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踪小巷——台魁巷
凌晨5时,行走于沉睡中的西街台魁巷,天是青的,些许小朦胧,脚步轻轻,唯恐扰了老街巷的清梦。
从开元寺往东,有一条小巷——台魁巷,巷口有株弯脖子大树, 弯着树干,横亘着小巷两侧,郁郁葱葱着为过往行人遮阳纳阴,民宅里的三角梅偶探娇红,为绿意稍稍添颜色。 这株老树,据巷子里老住户说已经有80余年了,树干粗大,一人无法合抱,窄窄的小巷,老树于1米多高处,先是与地面差不多平行的横亘于小巷两侧,而后扭曲向上,舒展树枝,向蓝天靠近。
这棵古树,已经成了巷子的一道风景及地标性景物,有资料介绍说这是一株白来树,叶子可以治疗孩童的瘤子,奇特的是古树却自己长满了树瘤子。
往巷子里走,遇见一白墙黑门的古厝,四四方方的门框有别于正常的闽南古居,这就是是金国皇族后裔粘氏。
大门紧闭,稍不远的一小边门打开,有早起的老伯招呼,确定可以入内,触目所及,经时光洗礼,古厝里的古物大多已无处可觅,唯留下古厝大的框架,以及刷上黑漆的门板。
开元寺东塔静溢的立于台魁巷西侧,行走于古巷,东塔不时与民宅交替闪现
失修的古厝,长方形石板的庭院,粘氏古厝更是毗邻东塔。
粘氏古厝的旁边就是奇仕宫。奇仕宫失修,宫门紧闭,唯余奇仕宫前,跨台魁巷的四脚过路亭依旧为行人遮阳挡雨。
台魁巷还有著名理学家蔡清后裔开设的“保和堂”,专售祖传秘制疔膏,“只卖药不看病”。一张旧桌、几张椅子便成了一个卖药点。这家店铺200多年前就存在。
天色尚早,保和堂尚未开门,在这上一帧早前路过时的照片。
天色越来越明朗,小巷醒了,各种营生开始摆摊,巷子里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不时擦肩而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现代与古代交错,置身其中,竟不知今昔是何夕,恍如错入了时间隧道,深深的体会了一次时空交错游历。
![]() |
从开元寺往东,有一条小巷——台魁巷,巷口有株弯脖子大树, 弯着树干,横亘着小巷两侧,郁郁葱葱着为过往行人遮阳纳阴,民宅里的三角梅偶探娇红,为绿意稍稍添颜色。 这株老树,据巷子里老住户说已经有80余年了,树干粗大,一人无法合抱,窄窄的小巷,老树于1米多高处,先是与地面差不多平行的横亘于小巷两侧,而后扭曲向上,舒展树枝,向蓝天靠近。
![]() |
这棵古树,已经成了巷子的一道风景及地标性景物,有资料介绍说这是一株白来树,叶子可以治疗孩童的瘤子,奇特的是古树却自己长满了树瘤子。
往巷子里走,遇见一白墙黑门的古厝,四四方方的门框有别于正常的闽南古居,这就是是金国皇族后裔粘氏。
![]() |
![]() |
大门紧闭,稍不远的一小边门打开,有早起的老伯招呼,确定可以入内,触目所及,经时光洗礼,古厝里的古物大多已无处可觅,唯留下古厝大的框架,以及刷上黑漆的门板。
![]() |
![]() |
开元寺东塔静溢的立于台魁巷西侧,行走于古巷,东塔不时与民宅交替闪现
![]() |
失修的古厝,长方形石板的庭院,粘氏古厝更是毗邻东塔。
![]() |
![]() |
![]() |
![]() |
粘氏古厝的旁边就是奇仕宫。奇仕宫失修,宫门紧闭,唯余奇仕宫前,跨台魁巷的四脚过路亭依旧为行人遮阳挡雨。
![]() |
![]() |
台魁巷还有著名理学家蔡清后裔开设的“保和堂”,专售祖传秘制疔膏,“只卖药不看病”。一张旧桌、几张椅子便成了一个卖药点。这家店铺200多年前就存在。
![]() |
天色尚早,保和堂尚未开门,在这上一帧早前路过时的照片。
天色越来越明朗,小巷醒了,各种营生开始摆摊,巷子里行人、自行车、电动车不时擦肩而过,新的一天又开始了。周而复始,现代与古代交错,置身其中,竟不知今昔是何夕,恍如错入了时间隧道,深深的体会了一次时空交错游历。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