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到凌晨的数羊时间
2017-09-10

凌晨4点58分,我终于放弃了和床榻的对抗,认输地爬了起来。
有时候上了岁数就不得不承认一些生理上的衰败,比如耳朵听不清了,视线变模糊了,脑子走得慢了,还有就是,晚上终于睡不着了。
也许真的是已经把前几十年欠的懒觉补齐了?午睡之后,就再也合不上双眼。在黑暗之中听着外面嘈杂的卡车声,仔细辨别着空气中弥漫的到底是薄雾还是粗霾,几轮下来,概念渐渐模糊,反倒是被低气压扼制得快要喘不上气来。
最近我开始了一段认真的学习,很正式的那种,其目的性不好一语概括,因为我这人好面子,而且措辞繁琐,有时候很简单的事情过我之手口,也许会变成很尴尬的一个笑话。而我又很不喜被人嘲讽,所以从以前的诸多辩解,现在逐渐简化为了笑而不语。
私以为中国人现在对于学习这个事情,多多少少还留有些偏见。
从生理学讲,人的器官最早衰退的是大脑:过了20岁就开始走下坡路。中国的现代科学虽然没有西方世界发展得迅速,但是对于大脑的竭力开发使用,却不知为何自古以来形成一个传统:虽说不清为何,但是知道幼年至少年最是能记住东西的时候,所以无论孩童是否乐意,大人们总会像肥鹅填食般让孩子吸收接纳背诵学习很多东西。直到20多岁,记忆力学习力没有那么顽强的时候,用之前留存在脑子里的知识技能,总算是能在社会上寻一丝立足之地。
所以年过而立甚至不惑,再想认认真真学点什么,周遭人的微笑中蕴含的那几分怀疑,咂巴咂巴,大抵都能明白是什么意思。
西方世界相反显得自由很多,虽说各国有各性,但是都基本遵循“你乐意就好”的原则,活到老学到老随时欢迎。这可能也是近些年大龄国人纷纷海外求学的原因。北大清华固然好,可我都40多了,突然想再去上学,人家能收我这个学生么?外国就不一样了,而且发达国家的民生水平都在一个很不错的基础之上,所以他们更愿意,也有可能追求更高层次,更精神化的一种生活。如果你想一起,来啊来啊!欢迎欢迎!
以上是我胡逼逼的,仅代表个人观点,别信我。
关于学习这事儿,我最近通过朋友认识的一位鱼妹子,用自己的切身之喜与痛,深刻阐释了何为“都是自找的”。
她说的没错,学习是自己的事,乐趣和痛苦都是自找的,但是从她的话语中能感受到,认认真真地钻研某事,真的是呜呼快哉。
陈嘉映说,希腊哲学思想推崇一种“卓越”的生活,大概就是所谓通过追求真理,来达到一个灵魂的高度,虽然这种理念没有真正地进入到中国,但是中国人有自己的一套哲学,即行之于途而应于心,简单点说就是“活个明白”。
再细化一点就是:喜欢的是什么?在意的是什么?要的是什么?
这个还是挺难的,真的挺难的。
但是通过不断的学习,积累,起码能得到一部分答案。这个过程也是种追求。而这种追求,没有什么该不该,对不对。谁对谁的生活,都无可指摘。
好了不说了,我觉得再说下去我就该犯酸了。
今天还是休息日,无论睡不睡懒觉,都祝你周末早上好。

P.S:鱼妹子发布在她自己公众号上,以自身实践论学习的文章,我放着这里做成链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进去看看。
P.SS:陈嘉映的话出自许知远的对话节目《十三邀》,这期是我最喜欢的,真的,我看了三遍。我的摘取和解释很狭隘片面,但个人认为大概意思勉强正确。虽然我很向往哲学,可毕竟我不是哲人,想了解的话可以看下面的视频,或者在腾讯视频搜索“十三邀 陈嘉映”。
四六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文科学校生活——PoPésie 文/ Maïté Robert 绘 (1人喜欢)
- 以悬置的视角剖析现代——斯洛特戴克式的诊断 (2人喜欢)
- 与里尔克的365日——序言(终) (3人喜欢)
- [法] 马塞尔·施沃布-米利都女人|四六酱 译 (4人喜欢)
- [法] 德尼·狄德罗-论女性|四六酱 译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