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往奴役之路》Day 5 从垄断走向国际新秩序
Day 5 从垄断走向国际新秩序
№.27 今日导读
№.28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上)
№.29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下)
№.30 国际秩序的展望(上)
№.31 国际秩序的展望(下)
№.32 今日总结
№.27 今日导读
今天是我们阅读《通往奴役之路》的最后一天,首先笔者要对所有坚持下来的人表示敬佩,因为这本政治哲学书对于许多人来说的确是有难度,但这也正说明其价值,它并非是仅供娱乐的畅销书,而是一本出版70多年后观点仍然振聋发聩的经典著作。
倘若你这次读完仍旧不甚理解,也没关系,因为或多或少,相信它都给你留下了一定的印象,某天当你遇到你之前以为不会遇到的事情,想起了这本书,相信你会有完全不同的感触。
№.28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上)
现代人已经以令人惊骇的速度学会了如何驾驭自然力量,但这并不代表我们也应该驾驭社会力量。这种力量不会带来个人幸福,而只会带来极权主义。
个人自由绝不能从属于整个社会的某个单一目的,这条规则的唯一例外就是战争或其他暂时性的灾难。那时差不多任何事情都必须服从于眼前的迫切需要,这就是我们为了长远起见维护自由所应付出的代价。但是相关的措施一旦作为一种永久性的制度被建立,就是误入歧途了。

在和平时期,应绝不容许一个单一目的绝对优先于其他目的,这甚至适用于现在谁都承认的当务之急的目标,即克服失业现象。由于战争的特别需要,几十万的男女被吸收到专业化的工作岗位上去,挣得相当高的工资。可在战后,这些特定行业势必无法继续吸纳同样数量的就业人员。大批人员必须转移到其它岗位上去,而其中不乏对新工作的条件有所不满的人。无论什么制度,总有许多人必须接受他们的物质地位一时被迫降低的事实。
面对这样的问题,要么行使强力,即挑选某些人并把他们强行调到报酬较差的岗位上去,要么允许那些报酬变低的人失业,直到他们接受或找到新工作为止。货币政策可以加快资源配置的效率,但无法真正解决这样的经济困难。而大多数不幸的事实则是,货币政策通过实施一种普遍的大规模通货膨胀(即量化宽松),抬高一切工资与物价,并终究在客观上降低了实际工资(即降低了实际的购买力)。
№.29 物质条件与理想目标(下)
经济环境的改变具有其历史的客观性。短期内,或许可以通过碰巧把所有人安排在正确的岗位上,或者通过货币扩张来刺激经济发展,但却不是长久之计。只要劳动者可以自由选择职业,劳动力在行业间的再分配总是持续不断地发生着。失业现象总会存在,但对于社会是结构性的,对于个人则是暂时性的。
战后经济需要恢复,不通过增加收入途径而是用收入再分配的办法解决贫困,只会使许多阶层的人们感到沮丧,劳动积极性大幅降低。在确保每个人享有一个统一的最低水准的前提下,个别阶层或集团必须放弃一切特权,唯有这样才能调动每个人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主义之所以对道德是破坏性的,是因为它试图减轻甚至消除个人的责任。我们因它变得不再独立,不愿承担风险,不再主动与邻人合作,也不会顶住多数意见而坚持自己的信仰,我们把一切献给了当局,并且渴望它给予所有问题的答案。一个对自己都负责不了的人,又怎么谈得上对他人甚至集体负责呢?
不强求道德的集体才有可能成为有道德的集体,这并非一个自相矛盾的结论。正如弥尔顿所说的那样:“如果一个人所做的每一件好事都是因为受到威逼利诱,那么美德岂不是徒有虚名?善行还有什么值得赞美的呢?”
№.30 国际秩序的展望(上)
只要每一个国家都自由地使用它认为可取的“任何措施”,而不考虑这些措施对于其它国家可能的损害,那就很难有建立国际秩序或实现持久和平的可能。
计划当局让许多经济计划得以真正实施的唯一手段,就是越来越多的人员与货物流动的限制。国界两侧,人民的生活水平呈现出明显的差异——既不必要,也不可取。没有不同国家的个人与个人的对话,只有国家与国家直接“谈判”与“交易”的世界必定会导致权力冲突。因为国家本身是自身行为的最高评判者,不听命于更高的法律。
这样下去,我们虽然已经打败了德国的纳粹主义,却创造了一个由许多不同国家不同“纳粹”所组成的世界。于是德国人之所以成为破坏者,并非因为他们对某些民族的所作所为,而是因为他们乃是第一个踏上了这条其他所有人都也要跟上去的路罢了。

那些部分地意识到这份危险的人,往往得出我们应该搞“国际性经济计划”的错误结论。有意识地在一国范围内进行经济计划尚且会引发各种问题,在国际范围内这样做只会让问题的规模变得更加不可收拾。范围越小,计划越简单,因为我们的价值标准相对一致;范围越大,计划越困难——这个负责计划实施的国际性管理机构要么获得更多的强制力,成为超越各国的超级极权组织;要么成为某些大国的傀儡,成为大国控制小国的工具。
仅仅把某些特定的经济权力委托给各种国际性主管机构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经济并非一项技术性任务,可以由专家按照绝对客观的方式加以计划并实施。任何国际性经济当局因为不受一种最高政治权力的约束,即使严格限定于某一特定领域,也是全球性的超级垄断,轻易就能施展其所能想象得到的、最暴虐、最不负责任的权力。
№.31 国际秩序的展望(下)
我们真正需要的国际主管机构是一个在国际范围内维持各国有效的自由竞争的机构。
它不可以得到授权去对各国的经济活动指手画脚,但却需要一种否决性的权力,以防止国家损害其它国家的直接行动。这种权力超越所有国家,因此将对各国的经济活动有所限制。它必须受到严格的法治管理,也只有这样,它才能让国际性的经济活动得以真正有效地展开。
我们的目标既不是具有无限权力的世界政府,也不是各个国家的散漫联合体,而是自由人的国家的共同体。它必须保障国家不针对个人,并且保障这个超级国家不对各个民族国家施行暴政。
虽然我们的目标必须是尽可能防止未来的战争,但我们务必不能相信我们能够一举创立一个——使得世界上任何角落里的一切战事都成为不可能的永久性组织。否则,不仅我们的这种企图必然失败,而且我们也许会因此失去在更为有限范围内取得成功的机会。尽我们所能地降低导致战争冲突的风险,或许就是我们能合理地希望得到的一切。
№.32 今日总结
关键词:
理想目标,国际秩序
要点:
- 道德不仅必定是个人行为现象,而且只能存在于一定的范围之内。在这个范围内,个人有为自己做出决定的自由,并且可能自愿牺牲个人利益来遵守一个道德规则。
- 集体主义之所以对道德是破坏性的,是因为它试图减轻甚至消除个人的责任。不强求道德的集体才有可能成为有道德的集体。
思考与讨论:
至此,这本《通往奴役之路》我们就阅读完了,对于生活在相对和平时代的我们来说,对集体主义、极权社会等可能没有亲身体会,那我们不妨来思考一下,如果说二战时的德国民众被极权主义洗脑从而变成纳粹,那我们此刻的生活有没有被什么东西绑架呢?我们有没有被什么奴役着?
相信大部分人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许多是被物质生活所绑架的,高攀不起的房价、无法满足对奢侈品的欲望、去远方才能找到的诗与远方田野……我们,此刻被什么奴役着呢?又要如何破除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