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说
查看话题 >微信时代,老师和学生的关系还像以前那样吗?|三明治

教师节到了,我们好奇在现在的学校里,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否发生了改变?为此,三明治采访了三位身在不同城市、不同教育阶段的青年老师,有在云南的大学老师猫猫,有在广东当高三班主任的Salt,还有曾在汕头乡村里支教的七月。
文|李依蔓、张奕超、郭歌
1
比起我上大学的时候,现在的学生乖多了
讲述者:猫猫
职业:大学老师
坐标:云南
今年是我当大学老师的第二年,去年我从人大哲学博士毕业,回到家乡云南,和父母一样成为了一名大学老师。
以前觉得30岁距离自己很遥远,没办法想象,结果现在面对的学生都是98、99年的小朋友,在课堂上看着他们,自己的大学时光也还没过去多久,感慨时间过得太快。
相比起我们上大学的时候,现在的学生乖多了,像我教政治学这种文科课程,从来不点名,学生们也都基本来上课,而且大部分都很认真。不像我们当年,上课有一半都是在睡觉,还有同学和老师对着干,挺多搞笑的事。现在的孩子都是90后,比起80后而言,他们成长的过程没那么多负担,我说的是心理、想法上的负担,接触到的东西也比较新,整体上还是很有意思的。
我这样的年轻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还是比较平等的,没什么老师架子,他们也相对能接受。学生和老师彼此接触之后,会慢慢摸清对方的脾气、喜好,比如我的课上会鼓励学生多互动一些,他们也会更喜欢表达自己。以前教大三学生,他们就比较“油”,大二的孩子更乖一些,但每个班基本上都会有几个喜欢思考的小孩,会积极地思考一些深度的问题,让他们朗读原文也大声读,还抢着举手回答问题,挺好玩的。
以前我是学哲学的,但现在在政治学系,教的课是政治社会学、政治伦理学、中国政治思想史。年轻老师没有开课的权利,都是被安排,从老教师手里把课接过来上。虽然不是本专业,但还好政治哲学的理论我们都是学过的,上手可以很快。有时候我开玩笑说,一学期课上下来,可能我是收获最大的那个人,因为要准备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现在回想起来自己大学时候的课,很多课已经忘记了老师讲了什么,但有些课还是印象深刻。总结一下原因,要么是老师很认真,要么是课上参与了很多互动,比如做了个小组项目。所以我自己上课的时候,就很强调互动,一定要让学生表达,让他们读原文,哪怕没办法像国外那样达到那么大的阅读量。学生主动参与课程,读过、讨论过,才能留下印象,否则老师照本宣科,学生什么都记不住。
上课的时候,我会提供尽量多的信息给学生,无论涉及学术还是时事,会把不同观点告诉学生,也会说自己更喜欢哪一个,但最后还是让他们自己做判断,不会把我的一家之言灌输给他们,毕竟文科没有标准答案,希望尽可能有多的声音。
所以当大学老师而我来说,最开心的就是上课了。
大学校园里的职场生态
大学老师这个职业,面临的最大压力就是科研压力。薪酬、晋升,所有指标都和科研挂钩,每个人都会被量化打分。
从工资结构来说,我们的薪酬分成基本工资、课时费、奖金,平均下来一个月5500左右。基本工资不高,课时费更低,一小时50块钱。如果一周6个课时,不过才300块钱,还不如在外面做家教的学生赚的钱多。但如果科研做得好,就转化成分数,分数转化为钱,收入就很可观了。
这个薪酬结构对老师上课是没有激励效果的,一小时才50块钱,和为了这一小时的课程需要投入的心力完全不成正比,上得好或者坏,都是这个数。所以上课就是凭良心的事了,有的老师不想上课,只是应付,喜欢教学的才不会计较这个钱。
这种制度,容易把人变得急功近利,容易出擅长钻营的人。为了拿到更多的科研成果,有人就会去找热门的学术方向,好拿课题,大树底下好乘凉。期刊发表也是重要的指标之一,大家都想发表,竞争也很激烈。期刊编辑们不是什么领域都了解,所以会看作者是什么学校、什么职称、被谁推荐的,年轻老师如果没人推荐,或者不认识编辑,基本上是很难靠投稿获得发表机会。
每五年,都会做一次学科专业评估,看的都是这些科研数据,学院就会希望老师多完成一些,不然评估的时候拿不出来,成绩很难看。这种情况下,老师真的很难专心做教学。
很多老师还会到外面兼职做顾问,比如法学院的会去做律师、法律顾问,回报就会很高。但文科在外面的兼职机会很少,有的老师会去当考研名师、做讲座,那种课时费可比学校高得多。
现在国家都在提创业、市场化、产业化,有的学校领导也会说我们要创收,于是学院就会想办法做项目赚钱。公共管理做MPA,文学院搞对外汉语培训,拉外国学生来交流,外语学院做雅思托福培训,反正各个学院都在想办法,想不出办法的学院经济就比较困难。
学生就业率也是考核指标之一,所以学校鼓励学生创业,做各种创业大赛,甚至每个学院都要求老师开创业的课程,也算是响应国家号召,解决就业难问题。表面上每年大部分学生都找到工作、读研,但这里面水分很大,很多人的工作是很勉强的工作,或者三年之内的职业变动比较大,如果想考公务员,都是去特别偏僻的基层,作为老师很难帮得上。
总的来说不容易,现在也不能怪学生不好好读书,他们压力太大了,找工作的压力,还助学贷款的压力,很难静心下来。
身为大学老师的无奈
做大学老师,有开心的,就有不开心的。
年轻老师除了上课,还有科研要求,还要当班主任、带学生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生实习还有一堆事,平时行政开各种会,学校评估的时候年轻老师要被抓去做表,和自己想象的非常不一样。以前看大学老师就是上课、做研究,不用坐班,多好啊,现实不是这样。
现在的大学管理也越来越严格,对比起我们上大学的时候,我们简直就是放羊。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很严格,比如每天晚上查宿舍,晚上不在宿舍要请假,这都要算进综合测评里,会影响奖学金。上学期,学校还出了要求晚自习的新通知,我看到的时候觉得觉得有点不能理解,大学生不让他们搞活动,要去自习室是什么情况?
但后来我思考这个问题,觉得学校也有学校的无奈,现在各种关系都很敏感,学校特别担心学生出事,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上,学生有一点闪失就是学校的责任。本来学校应该只关注教学,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平台,但实际上行政、安全什么都要管,学校也很紧张,生怕有什么状况。
回到上课本身来说,作为大学老师,备课压力挺大的。一门课程开课前,得自己有一个框架,不可能找现成教材念,要组织材料、取舍素材、做ppt。不像中学课程,即使课多,但比较简单,容量小,大学课程随便一门课,就算每周上一次,都像一场讲座,容量、深度都是其他没法比的。
比如这个学期我每周有两节课,都是三学分的专业必修课,一周里光上课就占了两个半天,每节课都需要至少一两天的备课时间,还有其他行政事务要做,时间被排得很满。现在到处都在推双语教学,估计未来会要求开双语课,可能未来也要学习用英文备课、上课。
回到我自身来说,像我这样在外面读书回来的,在学校里还是比较边缘的。尤其文科学术有倾向性,我感兴趣的和许多同事做的东西相比有点格格不入,我又不愿意去迎合。但我自己想得开,不着急,找到自己的节奏一步一步来。
我选择当大学老师,也主要是因为这个职业不用坐班,不需要朝九晚五,可以自由安排自己的时间,工作就是自己准备自己的,不太受其他人的影响。
我父母也是大学老师,他们这一辈能安安稳稳退休,享受福利待遇,但我觉得到我们这一辈当老师,不太可能像他们那么高枕无忧了,以后一定会遇到各种改革。但担心也没什么用,只是我有这个心理准备,趁着年轻多积累经验吧。工作对我来说也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还是需要和生活做平衡。
2
保持距离很重要,我不再加下一届学生的微信
讲述者:Salt
职业:高中物理老师、班主任
坐标:广东
我本科读的是物理学师范类的,2014年毕业以后,我就回到家乡,广东的一座城市,在一所公立高中当物理老师。
我以前读的高中,是这座城市公认综合排名第一的学校,现在任教的高中排名第三,两所学校的管理,以及学生的素质都很不一样。我们以前都要住宿,同学们呆在一起的时间很多,就算只是同学之间的闲聊,当时觉得没什么,现在回想起来,讨论的事情是很深刻的,对你的三观建立也有很大帮助。
包括办社团活动,在现在的学校,办活动是自上而下的,上面说我们要做什么活动,布置下来每个班需要做什么,每个班就去做。但以前我读书的时候,我们做什么活动,有什么主题,如何提方案,其实都是学生自发做的,学校也鼓励这样的活力和碰撞。
想假装生气,只要不笑就可以了
从毕业后到今年,我带了第四届学生,第一年教高一,第二年还是教高一,开始当班主任。高一这届到了高二要分文理科,我带的学生也分了班,今年,这批学生就高三了。
其实每一届学生都有差别,我的状态也有点不一样。
第二年当老师的时候,我第一次当班主任带班,算是工作初期,自己会特别上心。那个班的学生很活泼,很信任我。现在这个班,我是从他们高二分班后带起来的,他们已经对高中生活比较熟悉了,所以不会像上一届一样,但同样也很活泼,像伙伴一样有很轻松的关系。
有几个学生经常跟我开玩笑说我十八岁,或者说我腿短。这也跟老师的表现有关,我给他们一种感觉,就是可以跟我开这种玩笑。说我腿短,可能是因为我自黑吧,有时上课讲题,讲到谁跑得快跑得慢的题目,我就会拿自己打比方说“像我这种腿长的,跑得就怎么样怎么样”,他们听习惯了。
总体上,我觉得现在的学生相处,跟过去没有什么不同。对于老师,他们该尊重的时候尊重,该开玩笑的时候也开玩笑。这也跟我的年龄有关,可能他们也不会跟比他们年纪大一辈的老师这么开玩笑。
其实我每天只有一节45分钟的课,但还是特别忙,每天有数不清的事情需要处理。我自己觉得没有什么学生的事情是值得老师去生气的,除非有这种两种情况:1.他们不尊重老师,不尊重别人;2.他们对自己不上心,对学习吊儿郎当,什么都无所谓。
所以大部分情况下,我对他们不会生气,但他们做了错事,我还得假装生气一下。做的错事无非也都是青春的荷尔蒙使然,特别傻。比如有个男孩被其他几个男孩倒吊过来,绑在单杠上,害他下不来。我觉得很好笑,但还是要做出一副很严肃的样子,让他们知道这是件错事。
我不会哄人,该批评的时候就会批评。当我需要批评的时候,我只要不笑就可以了。平时跟他们嘻嘻哈哈的,只要不笑他们就会觉得你很生气。
学生们经常都挺敏感的,很怕惹我生气。
有一次我给他们上课,走到一个很活跃,经常说我腿短的男生桌前,看到放着一把扇子,就问他能不能借我用一下。
他说不行,我觉得没什么,就拿了他同桌的。结果那天他以为我生气了,晚上给我发了特别长的短信解释,跟我道歉。其实我真的没有生气......
继续像现在这样挺好的,我觉得没有必要摆架子。我会跟他们聊天,关心他们,让他们对我产生信任。学生们有时候跟家里人闹矛盾,回学校状态不好,也会跟我说,我都会听他们倾诉,能帮到的也能帮到他们。
学生的状态,从做老师的来观察,其实很明显。上课有没有认真听讲,最近有没有交作业,考试成绩怎么样。他们作业很多,我跟他们说你们对自己负责任,交不交作业你们自己看。但是连续很多次不交,我还是要问一下,了解他们为什么不交。
考试前后,我也会专门找一些学生做“心理咨询”,考试前看到一些学生没有进入备考状态,我会提醒他们要准备,有些人考试后明显退步了,我也会找他们谈是什么情况。
有些比较有经验的老师,会用“杀鸡儆猴”的方式,但我是那种骂个学生都要打草稿的人,这招对我不是很适用。学生一般都有一些想要的东西的,比如想跟他们关系好的人做同桌,我也会鼓励一些学生,如果你达到一个什么目标,我就给你你想要的。最后一招是联系家长,我不喜欢用,觉得没必要这么做。
我们班有两个挺活泼的男生,对学习一直不上心,我送了他们一人一个“咸鱼”笔袋,跟他们说,你们就像这两条咸鱼一样。希望用这种比较轻松的方式,能起到提醒作用。
高中生早恋,其实已经不能算早
高中生早恋嘛,其实是很正常的事情,而且这个年纪,也不能讲早恋。出于我自己的经历,我会觉得这是很美好的一件事,所以对于学生谈恋爱,我都不表态,他们也知道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对于任何一个年龄层的人来说,谈恋爱都是一件会让你的情绪波动起伏很大的事情。如果你因为恋爱而感到非常沮丧,当然有可能会影响学习。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可能可以控制,但在他们这么大的时候,很多时候可能是没法控制的。
我以前读高中的时候,只有教导主任抓得很严,其他老师都没怎么管。我现在也不想强行拆散,还是希望学生顺其自然,不要影响学习,也偶尔会拿这个事开玩笑。
所以我可能会拿学生的恋爱开玩笑,希望他们能掌握到的信息就是“我知道你们在做什么,我不会支持你们,但也不会硬生生让你们分开。”
我们班是理科班,没有班对,都是我们班男生跟别的班女生,可能是我们自己班女生看不上他们吧哈哈哈。
有一次开班会,我拿班上其中一条咸鱼开涮,说如果你还这样,我就要给你换一个同桌,让全班最漂亮的女生跟你坐在一起。全班学生都在问,为什么跟最漂亮的女生在一起,会是惩罚。我说,我看他怎么跟他女朋友交代!
他们才知道,原来老师什么都知道......
我之所以知道,其实很多时候也是其他学生无心告诉我的,他们把我当朋友嘛,说的时候并不觉得是在告密,就像在跟我说一个很好笑的八卦一样。
我们班有一个男生,前段时间谈恋爱,成绩下滑得很厉害,我看到情况不对,就找他聊,跟他说这个事情我知道了,也已经产生了这样的后果,你必须想办法解决。这个应该算是一种提醒吧,他也因为成绩问题很苦恼。结果没等到一个月,女生就把他甩了。
学生之间的其实还好,有的时候学生会对我有一些没有把握好尺度的东西。
我教书的第二年,跟一个女生本来只是像朋友一样聊天的,但后来她就对我特别上心,问我中午吃饭了吗,我说没有,她立马叫了外卖送过来。我可能随口跟她说看到一个杯子,她马上就会买给我。
后来她跟我聊天的时候,我都不怎么回复,稍微冷淡一些,这阵才过去了,现在她挺好的,跟另一个女孩在谈恋爱。
还有一个我完全没教过的男生,不知道怎么地拿到了我QQ号,加了我以后就在QQ上暗示一些东西,我就找了个借口把他删了,但他还会跑到办公室,给我桌上放点小礼物什么。
我们班也有一些。有两个男生其实很内向,话都经常说不清楚,但是会跑到办公室,问我一些其实不太重要的题目,就算问完了,都会想尽办法再找题目来问,我可以感觉出来。
对于他们来说,我觉得就是呆在高中里见识太少了,有个像大姐姐一样的角色出现,能跟她聊天觉得很开心,所以没有把握好尺度。
也是通过这几件事吧,我觉得跟学生保持距离还是很重要的,不能跟他们真的像朋友一样,什么都聊。
我只是在帮我的学生渡河
现在我们还是不鼓励用手机的,至少希望他们晚上和周末在家才用。但每个学生都有手机,玩微信,也经常带到学校来。
有个学生在上课时间发了朋友圈,居然还不屏蔽我,我看到了觉得又可气又好笑,至少也屏蔽我一下呀。
开学的时候,我给我们班建了一个群组,为了发通知方便嘛。本来我们学校需要发通知的话,是可以群发短信给家长的,但我还是觉得直接让学生知道会比较直接一点,比如明天来台风了学校停课,就可以直接告诉他们。
建群的时候我的初衷是群里只发通知,不过他们还是经常会聊些有的没的。我本来不想加他们的,但没把握好,还是加了,结果真的挺占用我私人时间的,特别是他们来找我问物理题,当面讲五分钟能搞定,在微信讲可能半小时他都搞不明白。
等这一届学生毕业,到下一届,我会跟他们约好了,不会加他们的个人微信。第一,有的同学会跟我微信请假,这样不合规范;第二,有的同学会微信找我讲解题目,这样不够有效率。当然,他们如果毕业以后要加我微信,我还是欢迎的。
我带的第一届学生已经毕业了,他们回来学校看我们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尬聊”啦。我并不关心你们毕业以后怎么样,没有什么好聊的,我对你们已经尽力了,以后的路你们就自己走吧。
我希望自己就是一个划船的人,帮助我的学生们渡河。这个划船的人当然会跟你聊天,介绍一路的风景,保证你在乘船的过程中觉得还不错。但是我只送你最后一程,你走了以后,就不要回头了。
没有哪个学生对我来说是特别重要的,我会去关心他离开了以后还落在哪里,还想一直看着他们走下去。除非等到他们真的不再是一个学生,能跟现在的我差不多同龄,可能我才会跟他们交朋友吧。
3
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学生教我的
讲述者:七月
职业:支教老师
坐标:汕头
2011年的时候,我辞掉北京的工作去支教,在汕头一个乡村小学教了两年五年级语文。
这是个规模很大的公立小学,硬件水平并不差。村子里的家庭多半经济条件也不是特别差,可是很少有家长重视教育。村里就有很多手工作坊,例如内衣厂、电路板厂等,工作一个月收入比我们支教的津贴要多出不少。学校门口的厂子墙上都贴着:招工,月工资3500。
在这样的环境下,有不少学生会早早辍学去做工,特别是那些成绩不好的孩子。他们上课总是听不懂,感觉无聊,在学校里很难有成就感。相比起来,能自由地做工、赚取一些收入要有吸引力的多。
我曾教过一个家境尚可的男生,就在升入初中后去省里的一线城市做工了。那时我已经离开汕头,有学生在QQ上告诉了我这件事。我给他家里打了几次电话,最终没能让他返回学校。他姐姐说:拦不住的,家里也还想让他上学,是他自己执意不想读了。
我到现在都能记起他当初在课堂上毫无生机的样子,我教他一年,并没有给他造成什么影响。但另一些孩子还是让我感觉到自己做的事情是有意义的,他们也是我今天又重回乡村学校的动力,特别是那些含羞草一般安静的女孩儿们。
晓珊是我第一年的语文课代表。我一直都记得第一次叫她回答问题的场景,叫了她一遍,她没反应,以为她没听到,又叫了一遍,仍然没站起来。有那么一瞬间我以为她是故意和我对着干,后来才发现她是因为胆小不敢站起来。接下来选课代表的时候,我请她做语文课代表,她却说:“老师,我不做行么?” 她诚惶诚恐,不敢答应下来。
我想让她有更多表达的勇气。一开始,我先组织小组朗诵比赛,四人一小组上台朗诵,在团体的声音里,晓珊的嗓音渐渐开始冒头。我又安排她跟另一个勇敢一点儿的女孩一起,每天带大家读课文。于是到了我组织个人朗诵赛的时候,大部分同学都报了名,晓珊也参赛了。这个时候学校也在选拔五年级学生准备参加镇里的古诗词朗诵比赛,所以我特别留意了几个平日里朗读还算不错的学生——晓珊不在其中。
个人朗诵比赛的水平可想而知,农村的小朋友没有接受过任何的培训,发音不准声音太小,失去了团队比赛时的队友支持,气势上也都败了下来。出乎我意料的是晓珊的表现,尽管她在台上时手一直在颤,可是她仍然用比平常大很多的声音在台上朗读。后来我夸奖了她的勇气,她说:“因为别的同学读的时候我听不见,所以我就读的很大声。”
就这样,晓珊成了我们班的代表选手之一,经过两次淘汰赛,她终于拿到了参加镇里比赛的资格。现在我仍怀念带晓珊和另外两个小姑娘读诗的日子,去年整整一个月,她们三个每天放学都到办公室里练习一个小时才能回家,回到家还要自己对着镜子读。长时间的苦练终于取得了效果,有一天,晓珊读到《长歌行》时,我激动得差点忍不住要拥抱她——她读得好得让人难以置信,完全不像是之前那个胆小怯懦的女孩儿。后来的比赛结果在预料之中,三个小朋友包揽了一二三等奖。我挺开心,教导主任和校长都开心的不得了。可是晓珊没有。
她在她的作文里写下:“我难过是因为:每天晚上放学都读古诗读到5点多才回家,出校门每天都被看守门的老爷爷骂。回家时,因为姐姐要洗衣服,我每天这么晚才洗澡,又被姐姐骂了一顿。比赛前一晚,我也很努力地在读诗。没想到,只得了三等奖,我并不开心,而是难过。”
但是这个极端内向的孩子还是一点一点在改变。到了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她在离开学校前上来拥抱了我;第二年区里举行讲故事比赛,她脱颖而出,拿了一等奖;上了初中之后她继续参赛,朗诵已经变成了她的强项。她写过一篇作文《我五年级的老师们》,发表在《潮汕少年周刊》上。她从前的老师听说了,都不敢相信这就是当初那个谦卑到尘埃里的小姑娘。
她踏实、认真,拥有那么多宝贵的品质,只是,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她。
有一天,晓珊在QQ上对我说:“老师,能够登上报纸,这么光荣的事,还能有稿费,这么好!那我也可以再多写一点。”还感叹:“天哪,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了作家。”当我告诉她写得更多、更好才能算是作家后,她说:“我一定一定要成为一名作家!”还说,等她以后写第一本书,一定写上送给我,她最爱的老师。
支教结束离开汕头的时候,我非常平静,没有流泪,也没有难舍难分。15年的时候,我和一起支教的同事因为参加朋友婚礼,顺道回去看望了一次学生。孩子们一听说我回去了,骑上车就去学校找我。有些本来很调皮的小男生,当初没少被我骂,他们也曾乱拍桌子跟老师对着干。这时候却已经变成了文文静静的大孩子,个儿长得那么高,恭恭敬敬坐着聊天。
回去的三天里,已经上了初中的学生一到放学就跑回小学来找我们,来了一次又一次。我笑话他们怎么不嫌烦,是不是作业不够多。一个孩子说:“可是老师你们一走,不知道下次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你们呢。”最后一天送他们走,到学校门口时,一个女孩子突然捂着脸,瘦瘦的肩膀一直在抖,哭得说不出话来。
那一瞬间我仿佛从“永远平静”的状态中苏醒过来。
生命中很多重要的东西都是我的学生教会我的,比如爱,比如善良。我第二年教过一个成绩不好又很沉默的小男孩,坐在倒数第三排。他每天上课时趴在桌子上什么都不做,作业也写得不好。总之,是那种最容易被忽略的学生。我教了他大半年,却对他印象模糊,只记得一次美术课我让他们用叶子做东西,他做了一个怪兽,旁边写着“专吃老师的”,又补上一句“开玩笑的,哈哈”。
学期快结束的时候,几个男生从下水道救了一只小猫,里边就有他。他的同伴们告诉我:“卓明非常喜欢小动物,可是他的妈妈,却把他带回家的所有小动物都丢出家门。”我把孩子们带到食堂,让他们给小猫洗澡、吹干、喂猫粮。你永远想象不出,卓明给小猫洗澡的时候有多温柔!他蹲在地上,小猫蹲在它的膝盖中间。
他那么善良,可是有谁在乎呢!这些孩子们,没有人“看见”他们,没有人尝试拂去珠玉上面的蒙尘,他们也把自己当做石头。可是,他们本来是可以绽放出那么夺目的光彩的。
留 言 互 动
你怎么看待现在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呢?或者你有和学生/老师不一样的相处故事吗?欢迎留言告诉我们


/ 张春写作课堂4.0 /
如何准确表达情感,写出动人故事?
用四周时间跟着张春老师学习写作
把真实的情感,用文字的捕网准确捕捉

/ 七日书第三期最后一天报名 /
在导师带领下,用十天时间写好一个自己的故事
Writers live twice
每个普通人,都能在文字里活出不一样的人生
最后一天报名,不要错过

-
AOE 赞赏了这篇日记 2017-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