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减肥,你得知道热量都去哪了
控制摄入好理解,就是少吃,但减肥的人中,Keep君 敢说至少一半人不清楚热量支出到底意味着什么:
热量支出 = 基础代谢 + 运动消耗 + 日常活动消耗
还有食物热效应等零星支出,变化空间不大这里暂不做讨论。

保证基础代谢,别做节食的傻事
基础代谢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占每天热量总支出的 65-70% 左右,也就是说,即使你躺一整天不吃不动,热量账户里也会消耗掉这些「固定支出」。基础代谢的影响因素有很多,比如基因、身高、体重、年龄、性别等。可以用下面的公式估算:
BMR(男)=(13.7×体重)+(5.0×身高)-(6.8×年龄)+66
BMR(女)=(9.6×体重)+(1.8×身高)-(4.7×年龄)+655
(体重以公斤计,身高以厘米计)
大部分青年人的基础代谢率在 1200-1800 kcal 之间。需要提醒的是饮食摄入一定不能少于这个热量,否则身体会认为你遇到了「饥荒」,为了活命会把基础代谢调低几百千卡,总支出比以前还低多了,得不偿失,极易反弹。
提高运动消耗,给身体多一点「新花样」
运动消耗和运动的强度、时间等正相关,如果你想减肥,可以优先选择强度相对较大的运动,比如HIIT、变速跑等。

不过,身体总是更倾向于以更「节能」的方式运作,当你同样的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身体会适应这种运动,热量消耗也会比以前少一些,可以多换几种运动模式,给身体新的刺激。

比如,从前常常跑步的,换成拳击、游泳、跳绳……或几种运动交替进行。

别以为举铁和减脂没关系,力量训练不能少,肌肉含量增加也会提升热量消耗。

改变生活习惯,等于少吃二十碗米饭
除了专门锻炼,其实你的所有日常活动(比如上厕所、通勤、玩手机)都会消耗热量,这部分支出也叫非运动性热量消耗,简称 NEAT(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别小瞧了这点消耗,积少成多,两种生活习惯不同的人一周日常消耗累计起来能差出 2000+kcal 的热量,相当于二十多碗米饭!
如果留心,你会发现好身材的人在健身房外也是「多动体质」,这并不需要太多额外时间,你也可以。
比如,坐电梯改成爬楼梯;
站着开会,不仅提高效率,还能增加热量消耗;
即使是坐着办公,也至少每个小时都起来走动走动(久坐不仅会发胖,还有健康风险)。如果你总是「工作太专注」,可以换个小点的杯子,多去接几次水,或者用软件给自己定时提个醒;

每天拿出固定时间做家务,整理房间养养花,消耗热量的同时还能提高生活质量;

逗猫遛狗也是增加 NEAT 的好机会,尤其是狗狗,你不每天出去转转 Ta 都不答应;

在家穿着健身服而不是家居服追剧,同样舒适,但你会更想「动」着看,哪怕是站着;

甚至周末消遣也可以选择热量消耗更多的方式,比如短途旅行、逛街、看展览,而不只是老套的吃饭看电影。

看看这些瘦子们的日常,你会发现「瘦」不是一场战役,而是一种生活方式。
还有一些关于减脂的小建议
Tips 1 :给自己设置清晰的热量消耗目标
目标更清晰的时候,你的行动会更有动力。给自己设置一个合适的热量消耗目标,就像在你的「身材账户」里每天定投一笔卡路里,日积月累,好身材就成了水到渠成的事。
如果你在减脂期或者有健身习惯,每天至少 500 kcal 的热量消耗是合理的,如果只是要保持健康和身材,300kcal 或许就够了。

Tips 2:与朋友互相监督
在 App 或社交网络上记录和分享你的运动和热量消耗,与朋友互相监督,互相鼓励,你会发现运动或减肥这件事变得更有趣,也更容易坚持下去。
Tips 3:借助可穿戴设备记录
可穿戴设备是近年来科技领域的潮流,其中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在健身方面。借助可穿戴设备,你可以更方便地记录自己的健身目标和热量消耗。
比如 Apple Watch ,用一个圆环记录你的热量消耗目标及完成情况,完成自己设置的目标,圆环才会闭合,对强迫症患者尤其有效。

数据也可以同步到手机上,查看一个月甚至更久的健身记录。你可以记录下自己每天各种运动的时间和类别,自动实时计算和记录心率及消耗的热量。

除了运动,日常活动的热量消耗也会被计算在内,如果你也是「久坐族」,每隔一小时还会提醒你起来走动走动。

你也可以把这些记录分享给朋友,两人来一场 PK ,当你的朋友完成了今天的训练目标。你就会收到提(bian)醒(ce)。

现在,每天的热量消耗不再是一笔糊涂账,你的减肥大计是不是更有希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