图像,反映了深刻的哲学本质。从可见与已知的“存在”中区分出他所说的“真实的事物”,发掘事物背后隐藏的真理,他从未停止发展自己深入感知和理解事物的才能,所以他总是能比别人更接近事物的本质。寻找更多的方法唤起事物的本质亦是他毕生追求的一个关键部分。尽管他毕生所用的技术中,包括了几个不同的时期(超长定时曝光、多重影像,倒置和负片冲洗),但每种方法都是用于表现世界和认识世界的新尝试。正如他曾经说过:“寻找就是一切——超越认识的极限。而寻找测试是在事物本身,在于你要求了解的东西。重要的不是你所认为的,而是这些事物如何拓展你的认知。”
70年代初,布洛克开始了新的创作方式,他全情投入并深感满意,但却被无法治愈的癌症打断了。他那



个时期的摄影作品中,有许多显露了深藏在事物内在的光芒、生命的成长和能量与活力的脉动。还有一部分照片或描绘或暗示的普遍人性的本来面目,“深深植根”的人性并与自然重新统一。
在整个职业生涯中,布洛克是一位积极的演讲者、工作室领导者和教师,慷慨地将自己的成就贡献给后来者。作为一个摄影大师,布洛克是五位其造诣确立了亚利桑那大学的创意摄影中心的艺术家之一。他的作品为世界各地超过90家主要的机构所收藏。作为一个向生命和宇宙提出最深澳问题,同时也是运用摄影作为象征语言记录並寻求答案意义的人,从作品给人的启发以及其技法的改变上,他留下了一笔丰富而生动的财产。
家庭:布洛克1925年与玛丽·伊丽莎白·麦卡蒂的婚姻,在1941年底离婚,他们有两个孩子:玛丽·温(米米)(生于1930年)和乔治(生于1935年,1942年夭折)。1943年,布洛克与埃德娜·珍妮特·厄尔结婚,他们有两个女儿:芭芭拉安(生于1945年)和林恩·玛丽(生于1953年)。米米、埃德娜、芭芭拉和林恩都出现在他二十世纪50年代创作的影像当中。布洛克去世以后,埃德娜继续了他的摄影事业,整整从业20年,直到1997年去世。芭芭拉努力让父母在世的时候保持合作的关系,并撰写了大量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