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多了,便成了理所应当——读《朗霞的西街》有感
读了一篇中篇小说《朗霞的西街》,薄薄二十多页,故事倒是不错。放下书,心里很是愕然而不解。我是同时想起其它两本书的,严歌苓的《陆犯焉识》和《第九个寡妇》。 小女孩朗霞,父亲是国民党,父亲死后,只和母亲马兰花还有旧时候的家人奶奶相依为命。那样艰难的年代,马兰花也把朗霞照顾的很好,像小公主一样文静而爱娇。朗霞的好朋友引娣就住在对门,她们家有一屋子的闺女和一个爱发酒疯爱打人的父亲, 所以引娣几乎是终日待在朗霞家。 鳏夫赵医生喜欢马兰花,马兰花感激涕零,但拒绝了。 引娣的姐姐吴锦梅,也喜欢朗霞的家,喜欢善解人意的马兰花。吴锦梅和学校的老师热恋,且这个男子还是个有妇之夫,这样的秘密爱恋折磨着吴锦梅,也炽热的燃烧着她。吴锦梅无法向谁倾诉,只是愈来愈频繁的出入马兰花的家,因为马兰花懂她,却不说破。 一个夜晚,引娣和朗霞在后院被一个白色的鬼吓到,聪明的吴锦梅立刻就猜到了那是被马兰花藏匿的朗霞的国民党父亲。不久吴锦梅收到了组织的问询,让她交代东西,吴锦梅知道是有妇之夫的事,然而为了自保,她交代出来的,却是朗霞的父亲的事。 这下全城轰动,一个“反革命”的存在,当然比学生和老师的桃色事件来的引人注目。朗霞的父亲被枪决,马兰花被关了大牢,几年就死在了牢里。 朗霞离开谷城时,留下来“我恨谷城,我恨—我妈”这样的话。我简直气急,我想把朗霞从书里拉出来,质问她,“你恨你妈?恨她什么?恨她把你爸藏在地窖里的行为不进步?” 她就应该在第一时间把你那国民党父亲举报了才配的上当你这进步的小女孩的母亲?这样才能让你带上红领巾?” 小说结尾,六十多岁的朗霞带着女儿去墓园祭奠赵医生,有这样一段话,“叔叔,这个让我害怕让我恨的人世,怎么还会有您这样的人?您和我们,非亲非故啊……” 想不到朗霞最后唯一感激的人,是这个赵叔叔。因为赵叔叔年年给她寄钱。 她不感激父母生她养她。也不感激实际上没有血缘关系的奶奶一直照顾她。只感激赵叔叔,因为赵叔叔跟她非亲非故,却对她好。她如果能认真思考下赵叔叔对她好的原因,是不是也会想起母亲马兰花? 那个母亲马兰花,用爱浇灌这个小生命,尽管生活艰苦,把丈夫藏在地窖里,每天胆颤心惊;那个国民党父亲,只因为心挂妻女,放弃了去台湾的船票,回到这对他来说无异于地狱的地方,在那不见天日的地窖里,藏了两千九百二十多天。每天在地窖口,偷听女儿的声音,尽管那声音已经烂熟于心。 结局朗霞的女儿要嫁到法国去了,我无言,我只想说,朗霞不配出现在这个故事的标题上,她也不配拥有那么好的生活。 然而生活不是童话,没有一个公正的制裁者。我们生活在尘世里,跟叶子一样,风吹过时,有的叶子落了,有的叶子,没落。 但最终还是都要落。尘归尘,土归土,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