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望vs希望
埃博拉,名字来源于非洲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境内的一条河流。但是在几内亚和塞拉利昂交界处却成为了恐怖的代名词。这种源于死亡的恐惧,让原本就贫穷落后的这个地区的人们人人自危。或许有一天你我也会感到来自它的威胁,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到来。
埃博拉病毒,是一种丝状病毒,致死率高达50%—90%。此种病毒人畜共通,具有高传染性。主要传染途径为体液传播,虽然世界卫生组织(WHO)等机构潜心研究,但是至今仍未找到获得对此种病毒免疫的动物。目前认为埃博拉病毒的主要宿主是果蝠,目前暂无有效疫苗。
在几内亚的一个偏僻的小村里,村民们大多是文盲,大家依然相信巫医能为他们祛除所有的病痛,让他们免受疾病的侵袭。毫无疑问,当2013年年底首例埃博拉病患出现的时候,大家依然按照旧例,请了巫医。然而,病人很快死去,接着凡是跟这名病逝者有过接触的村民均被传染,于是接二连三的逐个死去。
![]() |
人们对突如其来的疾病不明就里 |
接下来当有病人被送至当地诊所,猝不及防,已经缺少必要的应对经验,当地医生将感染者当成了普通的疾病来对待,结果接触过的医疗人员基本全部被感染,然后就是悲剧。在这种条件下,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回事。
![]() |
无国界医生在给当地居民普及传染源 |
直到第二年3月,几内亚卫生部告知MSF(无国界医生),并随MSF的工作人员派出调查人员抵达那里,追踪疫情源头,当地人才得知这令人窒息的死亡背后是什么样的妖魔,原来是埃博拉疫情爆发。
但是,村民们并不愿意去相信这样一群外人,不愿意接受他们的支援,由于地区落后文化程度不高,交流不畅,救援活动一度陷于僵局。MSF设法联系当地的政府部门,在当地政府的协助下,从当地最有威望的人开始,逐步开展。最后才得以将救援工作锚定。
![]() |
![]() |
无国界医生得不到当地居民的理解 |
由于人口流动,民众防范意识薄弱,感染的人数仍然在增加,时不时总是会有医护人员感染牺牲。当地的许多医护人员不得和家人亲近,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利比里亚的医护人员在联合国安理会关于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大会上呼吁国际社会的援助时,他说”if the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does not stand up, we will be wiped out”(如果国际社会不挺身而出,我们将会被摧毁)。可想疫情的严重程度以及疫情给人们造成的巨大心理阴影。
![]() |
![]() |
MSF为当地提供了医疗设施,普及防疫知识,教给村民们基本的医疗常识,建立隔离区,将病患和健康人群分离、治疗埃博拉病人、追踪病患的传播链、培训其他机构和医院的医护人员。但是他们这群来自世界各地的救援人员和当地员工却将自身至于极度危险的境地之下,他们处在疫情爆发地,有很大可能被感染,而这样的悲剧也已经发生,而且也将继续发生。
医护人员悉心照料有时也能把在死亡线上挣扎的生命拽回来,但是当他们回到从前的生活环境的时候,他们却不得不面临其他让他们不安的问题,例如失去家人的痛苦长久不散,以及由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史带来的歧视。当他们经历过病痛带来的苦楚,面对死亡的绝望,迎接他们的却是生活的绝望。有康复者甚至想过去自杀。
![]() |
康复的患者在经历了生死之后与亲人相拥 |
![]() |
看到这样的影像,我由衷的佩服这群在前线的救援人员,他们在最恐怖的疫情中,以自己的生命为代价为他人带去了生的希望。我觉得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不分国界,没有政治立场,只为了能挽救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无私奉献。
虽然MSF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疫情。但是单靠一个公益组织是难以长期有效的控制疫情以及由疫情带来的后遗症。面对如此恐怖的疫情,面对着人们在绝望和希望之间的挣扎,不应该只是少数的人或者组织挺身面对,应该是所有人类共同积极面对。否则一旦疫情大规模扩散,全人类将面临共同的局面。希望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有更多的人来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