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比巴拉的海
卡比巴拉的海
宋冬野
当你又泪如雨下
就变成七月的模样
我是腐烂了花期的凶手
你是藏起花瓣的牧童
你有一只 步履轻盈的猫
它的心逆流而上
从此你把鲜艳的衣服穿上
好像东京也是红墙绿瓦
在盒子里睡着的美梦
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睡醒的人哭着想回家
可离家的人不会相信他
请你也把我遗弃在远方
让我承受那可怕的绝望
当你终于感到了悲伤
我再回来为你歌唱
可是你不要像我一样
把浮躁的生活当做成长
到最后才看到珍贵的人
流着眼泪 带着微笑
在盒子里睡着的美梦
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睡醒的人哭着想回家
可离家的人不会相信他
在大海上抽烟的人
和你的卡比巴拉一起睡着
当你疲倦的船回到家乡
我还能否成为你的船长
一直很喜欢宋冬野的音乐,他大概是我的本命歌手了。他的音乐具有非常鲜明的标识度,《安和桥北》关于青春与岁月,带着温情和忧郁,《空港曲》《郭源潮》则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音乐是通俗的,但却能做到雅俗共赏。更欣喜地是能看到他每一次都尝试突破自己。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民谣歌手,他的曲风是多元的。最近的一次突破《郭源潮》真真切切惊艳到我,尤其是最后的高音,酣畅淋漓,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宋冬野。这首歌也让我开始对摇滚产生兴趣。而《卡比巴拉的海》也是他的一次尝试,非常极端,非常触动。
编曲方面,哀而不伤。简约却不简单的旋律,在吉他、大提琴、钢琴(关于乐器,宋冬野总是别出心裁,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出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乐器,如《安和桥》里苍茫的马头琴,《空港曲》里轻灵的尺八)层次分明的演绎下,传达出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让我常常会受到莫名的牵动。整首歌的调子非常低,没有太大的起伏。第一小节无伴奏只有独白,每个字都冲击着耳膜。像是自语,又像是倾诉。第二小节的吉他声十分惊艳,简单的伴奏就足以烘托出人声的情感。而在副歌开始出现的钢琴,还有弦乐,一直陪伴到歌曲结束,真正把这种怅惘和无奈推向极致。一样一样乐器的加入,为原本孤独的人声带来慰藉。伴奏层层递进,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延展、扩散、倾泻。歌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明显的高潮,沉缓的乐声一直萦绕在耳边,回环往复,触及灵魂。而宋冬野低沉的嗓音是对这首歌最完美的诠释。这是一首属于他的歌,也是只有他能唱好的歌。他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却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歌词方面,我在知乎上看到相关乐评,评价这首歌“表层是描述性的躁动,深层却关乎肉体与精神,叛逃与尊严,失去与得到,错失与回首,无奈与看开,蜕变与成长”。虽然我一直认为听歌曲胜于词,但这首歌的一两句歌词确实触动了我。“当你疲倦的船回到家乡,我还能否成为你的船长。”很悲伤,很平静,很感人。
宋冬野说“整首歌其实做的很极端”。确实,这首歌与播放列表中各种流行、电音相比,极端突兀。它只适合特定的心境。在心浮气躁的心态下,甚至很难坚持听完第一小节。但当你寻求内心的宁静,亦或需要一段旋律来荡开忧伤时,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适合落泪,却不会让你心如死灰。在很多个高二的夜晚,在那张阴郁的上铺,我会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单曲循环这首歌直到睡去。这首歌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内心的苦涩,像洪流般把我淹没。但当乐声息止,万籁俱寂之时,却能释然,心生慰藉。这种情感的共鸣与宣泄,最终能够带来积极。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一条评论,感谢这首歌带给他久违的眼泪。
这首歌很私人,与宋冬野其他作品相比较为小众。也许只有繁华落尽,才能发现这首歌的珍贵。感谢它带给我的所有感动,感谢宋冬野。
宋冬野
当你又泪如雨下
就变成七月的模样
我是腐烂了花期的凶手
你是藏起花瓣的牧童
你有一只 步履轻盈的猫
它的心逆流而上
从此你把鲜艳的衣服穿上
好像东京也是红墙绿瓦
在盒子里睡着的美梦
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睡醒的人哭着想回家
可离家的人不会相信他
请你也把我遗弃在远方
让我承受那可怕的绝望
当你终于感到了悲伤
我再回来为你歌唱
可是你不要像我一样
把浮躁的生活当做成长
到最后才看到珍贵的人
流着眼泪 带着微笑
在盒子里睡着的美梦
一打开就无影无踪
睡醒的人哭着想回家
可离家的人不会相信他
在大海上抽烟的人
和你的卡比巴拉一起睡着
当你疲倦的船回到家乡
我还能否成为你的船长
一直很喜欢宋冬野的音乐,他大概是我的本命歌手了。他的音乐具有非常鲜明的标识度,《安和桥北》关于青春与岁月,带着温情和忧郁,《空港曲》《郭源潮》则是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他的音乐是通俗的,但却能做到雅俗共赏。更欣喜地是能看到他每一次都尝试突破自己。他并不把自己定位为民谣歌手,他的曲风是多元的。最近的一次突破《郭源潮》真真切切惊艳到我,尤其是最后的高音,酣畅淋漓,让我看到不一样的宋冬野。这首歌也让我开始对摇滚产生兴趣。而《卡比巴拉的海》也是他的一次尝试,非常极端,非常触动。
编曲方面,哀而不伤。简约却不简单的旋律,在吉他、大提琴、钢琴(关于乐器,宋冬野总是别出心裁,在他的很多作品中出现过令人眼前一亮的乐器,如《安和桥》里苍茫的马头琴,《空港曲》里轻灵的尺八)层次分明的演绎下,传达出细腻而丰富的情感,让我常常会受到莫名的牵动。整首歌的调子非常低,没有太大的起伏。第一小节无伴奏只有独白,每个字都冲击着耳膜。像是自语,又像是倾诉。第二小节的吉他声十分惊艳,简单的伴奏就足以烘托出人声的情感。而在副歌开始出现的钢琴,还有弦乐,一直陪伴到歌曲结束,真正把这种怅惘和无奈推向极致。一样一样乐器的加入,为原本孤独的人声带来慰藉。伴奏层层递进,也可以让人感受到情感的延展、扩散、倾泻。歌里从头到尾都没有明显的高潮,沉缓的乐声一直萦绕在耳边,回环往复,触及灵魂。而宋冬野低沉的嗓音是对这首歌最完美的诠释。这是一首属于他的歌,也是只有他能唱好的歌。他不动声色地把一个个别人的故事娓娓道来,我们却能从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歌词方面,我在知乎上看到相关乐评,评价这首歌“表层是描述性的躁动,深层却关乎肉体与精神,叛逃与尊严,失去与得到,错失与回首,无奈与看开,蜕变与成长”。虽然我一直认为听歌曲胜于词,但这首歌的一两句歌词确实触动了我。“当你疲倦的船回到家乡,我还能否成为你的船长。”很悲伤,很平静,很感人。
宋冬野说“整首歌其实做的很极端”。确实,这首歌与播放列表中各种流行、电音相比,极端突兀。它只适合特定的心境。在心浮气躁的心态下,甚至很难坚持听完第一小节。但当你寻求内心的宁静,亦或需要一段旋律来荡开忧伤时,它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适合落泪,却不会让你心如死灰。在很多个高二的夜晚,在那张阴郁的上铺,我会在心情极度低落的时候,单曲循环这首歌直到睡去。这首歌毫无保留地释放了内心的苦涩,像洪流般把我淹没。但当乐声息止,万籁俱寂之时,却能释然,心生慰藉。这种情感的共鸣与宣泄,最终能够带来积极。在网易云音乐上看到一条评论,感谢这首歌带给他久违的眼泪。
这首歌很私人,与宋冬野其他作品相比较为小众。也许只有繁华落尽,才能发现这首歌的珍贵。感谢它带给我的所有感动,感谢宋冬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