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会爆红的快递哥,他的心中有诗意
“高考落榜生”、“快递小哥”、“诗人”,
他自创“老曹体”,
在北师大师生中闻名遐迩。
白天,他穿行在校园内送件;
到了晚上,他沉浸在诗歌的世界中。
这位50多岁的快递小哥,
有着与众不同的“双面人生”。

1
东方的天色起了变化,天边已经开始发白。
老曹忙碌的一天,伴着晨曦开始。
老曹本名曹中希,出生在山东农村,性格至纯善良。30多年前的高考,竞争惨烈程度远胜于现在。很不幸,老曹是那次高考的失利者。
大学梦碎了,但生活还要继续下去。他先是在家干过农活,开过书店,学过裁缝。开启“北漂”生涯后,他做过送水工、服务员,最后经过老乡介绍,成为一名快递“小哥”。
刚开始做快递那会儿,老曹连编辑短信通知都不会。不是老曹天资愚笨,此前在北京打工数年,他还没用过手机。
在一位同行的帮助下,他将写有领取时间、地点等内容的短信,发送到一位收件人手中。一小时后,将这件几公斤重大包裹交到收件人手中,他心中的石头总算落下。
快递员的工作,每天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每天做着相同的事,节假日还要加班送件,不能和家人团聚;工作强度大,收入待遇也不高,人员流动性也很大。
老曹曾经动过离职的念头。
走的那一天,距离中秋节还有几天。老板特地塞给他300元钱,说让他买东西孝敬老人家。300元钱不算多,但老板暖心的举动,让他出走的心软了下来。
工作几年后,老曹在北京师范大学有了自己的快递收发室。能走进高校,对老曹来说不啻就是一场梦。尽管不是学生身份,但能看到这些年轻的孩子,阳光开朗地行走在校园的林荫道,老曹的内心有说不出的满足。
这些孩子中,大多远离父母。而从老家寄来的快递,寄托着一份家乡的亲情。一定要服务好他们。
可是,老曹对学校内的情况“两眼一抹黑”。遇到收发的高峰时期,各种快件在这间只有十几平方米的房间内,堆得乱七八糟,急得他满头是汗。
好在学校有志愿者协会,派了20个会员帮助送快件,向他介绍学校的概况,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没有这群孩子的支持,我不可能挺过来,真不能忘了他们。”
不对快件分门别类,查找起来浪费不少时间,还会重蹈此前快件积压的窘境。
看到快递单上的手机号码,老曹眼前一亮。收件人手机尾号排列法, 以1~10号的排列,对快件进行编号,相比按照地址或收件人姓名的分类方式,效率提高很多倍。
2
随着北风呼啸,一年最冷的时节到了。
经常有师生穿着拖鞋、睡衣来取件。还有一些老人、孕妇,步履蹒跚地来到工作室。窗外下着鹅毛大雪、路面早就结了一层冰,要是孩子们、老人、孕妇发生意外,他觉得有些于心不忍。
于是在短信中,出现了人性化的提醒内容。
对于师生,他关照道:“我时间充足、您莫急,外出多加衣。”
而对于老人和孕妇,他更愿意将服务延伸到“最后一公里”:“天冷路滑,您不必来领取,我会送上门。”
老曹经常对来取物件的学子说:“好好儿学,学历高了会更有出息。”
学生们对他也很信任,有一位环境学院即将毕业的博士生小王,人没进门,一声“hello”就先传进来。
他说在北师大已经5年了,第一次收到曹叔的短信,觉得特别可爱,于是就成了忘年交。
这次来找老曹,是想和他聊聊以后的打算和求职方向……
3
喧闹的白天过去,晚上的老曹进入了另一个只属于自己的世界。
这个世界中,有哀怨情仇、有家国情怀,或豪放,或婉约,变幻莫测的意境中,凝结着诗人对于人性和人生的思考。
他特别喜欢诸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行到水穷处,坐看风云起”等佳句,哪怕是再不开心的事,读到优美文字面前也会烟消云散。
吟诵诗词,就是一场与古人跨越时空的对话。诗人、词人大多一生颠沛流离,郁郁不得志,然而他们有丰富的精神世界。
这份精神文化宝藏,滋润着老曹的心灵。
老曹清楚地记得,读小学时和几个小伙伴一起到集市上逛旧书摊。就在那里,他邂逅了《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等读物。
父母本来叮嘱他,到集市上买一些日用生活品。然而他把这些钱,都换成了一捆捆“墨香”。回家后,免不了挨父母的训。他如饥似渴地阅读新买来的书卷,不时做着记录。
从最初的唐诗、宋词,扩展到《诗经》、《乐府诗》、晋代田园诗、明清诗歌……上下数千年,老曹的肚子里装了越来越多诗词佳句。
即使到北京打工,他也会抽空读读诗词。工友们都觉得他有些迂腐,诗词能换来真金白银吗?他却不以为然,沉浸在古典诗词的海洋中。
如果说读诗是一种输入,那么写诗便是一种有效输出。
初秋的北京,炎热程度一点儿不比南方逊色。老曹骑着电动车,头上的毛巾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已泛出白色的盐花。好不容易送完最后一单,老曹走在返程路上,苦和累缠着他的肌体。
路过一条校园石阶路,满地散落黄花。老曹抬头,一只飞鸟在空中划出一道美丽“彩虹”,轻盈地朝日落的方向飞去。小鸟的欢快,与眼前的景致辉映,像一剂强心针,一下子激活老曹的心灵。他忘记疲惫,随口吟出“杏坛花落满地黄”的佳句。
从这以后,诙谐幽默、通俗易懂的“老曹体”粉墨登场。
“今您有一件,不用慌不用忙,老曹就在楼下望。”
“秋去霜也降,菊花盛开傲风霜。”
“立冬雾霾锁京城,劲风过后无影踪,香山枫叶落几许,菊花淡雅正盛开。双十一疯购,老师眼下可有空取货?”
每有学生收到这样的信息,就知道老曹用独特的方式通知取货。和老曹见面后,有人会回敬道:“在下正有空啊!”
随着越来越多人收到这种别具一格的取件通知,“老曹体”迅速在师生间“蹿红”。
4
一纸参加《中国诗词大会》直播的邀请函,让老曹瞬间血脉喷张。
为了比赛,他花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准备。在这一周时间中,有些同学没收到“老曹体”,发信息询问他的情况。他故意卖起关子,说:“过几天就给你们一个惊喜。”
进入央视演播厅,紧张再所难免。比赛中大多数题目,要是给的时间充裕一点,老曹很有可能都会答对。
比赛规定必须在10秒内答完,对一个年龄偏大、电脑技术差一般的老曹来说,确实要求苛刻了一点。然而平日里的积累,让他在紧张得令人窒息的比赛现场,依然取得不错的答题正确率。
由于表现很出色,他终于有机会走到聚光灯下。
当主持人董卿点名让他说几句,老曹落落大方地自报家门。一首自创的“泡脚诗”,传递出他对生活的爱和对人生的感悟,引得全场哈哈大笑。董卿风趣地评价说:“这不是诗,但你确实写出了人生情怀。”
一位教授从他门前经过,见门上写着诗句——
“一年光棍只一会,热爱生活就得美,只要不浪费。”,心想里面一定有一位热爱生活的人,也一定是心中有诗意的人。
诗词不该是曲高和寡的东西,应该来源于生活的、作用于生活。老曹,很好地诠释一个诗词爱好者的人生态度。
5
由于长时间浸润在古典诗词的世界中,老曹一直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善人。他的生活少了一份精于算计,多了一份无私付出和淡然。
有一天,他正在工作室忙碌,进来一位女生,要把一包东西寄到甘肃去。
当时刚开学,老曹很疑惑地问她:“你刚从家里出来,怎么又往家里寄东西?”
那位甘肃学生,表情严肃地说:“我妈生我时落下了病,到北京后,我想买些好药寄给她。”
多么有孝心的孩子,老曹的眼睛有些湿润,对姑娘说:“别急,我马上发急件,帮你把药寄到你家。冲你的孝心,邮寄费全免。”
从那以后,老曹在工作室的墙上,挂了一个醒目的告知牌——“但愿天下皆无病,寄药不收一分钱。”
起初,师生们还不大相信。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多孝顺的孩子,享受到老曹的善举。一位北师大食堂的服务员,要往山东德州老家寄药,看到牌子后,觉得又激动又奇怪,嘴里不停念叨:“为啥呀!真太好了。”
此后为了鼓励孩子们的孝心,除了免费寄药材,但凡给爸妈生日寄礼物的,他一律都不收钱。
孩子们的感恩,同样让他很温暖。那些已经毕业的孩子,有的出国,还常会给他寄一些特产、明信片等。收到那份真情,老曹非常感动,感到自己年轻许多。
前一阵子,老曹病了一场,只能面对病房惨败的墙壁。好在他还有诗歌,在身体吃得消的时候,他会吟诵几首。
“老曹,我们可想死你了。”几个男生、女生推门进来,手中捧着散发着幽香的花束。
这样的双面人生,老曹会一直扮演下去。
他心中有诗意,从不觉得卑微。
-END-
作者介绍:
嵇振颉,作品200余万字散见于《知音》《家庭》《华西都市报》《意林》等数百家报纸、期刊,已签约出版5本图书,《人生不设限,让成功来得更猛烈些》、《只有不肯将就,才能卓有成就》,微信公众号:嵇振颉。
About us
真诚讲述世间每个平凡人的职业和人生故事
带你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
Contact us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后台留言 or 邮箱:wmsygsdr@163.com
遇见“一千零一种”人生
有趣的人,终将在这里相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