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行动
电影结束后,查了一下背景。为保存实力,丘吉尔撤兵33万。一次巨大的胜利。
对啊,原计划撤三万,最后撤回33万,能不是胜利吗。但是死在海里的那七万人呢,难道就该白白死去,成为历史里没能撤回来的一拨人吗。
我看的难过,看的生气。偌大一片海滩,四十万大军,坐等撤退。法军在苦苦抵抗,英军在消磨时光。长长的队列,大大的驱逐舰,哪个不是靶子,简直是在叫嚣着让德军攻打。
驱逐舰一艘一艘地派,打沉一艘再派一艘,还有人趋之若鹜,脑子恐怕都被战争熏傻了。喷火机一架一架地派,最后拯救了四十万大军的飞行员孤独地落地,烧了飞机丢了生命,被敌人残酷地撸去,空军还要承担毫无贡献的恶名,委屈。
懦弱的飞行员跌落大海,因不愿返回战场牺牲一个孩子的生命。何必去顾及他的感受,为什么不让他更加悲伤,我们都这么悲伤了,让他好受的意义是什么。
大军撤退了,他们觉得屈辱,但是家却欢欣鼓舞,到底谁是对的。这个世界到底该怎么分辨是非。
这真的是一场胜利的撤退吗,回来的逃兵有什么值得颂扬的,我承认这种打不过就撤退的人道主义做法非常保留实力,但是撤回来的这群年轻人,以后真的还有上战场的勇气么?
我们都知道二战胜利了,唏嘘地感激日本偷袭珍珠港换来自己的毁灭,谁都说不出真实是什么,我们都活在1984,我们都拿着胜利者的历史在反复咀嚼,我们看似自由,却也不曾逃离奴役。
战争,可怕而残酷,家为你而来那一刻确实是迎来了本剧的高潮,但是整个错乱的时间线让我无所适从,我不喜欢这种盲目地欢庆胜利,我向往完完全全的胜利,那种精彩的,完美的嬴。
而不是一边悼念牺牲,一边庆祝新生。
来自 豆瓣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