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七大品牌发展轨迹(一.2)时尚先生
1.貌似平淡
2012年发布iPhone5。最大的变化:屏幕尺寸增大、金属机身。
乔老爷子曾经坚定地说,3.5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单手握持尺寸,以后iPhone必须坚持这一黄金尺寸。谁料刚走一年就升到4.0寸。不过还好,4.0寸单手握持还是没问题哒。
金属机身,这一点可能被很多人忽视了。因为真正推动金属机身流行并让人记忆深刻的是2013年的iPhone5S。2014年才有越来越多的手机效仿,到2015年才形成大规模的金属风。从这一点来说苹果领先了3年。
2.体验升级
时光来到2013年。这一年,我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因为这一年暑假,我结束大二升大三,终于入手了人生第一部安卓机,联想K860i。当时的广告是“全球首款5寸4核手机”。这款机型是2012年12月上市的,在我入手时已过去8个月,依然在产在售状态(到12月份停产,寿命一年,次年年中停售)。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体验升级。
第一点升级就是屏幕增大到5.0寸、分辨率1280*720。老手机的屏幕分辨率是320*240,尺寸大约2-2.5寸,也就是说屏幕面积至少是原来的4倍。这就太爽了,不管干什么都爽,看视频、打游戏都带劲了。还有我最喜欢看电子书,这一点体会最明显,以前全屏是两三行,现在是一页。而且还能看漫画了,看漫画呀,老哥,这放在以前不敢想。2013年堪称大屏风刮得最猛的一年,我只谈自身的例子。2013年8月入手5寸的手机,开学后同学们都特好奇,纷纷来观赏,把玩后都说了这么一句话“好大耶,好爽耶”。结果仅仅一个学期过去,下学期来时大家都纷纷换成了大屏机,而且一个赛一个大。深刻记得富亮在图书馆激动地跟我说,嘿,刚才看到一姑娘,拿着一板砖糊在脸上打电话,比她脸都大。
第二点升级是全屏触控操作,告别了以前的按键。滑动、双指捏合、重力感应的操作,极大丰富了体验。这突出体现在游戏上,比如那些年最火的水果忍者(相信很多人都是冲着它买的安卓机吧),就是滑动操作类游戏的典范;而重力感应体现在赛车类游戏上,这种拿着手机左右晃动模拟方向盘的体验,使代入感极大加强。这些不仅超越了老式按键小屏手机,也是PC和传统游戏机所不具备的。当然,如果比拼虚拟按键和实体按键,实体按键的手感和精准依然完胜。所以,黑莓没有立即消亡。但是,保留实体按键就意味着割让屏幕尺寸或是割让便携性,这个选择题相信时下绝大部分人会把票投给屏幕和便携性吧。
第三点升级是安卓系统。这个系统真TM太自由、太开放了,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我就只举一例,就是我用他看漫画。我打小爱看漫画,四年级的时候(03年)看了哆啦A梦之后就一直保持很久这爱好,那本哆啦A梦是我小叔和小姑在垃圾场捡来的,但我看的津津有味。漫画书可一直都不便宜,那年头从旧书店买至少10块一本,搁现在差不多30块的价值。买新书就更贵了,我买过一本龙珠(全集5本),约折合10个小本的量,当时好像花了四五十块,后来被好多人借去看得散架了。老弟慧眼识珠,买了三本超冷门的漫画《魔兽战士》(全集5本),也花了差不多钱,但现在这书牛了——绝版了,你在网上都看不了。所以,我和老弟这代孩子基本都是有钱就买、没钱就蹭,当然大部分时间是蹭。但是安卓大屏机却让我儿时好多错过的漫画(因为资金不足、人脉不广、作者没写完等原因)得以圆梦,而且得益于国人版权意识不强和盗版成风的国情,这些漫画居然都免费看完。
3.引领时尚
2013年9月发布iPhone5S和iPhone5C。新变化:土豪金、指纹识别。
5S延续金属机身,土豪金配色瞬间席卷全球,一直影响到今日,成为继黑白之后的第三大主流配色。此后iPhone的配色又多次引领时尚。5S的指纹识别,带来了高度的安全体验和方便性,两年内已成为几乎所有旗舰机的标配,甚至下放到众多千元机中。指纹识别,苹果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引发行业风暴的一个。
但iPhone5s的4寸屏幕,在当时来看,真的落后于对手太多。一天我在图书馆,拿5寸手机玩NBA2k,一个iPhone用户看了之后也不由兴叹,“丫丫,你这手机还蛮爽啦”,我说凑合用吧。其实心里暗想,大屏当然爽,你们这些iPhone用户体验不到吧。
而5C是苹果的一次试探,看一款缩水廉价的iPhone能否占领低一级的价格市场,但效果显然不佳,纵然日后不停降价,销量依旧不高。我老弟就买的iPhone5C,他的上一个机型是魅族M9。虽然5C放在苹果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作品,但用过iPhone之后老弟就成了死忠果粉,后来我换机时他也力劝我上车,“用过了之后你就明白了,苹果系统就是流畅、不一样,你用安卓,不是那么回事儿”,他这句话也给我触动很大。
2012年发布iPhone5。最大的变化:屏幕尺寸增大、金属机身。
乔老爷子曾经坚定地说,3.5英寸是手机的黄金单手握持尺寸,以后iPhone必须坚持这一黄金尺寸。谁料刚走一年就升到4.0寸。不过还好,4.0寸单手握持还是没问题哒。
金属机身,这一点可能被很多人忽视了。因为真正推动金属机身流行并让人记忆深刻的是2013年的iPhone5S。2014年才有越来越多的手机效仿,到2015年才形成大规模的金属风。从这一点来说苹果领先了3年。
2.体验升级
时光来到2013年。这一年,我的印象也极为深刻。因为这一年暑假,我结束大二升大三,终于入手了人生第一部安卓机,联想K860i。当时的广告是“全球首款5寸4核手机”。这款机型是2012年12月上市的,在我入手时已过去8个月,依然在产在售状态(到12月份停产,寿命一年,次年年中停售)。他给我带来了极大的体验升级。
![]() |
联想K860i正面 |
![]() |
联想K860i背面 |
第一点升级就是屏幕增大到5.0寸、分辨率1280*720。老手机的屏幕分辨率是320*240,尺寸大约2-2.5寸,也就是说屏幕面积至少是原来的4倍。这就太爽了,不管干什么都爽,看视频、打游戏都带劲了。还有我最喜欢看电子书,这一点体会最明显,以前全屏是两三行,现在是一页。而且还能看漫画了,看漫画呀,老哥,这放在以前不敢想。2013年堪称大屏风刮得最猛的一年,我只谈自身的例子。2013年8月入手5寸的手机,开学后同学们都特好奇,纷纷来观赏,把玩后都说了这么一句话“好大耶,好爽耶”。结果仅仅一个学期过去,下学期来时大家都纷纷换成了大屏机,而且一个赛一个大。深刻记得富亮在图书馆激动地跟我说,嘿,刚才看到一姑娘,拿着一板砖糊在脸上打电话,比她脸都大。
第二点升级是全屏触控操作,告别了以前的按键。滑动、双指捏合、重力感应的操作,极大丰富了体验。这突出体现在游戏上,比如那些年最火的水果忍者(相信很多人都是冲着它买的安卓机吧),就是滑动操作类游戏的典范;而重力感应体现在赛车类游戏上,这种拿着手机左右晃动模拟方向盘的体验,使代入感极大加强。这些不仅超越了老式按键小屏手机,也是PC和传统游戏机所不具备的。当然,如果比拼虚拟按键和实体按键,实体按键的手感和精准依然完胜。所以,黑莓没有立即消亡。但是,保留实体按键就意味着割让屏幕尺寸或是割让便携性,这个选择题相信时下绝大部分人会把票投给屏幕和便携性吧。
第三点升级是安卓系统。这个系统真TM太自由、太开放了,相信大家也都有体会,我就只举一例,就是我用他看漫画。我打小爱看漫画,四年级的时候(03年)看了哆啦A梦之后就一直保持很久这爱好,那本哆啦A梦是我小叔和小姑在垃圾场捡来的,但我看的津津有味。漫画书可一直都不便宜,那年头从旧书店买至少10块一本,搁现在差不多30块的价值。买新书就更贵了,我买过一本龙珠(全集5本),约折合10个小本的量,当时好像花了四五十块,后来被好多人借去看得散架了。老弟慧眼识珠,买了三本超冷门的漫画《魔兽战士》(全集5本),也花了差不多钱,但现在这书牛了——绝版了,你在网上都看不了。所以,我和老弟这代孩子基本都是有钱就买、没钱就蹭,当然大部分时间是蹭。但是安卓大屏机却让我儿时好多错过的漫画(因为资金不足、人脉不广、作者没写完等原因)得以圆梦,而且得益于国人版权意识不强和盗版成风的国情,这些漫画居然都免费看完。
3.引领时尚
2013年9月发布iPhone5S和iPhone5C。新变化:土豪金、指纹识别。
5S延续金属机身,土豪金配色瞬间席卷全球,一直影响到今日,成为继黑白之后的第三大主流配色。此后iPhone的配色又多次引领时尚。5S的指纹识别,带来了高度的安全体验和方便性,两年内已成为几乎所有旗舰机的标配,甚至下放到众多千元机中。指纹识别,苹果不是第一个,但绝对是最具影响力的一个,引发行业风暴的一个。
但iPhone5s的4寸屏幕,在当时来看,真的落后于对手太多。一天我在图书馆,拿5寸手机玩NBA2k,一个iPhone用户看了之后也不由兴叹,“丫丫,你这手机还蛮爽啦”,我说凑合用吧。其实心里暗想,大屏当然爽,你们这些iPhone用户体验不到吧。
而5C是苹果的一次试探,看一款缩水廉价的iPhone能否占领低一级的价格市场,但效果显然不佳,纵然日后不停降价,销量依旧不高。我老弟就买的iPhone5C,他的上一个机型是魅族M9。虽然5C放在苹果家族是一个典型的失败作品,但用过iPhone之后老弟就成了死忠果粉,后来我换机时他也力劝我上车,“用过了之后你就明白了,苹果系统就是流畅、不一样,你用安卓,不是那么回事儿”,他这句话也给我触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