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在日本很火?那你把水浒传这个大IP放哪里!
我国的四大名著应该说是人人皆知,直接火到日本民众也颇为喜爱。除了《三国志》,其实同时期另一个大IP也是把日本民众粉的不要不要的啊!那就是《水浒传》
其实《水浒传》在江户初期就传入日本,一下就荣获了当时“最受民众喜欢的小说”大奖,成为一个超级大IP。早期水浒进入日本是做为一个令人意外的用途来使用的——汉语教科书。
后期随着大量汉语书籍的流入,久而久之居然形成“和味”的日式汉语,为解决这个“不地道的汉语”问题,又开始流行学习“唐话”。阴差阳错的是,最后这股学习风潮竟然变成以“不要翻译,直接阅读汉语原文小说”为目的。
----------------------------------------------------------------------------------------------------------------------
《水浒传》的原著本是在民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作品。流传到日本后,产生许多以《水浒传》为蓝本所创作的小说。江户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曲亭马琴效仿《水浒传》,写了一部演义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
可见江户民众对于《水浒传》的喜爱。
就连江户时期曾数次被幕府禁演的“国剧”——歌舞伎,也出现了情节安排仿照《水浒传》的舞蹈剧演出。山东京传将《水浒传》嫁接到民众熟悉的歌舞伎《假名手本忠臣藏》中,写出了《忠臣水浒传》,一度受到社会各层的欢迎。
△图片来自《日本文学史》 作者:刘崇稜
----------------------------------------------------------------------------------------------------------------------
《水浒传》的流行甚至带动了日本刺青文化的推崇。江户末期制度衰败,民众更加自由,他们喜欢喧哗享乐不受拘束,喜欢辣眼睛的服饰穿搭,对时尚有自己的追求。
自然而然的,原本做为惩罚象征的刺青文化遭到江户民众的遗弃,追求个性化的刺青艺术越来越繁荣。
尤其是《水浒传》中的108位个性鲜明好汉形象,更是瞬间对了日本民众的胃口。刺青逐渐成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
要说《水浒传》在日本民众反响最大的时期,要数江户末期。由于17世纪后半叶起,江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于是国内一派祥和,经济大飞跃。一旦经济富裕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就会开始繁荣高涨。
江户地区应运而生的浮世绘,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
△浮世绘流传广泛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绘制
----------------------------------------------------------------------------------------------------------------------
于是《水浒传》的演绎在经历了教科书、评书、歌舞伎、刺青之后,终于迎来新的美学形态——浮世绘。日本著名的浮世绘歌川派晚期大师之一的歌川国芳,1827年他创作了《水浒传豪杰百八人系列》。他笔下的水浒好汉们生动威武,又极具人物个性,虽繁复却又充满细腻。
结合当时江户人民的流行元素,我们在歌川国芳的浮世绘作品中看到有大量的水浒英雄都带有各自独特的刺青。
甚至更有“水浒粉”将浮世绘中的英雄形象纹在自己身上,在当时的来说也算是铁杆粉了。
到了今天,日本原宿地区也有刺青店,是专门给客人做歌川国芳的浮世绘内容刺青的。
就连大导演北野武也是浮世绘的铁粉,他亲自参与制作的浮世绘。
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美国的KISS乐队也被做成了浮世绘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近距离的看一看这些大师的作品也非常容易。而且还有更多的浮世绘作品等你品味。
说不定还能遇到X博士呀!
我的购票渠道为:周末去哪儿APP
展品图片为本人拍摄
欢迎你来我的公众号骚扰我~
![]() |
其实《水浒传》在江户初期就传入日本,一下就荣获了当时“最受民众喜欢的小说”大奖,成为一个超级大IP。早期水浒进入日本是做为一个令人意外的用途来使用的——汉语教科书。
![]() |
后期随着大量汉语书籍的流入,久而久之居然形成“和味”的日式汉语,为解决这个“不地道的汉语”问题,又开始流行学习“唐话”。阴差阳错的是,最后这股学习风潮竟然变成以“不要翻译,直接阅读汉语原文小说”为目的。
----------------------------------------------------------------------------------------------------------------------
《水浒传》的原著本是在民间集体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加工创作出来的作品。流传到日本后,产生许多以《水浒传》为蓝本所创作的小说。江户时代最伟大的小说家曲亭马琴效仿《水浒传》,写了一部演义小说《南总里见八犬传》。
![]() |
可见江户民众对于《水浒传》的喜爱。
就连江户时期曾数次被幕府禁演的“国剧”——歌舞伎,也出现了情节安排仿照《水浒传》的舞蹈剧演出。山东京传将《水浒传》嫁接到民众熟悉的歌舞伎《假名手本忠臣藏》中,写出了《忠臣水浒传》,一度受到社会各层的欢迎。
![]() |
△图片来自《日本文学史》 作者:刘崇稜
----------------------------------------------------------------------------------------------------------------------
《水浒传》的流行甚至带动了日本刺青文化的推崇。江户末期制度衰败,民众更加自由,他们喜欢喧哗享乐不受拘束,喜欢辣眼睛的服饰穿搭,对时尚有自己的追求。
自然而然的,原本做为惩罚象征的刺青文化遭到江户民众的遗弃,追求个性化的刺青艺术越来越繁荣。
尤其是《水浒传》中的108位个性鲜明好汉形象,更是瞬间对了日本民众的胃口。刺青逐渐成为浮世文化的一部分。
![]() |
![]() |
要说《水浒传》在日本民众反响最大的时期,要数江户末期。由于17世纪后半叶起,江户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于是国内一派祥和,经济大飞跃。一旦经济富裕了,人民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文化就会开始繁荣高涨。
江户地区应运而生的浮世绘,成为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
![]() |
△浮世绘流传广泛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葛饰北斋绘制
----------------------------------------------------------------------------------------------------------------------
于是《水浒传》的演绎在经历了教科书、评书、歌舞伎、刺青之后,终于迎来新的美学形态——浮世绘。日本著名的浮世绘歌川派晚期大师之一的歌川国芳,1827年他创作了《水浒传豪杰百八人系列》。他笔下的水浒好汉们生动威武,又极具人物个性,虽繁复却又充满细腻。
![]() |
![]() |
![]() |
结合当时江户人民的流行元素,我们在歌川国芳的浮世绘作品中看到有大量的水浒英雄都带有各自独特的刺青。
![]() |
甚至更有“水浒粉”将浮世绘中的英雄形象纹在自己身上,在当时的来说也算是铁杆粉了。
到了今天,日本原宿地区也有刺青店,是专门给客人做歌川国芳的浮世绘内容刺青的。
就连大导演北野武也是浮世绘的铁粉,他亲自参与制作的浮世绘。
![]() |
而且令人想不到的是美国的KISS乐队也被做成了浮世绘
![]() |
![]() |
说了这么多,其实想近距离的看一看这些大师的作品也非常容易。而且还有更多的浮世绘作品等你品味。
![]() |
![]() |
![]() |
说不定还能遇到X博士呀!
我的购票渠道为:周末去哪儿APP
展品图片为本人拍摄
![]() |
欢迎你来我的公众号骚扰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