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清源回忆录》与我的围棋故事
我从小是酷爱看漫画的,所以和很多动漫迷一样,第一次对围棋产生兴趣,是因为一度大热的《棋魂》。
《棋魂》大热时,我刚好初三,面对升学的压力,这本书的热血和激情带给我很大的力量。所以每到觉得自己需要充电的时候,都会翻出来重新看一遍。
因为对《棋魂》太过喜爱,于是开始买了一些入门书自学,后来甚至用自己辛苦攒的钱,去棋院找老师教。老师人也非常好,看我诚心想学,却又是学生,于是每节课只象征性的收10元。高一一年的时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去早恋,而是天天琢磨死活题。
回忆起来真的非常有趣,可能每个人年少时都会勇往直前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吧,既不考虑意义,也不担心结果,真真是全凭一腔热情,无畏亦无惧。
后来棋院倒了,改到老师家里学习,骑自行车2个小时才能到,我每个周末准时报到,竟然也坚持了一年。并且为了去网吧找对手练棋,连丢了3辆自行车,以至于家人一气之下不给再买,只好连续3天单程跑步40多分钟上下学,后来才给办了公交卡……关于围棋的数语,基础的知识,都是这个时候逐渐学会的。
记不清是高一期末,还是高二的时候,去参加了全省的高中围棋个人赛,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但面对业余5级的高手,我竟然也可以毫不畏惧的大胆布局、改变定式的惯常下法,不到最后绝不认输,通过围棋,我看到了自己勇敢无畏的一面。而这个证书,就像是对自己这一年多时间付出努力的一个见证。
每当想起这些事情,都觉得特别有趣。所以,在读吴清源回忆录的时候,我也特别有这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那么多在当时人们不会注意的细节,在我们现在读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吴清源作为围棋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些细节满满的回忆中,又有多少是围棋史上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当然,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也不仅仅是围棋史。比如像段祺瑞这样历史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在这本书里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有趣的紧。
其实在《棋魂》中,有不少桥段都是从吴清源时代的真实事件中改编的,甚至可以说,现实故事中的戏剧张力,比起艺术作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推荐对这部分传奇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好好读读这本书,甚至《棋魂》中有些棋局的布局阶段,都和吴清源的经典名局一模一样。还有一些像抖机灵的模仿棋的有趣桥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现在,我们再说回《吴清源回忆录》,其实棋风如其人。从吴老的棋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下棋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尝试不同的下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胜负,所以他的棋才能做到前无古人、无往不克。
其实,后来慢慢长大后,抛开技术层面的事情,才逐渐开始理解到围棋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真正的趣味性或许不在一盘棋的胜负,不在于两条大龙的精彩搏杀,不在于官子的精巧计算。如果要说我自己的感觉,我更愿意认为,在这纵横十九道之间,蕴含着的是一场发现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旅程。
是否总在势力薄弱的时候过于急躁、孤军深入?是否总会由于过度谨慎,隐忍退让?是否在棋盘上,能够发现自己现实中没有的勇气和创造力?是否能够感觉到对手在构思和引导的理想局面?
从彼此的棋风中,可以感觉到对弈双方不同的性格和彼此的试探,有时默契和谐、有时针锋相对,仿佛在用手无声的交谈,成为感受彼此性格的一面明镜。有时候,喜欢和某人下棋,不是因为他/她的技术,更是因为他/她的棋风,因为棋风如其人。
和一个拥有你欣赏的棋风的人下棋,这样的围棋才下得有趣。就像尽管时隔几十年,吴清源提起和木谷实下过的那几盘棋时,依然兴致盎然、回味无穷。
《棋魂》大热时,我刚好初三,面对升学的压力,这本书的热血和激情带给我很大的力量。所以每到觉得自己需要充电的时候,都会翻出来重新看一遍。
因为对《棋魂》太过喜爱,于是开始买了一些入门书自学,后来甚至用自己辛苦攒的钱,去棋院找老师教。老师人也非常好,看我诚心想学,却又是学生,于是每节课只象征性的收10元。高一一年的时间,我在课堂上没有好好学习,也没有去早恋,而是天天琢磨死活题。
回忆起来真的非常有趣,可能每个人年少时都会勇往直前去做一些想做的事情吧,既不考虑意义,也不担心结果,真真是全凭一腔热情,无畏亦无惧。
后来棋院倒了,改到老师家里学习,骑自行车2个小时才能到,我每个周末准时报到,竟然也坚持了一年。并且为了去网吧找对手练棋,连丢了3辆自行车,以至于家人一气之下不给再买,只好连续3天单程跑步40多分钟上下学,后来才给办了公交卡……关于围棋的数语,基础的知识,都是这个时候逐渐学会的。
记不清是高一期末,还是高二的时候,去参加了全省的高中围棋个人赛,取得了第四名的成绩。虽然并不是什么值得骄傲的成绩,但面对业余5级的高手,我竟然也可以毫不畏惧的大胆布局、改变定式的惯常下法,不到最后绝不认输,通过围棋,我看到了自己勇敢无畏的一面。而这个证书,就像是对自己这一年多时间付出努力的一个见证。
每当想起这些事情,都觉得特别有趣。所以,在读吴清源回忆录的时候,我也特别有这种感同身受的代入感。
那么多在当时人们不会注意的细节,在我们现在读来,都是那么生动有趣,而吴清源作为围棋历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在这些细节满满的回忆中,又有多少是围棋史上激动人心的转折点。当然,我们可以感受到的,也不仅仅是围棋史。比如像段祺瑞这样历史书中经常出现的人物,在这本书里也呈现出了完全不同的一面,有趣的紧。
其实在《棋魂》中,有不少桥段都是从吴清源时代的真实事件中改编的,甚至可以说,现实故事中的戏剧张力,比起艺术作品中有过之而无不及。推荐对这部分传奇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可以好好读读这本书,甚至《棋魂》中有些棋局的布局阶段,都和吴清源的经典名局一模一样。还有一些像抖机灵的模仿棋的有趣桥段,都可以从这本书中找到出处。
现在,我们再说回《吴清源回忆录》,其实棋风如其人。从吴老的棋风中,我们就可以看出,他真的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下棋的时候,更多的是想尝试不同的下法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而不是单纯的追求胜负,所以他的棋才能做到前无古人、无往不克。
其实,后来慢慢长大后,抛开技术层面的事情,才逐渐开始理解到围棋对于普通爱好者来说,真正的趣味性或许不在一盘棋的胜负,不在于两条大龙的精彩搏杀,不在于官子的精巧计算。如果要说我自己的感觉,我更愿意认为,在这纵横十九道之间,蕴含着的是一场发现自己和理解他人的旅程。
是否总在势力薄弱的时候过于急躁、孤军深入?是否总会由于过度谨慎,隐忍退让?是否在棋盘上,能够发现自己现实中没有的勇气和创造力?是否能够感觉到对手在构思和引导的理想局面?
从彼此的棋风中,可以感觉到对弈双方不同的性格和彼此的试探,有时默契和谐、有时针锋相对,仿佛在用手无声的交谈,成为感受彼此性格的一面明镜。有时候,喜欢和某人下棋,不是因为他/她的技术,更是因为他/她的棋风,因为棋风如其人。
和一个拥有你欣赏的棋风的人下棋,这样的围棋才下得有趣。就像尽管时隔几十年,吴清源提起和木谷实下过的那几盘棋时,依然兴致盎然、回味无穷。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