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马奈、波德莱尔、拉图尔等大咖环绕的这位导师是谁?
原创 2017-09-10 赵谦 微木tinywood
群像

1864年,人像高手拉图尔画了一幅人物群像,里面个个是大咖,比如这几位:
1号位:路易·艾德蒙·多汉蒂,当时卓有影响的艺评人和小说家,大力支持印象派画家,大画家德加曾为他画像庆生。
2号位:亨利·方丹-拉图尔,也就是本画作者,著名画家、版画家和插画家,浪漫主义与印象主义之间的过渡性人物,当时学院派的旗手。常把自己的一票印象派好友画在一起;现在家具商城里常常出售的装饰花卉油画,也经常能看到他的手笔。
3号位:詹姆斯·惠斯勒,美国画家、蚀刻家。憨豆先生曾在电影里涂抹他的绘画。
5号位:爱德华·马奈,大名鼎鼎,印象主义的奠基人之一,影响了莫奈、塞尚、梵高等画家,也被认为是现代主义的先驱。争议巨大的《草地上的午餐》可能都见过。
6号位:夏尔·波德莱尔,法国十九世纪最著名的现代派诗人,象征主义诗歌先驱,代表作《恶之花》《巴黎的忧郁》。启发了一大批在“恶”与颓唐中发现美的艺术家,比如写《罗生门》的芥川龙之介。

画中10个人,簇拥着一幅画像,画中画的人物就是他们尊为精神导师的欧仁·德拉克洛瓦。这幅画名为《致敬德拉克洛瓦》。
画家拉图尔使了点小心思:画自己时,为了让自己在一群黑漆漆的人里最醒目,他在画里穿着白上衣。高光点在他的肩膀上,脸则隐进了惠斯勒造成的阴影里。这样他脱颖而出。
这幅画构图有着古典式的讲究:
横着可以画成三条水平线,坐着的一条、站着的一条,德拉克洛瓦占据最高的一条;
德拉克洛瓦画像在最中间,把左右等分为两拨,各有三站两坐;
左边惠斯勒最突出,典雅地侧立着,手持一束鲜花——画中唯一的一团彩色;
右边站着的马奈最突出,蓬乱着一头金发,脑袋也稍大一些。
德拉克洛瓦
德拉克洛瓦,浪漫主义绘画的扛鼎者,被印象派的画家视为老师和精神引领者。
德拉克洛瓦的生命旺盛在一个激荡的时代,19世纪的上半叶。出生上层家庭,父亲是拿破仑的执政官,长兄是将军。他给哥哥的信里写道:“如果我不能为我的祖国作战,那我至少该为他作画。”于是,便有了今天卢浮宫镇馆之宝级别的作品《自由引导人民》。


完美的野兽
应该说我欣赏挺多艺术家,但大多只是被欣赏、作品被喜欢;而对于德拉克洛瓦,是真心崇敬,他的艺术有古希腊悲剧般崇高,和浪漫主义的豪迈。
在卢浮宫,第一次得见他的很多经典作品,也有资格来说说我心里的这位大神。
在人群围绕着蒙娜丽莎和维纳斯等几位女神时,我开始寻找我的男神--德拉克罗瓦。细细寻找下来,我看到了他的《自画像》《肖邦像》,“三次屠杀”,《自由引导人民》《阿尔及利亚女人》《但丁之舟》《幼虎》《狮子》、小幅的《萨德纳巴》《十字军》《骑士决斗》以及数幅花卉。
随后的一天,又在奥赛看到了他的《猎狮》和《美洲豹》。此外去奥赛的一个目的,就是看一下拉图尔的《致敬德拉克洛瓦》,在名作云集的五楼找到。比看画册图片预想的大。

在卢浮宫看到他的诸多名作,很满足,虽然在他处还有收藏,虽然德拉克洛瓦艺术馆在我到达巴黎的头一天撤展,没能看到那幅“哈姆雷特似的自画像”,但也很幸运了。
《希阿岛屠杀》《萨德纳巴之死》《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太震慑太震撼,体量和心理的压力都那么巨大。如巨幕,胜过VR。让我五体投地,太激动。
《阿尔及利亚女人》充满了北非暖暖的光感和色彩感觉,足足的异国腔调和装饰感。稍早的《但丁之舟》,肌肉感十足,酷肖鲁本斯。
骑士各执兵刃击杀的瞬间、狮子约起搏斗的姿态,宫中卫兵手刃裸女的时刻,那么激荡,“决定性的瞬间”,都是最逼真、电影导演梦寐以求的画面。德拉克罗瓦总能表现最强有力的瞬间和姿态去表现撼人的历史时刻,其人如完美的野兽。
所谓如椽之笔。


心理与视觉
大神德拉克洛瓦的杰出与对后来人的启发,体现在这几处,也是我特别欣赏他的方面:
1,震慑人心的时刻。画作取材并受到文学、历史和时事的直接影响。《希阿岛屠杀》《萨德纳巴之死》分别呼应了诗人拜伦的经历和诗剧,色彩、情节和画家的正义感结合得那么完美。土耳其入侵希腊对希阿岛人进行大肆屠杀;阿尔及利亚君王被叛军入侵时,令侍从杀死妻妾和座骑。此外他的其他作品里,多有杀戮、搏斗、猛兽。
2,画幅巨大,产生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和心理压迫感。与题材有关。数张大画挂在卢浮宫里的一墙上,观者需坐在椅子上拉开距离观看。对超大画幅的驾驭能力惊人。画作本身就是视觉的盛宴。
3,构图上纷繁中充满秩序和精巧的安排。画面混乱当中充满构图上的秩序,如是电影,能分解出很多场景,景别各有不同,在画家笔下汇聚一幅;被屠戮者无力反抗的眼神、君王静静看着眼前杀戮默然待死的姿态,分别统领着画面。肉感,很多画中人的肢体感立体、饱满。
4,色彩分配惊心动魄、暗流涌动。亮暗冲撞激荡,一件亮调子为主、暗部凸显残暴;一件暗调子为主,亮调子冲击视觉。《希阿岛屠杀》和《十字军进入君士坦丁堡》整体暗下去,背景则用明亮烘托,作者自己说,启发来自康斯太勃尔。即使是小幅的花卉,也被波德莱尔比作“藏在花束后的火山口”。亲眼看原作的好处,就是能看到,同一条胳膊的颜色,在运动中受到不同反光,不同肌肉块儿呈现出或稍暖或微绿的偏色,甚是精彩。
5,北非创作启发。北非之旅带给他异国情调、重新塑造了他的色彩感觉。也深刻启发了雷诺阿、马蒂斯、毕加索等一票大师。





致敬与宣言
我们可以这样看,亨利·方丹·拉图尔的画作《致敬德拉克洛瓦》,是一次致意,也是一次宣言。
1863年,德拉克洛瓦去世。同年,官方艺术沙龙拒绝了一大批年轻画家的作品,引起了他们的不满,于是,他们组成了“落选者沙龙”。
第二年,拉图尔画作《致敬德拉克洛瓦》诞生,“落选者”聚集在德拉克洛瓦画像前,尊他为精神导师,也标志了和陈旧画法、院体的决裂;以及在老师的指引下,向现代主义的正式出走。
++++++++++++++++++
欢迎关注“微木tinywood”公众号:tinywood-culture;
转发、转载须保留公众号和作者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