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生的小船开始下沉时
人生就像一艘小船,一边前行一边不停地修修补补。自从在书中读到这个比喻之后我一直无法忘掉,也许我而立之年的不长人生,看上去并不太适用这样的说法,但是,也许从现在开始,我的人生、我的同龄人的人生都开始不停地向这个比喻靠拢。
对这句话最深切的体验就发生在一个礼拜前。我的表妹在医院的走廊里问我:哥,爸爸的同事说,人肯定救不活了,让我们拔了管子,回家准备后事,我该怎么办?
我也是脑袋一炸,不知道怎么办,我应该在这个时候说几句安慰的话,说一切会好起来,或者替她理性的分析一下,但是,我一句话也说不出。此时我的表妹和姑姑已经以泪洗面大半个月,完全放弃了任何理性思考问题的可能性,甚至拒绝在病危通知书上签名,虽然这只是一份告知书,但是她们已经被恐惧吞噬,害怕这一张纸会让医院彻底放弃治疗姑父。
一、一切来得都很突然,根本来不及严阵以待
今年五月份时,姑父突发胰腺炎。治疗过程中发现他有非常严重的肝胆结石,所以必须得切掉一部分肝脏并割掉胆囊,医生说同时得进行三项小手术,所以手术有一定风险。
当时,姑姑和姑父问医生:“您有多少把握。”
医生说:“应该可以吧。”
姑姑当时心咯噔了一下,医生的语气非常没有把握,后来一再询问才知道,医生的确对这个手术并没有把握。这家医院已经是老家最好的医院。于是,他们想到了到省城来看病,于是给我打了电话。运气很好的是,老婆的朋友G医生就在省城最有名的肝胆外科,并且是副主任。
手术很顺利,我们现在还记得当时医生说:“这种级别的手术,我们经常做,放心吧。”这时候我第一次意识到医生之间技术差距在言谈之间的语气上就表露无遗。
可是,姑父是一个很善良的人,他觉得到省城来麻烦了我们两口子,所以每次我们去医院他都会说:“给你们添麻烦了,你们去工作吧,这边我没啥事。”也许正是这种善解人意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休息两个月之后要拆管子,他为了不麻烦我们,便没有来省城,而在前面提到的那家老家的医院拆了管子。
原本没事,突然两个礼拜后,他开始便血。到医院一查,胃部溃疡,大出血。当时医生立马决定做手术把血管夹住,但是胃部周围的血管非常丰富,手术完第二天又开始大出血。医生终于决定开腔做手术,然而这个时候离第一次手术也只有两个多月。
但是,医生打开腹腔之后仍然只是用线扎住了出血的血管。当时在向姑姑和妹妹说明情况的时候,医生表示,这次手术几乎和没做一样,随时有大出血的危险,因为上一次在长沙的手术导致了器官粘连(这是外科手术很难避免的),根本看不清楚里面的情况。
最后,医生说的一句话把姑姑给吓到了,他说:“能做的,我都做了,没办法了。”
姑姑在绝望的情况下给我们打了电话问我们怎么办,她几乎一句话都说不完,只是不停地抽泣、不停地哭。
二、连续手术,听天由命
老婆马上给上次替姑父开刀的朋友G医生打了电话,朋友说,到这边来手术!
那时候,姑父的情况已经非常严重,除了便血,开始呕血,整个人时而清醒时而昏迷。
人到省城之后直接进了病房,我和老婆去见了G医生,因为根本不知道有多少把握,怕姑姑他们支持不住,所以我们是私下去见的。那时候,朋友说,他对自己的医术有信心,只是害怕病人能不能活着下手术台,在这么短短几天内进行两次大手术,病人可能根本没有挺过去的体力和意志力。
此时的我们真的感觉到,在绝望的时候,唯一的希望可能就是医生的语气,他只要语气坚定,我们就心安了许多。眼前这位朋友是名校毕业的海龟,一直对自己的医术保持着很高的自信心。
当天下午一点开始,我们在手术室门口守到晚上八点。G医生亲自来告诉我们说:“应该不会出血了。已经把胃割掉了一半。”我们看到前面用线扎住的部分全部被割掉了。姑姑和妹妹很开心地笑了,但是我隐隐地担忧,他说的是“应该”,我们其实知道他的性格,那种自信,这两个字对他而言其实是没有多大把握的。
事后我才听妹妹说,她听到我们的朋友在过道里打了电话给一个人说:“这个手术难度太大了,我根本没有把握,您看……”
后来朋友才告诉我们,那时候他打了电话给医院院长,是这个医院泰斗级的灵魂人物,也就是这位老先生开创了这个医院的肝胆外科,今年已经七十多岁了。而姑父那次的手术,其实是这位老人亲自操刀了四个小时,但是体力不支,就在一旁指导我们的朋友完成的。
当时听到这里,我们已经不知道该如何表达感激了,我们真的不知道问题已经严重到了这种程度。其实当时单是打开腹腔就花了一个多小时,而平时一般的病人可能就十几分钟,因为器官粘连太严重,必须小心翼翼地进行。
可是好景不长,三天之后开始大出血,早上呕出了300毫升的血,不是残留胃内的淤血,而是鲜血。下午五点半左右我和妻子赶到医院,六点姑父呕出200毫升,七点呕出300毫升,八点呕出190毫升,八点四十呕出400毫升。此后两个小时内没有再呕血,期间姑父一直处于昏迷状态。G医生当时在外地开会,临时买不到回来的高铁票,只能坐第二天的飞机,但是他给下属医生打了十几通电话要开四袋血浆,但是医院只给了三袋。妻子不停地把这边所有的状况包括呕血的照片、量全都微信给朋友,他在那边则不断地给血库打电话,要求放血,最终追加了四袋血浆。
这时候我们得到的消息是:“目前的出血量,只要供血不断,人不会死。”这也成了我们安慰已经神情呆滞的姑姑和妹妹的唯一办法,没有人知道第二天该怎么办。而这时候我们在于当班医生沟通的时候,他说了一句:“如果不是因为G医生一直打电话,血库那边根本不会这么快到血,病人随时会死于器官衰竭,而且如果不是这样的大医院,下面的医院早就停止供血了。”此时我们也知道这一整天已经输了六袋血。
八点到十点这两个小时来了很多人,因为当时已经下达了病危通知书,估计撑不到第二天。姑父平时的人缘有多好可想而知,他们开着车从老家赶过来,前前后后有十几人,然后这些同事在朋友圈当中发出了祈福的消息,被姑父的学生们看到,连夜赶到了医院。
就在十点多的时候,大家正在安慰姑姑,突然姑父又呕血,这一次是1300毫升。当班医生临时把早已下班的另一位医生给叫了过来,做家属的思想工作,我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安抚家属情绪也就意味着可能已经无力回天了。
三、在病房里只是在等死
医生对我们说:“人体正常血量也就四五千毫升,如果再来一次这么大的呕血,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了。”
就在这个时候,姑父的同事跟妹妹说:“你妈妈现在已经没法理智思考问题了,你现在必须得当起家,如果你父亲在医院死掉,可能没法回老家安葬。”
我妹妹就在这个时候哭着问我怎么办,也就是文章开头出现的场景。我其实也听到姑父同事们的说法了,这时候得开始安排后事了,首先得决定土葬还是火葬,土葬没有丧葬费,表妹还没有成家,以后不可能负担家里的所有债务,所以建议还是火葬,向学校去要一点补助。
这些都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因为在此之前姑父住院做过手术,后来大出血进过ICU,每天就近一万的花费,扣除了报销也是一笔不小的钱。姑姑和姑父虽然有点积蓄,但是两个县城中学老师能有多少钱呢,而表妹才参加工作在乡村当特岗教师,工资还不够生活费。
可是,此时我也没法帮助他们做决定,这种决定也必须他们自己做出,而分析利弊他们已然是听不下去了,我也很苦恼自己什么忙都帮不上。这时候医生问:病人有儿子吗?叫儿子来做决定。
姑父只有妹妹一个女儿,一个尚未来得及承担家庭重担的女儿,于是所有的决定就得等到姑父的三个弟弟来医院商量,而此时由于高铁晚点,他们还在路上。
其实,这不是我第一次见到这样的场面。外婆进过三次ICU,有一次当时我在旁边听着医生的病危告知,并且要决定是否撤出ICU运回老家,因为希望非常渺茫,而且花费巨大,救活了生活质量也会有巨大影响。然而,当时小舅根本没有犹豫地说:“几十万我都出,你只要救人就行了。”
后来我问小舅:“为什么?”
他说:“老人在就有念想,家里才有灵魂,你外婆走了,这个大家也就散了,我也就没有多少理由再回来看看了。”
回想起这些事,我只能将额头不停地砸向医院的墙面,眼泪止不住地淌。悔恨的是,我没有足够的能力改变这一切。父母年事已高,爷爷更是八十高龄,我们不得不体验这种无助和绝望的几率越来越大,我们更不来不及将自身全副武装。
人生的确像小舟一样,但是家庭的小舟是彼此相联的,如果一艘船开始渗水,如果大家有足够的力量把这些水排出去,把小船修补好,人就能活。但是,有的人手中只有杯子,有的人手中有盆子,也许有的人的小船上放着水泵,这时候是多么希望自己强大到力挽狂澜呵。
不能力挽狂澜的我们能选的只有祈祷。那一晚姑父的同事、学生在朋友圈不停地祈福,当晚没再大规模呕血,但是人已经奄奄一息。此时院长和正主任一起做出决定,已经没有别的治疗手段,只能进行手术,能不能活着下手术台就看老天了。三个月内四次开腔手术,半个月内三次,无论谁都只能听天由命了。第二天一大早送进了手术室找到出血点,随即开始第四次手术,由于G医生还没回来,这次主刀的是他的领导。刚进了手术室,姑姑就笑起来了,她说:“进了手术室,就有希望,在病房里就是等死。”
这一切来得很慢吗?并不会,有时候很快,快到你还来不及嘱托儿女亲人、来不及向世界庄严告别,来不及哲学地想一想生与死这回事,来不及信仰死后轮回。你静静地躺在小舟上,昏迷着,水渐渐没过你的身体,你甚至来不及留恋一下生的美好。
四、尚未成年的我们?
姑父手术成功了,进了ICU观察,四天后转普通病房。我和老婆带着孩子去看望,姑姑终于乐呵呵地逗我的女儿,看得出来,那种笑容太幸福了,即便同样是每天守在医院,但是每天被死亡攫住的恐惧让她只能对医生重复着说一句话:“不要跟我说话,我听不见,根本听不见。”我能明白她的心理,因为她和姑父太相爱了,她根本离不开丈夫,姑父是那种在外撑起整个家回家还要做家务的好男人,脾气好又体贴,夫妻俩人没吵过架没红过脸,女儿也是极度宠爱中长大。我们家和姑姑家很近,有一次我和老婆去超市买东西,看到姑姑姑父一起,问他们是不是去超市,她说不是,就是到楼下买个酱油。老婆当时就惊讶了,买个酱油他们也是形影不离吗?我说,经你这么一提醒,好像从小到大看他们都是形影不离哦。老婆还对我说,你五十岁的时候也要像姑父一样!
姑父得了什么重病吗?其实并没有,由于是当老师的人,经常不能按点就餐,所以得了胃病发展成溃疡,由于常常没时间喝水导致了结石,这些如果分开手术都不是大手术,但是集中在一起就成了致命的大出血,作为家人我们平时真的对这些小病重视了吗?恐怕没有,姑父每到吃饭的时候胃就会痛,却没引起足够的重视。
有一次,有个同龄的朋友对我说,我们真的做好准备当一个成年人了吗?我笑着回答说,你都三十多的人了,还在矫情地想这种问题,幼不幼稚。
其实我知道他想说的是,我们真得做好准备,并拥有足够的力量扛起整个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