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不听话了
妈妈这几天给洋洋见“超市”两个字,妈妈把“超”字分解成“走”,“刀”和“口”三个字,先学习这三个字,然后再组合起来学习“超”字。怎样让洋洋记住“超”字呢?妈妈告诉洋洋:“洋洋,这个字就是超市的‘超’,妈妈带着洋洋走路去买好吃的,那个地方就是超市,再买把刀子。”妈妈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解释这个刀子。
今天妈妈发现超市的“超”为什么要有“刀”字偏旁了,那个地方一不小心或者稍不留神就成了扎人生疼的地方。
家里没有卫生纸和酱油了,爸爸妈妈带着洋洋来到了离家不远处的那个小超市,一进门洋洋就看到了冰柜里满满的冰激凌。洋洋平时不吵闹着买冰激凌的,今天不知怎么了非要买冰淇淋。妈妈迂回一下:“洋洋,咱们先去买卫生纸和酱油,一会儿再给洋洋买冰激凌好吗?”洋洋根本不听,开始哭,开始跺脚,赖着不走。超市售货员上前劝洋洋:“这么冷的天不能吃冰淇淋,吃的肚子疼呀。”洋洋一听,索性把购物篮摔了,售货员吓了一跳,“这么厉害呀!”妈妈抱起洋洋往放卫生纸的方向走,边走边说:“一会儿给你买。”洋洋抡起小手就劈头盖脸地打妈妈,生疼生疼的。没办法买一个吧。
出了超市回了家,妈妈开始修理这个不听话的孩子,妈妈用拳头使劲搥了一下洋洋肩膀:“怎么又不听话了?”洋洋开始大哭,妈妈妈妈地叫起来。妈妈更生气了,使劲打了几下洋洋的屁股,“冰淇淋能买吗?冰激凌吃了肚子疼,你肚子疼别来找妈妈。”拿起床上的痒痒挠,冲洋洋的大腿狠狠打了一下,这竹板做的痒痒挠打人很疼的,洋洋哭得哗哗的,“还打妈妈,打妈妈对吗? 不听话,妈妈就打你,把这个放到车里,哪天逛超市不听话就拿这个打你,记住了吗?”妈妈故意让爸爸把痒痒挠当着洋洋的面放到车里,爸爸拿车钥匙,妈妈提着洋洋的领子拎着他往外走,让他看,洋洋用小手指着放到后备箱里,“不行!放到车后座上!不听话就打!还哭?”妈妈作势要打洋洋,洋洋不敢哭了,把哭声憋了回去。
这孩子真是不打不成材。
把洋洋抱上楼,洋洋鼻子一抽一抽哭得意犹未尽,自己跑到厨房拿出一个小碗说:“拿碗碗吃冰激凌,拿碗碗吃冰激凌,就吃一点点儿,就吃一点点儿。”爸爸妈妈一下子就心疼了,“那你别哭了,让爸爸下楼给你拿,只能吃一点儿。”妈妈着急做饭,没去注意洋洋怎样津津有味地吃冰激凌。只听到爸爸说:“不能再吃了,你已经吃不少了,再吃肚肚疼呀。”洋洋跑到厨房让妈妈抱,妈妈趁势说:“是不是肚肚疼了?不能吃了,不听话妈妈可是打你呀。”剩下的冰激凌放冷冻柜里了。
今天晚上的睡前故事又有内容了,“洋洋,讲什么故事呢?今天妈妈给你讲一个多多的故事吧。”“嗯。”只要是妈妈讲故事,洋洋就百听不厌。“多多是一个非常漂亮的小姑娘,她最喜欢的玩具就是洋娃娃。有一天多多和妈妈逛街,商店的橱窗里有一个非常漂亮的洋娃娃,多多让妈妈给她买洋娃娃。妈妈说:‘那个洋娃娃太贵啦,咱们不能买洋娃娃,买了洋娃娃,咱们就没钱买米和面了,晚上就吃不上饭了,饿肚肚。’”“有钱,买,买。”洋洋带着哭腔替多多要洋娃娃,这是洋洋对这个故事的第一反映,他好像不太明白没钱是怎么回事,他只知道有钱,他喜欢的东西就必须得买。洋洋也好像明白,这是在说白天的他呢。“‘哪有钱?那个洋娃娃要500块钱,妈妈只有100块钱,妈妈的钱只够买米和买面,妈妈给多多包饺子,做面条好不好?’‘妈妈我就要洋娃娃,就要洋娃娃,买一个吧,买一个吧。’”洋洋默默地听着,多多的态度很符合她的性格吧。“妈妈继续给你讲,‘多多,咱们真的没有那么多的钱,等妈妈有钱了,下次给多多买一个洋娃娃好不好?’多多一点也不听话,多多妈妈生气了,多多妈妈一生气就肚子疼,摁着自己的肚子站不起来了,多多一看妈妈生气了就着急了,说:‘妈妈我错了,妈妈不生气了,妈妈不生气了,我不要洋娃娃了,买米买面。’”妈妈希望洋洋会说这样的话,洋洋很少认错的,妈妈替洋洋认错,心里也觉得舒服些。“洋洋,多多不买洋娃娃了,你觉得多多做得对不对?”洋洋似乎被刚才多多认错的情绪感染了,“对。”“那咱们以后去超市不能乱买东西,知道吗?咱们没有那么多的钱,你要是乱买东西,妈妈会生气的,会打你的,知道吗?”洋洋嗯嗯地带着哭腔表示反抗。“好了,睡吧,以后咱们不能乱买东西,记住了。”
成长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