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一元购画传遍朋友圈?

这刀一样的时光,它催我老去
让我变得丑陋,变得丑陋
幻想依旧伟大,我已不再是什么英雄
我已成熟的像个老者,与生活完全讲和
我依旧飘落在空中,像一片散落的花瓣
我还是那样的纯洁,像一个天真的孩子一样
在拼死坚持,在拼死坚持
——王梵瑞《青春》
[ 一 ]
上午,朋友圈突然就被一波公益图画刷了屏,图画来自一些患有精神障碍、智力障碍、自闭症的人群。
怀着好奇的心情,我也长按识别二维码参与了活动,并买下(其实是捐赠)一副题为《斑马斑马》的画,不单是因为它符合宋冬野《斑马斑马》中对自由绝望、孤独、倔强的追求,还因为画中满地的金黄带来的对收获和希望的畅想。
初初,只看了画,就喜欢上了。接着瞟到画作的底部有文字,我想文字里一定有对自然和收获的歌颂,果然。
“草料和白云,喂饱了漫步的斑马。作画人定格了大自然的这一瞬间,也将自己单纯的灵魂藏在其中。”
多么美丽的图画和文字,和他们比起来,我们反倒更像精神障碍者、智力障碍者、自闭症患者。
在完成“购买”流程后,有一个写祝福语的界面,我写了句:画作很美,就像你们的世界。

而后,我将“购买”的图画分享到微信群,并说这波公益做得好,同时也转发到很久不转东西的朋友圈中。
一个朋友问起:没看懂,规则是怎样的?
我说:其实就是一个捐赠,规则已经不重要了,大家已经开始传疯了。
因为就算不是公益,这些画作都让我们看到了许多更加充满想象的美丽世界,他们的世界要比我们的丰富、鲜艳、多彩。
[ 二 ]
前几日,和一个同事聊到:在做运营的时候,你觉得怎样的文章才会形成人们的转发?大致达成的一个观点就是——能够诠释自己的价值观,并让自己与别人有些不同。此次腾讯公益“小朋友”画廊一元购画传遍朋友圈,便是一个佐证。
进一步分析此次腾讯公益做得成功的因素,觉得原因有如下:
1.自我审美价值的实现
这些画作,其实都很美,最明显的就是色彩丰富艳丽,充满想象空间,构思也比较大胆。其中多数画作跟梵高的风格颇相似。从众多具有艺术感染力的画作中,选一副代表自己的价值观和审美观的作品,还是以公益的名义分享在朋友圈,何乐而不为?何况,还是“购买”了这些画,想象一下它出现在你家客厅的墙上,只会给屋子里带来更多的艺术美观。
2.为公益出一份微薄之力
在被频频的诈捐、诈讨事件之后,人们对公益的信任也在减少(人们心中对公益的起点也会设置得更高),同时作为公益的发起人,完成公益项目的周期、成本,也更长、更高。但是“腾讯公益一元购画”的起点很低,最低只要一块钱。而一块钱就可以让公益的善心以美好的形式得到更多的传扬。
3.让公益更美,而不是更惨
说起公益,不得不提一个平台——轻松筹,轻松筹也确实帮许多需要帮助的人完成了资金需求,特别是在大病医疗费用方面的需求,但是每次捐助之后,它让我们看到的只是生活的惨状,没有让我们看到公益完成之后受助者能够得到多大的改善,没有让我们看到受助者们本身对生活的坚韧追求和热爱,它让我们觉得面对和支持这些项目,就像面对和支持自己的残疾。如果,公益以更美、充满更多热爱的形式展现出来,也许大家会更加乐善好施。
[ 三 ]
针对此次公益活动,许多人转发自己购买的画在朋友圈的时候,写出了动人的句子,单看文字也许无多大感受,但是配上附图,就真觉得智慧而诚恳。

要珍惜要感恩,不要在最好的年华里,做一个什么都不会只爱玩手机的傻子。
——朋友圈M君

大海,一直是一个大海,也是一千个大海。
——朋友圈C君

人生怎么都会有很多遗憾,最后谁都是负重前行,所以简单点。
——朋友圈Y君

把磨难走成风景。
——朋友圈L君

开往春天的地铁。
——朋友圈B君
-
PATRICK XIA 赞了这篇日记 2017-12-27 22:00:13
田毅TAE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长江的水流到这里——武汉 (1人喜欢)
- 一路望,跌跌撞,午夜流星何去何往——冬日组诗6首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