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虚乌有
空文山上有座子虚庙,说是座庙,其实也就只老和尚和小和尚两个人,常年不见得有香客前来。
小和尚名唤乌有,是老和尚下山化缘时捡回来的,捡他回来时尚在襁褓之中,如今已是七年光景。
山下的七岁孩童大多已在私塾念书,乌有不识得字,每日的功课便是打钟打禅打瞌睡,因为老和尚只教了他这么多。
有时候老和尚下山化缘,乌有就什么都不干,只管等老和尚回来,估摸着老和尚快回来时便装模作样地坐地打禅。
第二年春,老和尚将乌有叫到跟前,告诉他往后便带着他一起去化缘,并叮嘱他山下洪城最是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万不可起痴念,那洪城中有貌美娘子乃是猛兽,切记不得近身,会伤人,否则尸骨无存。
乌有心想,难怪每次老和尚化缘回来都像是生了一场病,原是那猛兽作祟。乌有点头,铭记在心。
洪城真真是热闹非凡,街上人群络绎不绝,小贩叫卖,炊饼飘香,多的是乌有从未见过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不由的看痴了。
乌有指着那经他身而过着长裙戴花钗的美娘子问老和尚,为什么她们穿得如此模样还生的这样好看,老和尚说,这便是猛兽,会伤人。
乌有一下子跳的老远,原来老和尚竟是被她们所伤,又赶紧踱回来藏在老和尚身后扯着衣角忍不住偷看,也谨防着猛兽伤及他们。
从洪城一路化缘至城外五里小河边,一路平安,乌有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离小河边不远处有棵大树,大树底下有间草屋,不知住着什么人,只闻见饭菜飘香。
老和尚从河里舀了一碗水递给乌有,叮嘱乌有在此等候,他去最后一家化缘便回来。
说完便拍打了衣裳向草屋走去,乌有远瞅见临近草屋时老和尚止了步,好半天才抬手去敲门,却也没敲下去,只站在门口。
躺在河边草地上的乌有望着头顶的天,想着这洪城中的天和子虚庙里的天原是一样,又想着这洪城中的猛兽原来这般好看,不过也没看见她们如何伤人啊,想着想着便要睡过去,迷糊之际被老和尚叫醒回庙里。
途中,乌有偷偷瞅了瞅老和尚,老和尚果真又生病了,红着眼心事繁杂的样子,一路无话。每次老和尚化缘回来都会生这样一场病。
乌有心想是不是化缘时有猛兽趁老和尚不注意伤了他,等下次化缘时他定要打退这些猛兽,让她们伤不得老和尚。
乌有回到寺庙后日子如常,每日打钟打禅打瞌睡,偶尔陪老和尚下山去化缘,只是从洪城中一路化缘而去都未曾见有甚猛兽伤害老和尚,而老和尚每次化缘回来都会像生了一场病,乌有百思不解。
待到乌有十岁那年夏日,老和尚再不能下山去化缘了,他生病了,比以往每次化缘回来生的病还要严重。
眼瞅着日渐消瘦的老和尚乌有伤心不已,只能自己独自下山去化缘求药,每每回来老和尚都笑着告诉他不必为此费心,但凡世人终有这么一天。
终于这一天,老和尚将乌有叫到跟前交代了后事,并递给他一封信,让他送到洪城五里外的草屋。
乌有紧握着老和尚的手,看着他苍白褶皱的脸,紧闭着双眼,嘴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念着猛兽亦作宝…我心待之…
未过天明老和尚便撒手而去,乌有含泪下葬,立无字碑,环顾这空荡荡的子虚庙,乌有在平日里打禅打瞌睡的地方静坐了好几日。
终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往那他从未靠近过的草屋完成老和尚最后交代的事。随老和尚化缘这许久以来他从未见过这屋子里的人。
门打开,乌有看见那开门之人不由得一惊,手里的信也吓得掉在地上,门口站着的便是老和尚口里常说的会伤人的猛兽。不比年轻貌美的猛兽,是一位年老的猛兽。
乌有颤抖着指着那猛兽,半天才道出一句话来,猛…猛兽,莫不是这猛兽伤了老和尚!
那门口站着的妇人好笑的看着这小和尚,才慢悠悠地说,打哪里来的小和尚在此疯言疯语,你若是来化缘我便赏你口饭吃,否则从哪里来还往哪里去。
乌有怔了怔,慌忙从地上捡起信来递给他面前的猛兽,那猛兽疑惑打开信封,才看便不由得红了眼,眼泪连珠儿似的往下掉。
乌有不识得字也不知那信上写了什么,眼瞅着那猛兽,好似得了和老和尚一样的病。
半晌,那老妇人收起信封,道,以后你便跟着我罢,我只养你五年,五年以后你另寻去处。
乌有本是要走的,只因那猛兽说是老和尚信上如此交代,他便不能不听老和尚的话。
乌有算是还了俗,每日里练字打水打瞌睡,过得与那子虚庙有所不同又无甚区别。
乌有唤那猛兽为阿嬷,待他识得字后,也懂事了许多,他才明白猛兽不过是老和尚哄他的罢,乌有心想定是老和尚担心他受世俗诱惑。
阿嬷话很少,时常坐在那颗大树底下看向远处,乌有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也许在想昔日韶华,也许在想下一顿饭吃什么,;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也许在看流水潺潺,也许在乌有提桶打水。偶时有风吹起她银色的头发,阿嬷从始至终都仿若身处另一境地。
翕忽光阴,三余载,乌有已经能写的一手歪七八扭的字,也练得了一身好体力。只是五年之期还未到阿嬷便离开了人世,乌有将阿嬷的遗体带回子虚庙葬在了老和尚的墓旁。
收拾阿嬷的遗物时,乌有无意间发现了老和尚留下的那封信,他打开来看那信上写道:
常忆往岁,吾念之
卿本佳人,吾误之
余身已去,勿挂之
吾徒乌有,望待之
愿卿安之
底下又一行娟秀小字写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
注:取意于《子不语·沙弥思老虎》
小和尚名唤乌有,是老和尚下山化缘时捡回来的,捡他回来时尚在襁褓之中,如今已是七年光景。
山下的七岁孩童大多已在私塾念书,乌有不识得字,每日的功课便是打钟打禅打瞌睡,因为老和尚只教了他这么多。
有时候老和尚下山化缘,乌有就什么都不干,只管等老和尚回来,估摸着老和尚快回来时便装模作样地坐地打禅。
第二年春,老和尚将乌有叫到跟前,告诉他往后便带着他一起去化缘,并叮嘱他山下洪城最是一二等风流富贵之地,万不可起痴念,那洪城中有貌美娘子乃是猛兽,切记不得近身,会伤人,否则尸骨无存。
乌有心想,难怪每次老和尚化缘回来都像是生了一场病,原是那猛兽作祟。乌有点头,铭记在心。
洪城真真是热闹非凡,街上人群络绎不绝,小贩叫卖,炊饼飘香,多的是乌有从未见过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儿,他不由的看痴了。
乌有指着那经他身而过着长裙戴花钗的美娘子问老和尚,为什么她们穿得如此模样还生的这样好看,老和尚说,这便是猛兽,会伤人。
乌有一下子跳的老远,原来老和尚竟是被她们所伤,又赶紧踱回来藏在老和尚身后扯着衣角忍不住偷看,也谨防着猛兽伤及他们。
从洪城一路化缘至城外五里小河边,一路平安,乌有悬着的心总算放下来。离小河边不远处有棵大树,大树底下有间草屋,不知住着什么人,只闻见饭菜飘香。
老和尚从河里舀了一碗水递给乌有,叮嘱乌有在此等候,他去最后一家化缘便回来。
说完便拍打了衣裳向草屋走去,乌有远瞅见临近草屋时老和尚止了步,好半天才抬手去敲门,却也没敲下去,只站在门口。
躺在河边草地上的乌有望着头顶的天,想着这洪城中的天和子虚庙里的天原是一样,又想着这洪城中的猛兽原来这般好看,不过也没看见她们如何伤人啊,想着想着便要睡过去,迷糊之际被老和尚叫醒回庙里。
途中,乌有偷偷瞅了瞅老和尚,老和尚果真又生病了,红着眼心事繁杂的样子,一路无话。每次老和尚化缘回来都会生这样一场病。
乌有心想是不是化缘时有猛兽趁老和尚不注意伤了他,等下次化缘时他定要打退这些猛兽,让她们伤不得老和尚。
乌有回到寺庙后日子如常,每日打钟打禅打瞌睡,偶尔陪老和尚下山去化缘,只是从洪城中一路化缘而去都未曾见有甚猛兽伤害老和尚,而老和尚每次化缘回来都会像生了一场病,乌有百思不解。
待到乌有十岁那年夏日,老和尚再不能下山去化缘了,他生病了,比以往每次化缘回来生的病还要严重。
眼瞅着日渐消瘦的老和尚乌有伤心不已,只能自己独自下山去化缘求药,每每回来老和尚都笑着告诉他不必为此费心,但凡世人终有这么一天。
终于这一天,老和尚将乌有叫到跟前交代了后事,并递给他一封信,让他送到洪城五里外的草屋。
乌有紧握着老和尚的手,看着他苍白褶皱的脸,紧闭着双眼,嘴里有一句没一句的念着猛兽亦作宝…我心待之…
未过天明老和尚便撒手而去,乌有含泪下葬,立无字碑,环顾这空荡荡的子虚庙,乌有在平日里打禅打瞌睡的地方静坐了好几日。
终是拖着疲惫的身子去往那他从未靠近过的草屋完成老和尚最后交代的事。随老和尚化缘这许久以来他从未见过这屋子里的人。
门打开,乌有看见那开门之人不由得一惊,手里的信也吓得掉在地上,门口站着的便是老和尚口里常说的会伤人的猛兽。不比年轻貌美的猛兽,是一位年老的猛兽。
乌有颤抖着指着那猛兽,半天才道出一句话来,猛…猛兽,莫不是这猛兽伤了老和尚!
那门口站着的妇人好笑的看着这小和尚,才慢悠悠地说,打哪里来的小和尚在此疯言疯语,你若是来化缘我便赏你口饭吃,否则从哪里来还往哪里去。
乌有怔了怔,慌忙从地上捡起信来递给他面前的猛兽,那猛兽疑惑打开信封,才看便不由得红了眼,眼泪连珠儿似的往下掉。
乌有不识得字也不知那信上写了什么,眼瞅着那猛兽,好似得了和老和尚一样的病。
半晌,那老妇人收起信封,道,以后你便跟着我罢,我只养你五年,五年以后你另寻去处。
乌有本是要走的,只因那猛兽说是老和尚信上如此交代,他便不能不听老和尚的话。
乌有算是还了俗,每日里练字打水打瞌睡,过得与那子虚庙有所不同又无甚区别。
乌有唤那猛兽为阿嬷,待他识得字后,也懂事了许多,他才明白猛兽不过是老和尚哄他的罢,乌有心想定是老和尚担心他受世俗诱惑。
阿嬷话很少,时常坐在那颗大树底下看向远处,乌有不知道她在想什么,也许在想昔日韶华,也许在想下一顿饭吃什么,;不知道她在看什么,也许在看流水潺潺,也许在乌有提桶打水。偶时有风吹起她银色的头发,阿嬷从始至终都仿若身处另一境地。
翕忽光阴,三余载,乌有已经能写的一手歪七八扭的字,也练得了一身好体力。只是五年之期还未到阿嬷便离开了人世,乌有将阿嬷的遗体带回子虚庙葬在了老和尚的墓旁。
收拾阿嬷的遗物时,乌有无意间发现了老和尚留下的那封信,他打开来看那信上写道:
常忆往岁,吾念之
卿本佳人,吾误之
余身已去,勿挂之
吾徒乌有,望待之
愿卿安之
底下又一行娟秀小字写作: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君子兮未敢言
注:取意于《子不语·沙弥思老虎》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