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风味美食
查看话题 >北京 | 用一碗宫廷奶酪抓住夏天的尾巴

首发于海航集团《东方养生》,约稿请豆邮或发邮件至xixiaxuanyue@163.com
今年夏天的雨水真不少,三天两头就要下一场雨。吃了一个夏天的冰激凌和刨冰,眼看着就到了夏末秋初,想吃冰,却已然不是盛夏了,虽然还是热,但吃冰又怕凉。这个时候,路过酪铺的我都会买一碗奶酪来喝喝。
其实对于北京的甜食我一直提不起什么兴趣,尤其是稻香村那些“甜到忧伤”的点心,但是老北京宫廷奶酪这种满族人发明的小甜食却是我的心头好。
走!喝一碗奶酪去,抓住夏天的小尾巴!
目录
1. 那些“不值一提”的老北京甜食
2. 老北京宫廷奶酪
3. 酪铺里一些有意思的小吃食
4. 在哪儿喝
1. 那些“不值一提”的老北京甜食

北京的甜食不少,老一辈人尤其喜欢稻香村的各种糕点,逢年过节的礼盒更少不了“京八件”。所谓京八件,就是用山楂、枣泥、豆沙等甜馅儿在模子里压出各种形状做成的点心。除了糕点,豌豆黄、蜜贡、蜜饯、萨其马等甜食也很常见。

在我看来,这么多种类却都无法成为北京甜食界的扛把子。一来虽然受到老一辈的追捧,但依照现在的饮食口味和健康理念,这类以油和糖为主的糕点未免太过甜腻;二来,虽然稻香村在北京是买糕点的首选,但实际上最早的“稻香村南货店”售卖的是各种苏式糕点。除此之外类似的店铺还有“桂香村”和“稻香春”。这不是什么山寨,而是在清末出现的一批“南店北开”形成的热潮,彼此间形成了竞争的局面。所以,严格来说,稻香村是一家有着江南基因却在北京遍地开花的老字号品牌。
单论甜食这一项,老北京宫廷奶酪才是最local的正牌首选!
2.老北京宫廷奶酪
这里说的奶酪跟西方的奶酪完全是两回事,是以前满族人常吃的一种冷饮小甜食。在清人的 《都门杂咏》有一首小诗专门描述奶酪:闲向街头啖一瓯,琼浆满饮润枯喉。觉来下咽如滑脂,寒沁心脾爽似秋。一碗凉丝丝又带着绵密乳香的奶酪能顿时让人倦意全无,那种爽滑的感觉可不是一碗刨冰能比得了的。

北京人说起奶酪,通常不用“吃”,而用“喝”,文人雅士则称之为“饮酪”。之所以被冠以“宫廷”二字,是因为奶酪出身金贵。在元、明、清三朝一直都是秘不外传的宫廷专享,只有通过御赐,宫外人才得以品尝。《红楼梦》有一回就是说元妃从宫中赐给贾宝玉一碗“糖蒸酥酪”,宝玉特意留着等袭人回来吃,不想被奶娘李嬷嬷吃掉了,由此还闹出了一场风波。
凡是喝过奶酪的,大概没有不怀念那个味道的。

梁实秋旅居美国时曾回忆说:“久居北平的人,不免犯馋,想北平吃食,酪是其中之一。”应该是真心动了馋,他在美国的公寓里还自己动手尝试过做奶酪,可惜不太成功;对北平吃食如数家珍的唐鲁孙晚年在台湾也想念“故都的奶制品”。说虽然在台湾,大陆各省的吃喝俱全,可是雪糕冰淇淋吃腻了,想喝碗奶酪,吃块奶饽饽是找不到地儿的。
的确,以前只有北京才能吃到正宗的宫廷奶酪。做奶酪要用到鲜牛奶、米酒和白糖这三样食材。做好的奶酪质地如凝脂般脆弱,一碰即碎,加上它对温度的要求也很苛刻,太热会导致乳清分离,味道腐败;冷了一旦冻住便风味尽失,所以完全不适合运输,也就无法在全国推广。不过现在做奶酪的技术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在北京以外的地方见到也不稀奇。
3. 酪铺里一些有意思的小吃食
酪铺里除了奶酪,一般还有一些用奶酪或牛奶做成的小吃食。一碗奶酪搭配几块香甜的酪干或者一块软糯的奶饽饽,便是一顿很有意思的消遣。
酪干是中国的太妃糖
民国初年,城里城外的酪铺加起来也不过十来家。在小吃里算是极“小众”的一类了。曾经名气最大的是东安市场的“丰盛公”。店主姓何,满族正黄旗人。
丰盛公最拿手的就是“酪干”。以前没有冰箱,当天卖不完的奶酪不能隔夜,晚上就要把它们烤成酪干来卖。虽然原料是莹润的奶酪,但酪干烤出来的颜色如核桃,看着不好看,可是放一颗在嘴里,越嚼越香,每次吃的时候根本停不下来。因为浓缩了奶酪的精华,酪干的产量特别小,价格也贵,一个酪铺一天顶多出一两斤酪干,就算王公子弟顶多也就是按两买上一点解解馋。

在北洋政府时期,驻北平东郊民巷的西班牙公使夫人就是丰盛公酪干的拥趸。按说国外的奶酪文化那么发达,一个西班牙人怎么会对北平的酪干如此痴迷呢。公使夫人说,面包搭配奶酪,比任何高贵的cheese都够味。后来公使卸任回国,公使夫人每年都要丰盛公寄几斤酪干到西班牙过圣诞节。据她说,酪干是最高级的不黏牙的中国太妃糖——唔,这个形容我给100分!
奶卷和奶饽饽

奶卷和奶饽饽都是用牛奶和米酒加热之后分离出液体乳清,用余下的絮状物质做成的。奶卷中间要卷上一层豆沙馅,卷成长条之后再切成小块。奶饽饽则是将奶皮子揉的不粘手了之后,包上豆沙馅摁在或方或圆的模子里,最后再倒扣出来。做这种奶制品小吃要消耗掉大量的牛奶,十斤奶仅产八两奶卷。做起来这么费力,味道自然也不会差。奶卷的质地非常柔软,入口几乎不用嚼,在嘴里抿几下就能尝出奶香来。
4. 在哪儿喝
东安市场的“丰盛公”今天早已不在了,不过好在有几家酪铺还流传了下来,所以在北京找一碗奶酪喝并不算什么难事。点一碗奶酪,叫一块奶卷,仍然是我能想到的“最老北京式”的消夏时光。
奶酪魏 | 原味奶酪、酪干

原本开在门框胡同儿,梁实秋在美国怀念的就是这家酪铺。
“牛奶醇而新鲜,所以味道与众不同。酪里面有瓜子仁儿,于喝咽之外有点东西咀嚼,别有风味。每途径此地必定喝他两碗。”
“奶酪魏”最早的字号叫“麟记酪铺”。之所以开在大栅栏,是因为最早的酪铺都是在大栅栏戏园子门口设摊,京剧大咖每晚表演结束,出门就能闻到浓郁的酪香,因此奶酪魏受到不少京剧曲艺界人的喜爱。马连良、常玉坤、相声大师马三立都经常光顾这家小店。
奶酪魏现在已经开成了连锁品牌,店铺不大,装修的也不光鲜,难得的是品质没变。如果时间充裕,牛街的奶酪魏总店仍旧是我喝奶酪的第一选择。
多个地址,参考:广安门内大街202号107室(牛街北口)
三元梅园 | 原味奶酪、红豆奶卷、杏仁豆腐
三元梅园也是制作宫廷奶酪的老字号了,手艺同样出自宫廷。据说溥仪的胞弟溥杰还亲自品尝鉴定过,认可其出自宫廷。

小时候一直喝三元梅园的奶酪,对团结湖公园对面的那家店印象特别深刻。现在三元梅园已经开成了遍地连锁,统一由塑料小碗装着,有点标准化统一配送的意思。最近去感觉味道变得寡淡了,不过就近吃吃倒也过得去。还是很怀念以前用小瓷碗装的奶酪呀。
多个地址,参考:团结湖路36号(近团结湖公园东门)
文宇奶酪 | 原味奶酪、红豆双皮奶、燕麦双皮奶

文宇奶酪的知名度也挺高,算是南锣鼓巷铁打的商户,已经经营了十几年了,据说老板最早是三元梅园的老师傅。
奶酪的味道不错,要喝也得排长队,而且下午去很可能就没有原味奶酪了,只能退而求其次买双皮奶啦。带过好几拨儿朋友去,大家的评价还是奶酪比双皮奶好吃,双皮奶的话红豆和燕麦还是蛮不错滴,反正每次路过都要连吃带买(关键觉得排那么长队不多买几盒好亏……
多个地址,参考:南锣鼓巷49号(黑芝麻胡同口)
金鼎轩、那家小馆等餐厅 | 宫廷奶酪
除了这些专门喝奶酪的酪铺,还有一些有北京菜的餐厅(虽然并不知道北京菜这概念是什么鬼……)也把奶酪当做甜品小吃,比如“金鼎轩”和“那家小馆”,味道都还不错的说。所以如果来北京吃饭,也可以留意一下甜品部分,说不定就有惊喜呢。
▼关注公众号【壹路吃】(ID:Yi-foodie),查看更多城市指南与有趣食物

-
Constanc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8-23 15:50:52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去年收的贴突然又推出来了,当时去了南锣鼓巷吃文宇奶酪,可是没尝出来跟双皮奶有啥区别 😂但是旁边店子的岩溶吐司超级好吃呀!!!一口气买两个!!!
2018-12-08 01:01:31 -
小花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10-07 22:42:53
-
初夏的樱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23 19:12:03
-
JAD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8 02:48:57
-
而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9-10 15:53:46
-
默默凝视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8-02-11 21:05:42
-
甜夫人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10-14 15:27:39
-
面包树下等掉屑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9-15 12:43:23
-
Kōng~~Intj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9-14 16:27:42
-
Claire_Xu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7-09-14 15: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