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第一次上街买东西》,你跟踪了吗?
最近很多妈妈们在经历 孩子第一次上学
什么感受
微博上有一组图很有意思
佳媚姐曾经也类似这样的
👇





唉,感觉就是大人离不开孩子
佳媚姐虽然没心没肺
但是作为妈妈
女儿的第一次笑
第一次会叫妈妈
第一次迈出第一步
……
更别说第一次上学
孩子人生第一次分离
佳媚姐都历历在目
就这样写着
自己感动的都想哭
唉,傻吧
(妈妈们都能体会)
女儿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佳媚姐紧张的就像个偷窥狂
嗯,妈妈们都懂的
这让我想到一本女儿超喜欢的绘本
林明子老师的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林明子老师描绘的太生动了,忙碌的妈妈,水开了、锅也开了,弟弟在哭,啊,真是一团糟啊!可是,这位妈妈还能面带笑容让孩子去帮忙买东西!真应该做一个忙中淡定的麻麻!

妈妈虽然淡定的让女儿一个人去买东西,但还是担心的,这种小细节捕捉的刚刚好!再看看这个小女孩,好像特别勇敢的出发了,可是同手同脚的细节足够体现了孩子的紧张!

(很有趣,这个镜头很像作为妈妈窥视过去的场景,心有点砰砰跳的喜悦,每次看到店员特别友善的关切小朋友,真的很感激!给孩子的初次社会经验留下微笑!)

(我女儿第一次去超市买东西,也是这样,把钱给了收银员,拿了东西就跑了!我偷偷在超市外面观望,她的每个小紧张每个观察,我都非常的欣喜,她在经历一个小小的挑战呢!妈妈们都会在那个时候莫名的欣慰和自豪!) 是的
佳媚姐今天要介绍
日本的绘本大师林明子
林明子老师特别擅长
把孩子的形态动态
表现的惟妙惟肖
佳媚姐有一套日本版的《MOE》
其中一期专门介绍了林明子老师的作品
以及各大家采访
包括宫崎骏对林明子老师的评价
佳媚姐脸大
邀请懂日文的绘本画家
唐彦老师翻译
结果
唐老师一兴奋
把整本书都给翻译了
内容太多只能分两次分享了

林明子,日本绘本名家。是用图画表达感觉的人。善于捕捉传神的细节,能准确地把握孩童的情绪感受,依照他们看世界时的视线高度,来描绘生活的情趣,画风清新灵动。
绘本界的名组合——仙台访问作家筒井赖子
“可捕捉孩子动态和表情的画家”

初涉绘本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是筒井老师的出道之作吧。和林明子组合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了,当时是怎样的机缘巧合?
《第一次上街买东西》是当时编辑筒井老师的出道之作。而林明子老师已经是绘本界大家了!作为一个刚刚出道的编辑,就有这么好创作者合作,真是幸运!
(佳媚姐觉得,编辑碰到适合的画家,和画家碰到适合的编辑,就是完美组合!以下是通过采访编辑,从编辑的角度看林明子的创作合作。)
当时我对绘本一无所知,与编辑部交涉被询问有无理想的画家做选择时一筹莫展。于是,便委托对方寻找合适的人选。只是,有一个条件,就是必须能精准捕捉到孩子动态和表情的画家才行。

——于是,便遇到了林明子老师。
是的。若要画故事绘本,哪一个画家适合怎样的作品,必定是倾注了编辑构思。可以说,选择林老师的来画,最终才大获成功!


(很多绘本画家的画都是基于现实生活的,因为生活是最真实和生动的!)
——确实是这样的啊。
我觉得林老师的画作非常的精彩。
——画作和故事都很精彩。最初看到林老师的画作有什么想法呢?
过了没多长时间,就听说画好了。总觉得有些地方或许和原文有所不同,但是……我觉得是一种鲜艳、浓烈的表现方式。啊,原来通过不同人的眼睛,把作品转换成图像后是这样一种奇妙啊。于是,激动不已,非常开心!
——创作以”第一次”为题的“初”体验系列绘本,是怎样展开的呢?
无论是故事还是绘画,在逐渐发生着一些变化。时常感到,故事中出现的对话被卷席入画面之中。画面中依靠卓越表现力呈现的部分,在文字创作中就需作消减,这就是绘本的创作法则吧。但是文字要精简到什么地步全靠经验,让我感到艰难又充满趣味。

(经常听说画家要写生,写也是画,生就是生活)
——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吧。
最初,确实情绪抵抗,觉得心痛。稍后,再做考量,孩子们一边看图一边听故事确实那样会比较好,便豁然开朗,有一种舒爽的快感。
——这种心得是来源于绘本的力量吧。
是啊。在故事正文结束后,林老师又在封底作画,我看了非常开心。她画出自身的想象,孩子们若是看到也一定会获得巨大的满足感,迎接全文的终结。而这样的场面用文字书写在正文中就会显得多余。
——因为是绘本才这样表现吧。
通过这本《第一次上街卖东西》让我初次体味到绘本创作原来是这么一回事啊。编辑的认真也给我非常大的影响。
“故事、不是创作出来的,而是孕育诞生一般”
绘本中的图和文是“蛋花汤”
因为《第一次上街买东西》而相识,第一次和林老师见面。她是一位非常优雅,眼睛很美的女士。一直盯着她的眼睛看呢…
——两人是同龄吧(均为1945年出生)
是的。林老师兄妹五人,她排行老二。我也是兄妹五人,排行老三。一群孩子热闹的在一起生活的体验,林老师也一同拥有呢。
——你们合作的第二部作品《佳佳的妹妹不见了》是一部讲述姐妹的故事吧。
是啊,《第一次上街买东西》的主人公是长女,下一本关于女孩子的书也一定要和上一本有所关联!确实是这么想的(笑)![不知道中文版是不是按照原文翻译的]

——那是一定的。
编辑以“经验是两三本后便会成功,在这之后的工作才更加重要!”这一番说辞来威胁我(笑)。然而,和获得成功相比,更想把妹妹的故事创作出来。我自己照顾妹妹时的感受,和亲眼目睹着我大女儿和二女儿的相处便诞生了关于“佳佳”的故事。
——故事诞生了!
故事,与其说是创作出来的,不如说和孕育诞生一般。我总觉得,创作、作出来的故事会无故消失的,而只有生下来,诞生出来的故事才不会消亡。
——只有诞生出来的故事才会在读者的心中展开生命延续吧。《是谁送的呢》与其说是描述姐妹更像是一则关于“朋友”的故事。
是一件真实发生的故事,在我搬家去仙台的那段日子。在邮局收到了几束陌生女子的花儿。来到陌生城市的紧张感瞬间就释放掉了,感受到一阵温暖。


(佳媚姐以前画小朋友也总不能生动,有了孩子,才真正知道童和趣在哪里!他们的视角,他们的动作,他们的小心思!)
——于是便诞生了这个故事?
绘本中的庭院原本不是这样的,和编辑沟通希望能表现出一种更开阔的感觉,于是林老师便重新画了……。林老师是一位能够尊重故事,能把对故事所饱含的情感都描绘出来的画家。
——是啊,真的是这样。
我们在一起合作了好几本绘本,林老师曾说过“绘本中的图像和文字,就如同蛋花汤中的鸡蛋”,起先,蛋白和蛋黄色彩分明,随着作品深入,他们混杂在一起,等到汤食完成,已经不分彼此了。原来如此,这么一分析让我印象深刻,深有感悟。
——读者便能品尝到美味啦!
这么久,读者们因为读到了这些书才能遇见到林老师的画啊。

以上采访内容来自《MOE》
八月初的时候选题会上
我们都争论开学推荐什么绘本好
其实佳媚姐的新书
也刚好这个时间出来呢
但是
对于开学带来的生活变化
和陌生感
佳媚姐觉得妈妈们
也需要摆脱不安和焦虑
林明子老师的绘本画面
温柔、安全、亲切
这应该是分享给妈妈和孩子
最好的绘本吧
大家提意见
说佳媚姐每次的推文太长
好吧,我尽量咯
所以,看看
感觉刚开始讲林明子老师
就介绍了
没办法
下次找时间分享
五味太郎眼中的画家林明子
以及她的其它绘本
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
周五邀请绘本画家
在各城市妈妈群中
直播分享这本书的阅读和画面细节
让妈妈们在亲子阅读时
更能找到故事的精髓
加入城市妈妈群请加打个勾小助理哦


喜欢关注我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