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了一点中国《雪孩子》诞生的来龙去脉
1980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拍的《雪孩子》是我非常喜欢的动画片,实际上我大约可以算是上美那些老动画片的粉丝了,非常敬佩那些创造出那么精彩的动画艺术的大师们。因为有这种情感,所以看到有人说《雪孩子》的灵感来自英国1978年出版的绘本《The Snowman》,刚好周末有点空就纵容了一下自己的考据癖。然而年代久远,虽然尽量搜集了一些信息,但依然有些猜测无法切实地印证,只能算大体厘清了我们的《雪孩子》和英国那个绘本的关系,如果能因此沉淀一些以讹传讹的说法那就实在是意外之喜了。 英国绘本《The Snowman》的作者是Raymond Briggs,出版时间在英国是1978年9月,在美国是1978年11月。


这个绘本在1982年被改编成同名动画片,因为加入了圣诞元素而成为受欢迎的圣诞节必看节目之一。 中国《雪孩子》的动画片完成于1980年,获得文化部1980优秀美术片奖。在此之前,还有一本少年儿童出版社的《雪孩子》图画书,在1979年2月印刷出版,绘画者王晓明,故事则来自嵇鸿,而嵇鸿正是动画片《雪孩子》的编剧。


这本书的存在让我们看到,中国《雪孩子》面世时间只比英国那本绘本晚三四个月。 考虑到那是个没有互联网的“从前慢”时代,同城通信需要数天是司空见惯的事,而且那时国家刚结束WG不久,无论是对图书还是人员的进出境管理都十分严格(图书入境就算只有一本也需要申报,1980年以前全国因私出境年均只有7000人)。所以,我认为作者嵇鸿在短短三四个月里知道英国或美国有那本书,看到或了解那个故事的可能性非常小,再要改编形成自己的故事并制作出成书的可能性接近于零。 来看看编剧本人在雪孩子的故事入选小学课本后所写的创作过程。

之所以没首先拿出编剧的这个自述做依据,是由于这文里的时间点让我有些疑惑。1979年春节是1月28日,如果春节后看到雪才有了故事雏形,那么与前面图画书的印刷时间1979年2月是严重矛盾的。因为这本图画书出版时间是有据可查的,所以1979年春节才有创意这个时间点无疑是不对的。考虑这篇文章是作者多年以后所写,所以我大胆揣测,也许文中那场带来创作灵感的雪其实是在1978年的春节?这样猜一方面是考虑春节这个时间点一般不大容易记错,但年代一字之差有可能记错或者笔误。(不过在网络上没搜到1978和1979年春节前后上海的气象信息,所以没能从气象这个角度验证猜的对不对。) 另一方面是从印刷时间倒推,如果把创意产生的时间点提前到1978年春节后,就有充足的时间把一个念头加工打磨成完整故事,想必还要经过审批之类的手续(当时还是计划体制),然后才能着手设计美术形象。那时还是全凭手绘,图文结合定稿的过程应该也要耗费些时日。这样到1979年初进入印刷发行阶段,时间上比较合理。(即使在现在,原创绘本也是“每本图画书通常需要6个月到一年时间才能完成” http://china.huanqiu.com/hot/2015-08/7180296.html) 至此,我认为完全可以做出结论:中国《雪孩子》的创意产生时间早于英国《The Snowman》的出版。《雪孩子》和《The Snowman》在创作上完全是两个平行世界的产物,即使巧合地采用了相同的题材,但内容和主题各有千秋。 无论雪孩子还是雪人,几十年过去,他们在各自文化里都成为了经典,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至今还让人们念念不忘,想想也是蛮神奇的事。 (今年5月30日,97岁高龄儿童文学作家嵇鸿先生辞世,他在95岁那年将包括《雪孩子》在内的创作手稿捐献给了上海图书馆中国文化名人手稿馆。http://www.library.sh.cn/news/list.asp?id=6166 老先生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