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王陵:望丛祠
蜀王陵:望丛祠
提要:古蜀王、故事、闲适、划船、喝茶、烧香、杜鹃、荷花、治水
望丛祠
古柏郁郁,鸟啼绿详,
两千七百年前,蜀王杜宇便葬于次,
多彩鲜活的故事也随着王陵而下。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中心以西23公里的郫都区。
祠前门屏墙上镶嵌有刻石《望丛祠》三个大字
,为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书。
原来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
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建望丛祠。
清初,望丛祠在战乱中焚毁,
道光年间又在旧址重建望丛祠,
民国八年,四川总督熊克武也曾拨款修建望丛祠。
望丛祠是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祀饲,
它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
香台
正对大门是一个祭祀台,红香仍燃
在大堂中间便是望帝、丛帝,庄严的雕像端坐着。
两千七百多年前望帝教民农耕,又教巴族人务农,当时的四川人民都称其为农神,每年春耕时候都会先祭奠杜宇。望帝禅让帝位于丛帝,从此丛帝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利民便民,也成为一个人们爱戴的君主。两位古蜀王是为蜀地的先驱。
望帝陵
端正方圆,古老的青石与厚重的泥土盖住整个陵墓,巍巍峨峨的古柏矗立,像古老的士兵站立为逝去的帝王守卫。
约公元前 6世纪,杜宇作蜀王,称望帝。当时岷江洪水大发,淹没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鳖灵治水,鳖灵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之水,变水患为水利,化西海为田畴,使川西平原从鱼凫时代直入到农桑时代。
听鹃楼
此楼本依水而建,与望帝的传奇故事相牵,“杜鹃啼血”。整个古楼上下两层,楼里许多文物的陈列,到了二楼走到窗边,你只需要静静地展望窗外,“布谷~布谷~布谷~~”一阵阵唤叫声的伴随下,杜鹃鸟儿们,便飞过你的眼帘,似乎,它们在努力地使我们忆起它的传奇。
“望帝归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蜀王本纪)。
丛帝陵
在园子里,你继续走着,忽然间,丛帝陵出现在你的左手边,你的眼前,你会停下来,仿佛又一个望帝陵重现,因为实在太相像,但承载的故事却不一样,丛帝治水于宝瓶口,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础。
茶园
如果你走累了,我(ˇˍˇ) 想~你会很希望能有个茶园修正一下,和朋友一起赏一赏荷花,聊聊感慨,深呼吸,慢慢地吐口气。
涟漪园
手掌小桨儿,闲坐船头上儿,漫潜于荷花儿之间。
阅过千书,
行万陆,
不如船儿头一功夫。
神话:杜鹃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名叫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 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他死后化鸟仍对故国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 其声悲切, 乃至於泪尽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
...
望丛祠,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免门票,
2小时便可游完全园。
提要:古蜀王、故事、闲适、划船、喝茶、烧香、杜鹃、荷花、治水
望丛祠
古柏郁郁,鸟啼绿详,
两千七百年前,蜀王杜宇便葬于次,
多彩鲜活的故事也随着王陵而下。
望丛祠位于成都市中心以西23公里的郫都区。
祠前门屏墙上镶嵌有刻石《望丛祠》三个大字
,为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书。
原来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
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建望丛祠。
清初,望丛祠在战乱中焚毁,
道光年间又在旧址重建望丛祠,
民国八年,四川总督熊克武也曾拨款修建望丛祠。
望丛祠是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祀饲,
它也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帝王陵冢。
![]() |
香台
正对大门是一个祭祀台,红香仍燃
在大堂中间便是望帝、丛帝,庄严的雕像端坐着。
两千七百多年前望帝教民农耕,又教巴族人务农,当时的四川人民都称其为农神,每年春耕时候都会先祭奠杜宇。望帝禅让帝位于丛帝,从此丛帝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利民便民,也成为一个人们爱戴的君主。两位古蜀王是为蜀地的先驱。
望帝陵
端正方圆,古老的青石与厚重的泥土盖住整个陵墓,巍巍峨峨的古柏矗立,像古老的士兵站立为逝去的帝王守卫。
![]() |
约公元前 6世纪,杜宇作蜀王,称望帝。当时岷江洪水大发,淹没川西平原,望帝命丞相鳖灵治水,鳖灵劈开玉垒山,凿出宝瓶口,疏通岷江之水,变水患为水利,化西海为田畴,使川西平原从鱼凫时代直入到农桑时代。
听鹃楼
此楼本依水而建,与望帝的传奇故事相牵,“杜鹃啼血”。整个古楼上下两层,楼里许多文物的陈列,到了二楼走到窗边,你只需要静静地展望窗外,“布谷~布谷~布谷~~”一阵阵唤叫声的伴随下,杜鹃鸟儿们,便飞过你的眼帘,似乎,它们在努力地使我们忆起它的传奇。
“望帝归时子规鸣,故蜀人悲子规而思望帝”(蜀王本纪)。
![]() |
丛帝陵
在园子里,你继续走着,忽然间,丛帝陵出现在你的左手边,你的眼前,你会停下来,仿佛又一个望帝陵重现,因为实在太相像,但承载的故事却不一样,丛帝治水于宝瓶口,奠定了都江堰工程的基础。
![]() |
茶园
如果你走累了,我(ˇˍˇ) 想~你会很希望能有个茶园修正一下,和朋友一起赏一赏荷花,聊聊感慨,深呼吸,慢慢地吐口气。
涟漪园
手掌小桨儿,闲坐船头上儿,漫潜于荷花儿之间。
![]() |
阅过千书,
行万陆,
不如船儿头一功夫。
神话:杜鹃啼血
很早很早以前,位于四川的蜀国有个国王,名叫望帝。望帝是个人人爱戴的好皇帝。他爱百姓也爱生产,经常带领四川人开垦荒地,种植五谷。辛苦了许多年,把蜀国建成为丰衣足食、锦绣一般的天府之国。
有一年,在湖北的荆州地方,有一个井里的大鳖成了精灵,幻成了人形。可是,他刚从井里来到人间便不知何故死了。奇怪的是,那死尸在哪里,哪里的河水就会向西流。于是,鳖精的尸体就随着西流水,从荆水沿着长江直往上浮,浮过了三峡,浮过了巴泸,最后到了岷江。当鳖精浮到岷山山下的时候,他突然活了过来,他便跑去朝拜望帝,自称叫做"鳖灵"。说来也巧,鳖灵正碰见望帝愁眉不展,嗟呼长叹,便忙问为什么如此惆怅。望帝见到鳖灵,非常喜欢他的聪明和诚恳,便告诉了他缘故。
![]() |
原来,有一大群被蜀人烧山开荒赶走的龙蛇鬼怪,不愿离开天府之国的宝地,更不情愿看到蜀人把自己的家园建成乐园,他们便使了妖术,把川西原来一带的大石,都运到夔峡、巫峡一带的山谷里,堆成崇山峻岭,砌成龙穴鬼窝,天天在那里兴风作浪,将万流归海的大水挡住了。结果,水流越来越大,水位越来越高,将老百姓的房屋、作物甚至生命,埋葬在无情的洪水里面。大片大片的梯田和平地,人们生活的地方,变成了又黑暗又污秽的海底。这种百姓遭殃受罪的情景已经很长时间了,可是谁也没有办法,望帝因而茶不思、饭不香,心中难受。
鳖灵听后,便对望帝说:"我有治水的本领,我也不怕什么龙蛇鬼怪,凭着我们的才智一定能战胜邪恶。"望帝大喜过望,便拜他做了丞相,令他去巫山除鬼怪,开河放水救民。
鳖灵领了圣旨,带了许多有本领的兵马和工匠,顺流来到巫山所在,和龙蛇斗了六天六夜,才把那些凶恶顽劣的龙蛇捉住,关在了滟滪堆下的上牢关里。接着,他又带领人们和鬼怪拼斗了九天九夜,才把那些邪恶狡猾的鬼怪捉住,关在了巫山峡的鬼门关里。然后,鳖灵着手把巫山一带的乱石高山,凿成了夔峡、巫峡、西陵陕等弯曲峡谷,终于将汇积在蜀国的滔天洪水,顺着七百里长的河道,引向东海去了。蜀国又成了人民康乐、物产丰饶的天府之国。
望帝是个爱才的国王,他见鳖灵为人民立了如此大的功劳,才能又高于自己,便选了一个好日子,举行了隆重的仪式,将王位让给了鳖灵,他自己隐居到西山去了。
鳖灵做了国王,便是"从帝"。他领导蜀人兴修水利,开垦田地,做了许多利国利民的大好事,百姓过着快乐的生活,望帝也在西山过着清心寡欲的日子。
![]() |
可是,后来情况慢慢起了变化。丛帝有点居功自傲,变得独断专行,不大倾听臣民的意见,不大体恤老百姓的生活了。人们为此愁起来啦。
消息传到西山,望帝老王非常着急,常常食不好寝不安,半夜三更还在房里踱来踱去,想着劝导丛帝的办法。最后,他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进宫去劝导丛帝。于是,第二天早晨,他便从西山动身进城去访丛帝。
这个消息很快就被老百姓知道了,大家都诚心诚意地期望丛帝能悔过反省,便一大群一大群地跟在望帝老王的后面,进宫请愿,结果,便连成了很长很长的一支队伍。
这一来,反而把事情弄僵了。丛帝远远地看见这种气势,心里起了疑惑,认为是老王要向他收回王位,带着老百姓来推翻他的。丛帝心中慌了,便急忙下令紧闭城门,不得让老王和那些老百姓进城。
望帝老王无法进城,他靠着城门痛哭了一阵,也只好无奈地回西山了。可是,望帝老王觉得自己有责任去帮助丛帝清醒过来,治理好天下,他一定要想办法进城去。他又想呀想呀,终于想到只有变成一只会飞的鸟儿,才能飞进城门,飞进宫中,飞到高树枝头,把爱民安天下的道理亲自告诉丛帝。于是,他便化为一只会飞会叫的杜鹃鸟了。
那杜鹃扑打着双翅飞呀飞,从西山飞进了城里,又飞进了高高宫墙的里面,飞到了皇帝御花园的楠木树上,高声叫着:"民贵呀!民贵呀!"
那丛帝原来也是个清明的皇帝,也是个受到四川百姓当成神仙祭祀的国王。他听了杜鹃的劝告,明白了老王的善意,知道多疑了,心中很是愧疚,以后,便更加体恤民情,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好皇帝。
可是,望帝已经变成了杜鹃鸟,他无法再变回原形了,而且,他也下定决心要劝诫以后的君王要爱民。于是,他化为的杜鹃鸟总是昼夜不停地对千百年来的帝王叫道:"民贵呀!民贵呀!"但是,以后的帝王没有几个听他的话,所以,他苦苦地叫,叫出了血,把嘴巴染红了,还是不甘心,仍然在苦口婆心地叫着"民贵"!
相传古蜀帝杜宇,号望帝,在亡国后死去。 其魂化为「子规」,即杜鹃鸟
他死后化鸟仍对故国念念不忘, 每每深夜时在山中哀啼, 其声悲切, 乃至於泪尽而啼血...... 而啼出的血, 便化成了杜鹃花...
...
![]() |
望丛祠,中国西南地区唯一的一祠祭二主、凭吊蜀人先贤的最大的帝王陵冢。
免门票,
2小时便可游完全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