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姐
奶奶一生中嫁过两个男人。分别姓田,和姓杜。田氏是这个名叫“杜家村”里面的小姓,却是富户,杜姓是大户,却穷。
奶奶从隔壁村嫁到田氏后,生了两个男娃,谁知人生半路,俩娃的爸得病而亡。我没有从奶奶口里,也未曾从两个伯伯口里听到过这个田姓爷爷的相关事情,只知道这个田姓爷爷留给了大伯和二伯一些房屋的财产,传到了弟兄俩的手里。
大抵农村里的女人,因为要出体力干活,还有两个还在发育中的娃,必须要找个壮劳力帮衬着,这时候我爷爷就出现了,按现在的形容词,我爷爷应该是个“矮穷矬”,没钱,人不高,瘦。但是肯照顾这个家庭,于是爷爷跟奶奶走到了一起。
我无法形容爷爷和奶奶生活的状态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那个时代,人们更多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而不是怎么“生活”。从我爸妈争吵的时候,我妈吐槽我爸的一些事,我依稀知道,我爷爷是有暴力倾向的,打我奶奶,是喝了酒动不动就打。这点被我爸遗传了下来,不同的是,我妈不是我奶奶,会奋起反抗,所以家里的气氛是,你打我,我就反抗,整的不可开交。
奶奶跟了我杜姓爷爷之后,又生育了一女三男,拖的战线比较长,我爸排杜姓老二,上面是姐姐,我爸跟大伯的年纪相差有16岁,而我最小的小叔出生的时候,我大伯的大女儿也出生了。
大伯生了3个女儿,二伯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
最近特别想写写我二伯家的大女儿。
从我懂事,印象中开始对几位堂姐有记忆的时候,她们都已经长大到青春期后了,我对他们的印象直接追溯可以到她们谈对象,谈婚论嫁的时候。
一起长大的5个姑娘,以我的想象,不可避免的要在谈婚论嫁的对象上面有所比较,大伯家的大姐是被大婶子相中的做木匠的,二姐是谈了个少管所的司机,三姐还在上学,据说在学校里也处了好几个对象。
二伯家的大姐,谈了好几个,到了快30了还没定下来,急的我二婶子不行,连说她太挑,性格太过刚硬和倔强。二姐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处好了班里面的同学,虽然都没考上大学,但是在当时的农村都不是啥紧要的事,同学时隔壁村的,到了时间来提亲,这时候大姐还没出嫁。二婶子说,先嫁二女儿吧。
所以我对这几位堂姐的结婚仪式,最有印象的是这位二伯家的大女儿。堂姐叫杏梅,一直到30岁没结婚,是因为没有谈到合适的,之前也谈了几个,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散了。在当时的农村,90年左右,到了30还不结婚,俨然是大罪一件。大概是在30那年,堂姐认识了我们一个县里面小猪哥,小猪哥为人长的也算是帅气,个子矮了些,家境颇丰,在当地镇上父母给置办了房子,也烧了一手好菜,尤其是“虎皮鸡蛋”,开启了我人生中黑暗料理鸡蛋之一,却又被深深震慑的一道菜。堂姐嫁过去的时候,我充当了陪嫁花童的角色,不敢想象这个陪嫁花童,当时也是那么胖墩墩的,小时候大概还是可爱的吧。
从父母后来的闲谈中,这个小猪哥游手好闲,虽然为人精明,有啥技术一点就通,却是不肯下苦力气,好好稳定下来,他跟堂姐的相处中也是问题大大。堂姐性格绝,是个很要强的女人,所以自然希望自己的丈夫也是出人头地的,没曾想遇到这个疲软货色,婚后的矛盾点不断爆发,好在儿子的出生稍微缓和了些。
小猪哥是家里的独苗儿子,上面虽然有姐姐,但是自然儿子才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角色,自从有了孙子之后,小猪哥的爸妈很是宝贝这个孙子。
事情的分水岭,是小猪哥在外偷窃被抓,判了刑,堂姐不再愿意跟他过下去,申请了离婚,但关于儿子的所属确成了两家人争夺的焦点,堂姐誓死也要把儿子带在身边,婆家自然不愿意放着大孙子不管,所以离婚后回娘家的日子,就时长在儿子/孙子的争夺战里面度过。
离婚的女人带着儿子过生计,多么不容易,虽然堂姐有个裁缝的手艺,生活也只是勉强维系,后来堂姐得知有劳务外派的途径,申请了去毛里求斯,一去好像是6年,6年,要把儿子交给自己父母,要独自在外生活6年。还是忍下来去了。
6年回来后,我已经开始跟堂姐生分了,堂姐要求我跟她一起去大伯母家,我拒绝了。我已经长成了一个青春期的姑娘,不愿意乱跟着别人瞎哄,所以不想跟她一起去。
她在外六年,存了些钱回来,不知道该做何用,于是存了银行死期利息。当时县城里的房子还不要1000一平,她只想着先这样生活吧。这成了她如今的遗憾,如果当时入手一套房子,现在的生活也不至于这么尴尬。跟弟媳闹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在弟媳前面造个房子都闹到了村委来协调的地步,闹的爹妈无可奈何,弟弟也是唉声叹气。现在面对儿子提到的“要我谈对象,先把房子给我解决了”的时候,心里只是更多的无奈吧。
回来之后,别人介绍了个男的,也待在一起相处过,男方也有一个儿子,把自己儿子带过去,自然不知道怎么公平起见好,所以分分合合好几年,最终还是没有结果,我连那个男的长啥样也没见过。
不过,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个堂姐的性格,她真是太硬,她的经历成了长辈们教育我们这些不肯结婚,不肯谈朋友的反面典型。相反,她却缺少了对我们的理解,昨天她说“女人不是嫁到哪里就是哪里么”,她的自我抗争史,成了她生命中的痛,所以她批评我们的不婚。
我的小侄子,近两年来开始跟身边人比较起买房买车的事,有时候怪她没把他交在他爸爸的手上,说不定生活比现在要好过的多。
不知道她心里到底对此是什么想法,只是女人啊,太不容易了。
我喜欢或者不喜欢,这都是她的一生啊,不知道她的生活中,有没有能真正懂她的人呢?
奶奶从隔壁村嫁到田氏后,生了两个男娃,谁知人生半路,俩娃的爸得病而亡。我没有从奶奶口里,也未曾从两个伯伯口里听到过这个田姓爷爷的相关事情,只知道这个田姓爷爷留给了大伯和二伯一些房屋的财产,传到了弟兄俩的手里。
大抵农村里的女人,因为要出体力干活,还有两个还在发育中的娃,必须要找个壮劳力帮衬着,这时候我爷爷就出现了,按现在的形容词,我爷爷应该是个“矮穷矬”,没钱,人不高,瘦。但是肯照顾这个家庭,于是爷爷跟奶奶走到了一起。
我无法形容爷爷和奶奶生活的状态是幸福的还是痛苦的,那个时代,人们更多要考虑的是怎么“生存”,而不是怎么“生活”。从我爸妈争吵的时候,我妈吐槽我爸的一些事,我依稀知道,我爷爷是有暴力倾向的,打我奶奶,是喝了酒动不动就打。这点被我爸遗传了下来,不同的是,我妈不是我奶奶,会奋起反抗,所以家里的气氛是,你打我,我就反抗,整的不可开交。
奶奶跟了我杜姓爷爷之后,又生育了一女三男,拖的战线比较长,我爸排杜姓老二,上面是姐姐,我爸跟大伯的年纪相差有16岁,而我最小的小叔出生的时候,我大伯的大女儿也出生了。
大伯生了3个女儿,二伯生了2个女儿,1个儿子。
最近特别想写写我二伯家的大女儿。
从我懂事,印象中开始对几位堂姐有记忆的时候,她们都已经长大到青春期后了,我对他们的印象直接追溯可以到她们谈对象,谈婚论嫁的时候。
一起长大的5个姑娘,以我的想象,不可避免的要在谈婚论嫁的对象上面有所比较,大伯家的大姐是被大婶子相中的做木匠的,二姐是谈了个少管所的司机,三姐还在上学,据说在学校里也处了好几个对象。
二伯家的大姐,谈了好几个,到了快30了还没定下来,急的我二婶子不行,连说她太挑,性格太过刚硬和倔强。二姐在上高中的时候就处好了班里面的同学,虽然都没考上大学,但是在当时的农村都不是啥紧要的事,同学时隔壁村的,到了时间来提亲,这时候大姐还没出嫁。二婶子说,先嫁二女儿吧。
所以我对这几位堂姐的结婚仪式,最有印象的是这位二伯家的大女儿。堂姐叫杏梅,一直到30岁没结婚,是因为没有谈到合适的,之前也谈了几个,不知道什么原因,都散了。在当时的农村,90年左右,到了30还不结婚,俨然是大罪一件。大概是在30那年,堂姐认识了我们一个县里面小猪哥,小猪哥为人长的也算是帅气,个子矮了些,家境颇丰,在当地镇上父母给置办了房子,也烧了一手好菜,尤其是“虎皮鸡蛋”,开启了我人生中黑暗料理鸡蛋之一,却又被深深震慑的一道菜。堂姐嫁过去的时候,我充当了陪嫁花童的角色,不敢想象这个陪嫁花童,当时也是那么胖墩墩的,小时候大概还是可爱的吧。
从父母后来的闲谈中,这个小猪哥游手好闲,虽然为人精明,有啥技术一点就通,却是不肯下苦力气,好好稳定下来,他跟堂姐的相处中也是问题大大。堂姐性格绝,是个很要强的女人,所以自然希望自己的丈夫也是出人头地的,没曾想遇到这个疲软货色,婚后的矛盾点不断爆发,好在儿子的出生稍微缓和了些。
小猪哥是家里的独苗儿子,上面虽然有姐姐,但是自然儿子才是这个家里最重要的角色,自从有了孙子之后,小猪哥的爸妈很是宝贝这个孙子。
事情的分水岭,是小猪哥在外偷窃被抓,判了刑,堂姐不再愿意跟他过下去,申请了离婚,但关于儿子的所属确成了两家人争夺的焦点,堂姐誓死也要把儿子带在身边,婆家自然不愿意放着大孙子不管,所以离婚后回娘家的日子,就时长在儿子/孙子的争夺战里面度过。
离婚的女人带着儿子过生计,多么不容易,虽然堂姐有个裁缝的手艺,生活也只是勉强维系,后来堂姐得知有劳务外派的途径,申请了去毛里求斯,一去好像是6年,6年,要把儿子交给自己父母,要独自在外生活6年。还是忍下来去了。
6年回来后,我已经开始跟堂姐生分了,堂姐要求我跟她一起去大伯母家,我拒绝了。我已经长成了一个青春期的姑娘,不愿意乱跟着别人瞎哄,所以不想跟她一起去。
她在外六年,存了些钱回来,不知道该做何用,于是存了银行死期利息。当时县城里的房子还不要1000一平,她只想着先这样生活吧。这成了她如今的遗憾,如果当时入手一套房子,现在的生活也不至于这么尴尬。跟弟媳闹的不可开交,以至于在弟媳前面造个房子都闹到了村委来协调的地步,闹的爹妈无可奈何,弟弟也是唉声叹气。现在面对儿子提到的“要我谈对象,先把房子给我解决了”的时候,心里只是更多的无奈吧。
回来之后,别人介绍了个男的,也待在一起相处过,男方也有一个儿子,把自己儿子带过去,自然不知道怎么公平起见好,所以分分合合好几年,最终还是没有结果,我连那个男的长啥样也没见过。
不过,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个堂姐的性格,她真是太硬,她的经历成了长辈们教育我们这些不肯结婚,不肯谈朋友的反面典型。相反,她却缺少了对我们的理解,昨天她说“女人不是嫁到哪里就是哪里么”,她的自我抗争史,成了她生命中的痛,所以她批评我们的不婚。
我的小侄子,近两年来开始跟身边人比较起买房买车的事,有时候怪她没把他交在他爸爸的手上,说不定生活比现在要好过的多。
不知道她心里到底对此是什么想法,只是女人啊,太不容易了。
我喜欢或者不喜欢,这都是她的一生啊,不知道她的生活中,有没有能真正懂她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