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与马东之争
查看话题 >知识分子的尬聊
看了许知远《十三邀》对话马东。马东说:人,内心的趣味并不会随着他的识字率发生变化。
认识马东因为看《奇葩说》,但我也只看了一季,因为辩论的内容都已经是被认证过,只是用最底层的语言再叙述一遍。就像嚼过口香糖。
当许知远采访奇葩说的辩手时,问到他们对马东有好奇的地方吗,辩手们都说“没有啊,马老师就是一个很随心很好沟通的人啊。。。” 许知远说:“一代人如果对上一代人没什么好奇心,那这代人一定是做不好的。”或许就是这样吧!
转眼看蔡康永对马东的评价:
原本认为马东是雄才大略的人,但实际并不是。他身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家庭、留学生活等很多。
1949年以前,我们的识字率在5%(一般称20%),而现在的识字率在90%以上,但我们的认知和文化需求并没有太大改变。那么,莎士比亚时代去剧院看莎老的话剧,和现在看《奇葩说》并没有本质区别。
虽然对话马东这期没有出现预想的观念价值观碰撞,却揭露了这个时代最为本质的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想到达一个怎样的社会平衡?
因为历史会被遗忘,然后重新来;遗忘,重新来。
许知远是在乎时代精神的人,而马东更像是一个对时代认知过于清晰而又无力改变的人,所以许知远没办法打开马东。如果说前者是个文人,那我认为后者更像个商人。最后引用马东的话:
“世界上永远都只会有那么百分之五的人真正成为所谓的学者,站在最前沿,因为只有那么一些人站在最前沿,才能带动着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思考进步。”
![]() |
人,内心的趣味并不会随着他的识字率发生变化。 |
认识马东因为看《奇葩说》,但我也只看了一季,因为辩论的内容都已经是被认证过,只是用最底层的语言再叙述一遍。就像嚼过口香糖。
当许知远采访奇葩说的辩手时,问到他们对马东有好奇的地方吗,辩手们都说“没有啊,马老师就是一个很随心很好沟通的人啊。。。” 许知远说:“一代人如果对上一代人没什么好奇心,那这代人一定是做不好的。”或许就是这样吧!
转眼看蔡康永对马东的评价:
原本认为马东是雄才大略的人,但实际并不是。他身上有太多神秘的东西,家庭、留学生活等很多。
1949年以前,我们的识字率在5%(一般称20%),而现在的识字率在90%以上,但我们的认知和文化需求并没有太大改变。那么,莎士比亚时代去剧院看莎老的话剧,和现在看《奇葩说》并没有本质区别。
虽然对话马东这期没有出现预想的观念价值观碰撞,却揭露了这个时代最为本质的问题:我们到底想要什么?想到达一个怎样的社会平衡?
因为历史会被遗忘,然后重新来;遗忘,重新来。
![]() |
我是因为底色的悲凉,所以新鲜的边界让我会有一种幸福感! |
许知远是在乎时代精神的人,而马东更像是一个对时代认知过于清晰而又无力改变的人,所以许知远没办法打开马东。如果说前者是个文人,那我认为后者更像个商人。最后引用马东的话:
“世界上永远都只会有那么百分之五的人真正成为所谓的学者,站在最前沿,因为只有那么一些人站在最前沿,才能带动着其他的百分之九十五的人思考进步。”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