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野启一郎的问题
没有看过平野启一郎的书。三联周刊的报道说,他有一个“分人主义”的想法,看下来觉得就是关于“我是谁”。人有不同的层次和面向,探讨自己的这些丰富性,就是平野启一郎的写作动力。平野写过很多书,第一本就是《日蚀》,据说是一本更像是欧洲作家而非日本作家的书。他觉得这样写显得文本比较艰涩,也就是会难读一点,可以解决自己心中真正的困惑。这是二十三岁时候写的东西,到了现在他反而有意让自己的写作更多一点通俗的感觉。
我不知道自己从什么时候开始关注这个问题。大概每个人都会有一瞬间,觉得自己突然开始觉醒,想知道自己究竟是谁吧。至于这个时刻什么时候到来,是否和人共享,那就是自己的问题了。
事实上,我相信更多的人考虑过这个问题,但是羞于启齿,或者不善于表达,就默默地淹没在心里。那些大声表达出来的人,说是自信也好,说是自恋也好,把自己的理想人格释放出来,成为别人的参考。这两种方式,哪一个更好?我并不知道。油滑的人总会说,各有各的好,这符合辩证法。但这就像我们事实上讨厌总在最后一个回答问题的同学一样,他避开了所有的偏锋,总结大家的观点,这让人没来由地觉得不爽。当你在前面表达了自己的主张,就会容易成为剑走偏锋的那一个。
基于这一点,我认为平野的主张很有趣。要是小说的主人公跳出来,把自己是谁说清楚了,反倒没有意思。“分人主义”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我并不知道报道到底在说什么。不过“分人”在汉语里却可以理解为,根据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结果。这正是“我是谁”这个问题最好的回答。一个人可以同时是多个人,也可以只是一个人。他要是伪装得当,就会显示一面。要是朴拙真诚,也可能只有一面。你永远无法穷尽一个人的所有面相,除非可以是一个作家,去解剖他。另一个路子是,去想象一个死去的人,他没有办法反驳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